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苓一个劲地点头。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考虑得就是比她周全。
  第二天上工,清苓就将那两本宝贝书送到了公社。
  书记和社长都在,得知是向刚特意寄来给社员取经的,高兴地把某人夸上了天。
  远在省城七一三部队的向刚,猛地打了个喷嚏。
  “别不是于光辉又在背后骂你了吧?”秦益阳勾着嘴角笑说了一句。
  那天,于光辉问向刚借粮票没借到,回去后就对孟柏林大吐口水,说向刚怎么怎么小气,临时问他匀几张粮票都不肯。次日不是说好请客吗?碍于粮票拮据,四男四女一桌人,只点了六道菜,其中两道还是纯素。
  孟柏林几个同宿舍的,替于光辉撑场面,动筷子尽量少夹菜,几乎是空着肚子回宿舍,连啃两个玉米馍馍才觉得胃里舒服点。
  杜亚芳几个女兵,就没这么好心了。虽然在孟柏林几个的礼让下,不至于吃不饱,但没一个人在背后说于光辉大方的,反而个个都说他小气——请人吃饭,结果上的菜还没人头多。
  不到个把钟头,几乎整个文工团都知道七一三有这么一号请客不让人吃饱的奇葩了。
  嬉笑的言论,传到于光辉耳朵时,文工团的车已经驶出部队大门,质问找不着对象,遂把一股子怨气撒在向刚身上。
  向刚真是躺着也中枪。不过对于光辉这人吧,平时也没什么交集。无非和孟柏林的关系不错,连带着和他宿舍的人也比较熟络。
  如今这事儿一出,傻缺了才和于光辉继续交好。不交恶就不错了。
  孟柏林也跑来他们宿舍吐槽:“我算是看清楚了,于光辉那人丫的就是个伪君子!面上和我称兄道弟,转身把我卖的一干二净。请客那事,他不是被领导拉去谈话吗?居然说是我出的主意,说他本没想过上二楼小炒食堂的……草……根本就是反了反好吗!老子还劝他别去呢!”
  秦益阳语重心长地拍拍孟柏林的肩:“兄弟!恭喜你终于看清他真面目!那人我一早就说了,就是个小人。以后别同他来往了。”
  “没办法不来往啊,一个宿舍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特么看到他我就来气。”
  “再忍忍,不是说马上要分房了吗?趁早打报告要求家属随军,还能不给你安排个单人房啊。”


第128章 她很幸运
  “对头!”孟柏林眼睛一亮,拍了一下自己的额,“我咋把这个事给忘了。还是我第一个知晓的呢。先走一步,写报告去!对了刚子,你既然有对象了,也趁早申请呗,免得迟了被延到下一批。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啊……”
  说着,孟柏林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秦益阳和向刚相视一笑:“走!咱们也写报告去。”
  福利分房搁任何一个单位,都是重头戏。
  谁让僧多粥少呢。
  放在部队也同样适用。只不过军人的素质摆在那里,做不到肉联厂、纺织厂工人那样,分不到房就破口大骂,骂爹骂娘咒祖宗,甚至揪着工友的头发大打出手。
  但不代表军人内部就没有竞争。
  上头说了,这一批的福利房,肯定是先按履历、再按军功,同等级别,端看谁的需求为先。啥都靠后的,那么对不起,等下一批吧。
  向刚要搁以前,肯定不和战友争这个机会。单身汉一个,哪儿不能住啊。可如今不一样了,他也是有对象的人了。
  这不,结婚报告随着申房报告一并递交,看乐了直属上司。
  就连对他帮助颇多的老首长都听说了,特地找他谈心:
  “有对象是好事儿,藏着掖着干什么呀!需要我在后头推把力吗?”
  指的是福利分房的事儿。朝廷有人好办事啊。
  不过向刚婉拒了,摇摇头说:“按政策来吧,轮到了当然好,轮不到等下一批也没事儿。比我着急的人一抓一大把,您老别总为这种小事操心。”
  老首长欣慰地笑道:“行!你有这样的觉悟,我很高兴。哪天结婚定下来了吗?”
