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醒啊?
  盈芳不着痕迹地垂眸瞟了眼胸前的一对大白兔,涨得不行了呢。
  要搁平时,她就拿奶瓶挤点出来。挤出来的奶超过半小时要变质,就得倒掉。但浪费总比挤不出来好。
  堂嫂曾在信里提过妇产科医生的医嘱:要是奶涨一定要及时挤。涨过头容易结硬块的,叫什么乳腺堵塞。那样不仅出奶量少,而且还容易发炎引起发烧。
  盈芳趁男人不注意,悄悄地捏了捏自己的“大白兔”,发愁啊,真的很涨了呢,宝宝们咋还不醒?
  向刚注意到媳妇儿的小动作,


第579章 管牢嘴巴好喂奶
  女婿难得回家,姜心柔和福嫂想方设法整了一桌好菜。
  其实这阵子家里肉不缺,但因为天热,鲜肉放不长,逮来的野味顶多放一天,几户交情好的人家送一送,有多就腌成咸肉。
  这两天因为酿酒,萧三爷和小李都没上山,而且天热起来,肉食对他们的诱惑没以前大了。以至于仅剩的鲜肉吃完后,家里没一个提起要吃肉,就连老金都老老实实喝清汤寡淡的面汤,实在馋了就刨出肉食丰盛期埋在阴凉地里的兔骨头,因此吃得很清淡。
  可女婿回来了,哪还能以素食为主。
  姜心柔和福嫂发挥了巧妇的精神,把家里现成的荤腥都刨出来,做了满满当当一桌菜。
  咸肉蒸蛋、咸肉排骨炖海带、酱爆螺蛳、葱爆鳝丝、蒜苗炒田鸡、熏鸡肉炒豆角、酸辣藕带、糖醋嫩菱、清炒葫芦、凉拌马兰头。再还有张奶奶带来给大老爷们下酒的醋花生和梅菜花生米。
  九个人十三道菜,不可谓不丰盛。
  “螺蛳是小李在河埠头捞的,黄鳝、田鸡是阿九抓来的。”姜心柔指着三道时令菜说道,“前阵子,你爸和小李连着上了几趟山,逮了些野味回来,送了阿九一些,农忙不吃肉怎么有力气。结果这孩子就记心上了,收工后和几个小后生一起,合力抓了好些泥鳅黄鳝,给咱家拎了一桶。泥鳅油炸了给你爷爷下酒了,黄鳝养了几天,今儿你来就正好收拾了。快坐下吃,瞧你一个月没见,瘦了这么多,这两天在家给你好好补补……”
  “谢谢妈!”向刚诚心实意地道谢。
  对丈母娘一家,他是相当感恩的。要是没他们,媳妇孩子他都不晓得该怎么安置。
  “傻话!一家人道什么谢!”姜心柔笑着道。
  饭桌上说起明儿电工来给雁栖公社竖杆子、拉线的事。
  老张大夫在卫生院上工,消息总归比一般人灵通些。
  “说到拉电线的事,书记上午还发愁呢。江边这些公社,第一个想到咱们是好事儿,就是时间不上不下,等忙完这茬再来该多好。”
  农村四月闲人少。眼下四月底,往年五月初打麦子,今年晴天比雨天多,又或者雨季还没到,三四两个月几乎大部分都是艳阳天,冬小麦长得好,收获期自然提前了。这不前两天就开始收麦了,起码还要个三五天才完。
  那边赶着收麦,这边县里通知来拉电线,书记、社长能不发愁么。别看眼下艳阳高照,谁能保证接下来几天都是大晴天?老天爷说变脸就变脸,没有条件可以谈。这么一来,地里离不开壮劳力,竖电线杆子也需要壮劳力,哪头都不能缺。能不愁么。
  向刚便解释这次带头来给雁栖公社拉电线的是省城派下来的老工程师,还是军区给省政府施压才腾出来的人手,主要是给山上基地拉电线的。可山上都拉了,山下公社总不能无视吧?干脆一次性拉了。否则,依雁栖公社在江北的规模排名,恐怕没这么早轮到。
  “原来是这样啊。”老张大夫恍悟道,“这么说是好事情了?”
