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摩登时代-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有个性的好莱坞名人。
那位在圣殿礼堂前被萧逸臣摔坏相机的记者将萧逸臣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法院最后裁决萧逸臣偿还该记者的经济损失,并对萧逸臣开出了一张1000美元的罚单以示对他不当行为的惩戒。萧逸臣接受了法院的判决,但拒绝向那名记者进行道歉,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错。“他的镜头再往前挪动一毫米,就可以碰到我的鼻子,如果不是担心弄坏镜头,我他肯定会那么做!”萧逸臣在为自己辩解时表示,要不是当时那个记者太过分,他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举动。但事实是否是这样,只有萧逸臣自己才清楚,双方各执一词,法院也无法对此做出裁定,萧逸臣没有功夫和那个记者打口水战,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朱丽亚-罗伯茨在洛杉矶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萧逸臣带着她去了一趟芝加哥,见了他的父母。萧逸臣在奥斯卡上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父母对他和朱丽亚-罗伯茨之间发生事也知道了不少。好在萧敏达和刘素芸并没有按中国传统的标准来看待朱丽亚-罗伯茨这位准儿媳,他们很大度的接受了她,就像他们很大度的接受了美国文化一样。虽然萧逸臣现在才有21岁,但萧敏达和刘素芸还是催促他们尽快结婚。在美国,和萧逸臣的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人如果没有上大学,很多都已经结婚了。从这个角度而言,萧逸臣即便是现在就和朱丽亚-罗伯茨结婚,人们也不会感到奇怪。
但朱丽亚-罗伯茨和萧逸臣在一起遭到了她的父亲的反对,他对萧逸臣的身份存有疑虑,由于文化的差异,他担心自己的女儿无法融入华人社会。可惜朱丽亚-罗伯茨如果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她就不会走上明星这条路。朱丽亚-罗伯茨的家里只有她的哥哥态度鲜明的支持了妹妹的决定,他还建议朱丽亚-罗伯茨放弃在纽约时尚界的事业,专心在好莱坞发展。
两地分居的寂寞让朱丽亚-罗伯茨最终决定告别纽约,到洛杉矶来寻求新的发展。尽管萧逸臣和她近期都还没有结婚的打算,但这并不妨碍朱丽亚-罗伯茨成为肯惠特大道13号的女主人。两人现在已经不用再遮遮掩掩,朱丽亚-罗伯茨在各种场合都可以很自然的出现在萧逸臣的身边。闲暇的时候,她甚至回到花园里与老穆攀谈几句。遗憾的是朱丽亚-罗伯茨在厨艺上的天赋确实有限,她最终不得不放弃在家为萧逸臣做饭的打算。
第一第三十六章 我们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在解决了自己的感情问题之后,萧逸臣终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工作之中。而摆在萧逸臣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派拉蒙现在急需一部能够鼓舞士气的电影,来重拾昔日霸主的雄心。萧逸臣首先想到的是《泰坦尼克号》,但他立即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在他看来,《泰坦尼克号》是一部无法复制的经典,它对派拉蒙的重大意义在未来而非现在。
最后萧逸臣将目光锁定在了95年上映的《勇敢的心》,这部开创史诗大片先河的电影,在派拉蒙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让萧逸臣记忆犹新的是影片中威廉-华莱士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真正的活过。”
按萧逸臣最初的想法,他并不打算亲自来写这个剧本,因为他正在写《老友记》的第四季,而他对历史剧的把握并不是很准确。萧逸臣试图回忆原来的编剧,但除了导演和几位主演,他发现自己对那位编剧竟然毫无印象。连名字都不知道,找人也就无从谈起。无奈之下,萧逸臣只能放弃原先的打算,开始自己着手准备剧本的创作。
和先前的几个剧本不同,萧逸臣对这部影片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很多细节的东西,他的记忆都有些模糊,这无疑增加了他的写作难度。而且他知道这部影片虽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但作为一部史诗影片,原著中存在不少的漏洞,有些地方还严重的脱离了历史。影片中女主角的身份是英格兰的王妃,但历史上这位王妃在华莱士死的时候也才只有14岁,并且身在法国,很多人都质疑华莱士在死之前怎么可能和她有这么一段的。据说欧美许多历史专家只看了此片10分钟就挑出很多处错误,而且电影里出现了很多穿帮的镜头,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影片。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萧逸臣不得不对英国的这一段历史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有关威廉-华莱士的传记他也翻看了不少。由于经常往图书馆里跑,萧逸臣在那里还结识了一位图书管理员,她的名字叫苏珊,很凑巧,她的故乡就在苏格兰。从她那里,萧逸臣了解到了很多苏格兰的风土人情。
“Xylon,你怎么突然会对苏格兰的历史那么的感兴趣?”在萧逸臣第三次来借阅有关苏格兰历史的书籍的时候,苏珊忍不住向他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对威廉-华莱士这个人很感兴趣。”萧逸臣合上手中的《苏格兰简史》,他突然想听一听一个苏格兰人对威廉-华莱士的看法。
“他是我们苏格兰人心目中的英雄!”苏珊对这个话题似乎很感兴趣。
“一个悲情的英雄?”萧逸臣补充了一句。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华莱士遭到围观人群的辱骂嘲笑,人们还纷纷向他投掷腐烂的蔬菜,面包等,因为他们被告之这个犯人是个罪大恶极的匪徒,叛国者,而且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英国人。在遭受了绳勒,刀割,火烧等酷刑后,威廉姆。华莱士被斩首,身子被肢解为四块,分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方,头颅则被悬挂在伦敦桥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萧逸臣将手中那本《苏格兰简史》中有关威廉-华莱士最后的结局轻声的念了出来。
“在苏格兰,现在还流传着一首据说是当年威廉-华莱士最喜欢的诗歌,你愿意听一听吗?”这首诗的原文是拉丁语,但苏珊把它翻译成了英语。“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你认为是英国奴役了苏格兰人民?”萧逸臣听出这首诗中对自由的渴望。
