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心柔牵着晏晏、暖暖跟在他后头,热出了一身汗,没好气地说:“别以为找你姥爷,我就不念叨你了。那么高的树、那么细的枝丫也敢随便爬、随便坐,摔下来怎么办?”
  “咋了这是?”萧三爷拉过阳阳,和他挤眉弄眼,“咋挨你们姥姥骂了?你姥姥那么温柔的性子,咋舍得骂你哟。”
  阳阳嘿嘿笑:“姥爷,姥姥担心我呗。我爬树抓知了了,姥爷不是说知了油炸了吃老鲜美吗?”
  “好哇!敢情是你撺掇孩子抓知了的。”姜心柔抬手拧了一把萧三爷的腰间肉,疼得他龇牙咧嘴。
  “行行行,我的错,别拧了成吗?疼死我了!”
  “扑哧……”馆长看乐了。
  继而对助手感慨:“孩子爹前脚逮来一头大野猪,娃子后脚爬高树、攀细枝抓来一篓知了。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俩助手对馆长这褒词的反应挺一致的皆眼观鼻、鼻观心。
  话说他们打小也是在农村出生的,顽皮捣蛋的时候没少干抓知了、扑蝴蝶、捉蚯蚓等淘气事,这抓个知了咋就跟虎父犬子扯上了?虎父无犬子是这么用滴?那岂不是全国有一半都当得上这名号?
  不过向刚扛了头野猪下山倒是真的吓了他们一跳。
  当然,有野猪肉吃那就另当别论。再后怕都不带怂的。


第764章 媳妇跟前秒怂
  待野猪放完血,开始退猪毛。全家老小齐上阵。
  阳阳不忘朝他爹显摆捉到的知了。
  向刚瞥了儿子一眼:“又爬树了?”
  阳阳吐吐舌:“爸你咋不猜我是拿捕蝉网捕的?”
  “小子,你裤子后屁股磨破了。”向刚凉凉地点明。
  “啊啊啊——”阳阳急得双手捂住屁股,一溜烟地跑回屋换裤子去了。
  孩子大了也是知道难为情的。
  向刚眉一挑,侧头问小儿子:“你没爬树?”
  “哥不让,怕我掉下来。”晏晏耸耸肩。
  出去玩的时候没带捕蝉网,听到知了喳喳叫,才临时起意捉知了的。
  阳阳担心他细胳膊细腿地攀不住树干,愣是抢了上树的活。
  但其实吧,他才该担心阳阳那大块头会把树枝压折了。
  “偶尔爬爬树挺好的,就当锻炼体魄。”向刚一边迅速地退着猪毛一边不忘教儿子,“我以前也和你们说过,做任何事都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些树枝干脆弱,很容易折断,这就不适合攀爬;有些树会分泌一些粘液,不到万不得已别去碰这些树的树干……”
  “刚子这话太有道理了!”杀猪勇赞同地附和,“男娃子嘛,就该放他们出去野。家里娘们儿就是穷担心,怕这怕那的,好好的男娃子都娇惯成女娃子了,长大了咋整哟……”
  杀猪勇的媳妇儿对家里唯一的宝贝疙瘩宠得跟眼珠子似的。夏天不让去河里玩水,说容易抽筋溺水;冬天不让打雪仗、堆雪人,说容易着凉冻感冒;春秋天不让上山耨野菜、摘野果,担心毒蛇猛兽出没……
  杀猪勇虽然也疼儿子,但不至于到媳妇儿这么个草木皆惊的地步。
  你说乡下孩子,一年四季都被拴在家里,没个季节能撒野玩,童年还有什么意思。
  而且说难听点,农村的娃子,将来考不上大学、进不了工厂,不还是得留在乡下务农?不上山下水将来怎么干农活?
  杀猪勇心里那个愁啊。他一直都不赞同媳妇儿的做法,却又不能说,一说俩口子保准吵架。
  更郁闷的是,每次吵架他都落下风。
  为啥?家里娘们儿包括他老娘,都站在他媳妇儿那边——个个都想把家里唯一的宝贝疙瘩拴在裤腰带上,走哪儿带哪儿。
  此刻听到向刚的话,杀猪勇瞬间感觉找到了盟友。要不是眼下忙着杀猪,四周又围满了人,真想掏心窝子地和向刚干上两杯。感同身受哪!