  可不就是好事情么,区区一个乡下公社,能得省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那是连县城都盼不来的好事儿。
  “我下午就找书记说去,让他无论如何腾点人手出来,辅助省城来的老师傅把电通到咱们各家各户。”老张大夫激动地说,仿佛已经看到村里通电的美好光景了。
  “人手的事师傅您让书记甭着急,我会安排好的。”向刚安抚道。
  “成!这下书记能睡个安稳觉了。”
  大伙儿都笑了。
  “这么看来,老夏的功劳最大。”萧老爷子笑呵呵地捋捋两撇胡子说,要是没有老夏同志在军区盯着,县里哪会头一个想到雁栖公社。
  “既然他立了功,咱也不能太小气,赶明看看有没有顺风车,给他捎一坛好酒去。”
  “说到车,军部是不是该拨一辆给群英寨?”萧三爷憋了又憋,到底没忍住替女婿争取福利,“五十人的基地也是基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何况后期还会慢慢壮大。新车不指望,开过两三年的解放牌总可以拨一辆下来吧?”
  “拨下来了停哪里?”老爷子皱眉道,“大桥没架起来,渡个江都那么麻烦,车又不是人,那么大的家伙呢!”
  “老头子你又健忘了!县里不是还有座划给你的宅子吗?那么空敞的院子,别说一辆解放牌,两辆、三辆都停得下。”
  萧三爷懒洋洋地剥着花生,神色却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说真的,夏老还能在那个位子蹲几年?退下来后到底还有没有话语权,老头子你做为过来人会不清楚?既然有心想把群英寨搞好,建成一支全华夏所向披靡的特殊精锐部队,那就照着普通部队的标准来嘛。别这省那省的,搞得跟后娘养的一样。”
  “咳咳咳……”老爷子呛了酒,咳得老脸通红,“瞎说啥呢!”说的好像元首是后娘似的。
  萧三爷老神在在地呷了口酒:“话糙理不糙,爱听不听随你。”
  “行了,这事儿回头再说,先吃饭。”老爷子嘴上犟,心里头到底记了这个事。
  盈芳还在哺乳期,吃不得辣和咸,咸肉排骨炖海带和藕片的汤,也是热开水抽淡以后喝的。
  其他人就没这么讲究了,天热喝点咸肉炖的汤,还能补充点出汗流失的盐分。
  喂奶期要是随自己的口腹之欲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倒霉的就是孩子了。
  经常有喝母乳的娃一天到晚拉稀的,抱去医院却又查不出毛病,只能归因于孩子体弱。其实错怪孩子了,照她看来很可能是当娘的没管牢自己的嘴。
  瞧她为了三个宝贝蛋,嘴巴管得多牢啊:辣的绝对不沾;韭菜一类味道冲的不吃;烤肉也极少碰;鱼多是清炖少盐;鸡汤类的表层有油花、一定要撇干净;腌菜也不吃,咸肉火腿炖萝卜、海带汤,得热开水抽淡才行。


第580章 娘亲你误会了!
  嘴巴管牢,好处也显而易见——坐月子至今,她家三个宝贝蛋,从没因为母乳问题而拉过稀。
  家有同龄娃儿的妇人,隔三差五跑来取经,问盈芳怎么带娃的,为啥她们的娃,不是半夜啼哭不止、就是拉稀呕奶。
  盈芳就告诉她们饮食要清淡,营养不等于大鱼大肉,更不等于一味补油水。
  当然了,卫生也很要紧。譬如喂娃吃蛋羹,不能因为烫,就先送到自己口里试试温度再度到娃嘴里;再譬如喂苹果,她都是用堂嫂从海城百货大楼抢购到的不锈钢小汤勺,刮下苹果泥来喂娃,而不像别的妇人,直接啃一口嚼烂了度到娃嘴里……这些不卫生的行为,都需要杜绝。
  妇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从没想过,养个孩子还有这么多讲究。
  有些听完若有所思并记在了心上,回家后尽量照着盈芳讲的操作。部分达不到条件——例如家里没有盈芳说的头比较尖的不锈钢汤勺,粗粗的搪瓷调羹根本挖不了苹果泥,就退而求其次——用竹子削个勺子大小的薄板,开水烫过后,把苹果泥刮到碗里,再用筷头挑给娃吃。
  但也有些妇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乡下地方,能把娃拉扯大就不错了,谁会这么精细地照顾娃。家里活还干不干了?地里工分还挣不挣了?
