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说,小李哪还敢拒绝啊,老老实实扛上盈芳给准备的大包小包,吭哧吭哧表态:“首长,只要您这儿还需要警卫员,我就一定会回来。”
  “滚吧滚吧!”老爷子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小李才上船,渡轮还停在码头没开呢,就开始念叨:“这一去没个十天半月怕是回不来……新媳妇性格不晓得咋样,和那小子合不合得来……唉,老子八成是老了,见不得离别……”
  盈芳最怕看老人家多愁善感,忙提议:“爷爷,最近山上成熟的果子不少,秋高气爽的,不如选个日子去山里野炊?”
  老爷子哪那么容易被转移话题,意兴阑珊地摆摆手:“你们小年轻去吧,我老了,爬不动咯。”
  萧三爷轻嗤一声:“老了?爬不动?前两天不晓得谁,嚷嚷着要去后山洼钓鱼,还说什么练拳以后腿脚轻便,连爬数里地都不成问题……”
  老爷子分分钟被打脸,梗着脖子粗声粗气道:“你个不孝子!一天不和老子唱对台就浑身不舒坦是不?”
  萧三爷懒洋洋地掏着耳洞:“我忙得很,才没工夫和你唱对台。”
  “哦,忙着掏耳朵?”
  “……”
  姜心柔拉着闺女躲进里屋逗孙子。
  反正这对父子一天不斗上几句嘴才不正常,横竖吵再凶都不会兵戎相见,由他们去吧。
  娘俩这阵子忙着备礼送礼,一天下来几乎一刻不得闲。好不容易迎来中秋,总算能坐下来唠几句家常了。
  眼瞅着明儿就是中秋佳节,该铺排的都铺排了,姜心柔不由想起外出任务的女婿,忍不住唏嘘:
  “小向这一去三个月了,不知道顺利不。你爹说这种情况,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可我这心呀,总是不得劲。中秋团圆的日子,要是能回来聚一桌热热闹闹吃一顿该多好……”
  盈芳也想他,很想。
  若不是最近忙得团团转——白天没工夫想,晚上一躺下就合眼,连凌晨喂奶都是闭着眼摸索进行的,兴许会惦记得掉眼泪。
  此刻娘亲一提,她的眼眶跟着红了。
  轻拍着怀里刚苏醒的闺女,哽咽得说不出话。
  姜心柔岂会不明白她的心情,暗暗自责怎么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呢。女婿一去数个月没音讯,他们之中最惦记的当数闺女了。
  忙言语补救:“你爷爷说了,这次回来,肯定能晋一大级,再努力几年,等升上师长,就不用这么频繁出任务了。就算外出,也不会一去几个月没消息。没准啊,到时候成天进出家门,你可别嫌他烦才好。”
  盈芳“噗”的挂着泪花儿笑了。
  见闺女笑了,姜心柔松了口气。
  “明儿中秋,和你师傅师娘说好一起吃顿团圆饭,燕子阿九也一起来。春妹那边托李嫂子捎话了,和部队说一声,下山吃顿饭总归能通融一下的。”
  “嗯。”盈芳点头道,“爸说明儿起早上趟山,把老教授也请来。其他人可能不好意思来,给他们捎些月饼、石榴。量不多,只能几个人分一个应应景。枣子倒是摘了不少,多送些给他们。”
  这样的安排已经很周全了。毕竟供应给小县城的月饼量有限,即便她家有全国通用的食品票,没货那也是白搭啊。
  亏得今年绿豆收成好,自留地田垄间种的、上下山途中采的都收集起来,前前后后少说囤了十几斤,留足明年的豆种和煮绿豆汤用的,余下的分两份,一份做绿豆饼发绿豆芽,一份磨绿豆面。
  绿豆面一般要藏到过年才拿出来捏点心。平时顶多做些绿豆饼尝鲜。家里几个人分分还行,拿去送山上的战士,一人一块都未必够吃。
  因此意思意思地包了一纸包,再来就是代销点买的五仁、椒盐、豆沙三封不同口味的大月饼、十几个大红石榴、一篮子青红交织的大枣。
