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槽,我觉得我的常识已经牺牲了,这特么还有这种操作?”
  “也就是说,晋景帝得享长生的可能性是真的存在的?峻平陵的暴露还真的有可能是因为他老人家之前在这里渡劫?”
  “景帝,我想学修真!_(:3」∠)_ ”
  “子元大大,我想学修真!_(:3」∠)_ ”
  “想学修真加1!”
  “话说你们看看那个主持人的表情啊,整个都已经凝固了啊233333”
  “这很正常,他应该还处在巨大的震惊之中没有回过神来吧。话说无论是谁,看到眼前的场景,多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都会有点受损的吧23333”
  “讲道理,要不是这个主持人颜好,符合从魏晋时代就一直存在的美男子系画风,看到他现在的表现我一定会黑他的心理不过关的,哪像现在,我只想说小哥哥你尽管发呆,最好到我的怀里来!”
  “噫,楼上简直痴汉。不过主持人小哥哥还在垂死挣扎啊,强行辩解说晋景帝果然对炼丹情有独钟,不愧和五石散的著名推广人何晏是少年时代的好友。虽然气氛有点尬,但是看在他的脸上,我就不说什么了。”
  “哈哈哈哈哈,主持人小夏这波被打脸可以称为光速了!”
  “这也得说专家们选的地方好,不过被雷火毁坏的最严重的地方就是丹药室和附近的主要建筑里,而如果晋景帝真的还活着的话,这些地方都应该是他经常活动的区域,直接从雷火毁坏的缺口进去,丹药房附近是典籍储藏室也没什么不对啊。”
  “但是那里的典籍全都是无字玉简又该怎么解释?修真小说场景重现?”
  “谁说全都是无字玉简的?最后一架的书架上全特么是金银打造的整页的文字啊!”
  “论土豪炫富的多种方式,丝绢为书算什么?人家干脆用的是金、银、玉啊!”
  “金册十部,银册三十部,但是上面的字怎么有些清楚,有些不清楚啊?”
  “金册只能看清两本,银册能看清五本。”
  “不对啊,我能看清七本金册,但是银册只能看清四本。”
  “金册三,银册六,现在已经在怀疑自己的视力了……”
  “等会儿,这种设定,金册、银册是不是本身就带有资质鉴定或者适不适合练的测试功能啊?主持人在那边介绍了六本金册和九本银册,但是他介绍的那些有些我完全看不清Orz。”
  “卧槽,晋景帝都是离现在已经两千多年的人了,只是开了一下他的陵寝而已,居然就搞出了这样的大事情?牛人,果然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牛人!”
  “修炼的事情先放到一边,他们已经又走了一个房间了。”
  “emmmmmm,这个耳室……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下面一位朋友,你来。”
  “卧槽,整个耳室都是画,有些人能推断出来,比如说晋景帝的母亲宣穆皇后张春华,他的妻子景端皇后夏侯徵,还有他的大舅子兼好基友夏侯玄——虽然后期似乎有重演魏武帝曹操与荀彧的旧事的趋势,但是不管怎么说,夏侯玄还是善终了嘛——以及胞弟燕文王司马昭、赵孝王司马干,但是还有一些人,只能依靠服饰猜测是前朝的人。话说晋景帝在炼丹房、典籍室附近这么重要的地方藏画像做什么?”
  “楼上单单看几眼就能推断出来,拜大神_(:3」∠)_ ”
  “天辣!!!!!小夏他被吸到那幅穿冕服的不知名王侯的画里去了!他被吸进去了!”
  “咦咦咦咦?怎么这么快就被吐出来了?”
  “楼上你看小夏下巴上的胡茬,比他之前进去的时候明显长了许多,他之前的下巴可是光滑得很啊!所以他度过的时间一定不只这么一点儿!”
  “天降雷火,大晋皇陵离奇暴露;抢救勘探,直播主持惊奇失踪。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请尽情关注,走进xx之峻平陵疑云。”
  “在这个时候还讲什么科学啊,世界已经玄幻了啊喂!”
  作者有话要说:  这么欢脱的画风,蠢作者大概是吃错了药2333333


第120章 番外:景帝司马师峻平陵勘探实录(下)
  峻平陵勘探的过程直播突然中断了半个小时; 依然有许多人孜孜不倦地在等着它恢复; 也有人留下一句“果然被和谐了”就离开了官方直播间。
  然而半个小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话,直播又开了起来; 主持人小夏刮了胡子; 恢复了他被吸入画里的面貌,又站在摄像机前进行直播主持,但是他们已经离开了之前那个装满画的房间。
  在他的言辞之中; 透露出了之前那个画室的信息; 那里不同的画卷上有不同的幻境; 截取的都是墓主人司马师与这些画像上的人物所有的交集; 只要通过幻境; 就能得到提高,也算是一个莫大的好处了。
  从司马师的陵寝被确认为与超现实力量有关以后; 事情就逐渐往失控的方向发展了。
  地球上七大洲; 除了荒洲多是荒凉之地,寒冷异常; 基本没人生活,可以排除之外; 其余的六大洲都在重点关注华夏帝国的动态,而一代雄主晋景帝的陵寝勘探; 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华夏帝国所在的中洲,金发碧眼的夷人和那些当年被大晋驱赶西逃的胡人所聚居的北夏洲,当年的昆仑奴们、如今属于和夷人一样的少数人种的黑人的祖居之地南夏洲; 还有生活着大量的华夏子民的北华洲和南华洲,以及至今依然存在着当年晋景帝分封的十数位的藩王的晋洲,那里有许多人都在关注着中州洛阳晋景帝的陵寝勘探,等到峻平陵的神异之处一一展现的时候,更是有无数人将目光集中在了这位万古圣君的陵寝之中。
  晋景帝的庙号是太祖,这是正常的,但是与他的庙号相比,谥号就显得太弱了。
  谥号之中的景是什么意思?