  岂料,向刚听完杀猪勇的吐槽,微微一顿,扭头对小儿子叮嘱道:“一会儿你妈跟前别提这事儿,免得她担心。”
  “知道了爸。”
  杀猪勇:“……”
  合着就几秒钟英雄?一到媳妇儿跟前就成狗熊?
  说好的军人气概呢?
  说好的盟友呢?猪队友还差不多。
  好气!气得想撂担子!
  “阿勇,你倒是手脚头快点啊!大家伙儿等着你杀完猪好跟刚子家换猪肉哪!”
  得!他媳妇儿也在人群中排队。
  杀猪勇秒怂。待猪毛退干净以后,拿起杀猪刀,任命地分解猪肉。
  一头大野猪,净肉就有两百来斤。
  盈芳留足自家吃用的,剩下的都拿出来让乡亲们自个选。
  价格照着市场最低价。这真是良心价啊,称的时候秤砣上翘,完了还附赠内脏、板油等添头。
  买到心仪部位的社员们个个笑逐颜开,连说“赚了赚了”。
  家里条件没那么宽裕的,和盈芳打过招呼以后,捧着自留地里种着的西瓜、甜瓜或是前儿跟隔壁公社买的鱼虾蟹来换。
  盈芳对此其实挺欢迎的。家里人多,一天俩西瓜还不定够分呢。挑来多少都收。反正这东西不像肉,放上几天不会坏。
  鱼虾蟹就更不用担心了,吃不完养水缸里,只要勤换水,养上个把月都没事儿。
  盈芳没意见,社员们就换的更起劲了。
  待一头大野猪分得七七八八,家里堂屋随之摆满了各家装东西的箩筐、竹篮、水桶、木盆。
  馆长再一次大开眼界。
  买卖东西还能这样操作,也是服气了!
  他趁机又拍了好多照片。
  原本打算用来专拍古遗迹的胶卷,一半用来拍雁栖公社的人文和美景了。
  “等洗出来寄给我那同学,让他配着文字发到专刊上。题目我都替他想好了,就叫《新时代的农村风貌》。”
  馆长拿了个小板凳,殷勤地坐在萧老爷子旁边帮忙剥毛豆。
  老爷子随意地答:“挺好挺好。”
  好敷衍啊。
  俩助手不忍直视别过头,心里不约而同地腹诽。
  馆长却不觉得敷衍,老爷子肯接茬就不错了,毕竟他还是“戴罪之身”嘛。
  继续兴致勃勃地拉着老爷子说雁栖公社的大小变化。
  别说,唠着唠着还真的构思出了一篇文字和照片结合的关于江北农村新风貌的通讯报道。
  得,雁栖公社再一次火了。
  而且这回不止在宁和县大出风头、实力碾压其他公社,关键还上了一回报纸,且还是国家级别的刊物——《解放日报》头版,以文字与照片结合的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华夏大地后,我国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
  这回雁栖公社的风头是彻底地出大了。
  《解放日报》耶,还是头版位置!
  钱教授带着新鲜出炉的报纸,率着他的考古队,抵达雁栖公社。
  听说自己公社上了国家级的新闻报纸,全公社的人都放下手头的活,眉开眼笑地到村口迎接。
  馆长看得心里那个酸哟。
  和钱教授碰头后,忍不住吐槽:“这报道是我托朋友写的,照片是我拍的。要感谢怎么滴都得感谢我吧?咋都奔着你去呢!”
  “哈哈哈!”钱教授就爱看老朋友被打击得失落的样子。
  笑了一通之后才说:“实话告诉你,他们才不是奔着我去的,是奔着那篇新闻报道去的。报纸抢到手,就把我扔一边了。像不像古时候那啥,‘新妇娶过门、媒人扔过墙’?哈哈哈!”