  向刚耳根子一赧:“还没呢。”
  仔细想想,那丫头好像并没意识到两人不久要结婚了,上山进城的跑得可欢了。
  不行!得给老大夫去封信,探探俩媒人的进度咋样了。可不能光他一个人剃头担子一头热啊。
  于是,一封给张有康的信,于次日早上飞出了七一三部队。
  张有康于五天后的下午收到部队的来信,认出信封上的笔迹,笑着打趣清苓:“刚子该不会寄错了吧?”
  清苓红着脸跑开了。
  倒是许丹,假借手头有活,蹭在附近看老大夫拆信,顺嘴问:“老张,向刚在部队里任什么职务啊?怎么这么空,三天两头给你们写信?”
  张有康活到这把岁数,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话没听过啊,许丹一出口,他就知道她用意了,笑笑没回答。
  许丹讨了个没趣,又蹭到清苓旁边问:“你和你对象不会吵架了吧?咋地不给你写信而是给老张写?”
  清苓认真想了想,没吵架啊,至于为何是给师傅写信,大概是有什么要紧事要问吧。
  于是笑着摇摇头,岔开话题道:“差不多快下工了,咱们把柜子擦了、桌椅消毒了吧。”
  许丹听了一阵哀嚎:“又擦啊,前天昨天不是才擦过?天天擦有必要嘛。”
  “饭一天三顿也没见你少吃啊。”清苓堵了她一句,哼着革命歌曲,出去打水洗抹布。
  许丹想死的心都有了。
  清苓快手快脚地搞干净包干区卫生,张有康已经收拾好医药箱在等她了:“你去趟书记家,让你邓婶子别开火,我去看看书记在不在办公室,今晚请他们俩口子上咱们吃。”
  清苓心里纳闷,却也没问什么,扛起师傅的医药箱,先去了书记家。
  邓梅正准备做晚饭,听清苓一说,心里有了谱,笑着道:“那我把家里收拾收拾,一会儿就过去。”
  说是收拾,其实提了一坛酒,还有半条五花肉,喜笑颜开地来张家。
  “来就来,咋还提东西。”张奶奶佯装生气地虎下脸,非要邓梅把酒和肉提回去。
  “婶子,您听我说,这酒是我学二嫂酿的,老向在家也是天天一碗。大伙儿坐一起,更应该热闹热闹。至于这肉,本来就是准备晚上烧的,放到明天没准就馊了,拿过来大家还能吃上一口,别嫌少就行。”
  “下回可别这么见外了,不然不敢请你们来了。”张奶奶说道,见清苓蹲在井边洗菜,想起向二家还没去,忙让清苓搁下手里的活,去邀向二俩口子。
  清苓这才意识到,今晚的聚餐,多半是为了她和向刚的婚事。
  可对象才处这么几日,就谈婚论嫁会不会太快了?
  “快啥呀,我那外甥女,上个月才说亲,下个月月初就结婚了,秋收多了个劳动力,我大姐高兴得跟捡到钱袋子似的。”
  向二婶看穿清苓的心思,挽着她的手,笑着宽慰,“女人迟早要嫁人,遇到合适的就该迅速抓牢。否则过这个村没那个店,后悔也来不及咯。刚子那人我们看在眼里,是个稳重靠谱的,嫁过去一定美满。”
  清苓懵懂地点了两下头。
  其实,她内心觉得很幸运了,嫁人前还能和结婚对象私底下接触。即便不能面对面交谈,但借着书信往来,也增加了对对方的了解。
  了解越多,越发觉自己的幸运。
  身边的未婚姑娘,譬如许丹,再譬如冯美芹,字里行间对未来夫婿的想往,不就是向刚这样的类型么?