  所谓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景是美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和司马师的功绩相比,他的谥号就不够看了。
  以晋太祖司马师之曾孙晋世祖司马桓于天德十七年迁部分宗室入新发现的晋洲,并正式将大晋所知的六大洲定名为中、北夏、南夏、北华、南华、新晋之后的时间为华夏历元年,世界发展的速度不可谓是不快。
  正因为如此,虽然晋世祖司马桓是依靠祖辈遗泽,但也得了一个昭皇帝的谥号,然而谁都知道,晋世祖的功绩乃至于晋朝后来的发展,都要归功于晋景帝司马师在最初所制定的发展路线。
  汉朝的高皇帝刘邦的庙号、谥号是在汉景帝时期才正式确定的,为什么刘邦的庙号、谥号全程是汉太祖高皇帝,却有无数人称之为汉高祖,就连太史公都犯了这个“错误”,在史记中为刘邦做的本纪是《高祖本纪》呢?
  自然是因为在汉景帝之前,刘邦的庙号并没有被完全确定下来,时人对他老人家的称呼并没有确定。
  在汉时谥法初立之时,高祖和太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在此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和高祖是混用的,两个地位、功业差不多的皇帝,往往这个叫□□,那个叫高祖,直到后面的朝代,才慢慢地确立了始受命者,即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为太祖,始受封者为高祖的说法,而且还不一定完全成立,高祖比□□矮了一头,到了更往后的朝代,高祖这个称号就消失了,更加正规的谥法当是太祖。
  事实上,晋朝初年的谥法就依然没有完善,所以按照后世的认知,唐高祖李渊基业是在父祖的基础上打下来的,因此其父庙号为太祖,他本人为高祖,子号高祖,当在父号□□之后,但是晋初的谥法,作为父亲的司马懿的庙号却是高祖,太祖的庙号留给了他的儿子。
  因此晋世祖之时,朝中就有大臣请重为太祖皇帝司马师选择谥号。
  时人包括后世的人都认为司马师的庙号正确,但是谥号,即使是他本人亲自决定的,也太对不起他老人家的功绩了。
  天德十二年,就在一群人纷纷挽起袖子准备给太祖选一个更好的谥号的时候,天子司马桓夜梦乌发龙袍翁,让子孙后代“毋改其谥”,于是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原本这件事只是史书上记载的奇梦之一,但是等到司马师的陵寝现世,出现了这么多超现实的事实之后,一群人纷纷脑洞大开,觉得当初该不会是改谥号一事把这位老人家惊动了,才会出现史册记载的晋昭帝之梦吧?
  话说景帝这个谥号给这位大晋太祖确实低了,虽然他的皇位来源让人忍不住感叹运气怎么这么好,中间阴谋论者不计其数,但是他的功绩是无可否定的啊?
  可是他偏偏选择了这个谥号,有人说他老人家这是自谦,还有人就认为他这是心虚和底气不足的表现。
  最近的穿越古装剧,穿越到魏晋时期女票晋景帝的人不计其数,有做他夫人的,也有做他儿媳、弟媳、侄媳的,更夸张的一点就是做他的女儿、孙女、侄女、外孙女,最后连母亲、祖母这样的设定都出来了,可谓是大家都爱晋景帝。
  而在这些剧中,晋景帝的谥号有在他的白月光/朱砂痣/亲亲小蜜糖的说动下改了的,什么文帝、武帝、昭帝、宣帝都不算什么,太祖圣皇帝也不算太出格,夸张的是,看剧的人纷纷评价,如果剧是雷剧的话,那景皇帝的谥号就是雷剧里少有的亮点,虽然改谥号的原因很让人抓狂,而如果剧不是雷剧的话,那就是不愧是良心剧,完成了这么多人的愿望啊!
  但是也有晋景帝固执不改谥号的,他不改谥号的原因就更多了。
  可以说,司马师整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虽然表面上很多事情能够通过史册的记载分析出来,但是更多的,还是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山,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而在峻平陵之中,司马师迷雾般的一生中隐藏的秘密,逐渐在陵寝勘探中显出身形。
  在画室之后,出现的是真正的典籍室,和之前的玉简室不同,这里收藏的都是真正的典籍,里头的书只有一部分是竹简,剩下的都是在司马师登上皇位之后开始大力推广的纸质书籍。
  后人评价,司马师对纸质书籍不遗余力地推广,还开创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术,为打破世家大族对书籍、知识的垄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为门阀时代的结束埋下了引子。
  要说这位大神,他制定的很多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纷纷评价他应该是长了一双能看清上下五千年的眼睛,所以才超前了不知道多少年制定了那些改一下就能在后世不知道多少年使用的制度。
  这样的人物,不可能仅仅因为“心虚”这么一种解释就固执地将自己的谥号定为“景”,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在一本标号为“乾”的书中,这个困扰了整个大晋和之后的华夏帝国的谥号之谜就这么被解开了,而所有人的世界观也随着乾字书的记载彻底破碎了。
  “吾幼得天眷,聪颖早慧,知天命而青春如少。……洛阳之变,登临大位,有奇人发前朝冢,献以至宝明珠。滴血其上,方知乃仙缘。大神盘古开辟天地,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其时人皆长寿而不老,盖因天地精华众矣。……故有褒姒乃周宫人服夏遗神龙之涎而诞之语;又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言;且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盖夏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