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业券……”
  “三爷掏的是自行车票和收音机票。”沿江公社的书记插了一嘴。
  这话一出,底下一片寂静。
  半晌,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就这点鱼虾蟹,用得着拿自行车票和收音机票换?去县里黑市,少说能换十几斤的白条、龙鱼了。江鲜怎么滴都比河鱼好吃吧?”
  “谁知道,人傻钱多呗!”
  窃窃私语声虽小,但萧三爷什么耳力,当即冷着脸,拎起水桶催女婿快走:“老子饿死了!”
  向刚瞟了众人一眼,碍于此刻是在沿江公社的地盘,秉着“家丑不外扬”的原则,嘴上没说,心里却有了一番计较。
  书记送走萧三爷,折回来傲娇地哼道:“要换趁早,不换拉倒。”
  “换换换!”
  两三指宽的小杂鱼,换个三五条凑一碗,那也比没得吃强。
  ……
  回去不像来时路上那么急匆匆,萧三爷总算有时间吐槽了。
  “一群白眼狼!帮他们的时候一口一声‘三爷’喊得不要太甜,涉及自身利益,就摆出敌对姿态来了,差没把老子当阶级敌人斗。”
  又对女婿说:“越想越不出气。你明明是去前线打仗,到他们嘴上倒好,把你编排成啥样了!什么窝囊地缩在山坳坳里……不行!这事儿不处理好,老子心里不爽!”
  向刚想了想道:“夏爷爷和我说,上头的表彰文件已经下来了,本想敲锣打鼓给我送来,顺便热闹热闹,我觉得没啥好宣扬的,身为军人,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是咱们应该的,就没让他这么做。可既然大家对我有误会,那不如打开天窗把话说敞亮了。”
  萧三爷眼睛一亮,停下脚步,等女婿走到身边,用力拍了拍他肩膀:“这话我爱听!凭啥你们在前线拼死拼活抛头颅洒热血,无知的人却窝在家里享受安逸的生活,反过来还要编排你们的不是。走!就这么办!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瞅瞅,我萧延武的女婿,岂是那等庸庸碌碌无能之辈。咱不是大肚不计较,而是没工夫和他们叽歪。”
  翁婿俩边走边商量,一路跟在后头的向九听傻了眼。
  啥?
  向刚去前线打仗了?而且已经打赢回来了?啥时候的事?怎么他们都不知道?
  “知道了又怎样?听你们歌功颂德吗?军人早出晚归的训练、演练,不就为了这一天吗?保家卫国,那才是他们的本职,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哦,也有眼皮子浅只看重军人福利的。”萧三爷没好气地哼哼。
  女婿上前线的事,就自家人知道。就连闺女的师傅师娘还有向二叔俩口子,也以为他只是出普通任务,并不晓得是上战场杀敌去了。
  向九干笑两声:“三爷,我肯定不属于眼皮子浅的那拨人。不过刚子去前线这事儿,我还真不知道。刚子人没事吧?听收音机里播报,这次和越国打仗,咱们解放军大获全胜,我还兴奋了好几天,没想到英雄就在我身边……”
  “少拍马屁!赶紧回家吧!”萧三爷没好气地踹了向九一脚,“真崇拜英雄,明儿跟我去趟县里。”
  “三爷您尽管吩咐,小的保管随叫随到!”
  “出息!”
  “……”


第634章 打脸了,消停了
  第二天,第一班船才靠岸,码头响起哐哐哐、锵锵锵的敲锣打鼓声。
  向九提了个铜锣,边敲边走在前头喊:“县里给解放军同志表彰来了!大伙儿让让、让让,别堵在码头啊。”
  最后一茬冬储白菜摘收入仓后,农村进入腊月农闲期,平日里起早摸黑,也就农闲睡个懒觉,因此锣鼓声传来时,社员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啥情况?咋这么热闹!是不是哪里的戏班子来咱们公社摆戏台了?”
  “快去瞅瞅!”