  馆长抽了一下嘴角,别说,还挺像的。


第765章 出名了
  馆长助手好奇地问:“不是说没几个念过书吗?很多连自个名字都认不全呢。”
  馆长一愣:“对啊,老钱你哄我的吧?”
  “哄你干啥?你又不是我媳妇。”钱教授白了他一眼,“不认识字总认识照片吧?看到自己家乡甚至自己家门口的照片印在报纸头版,能不激动?搁我我也想瞅几眼。”
  “这我能作证。”萧三爷笑着走进来,“他们为了抢报纸,连我都给挤出来了。就是奔着上头的照片去的。欣赏够了照片,找书记念上头的文章去了。这会儿晒谷场老热闹了。”
  “这下你信了吧?”钱教授笑瞥了一眼老朋友,“谁让你收到电报就把这消息说出去的。要是等拿到报纸再告诉他们,你就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人了。”
  馆长摸摸鼻子:“行了,说得好像我只是图他们感谢似的。”
  钱教授一脸戏谑地看着他笑而不语。
  馆长恼羞成怒地瞪他一眼:“没完了是吧?话说你咋来了?上次邀你一块儿来,说七月份忙得要死。”
  “放假前我就跟小舒讲好,腾出时间一定来。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古遗迹开发,我这做老师的哪能不到现场支持。正好收到你电报,想着手上的活暂时告一段落就来了。”
  馆长听得又想翻白眼了:“是是是,主要为你学生来的,我这个老伙计只是顺道过便。”
  钱教授忍不住又哈哈大笑。
  大伙儿听着俩人斗嘴也着实忍俊不禁。
  因着钱教授的到来,盈芳家再一次像过年似的,家里进进出出拜访的人不断,除了本地社员们,还有县里头的领导班子,也闻讯前来感谢。
  雁栖公社出名了,岂不变相意味着宁和县出名了么。
  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呀。
  县委领导找向荣新商议,不如趁农忙结束,又恰好夏收大丰收,在晒谷场举办一次庆祝宴。
  酒水席面的费用由县里承担,届时还会请来露天电影,轮着播大伙儿们爱看的片子。公社方面只需提供人手和桌椅板凳即可。
  这哪需要商量啊。向荣新二话不说点头。
  不过他也知道,县委班子之所以这么大手笔,主要是奔着盈芳家借宿的几位来自首都的大人物来的。
  没他们,就没有雁栖公社登上报刊的好事儿;没这件好事儿,雁栖公社咋可能惊动市委、省委的领导干部?还在他们那儿挂上名?
  因此送走县委领导后,向荣新专程跑了趟盈芳家,和她说了这个事。
  盈芳还没说呢,三胞胎兴奋地跳起来:“好啊好啊!有露天电影看咯!太棒啦!”
  钱教授到过很多地方,感受过很多的民俗风情,但馆长却鲜少参与此类活动,对此还是蛮好奇的。
  晃了晃手上的相机说:“我别的不在行,特别是杀猪捕鱼这些活,找我就是扯后腿呀。但我擅长拍照,保管把你们个个都拍得美美的,洗出来送你们。”
  向荣新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听到拍照就高兴。
  身为公社书记,最大的心愿,可不就是让公社在他的带领下一天比一天红火嘛。
  如今,分田到户以后的第一个丰收实现了,看新种下的晚稻苗在烈日炎炎下依旧长势良好,只要老天爷别犯抽——该下雨下雨、该晴天晴天,不出意外,今年一准是个屯粮满仓的丰收年。
  县领导、省领导看了《解放日报》上的报道,纷纷来人、来电慰问贺喜。这是紧接着粮食丰收的第二桩大喜事。
  向荣新高兴啊!
  这会儿听馆长表示愿意做公社临时的摄影师,把社员们拍的美美的洗出来送他们,心里一动,握着馆长的手问:“同志,能不能给咱们拍个集体照?洗出来以后挂在我办公室。哪怕以后我不做书记了,看着这照片我也能回忆起任期间的点点滴滴。”
  “没问题!”馆长笑着一口应允。
  “给咱家也来张集体照。”萧三爷接腔,“说起来,咱们自从三胞胎周岁上照相馆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