  想要敞开肚皮痛快吃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应应景。
  次日一早,萧三爷提着闺女准备的中秋应景礼上了趟山,接来了罚开菜地的春妹和潜心钻研武器的老教授。
  群英寨队员收到礼物很开心,当场钻进林子扒了几窝野鸡蛋,并一筐山里摘的野果,让萧三爷稳稳地背回来。
  山上山下集体过了个祥和而安宁的中秋。
  唯一遗憾的是,向刚和另六位队员,尚未从前线归来。
  中秋说说是个团聚的节日,可在乡下,往往和秋收挤在一块儿,很少有人家兴师动众整席面过节的。
  能忙里偷闲咬一口月饼就已经是享受了,像盈芳家聚一起吃丰盛团圆饭的那是相当滴少数——得劳动力十分富足的人家才行。毕竟整一桌席面既需要人手、也需要钱。
  因此盈芳一家很是低调,除了招呼的几个客人外,并没让周遭的社员看出端倪。
  鱼、肉是早几天就陆续备好的;菜蔬是家里种的;瓜果点心倒是不用瞒着——自留地和前后院树上结的瓜果熟了这是全村皆知的事;点心是代销点买的月饼以及盈芳动手做的绿豆饼。
  何况团圆饭安排在晚上,别人家都累得歇下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大声喧哗,更没有推杯交盏,顶多就是唠几句闲嗑。如此低调的聚餐,自然没人会蹦出来指责他们过于小资、过个中秋还特地整一桌席面。
  三胞胎迎来生命中第一个秋天,人手一件新裁的短褂饭衣,坐在大人怀里,挥舞着小胳膊咯咯笑。
  大宝贝就是个人来疯,人越多越闹腾,就剩盈芳一个人看他们的时候,就老实了,顶多在床上来回爬几趟。没办法,精力太旺盛。二宝贝得顺毛,顺舒坦了就是小公举,不顺妥妥滴霸王龙。至于小宝贝,别看他大部分时候乖巧又安静,彪悍起来让人刮目相看。干脆利落的巴掌挥过来,让人猝不及防。不过经过观察,发现那都是对外的,可见小宝贝分得清亲疏远近、是非黑白。
  大伙儿轮番抱了一圈、亲了一通。坐下来后,开始中秋团圆饭。
  老爷子作为大家长,举起酒盏说了几句。这是他跟老三一家在雁栖公社的第一个中秋。回想没找回小孙囡之前的每个中秋,对老三一家来说,就是看着别人幸福的落泪日子。而今不一样了,一家团圆。要是孙女婿也在该多好。不过他的身份,注定总有节日赶不回来。
  “不过你们也别急,顶多再一个月,前线肯定会传消息给老夏。来,大家都干了手里的酒,不会喝的就以茶代酒。愿来年继续平安康顺,明年中秋,希望咱们一大家子人员到齐、幸福和乐!干!”
  “干!”


第613章 金大王去前线
  相比盈芳家温馨、祥和的中秋聚餐,沿江公社的知青站就热闹了。
  起因是罚倒夜香的杜迎娣,挨家挨户端马桶时不小心撞到急于出恭的刘继红,两人因此闹起口角。
  刘继红讽刺杜迎娣“假冒不成蚀把米”,好好的知青不要当,非要关牛棚倒夜香。
  杜迎娣哪里是善罢甘休的人,逮着刘继红离婚的事尖锐地怼了回去。
  这不是捅人心窝么,刘继红气得眼睛都红了。当场泼妇骂街,在知青站门口和杜迎娣扭打起来。
  这下换雁栖公社的社员看沿江公社热闹了。
  前两年,雁栖公社相继蹦出知青内讧、知青小产、知青逃跑等一系列糟心事,沿江公社的社员可是纷纷跑来雁栖公社看热闹的。
  明明不是很了解事情真相,回去后也说得有鼻子有眼。
  向荣新当时还特地跑了趟沿江,想让那边的书记管管底下的人,结果书记不在,二把手社长叼了根城里女婿孝敬的烟,抖着腿说啥来着?——“有人的地方总有江湖嘛”,可把向荣新气的。
  要不是沿江的书记和他交情不错(丰收年,两个公社之间也会互相换点东西,譬如沿江的鱼,换雁栖的山地西瓜),加上一把手回来后,着实说了一番好话,指定和沿江翻脸。
  如今轮到沿江闹笑话,向荣新心里止不住呵呵哒:不是说有人的地方总有江湖吗?好哇,看你们怎么捣糨糊!