“至少在那个年代,人们是这么认为的!”苏珊的回答很客观,她有意避开了苏格兰独立这一敏感的话题。
“所以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在正史中却找不到准确的记载,直到他成为英格兰人痛恨、追捕的叛逆、和苏格兰人崇敬、效法的偶像,大家才开始收集他的事迹,演义他的传奇。威廉-华莱士反抗压迫,追寻自由的精神甚至超越了他自身的价值。人们记住是一个英雄,怀念的也只是一种精神。”萧逸臣对威廉-华莱士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你的想法真的很独特!”苏珊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评价威廉-华莱士。
“你觉得把威廉-华莱士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人们会喜欢吗?”萧逸臣试着问。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苏珊终于明白萧逸臣为什么对威廉-华莱士这么感兴趣,她差点忘了,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华人青年除了是一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之外,还是好莱坞最杰出的编剧。
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苏珊为萧逸臣提出了很多不错的建议,这也让她有幸成为了《勇敢的心》的第一位读者,萧逸臣希望熟知苏格兰历史的她能够帮他纠正剧本中的一些历史性的错误。
“从历史的逻辑上看,你写的这个剧本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我想苏格兰人或许更希望威廉-华莱士就是如你所写的这样。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都需要一颗勇敢的心!”苏珊并没有打算对剧本的情节进行任何的修改,和历史上真实的威廉-华莱士相比,她更喜欢萧逸臣笔下的这个为自由而献身的英雄。
“Xylon,你真是一个天才!”雪莉-兰辛是剧本的第二个读者,不过她更多看到的是这个剧本的商业价值,“你准备在这部影片上投入多少资金?”雪莉-兰辛要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成本估算。
“不少于5000万!”萧逸臣看到雪莉-兰辛一脸的震惊。
“这是不是有些太多了?”雪莉-兰辛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影片《侏罗纪公园》的拍摄成本也才7000万美元,萧逸臣一张口就要5000万,而且这还是一部没有任何特效镜头的历史片,这让雪莉-兰辛无法接受。
“整部影片的拍摄都必须在苏格兰实地取景,而且这部影片的卖点并不是特效,而是真实恢宏的战场场面。而场景的营造,需要大量的道具和演员,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萧逸臣解释说。
“可你认为这样的投入能够为公司带来多少的收益?”
萧逸臣知道自己光凭这些还无法说服雪莉-兰辛,他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向她解释自己的意图,“我认为这部影片能给派拉蒙带来最主要的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在业界的声望。派拉蒙现在最需要的是证明自己,而不是急着去追逐商业上的利益!对于电影公司,声誉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我并不指望这部电影能够把派拉蒙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它至少能够恢复派拉蒙多年积攒起来的声望。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电影观众愿意花钱观看我们制作的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勇敢的心》对派拉蒙未来的价值要超过现在所能得到收益。”
“Xylon,我知道你更多考虑的是公司的长远发展。派拉蒙历史上不乏名片佳作,可公司却几度易手,我认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了公司的业绩上,好的影片并不意味着好的票房。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部即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这一点你能向我保证吗?”雪莉-兰辛的态度很明确,萧逸臣需要那么多的投资公司可以给,但他必须保证这部影片上映之后能够有一个好的票房,最后所有的责任都将由萧逸臣一个人来承担。
“没问题!”萧逸臣并不是一时冲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事关重大,萧逸臣不得不亲自担当《勇敢的心》的制片人,他直接找到了梅尔-吉布森。不过这时的梅尔-吉布森还只是一个著名的好莱坞演员,他的导演才华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他原以为萧逸臣找他只是担当影片的主演,但在看过了剧本之后,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梅尔-吉布森向萧逸臣提出了一个在他自己看来都有些过分的要求,他可以领衔主演这部电影,但派拉蒙必须让他同时担当影片的导演。
很多人都认为梅尔-吉布森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派拉蒙在这部影片上投入了巨资,萧逸臣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找一个导演,更何况还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新手。但萧逸臣的反应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他居然同意了梅尔-吉布森的要求!
第一第三十七章 来自法国的邀请函
萧逸臣胆大启用梅尔-吉布森的举动让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在冒险,雪莉-兰辛甚至亲自过问了这件事情,但萧逸臣的回答却让她无比的抓狂,“吉布森答应我只要演员的薪酬,这样免费的导演,不要白不要!”她觉得萧逸臣这是在用他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但萧逸臣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雪莉-兰辛对此也只能摇头叹息。
萧逸臣把寻找演员的工作都交给了梅尔-吉布森,在女主角的人选上,梅尔-吉布森向他力荐了自己的好友,法国著名影星苏菲-玛索。萧逸臣对苏菲-玛索的了解并不多,但他知道这位被法国男人誉为“永远至爱”的法国大美女,有着一双清澄、忧郁的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