  ——钱财都交由媳妇打理;媳妇花钱只有支持没有反对;媳妇喜欢的竭力做到、媳妇讨厌的竭力戒掉……
  细细一数,发现向刚十条里稳占九条。
  该知足了啊。
  摸摸发烫的耳根,清苓甜滋滋地想。
  两方的媒人都坐下来,张有康牵头,将向刚的意思转达了一下:“刚子的结婚申请已经批下来了,还说部队分派福利房,结了婚的能优先分到一套两居室房子,所以特地来信跟咱们商量,想在腊月前腾出几天假,回来一趟把证领了。喜酒放到过年,正好农闲,大伙儿都有空,热热闹闹把婚礼办了。”
  邓梅率先响应:“部队这么好,结婚还给分房子?那当然要赶在分房前领证了。婚礼放在过年办也好,肉菜、口粮都充裕,不像开春那会儿青黄不接的,想吃口肉都难,更别说办席面了。”


第129章 下聘来了
  向二婶也赞同。
  大伙儿一致通过,张有康举着酒杯乐呵呵地说:“成!那这事就这么商定了,回头我给他去个信,好让他安心。这孩子,人在部队心在家,生怕我们几个大人不着急,把他的婚事延到年后去,巴巴地来信催……”
  “哈哈哈……”
  清苓被笑得两颊飞霞,借口去灶房给大伙儿盛饭,掩面遁走。
  不管怎么说,腊月前领证、除夕前结婚这两项计划,于这天晚上正式搬上日程。
  喜宴日子一敲定,彩礼、家具等结婚一应物什,都要备起来了。
  农村里结婚,时兴敲锣打鼓传喜讯。
  尽管没有真的敲锣打鼓,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做为名义上的阿奶——舒老太也被通知到了。然而她依旧咬定要那么多彩礼,且必须归她老舒家所有,结婚时不能带回夫家去。
  谁理她呀!真当她是卖孙女呢还是卖孙女呢还是卖孙女!
  又不是离了老舒家就没人坐高堂了,还有个正经师傅在背后做她坚实的后盾呢,清苓一点也不怕舒老太的威胁。
  打嘴炮谁不会?有本事上门抢啊!
  正是严打的时候,敢动手,分分钟送她去牛棚陪儿子!
  舒老太再凶悍,也就是一张嘴皮子厉害。真要动刀动枪,绝壁是不敢的。
  何况这段时间刘巧翠心不在焉,不知道在算计什么,和舒老太不那么齐心,为点家务活,婆媳俩能从早上吵到晚上。舒老太实在没心力来插手管孙女儿的婚事。
  清苓乐得耳根清净。
  考虑到两家的父母都没了(向刚那个落跑的娘,被大伙儿有意无意地忽略不计),张有康和两方媒人商量后,给向刚去信,彩礼钱不用多,随大流发个百八十元也行,但男方应该准备的新床、新家具必须到位。不能这边领证办喜宴了,那边连个像样的婚房都没有。
  至于城里头结婚流行的三转一响,能凑两转、三转当然好,手头实在拮据,缝纫机必须有一台。其他的,等婚后日子慢慢好过了,小俩口自己再添也成。
  事实上,这根本不用老大夫说,向刚早有准备。
  彩礼发了两百六十六,不包括托书记物色人帮忙做家具的木料费和给清苓买衣裳的行头费。
  另外,特地来信说明:三转一响除了收音机暂时有点困难——因为他答应了社长、书记要先给公社弄几台,自家的只能等以后。但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一定会准备好,腊月前保证发过来。
  向刚的汇款和信件几乎同时到达,张家二老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尽管应徒儿的要求,放低了彩礼条件,但身为女方的长辈,谁不希望闺女风风光光地出嫁?
  通过这一点,大伙儿对向刚更满意了。
  张奶奶笑呵呵地把两百块钱交给清苓:“刚子特地交代,这是给你买衣裳鞋袜的。等忙完秋收,让你邓婶子陪着去趟省城。供销社不卖成衣,布匹花色没省城的百货商店多。我让老头子给岳军去封信,约好时间,你们俩结伴去省城住两天,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