  要不是正值农忙,社员们忙着下地收割、粮食入库,他还想打一面旗帜、领着社员说说笑笑去隔壁公社看戏呢。
  不过再怎么扬眉吐气,也比不上粮食丰收来得重要。
  因此,社员们嘴上唠着沿江公社的笑话,手底下的活,依旧干得飞快。
  有关于沿江公社的热闹,都是二狗子一行四五六年级的上学娃带来的。
  每天的放学时间,成了地头田间最热闹的时候。
  “芳芳姐!芳芳姐!”
  二狗子从田间回来,雀跃地跑至盈芳家:“回来的时候,碰到邮递员,说有你们家的信,给放在公社了。”
  盈芳趁三胞胎睡着,正给家里新添的竹椅车椅垫,听到这消息,猜想会不会是向刚写来的?忙把围裙一摘,和她娘说了一声,跟着二狗子往公社跑。
  二狗子边跑边说沿江公社两个闹架知青的近况:“芳芳姐你说有趣不有趣?那个刘继红,就以前在咱们公社待过的知青,为了出一口气,宁愿挨批。结果批她的恰巧是她原先的男人,哈!这下有好戏看了……”
  盈芳听是听了,可几乎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任何事都及不上男人的消息重要。
  气喘吁吁地来到公社,迎面碰上盖完签收章出来的邮递员,对方也算认识她了,毕竟农忙期间照常往江北送信,是这一家开的先例。上头有交代,这家的老爷子是京都来的高级干部,务必给与重点照顾。
  吃一堑长一智,邮递员同志看到盈芳,脸上堆着笑客气地说:“舒盈芳同志吧?确实有你的信,厚厚一封呢,书记签收了。我赶着去沿江送信,就不多聊了。”
  “谢谢同志,路上注意安全!”盈芳微笑地点点头,等邮递员一走,飞快地跨过门槛,找书记拿信。
  向荣新就知道她一收到消息指定来,正等她呢。
  笑眯眯地递过信:“虽然没署名,但邮戳是省军区敲的,想必是刚子来消息了吧?”
  “嗯。”盈芳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信件拆开,一目十行扫完一页,才知猜错了。
  信是夏老寄来的。光是感谢她家让小李捎去的中秋礼就费了两页笔墨,唠身边的琐碎杂事花了三页。难怪信封摸上去那么厚实。
  尽管也有提到南境前线的情况,但比较笼统。可见向刚的个人情况,夏老也不是很清楚。
  盈芳雀跃的心一落千丈。
  向荣新见她脸色一般般,想来没有那小子的消息,也就没多问。
  盈芳回到家,把信给了老爷子,钻进里屋看着熟睡的三胞胎发呆。
  姜心柔走进来开导她:“夏老在信里说,开往前线的百人精英团没有传来出严峻任务的消息,小向他们应该很安全。只是那种场合你也晓得,哪有机会让他们写家书啊……”
  话是这么说,可盈芳心里,始终沉甸甸的。
  一别三四个月,他在前线是好是坏,她却一无所知。这让她心焦无比。
  姜心柔还想再劝,三胞胎陆续醒了,咿咿呀呀地蹬着腿。
  娘俩个收回神思,忙着给娃把屎把尿喂奶,一时倒也分不出心神想这些有的没的。
  等夜深人静,所有人都睡下了,盈芳蜷腿躺在床上,睁着眼了无睡意。
  要是有办法知道他目前的处境就好了。她只想知道他是否平安。
  前线毕竟不是台风、洪水时的赈灾现场,更不是各军区之间的演练,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是刀枪无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