  因此表面上嘻嘻哈哈,私底下却在嘀咕盈芳矫情。明明也是村妇出生,干啥子搞城里人那一套嘛。
  燕子听说后义愤填膺:“姑你以后别招待她们了。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嘴上说什么请教,实际上还不是抱着娃来你家蹭吃蹭喝的。以后她们要是再上门,你把吃的全都收起来,一粒花生米都不给她们嚼!你要不凶一点,真当你好欺负!”
  盈芳顺着她意点头:“好!咱不理她们,咱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些养娃的经验谈我记下来留着给我们燕子以后用。”
  “姑!”燕子姑娘一跺脚,娇羞地跑了。
  打那之后,抱着娃窜门的妇人渐渐少了。当然,也可能是农忙关系,家里劳动力少的即使背着娃也要下地。就算不下地的,得包揽全部家务活,毕竟家里的劳动力都下地去了,丢下一摊活计总要人干吧,这么一来哪还有闲工夫窜门。农忙还抱着娃到处溜达的叫懒妇,会被人瞧不起的。
  盈芳乐得耳根清静。
  说真的,她宁愿啃一本晦涩难懂的医书,也不喜欢和表里不一的人打交道,忒累心。
  吃过午饭,小俩口被姜心柔撵到房里午休,适逢三胞胎醒了,喂饱后被老爷子他们带去了隔壁院子。
  屋里又只剩他们俩了。
  上次还能说是凑巧,这次呢?
  若说大伙儿绝对不是故意给他俩腾空间,她都不信。
  “这次休息几天?”盈芳叠着宝宝们的衣服问道。
  向刚在屋后冲了个凉,换上家里穿的便服,擦着头发说:“谈不上休息。你忘啦?明儿来拉电线,咱们得去帮忙。看明天忙完再说。来得及后天一早归队,来不及就多待一两天。”
  “是哦,这阵子农忙,本来就缺劳动力,那要辛苦你们了。那三餐总在家里吃吧?你有什么特别想吃的?我给你做。还有你那些队友,要不要留他们在家吃顿饭?”
  “我吃啥都可以。”向刚靠近她,帮她一起叠衣服,“至于他们,我让他们自带干粮,咱家备点凉茶就好。这么多张嘴,你们哪里顾得过来。”
  “那要不煮绿豆汤吧。”盈芳想了想提议,“我今儿去娘家仓房收拾了一下,发现地窖里前年的绿豆都还有不少呢。煮一锅绿豆汤,给大伙儿解解暑气,再去挖些藕回来,切成丁和酸笋、酸豆角拌个凉菜,让他们夹馒头、窝窝头吃。天这么热,还是这种小菜开胃。”
  说到地窖,盈芳想起自家地窖里也还囤了些以备不时之需的储备粮,但具体有多少她想不起来了。
  趁家里没别人,干脆拉着向刚把那块活动的地窖盖掀起来,握着手电筒下到地窖,好好盘了盘自家的“粮库”。
  “这袋我瞅瞅是啥?哦,前年的早稻谷,那阵子我小米煮粥吃得多,早稻米饭反而没怎么吃……”
  “这袋是啥?哦,小米!小米那会儿确实囤了很多……”
  “这袋又是啥?呀!香菇木耳还有这么多?我咋记得都带去省城了?难不成漏了一袋?这下还能吃吗?看着还行,闻起来也不酸,要不拿点出去泡发了看看,没变质的话,这么大一袋,够大伙儿分的了。”
  “……”
  盈芳挨个麻袋地查看,红豆、绿豆、芝麻、笋干也囤了不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当时她可真像一只忙碌的小仓鼠啊,见啥囤啥。这不连晒干了的梅菜笋干,都囤了毛三十斤。
  “梅菜笋干还能吃。”盈芳闻了闻味儿,没发霉。
  梅菜和菌菇不一样,它是越陈越香,陈到乌黑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