  “我也去我也去!”
  社员们披上大棉袄,双手插在袖筒里,顾不上吃早饭,跑去码头看热闹。
  走近了一瞧,才知是县里派仪仗队送锦旗来了。
  可没听说有啥好人好事呀,这锦旗是给谁的?
  再一打听,才知是山上驻扎的部队,六月份时,以向刚为首的七名优秀战士选入百人精英团开往前线打仗,最终大获全胜。
  这七人在前线表现突出,尤其是向刚,多次立功,被授予一等功勋。
  这不,上头颁发表彰文件,县委领导与有荣焉,亲自将文件和锦旗送来了群英寨。
  “哗——”
  得知真相的人们一片哗然。
  昨天还有人在背地里说向刚坏话呢,今天就打脸来了。
  那几个说坏话的婆娘,一张菊花老脸青红交织。
  其他人大多羡慕不已,真希望自己家也出个这样的人物,不说每个月的津贴,单县委干部亲自送锦旗这份荣耀,就够他们显摆一辈子的了。
  也有个别表示万分骄傲。瞧!这是咱们公社的,以后雁栖公社就是英雄故乡了,出门胸脯都能挺不少。
  锦旗送去了群英寨。后头跟着一群看热闹的社员。二狗子几个孩子,更是激动得上蹿下跳。嘴里嚷嚷着他们以后也要当兵,也要上阵杀敌,还举着从家里顺来的笤帚当冲锋枪。看逗了同行的大人。
  不过看热闹顶多到山腰,再往里就是部队的地片了,没部队放行他们进不去。干脆回公社听书记念表彰文书。
  向荣新专门抽了一天,通过大广播逐字逐条研读这份表彰文件,好让全公社的人都知道向刚等人的英雄事迹。倡导所有人学习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拼搏的优秀品质。
  “……同志们!向刚等七位英雄战士的优秀品质,不光是解放军同志适合应用在战场上,同样适合咱们广大的劳动群众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同志们!今天,县委领导还找我谈话,表扬咱们公社几名杰出的劳动生产者,但同时,严厉批评了个别几人偷奸耍滑、不务正业,心思没有放在劳动上,成天搞小团体、背后讲这个那个的坏话,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希望这些同志,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明天、不,今天起,管好自身、踏实劳动,争取明年这个时候,也能出现在表扬名单里……”
  “完了完了……书记说的肯定是我……”
  “我在码头听说向刚下半年一直待在前线打仗,上个月底才回来,我就知道,咱们都误会他了……书记肯定是在说我们几个……县委领导真的批评咱们了?”
  “这下咋整?”
  背后说坏话的婆娘们急哭了。又不敢和家里汉子说,头碰头凑一块儿想对策。
  “喂!”二狗子的娘冷不丁打断她们窸窸窣窣的商讨,“要真做了对不起向家的事,我劝你们尽快去承认错误。”
  “……不去不行吗?”有人弱弱问。实在怕死了向刚那个横眉竖目的丈人老头。
  “不去也行啊。”二狗子娘凉凉一笑,“你们就这么一直提心吊胆下去呗!或者,当着全公社人的面,通过大喇叭向他们道歉。”
  “……”
  那还不如上人家里磕头赔罪。要是让全公社的人知道,以后她们的脸还往哪儿搁啊。
  于是,这天晚上,盈芳家吃过晚饭,照例聚在堂屋烤火聊天。
  火盆里埋了几颗红皮番薯,萧三爷还扔了一把带壳花生进去,不时发出噼啪炸响。
  “叩叩叩……”
  落了栓的院门被敲响。
  小李打开一看,不认识。
  “那啥,我们找刚子,他在家不?”为首的婆娘支支吾吾地表明来意。
  生怕小李关门不让她们进,忙不迭把提来的花生、枣子、家鸡蛋捧出来,“我们找刚子赔礼来了。”
  来的人有六七个,都是换鱼那天嚼过向家舌根的。老脸憋得通红,逐个赔礼道歉。
  不管她们心里怎么想,此时此刻的认错态度还算不错。
  向刚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的。同一个村子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他在家的时间少,但媳妇儿却长年累月在家,少不得和村里人打交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论辈分,我该换各位一声婶子。我的工作,想必婶子们都知道,在家时间少,即使回来,也待不了几天。我媳妇自从嫁给我,家里的大小事,基本都是她在操持。生了三胞胎后,更是一天不得闲。说真的,要是没有丈人、丈母娘帮衬,我在部队真没办法安心。正因为有他们在,我才能心无旁骛地外出任务。
  在前线这半年,和我一样刚成为父亲不久的战友,每每提起家里的媳妇儿、孩子就红眼眶。他们之中,有父母早殇、家里就剩媳妇、孩子的,也有父母长期卧病在床,需要小辈照顾的……相比之下,我比他们幸运多了。为了更好地照顾我媳妇和孩子,丈人、丈母娘放弃养花养草的退休生活,爷爷放弃京都两层楼的花园洋房,来到咱们这山旮旯。你们说,他们到底图什么?”
  图什么?不就是图闺女的日子能不那么辛苦。
  这些婆娘也都是有子有女的,当即羞愧得老脸通红。
  若说来之前,还心存不甘。凭什么说几句坏话,就要她们赔礼道歉。
  听了向刚一席话,方才意识到,她们原先的想法有多错误。
  她们的闺女嫁的都不远,不是同个公社,就是隔壁公社。隔三差五有往来。闺女家但凡有点什么事,她们也会放下手里的活,赶去帮衬一把。又或者把外孙、外孙女接回家来带几天。
  反观向刚家,他一个当兵的,一年到头能回家的趟数屈指可数。他媳妇生了三胞胎,要是没人帮衬,怎么挨啊?得亏他丈人、丈母娘放下京都的体面生活不过,千里迢迢来女婿家,给他照顾妻儿、给他整饬屋宇,这是人丈母娘心善。
  “刚子啊,是我们老糊涂了。”婆娘们这下是真心实意地道歉。
  向刚点点头,神色淡然:“婶子们想明白了就好,这些东西你们还是拿回去吧。”
  “不不不!这是我们一点心意,你要是不收,那就是还不肯原谅我们。”
  “对对对,刚子,婶子们以后再也不说那种混账话了。”
  “刚子你就收下吧。东西不多,权当给婶子一点面子。你放心,以后你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你有工作要忙,尽管去忙,小芳和孩子,我们会帮忙照看的!”
  “……”
  村里婆娘匆匆来、匆匆走,留下一地鸡蛋、瓜果,彰显方才的确有人来过。
  萧三爷啧叹一声:“算她们想通得早,要是迟迟不认错,我还打算让她们上县里出出名。”
  “你得了。”姜心柔好笑地拍了他一下,“其实除了极个别对咱家始终存有敌意,大多数人还是蛮好相与的。”
  极个别指的是舒老太、里根媳妇那几人。
  不过这几个最近还算消停。
  不消停不行啊,都吃够苦头了。
  舒老太打从小儿子的新媳妇进门,一直过得很不舒坦。
  新媳妇性子温温和和的,和刘巧翠的刁蛮霸道大相径庭。也因此,舒建强总担心媳妇受老太太欺负,每天收工回来就找媳妇问这问那,连亲儿子宝贵都赶不上新媳妇在他心里的分量。
  加上这是二婚,生怕再失去媳妇的舒建强一改头婚时的懒怠,家务活抢着和媳妇干,降温升温不忘嘘寒问暖。
  老太太见状不高兴了,儿子越是如此,她越是讨厌新媳妇。于是,逮着机会欺负新媳妇。连农忙下地,都能看到她指着新媳妇破口大骂。在家骂也就算了,谁也看不到。在地里骂,又是当着大伙儿的面,这不马上就有好事者把消息传递到亲家耳朵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