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无辜受累的杨俨也不喜起来。
  上辈子对祖父母的好感度刷得不够,对老爹作死也没有多管,只想着帮忙掩饰、外加寻找二叔杨广的不良行径,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杨广的罪名没罗织好——毕竟人家早期就算是装的,也真的是没什么黑点——杨俨同两个云昭训所出的弟弟被祖母独孤皇后称为是“如许豚犬”,比之猪狗畜生之流,堪称穿越者的奇耻大辱。
  开皇末年,诸子夺位之势已显,而皇太子杨勇常居于帝后身侧,但凡有不妥之处,便被加倍夸大,这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重活一世,杨俨看明白了许多东西,此时就当早作准备了。
  杨昭出生后,有满月的习俗,一年后还有抓周。
  所谓抓周,又称试儿,虽说先秦时期在某些地区就已经有可能存在了,但是时人说起来历,都会追溯到吴大帝孙权。
  孙权晚年有二宫之争,一直犹豫不决,后来便令孙辈抓取信物,以观未来。
  据说当时吴末帝孙皓便抓到了玺印,以为天意,虽然最后孙权赐死了两个儿子,另立幼子为储君,但是若干年后,帝位轮转,孙皓登上帝位,时人便认为“试儿”之举果有奇效,逐渐作为传统流传下来。
  在杨俨穿越前,原主就已经抓过了,兆头吉祥,但只不过是一方普通的印章,杨坚、杨勇可没拿自己的印玺给孩子抓周玩。
  杨昭的抓周也没有特别了不起的地方,这个暂且不表,但是那个时间点,却是可以做一下文章。
  开皇四年这个时间段,要紧的事就是六月份的秦王杨俊回朝。
  其余的时间点,对外的战事,都不算显眼,最要紧的,便是开皇八年的灭陈之战,此后大隋才真正的一统天下。
  晋王杨广可去做监军,那为何太子杨勇不可?
  杨广后来渐得圣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江南经营多年,拉拢了许多南方的士族,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广之争,还关系到士族归不归心的问题。
  所以皇后独孤伽罗可能更为感情用事一些,而皇帝杨坚要废掉太子,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后院嫡庶问题以及喜好奢华的原因。
  秦王杨俊和蜀王杨秀的年纪都不算大,骤然被放出去做藩王,绝不像兄长杨广那般习惯,杨俨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好侄子,他必须要拯救一下自己少年时期还是个纯良好少年的三叔杨俊了!
  至于后面会不会间接坑到晋王杨广嘛,杨俨表示:呵呵。
  六月份,最热的时候,秦王杨俊回来了。
  他在外头这两年,很是瘦了一通,看得独孤皇后心疼得和什么似的,等到日间父子议完事后,就叫人上些杨俊爱吃的东西。
  因为几个孩子都是亲生的,少年时都是娇养长大的,杨坚夫妇对每个孩子的习惯都了如指掌,杨俊很是感慨了一通,道是回到都城之后,方觉自己过的是好日子。
  只是没两日,杨俊就同杨坚夫妇闹起来了,宫中盛传,秦王殿下一时想不开,竟要去做沙门!
  所谓沙门,指的就是和尚,这年头,穷人做沙门不稀奇,富人做沙门也不算少,但是杨俊身为王公贵胄,从前虽笃信佛法,却也不似梁武帝萧衍那边到了“痴”的地步,如今怎么回了都城没两日,便闹着要出家去呢?
  杨俨猜测他是与杨坚夫妇闹别扭了,再一联想,大概是不想成婚,又或者是不想这么早就离京。
  他这么做,正好给了杨俨一个由头。
  杨昭三岁的时候有杨坚“天生长者,谁复教乎”的评语,杨俨觉得这一世,自己也当多出点风头。
  作者有话要说:  杨坚五个儿子里,就老三杨俊和老四杨秀的名字能连起来读。
  老五杨谅……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对不起,我邪恶了】
  下一章搞事,不确定能不能搞成,卡文ing我大概已经是个废人了Orz


第128章 兰陵
  开皇四年六月,秦王杨俊入朝; 留月余; 八月; 卫王杨爽入朝,是日,秦王纳妃,天子下令大宴百僚。
  杨俊纳正妃,虽然在礼制上场面不能超过太子; 但是也很是盛大了。
  杨俨作为杨俊的侄儿; 如今担起了压床童子的重任。
  于是杨俊成婚那天,杨俨也换上了一整套大红色的衣袍; 看起来很是喜庆; 配上他的外貌,看起来还真像是个粉雕玉琢的玉童子。
  压床童子取早生贵子的寓意,何况杨俨是皇长孙,身份不是一般的贵重。
  他在床上里里外外滚了两圈以后,就老气横秋地拍着新娘的手,同她说“三叔就交给你了; 你要好好待他”; 惹得特意出宫来参加儿子婚宴的独孤皇后与杨坚忍俊不禁。
  偏生跟着一道出门的太子杨勇还在那边拍着秦王杨俊的手重复了一遍; 说是把他交给王妃了,惹得喝酒喝得有些上头的杨俊红着脸要打他。
  皇帝和皇后是光明正大地出宫来的,但是借的是太子的辂驾,其他人只能心照不宣地当皇帝和皇后还留在宫中处理政务; 至于□□上的是什么人,不可说啊,不可说。
  崔氏这个王妃能做成,沾的自然还是家世与兄长的光,至于脾气,一般而言,各大门阀出来的贵女在外头的风评就没有不好的,如果不是有亲近的人、详细了解过了的话,大致情况下只能浮于表面。
  但是第二日,秦王带着王妃进宫的时候,真真是符合了新婚燕尔时的情景,虽不是好到蜜里调油,但也能看出二人的感情还不错。
  至于有多深嘛,虽说是夫妻,但是实际上也只相处了一晚的陌生人,还谈不上感情有多深。
  秦王杨俊新婚燕尔,然其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却已守寡年余了。
  杨阿五虽然年少,但是开皇初年便嫁给郢国公王谊之子仪同王奉孝,只可惜,王奉孝的身体状况不佳,很快就去世了,杨阿五因此守寡在府中。
  此时尚不流行所谓的贞节牌坊,女子守寡,若正值青春年少,那理当再嫁,只是再嫁之前,当为夫守丧。
  按大隋礼制,当守三年,可是王奉孝去世年余之后,其父王谊便上奏,道公主年少,请除服。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只可惜,王谊的奏疏上的不是时候,杨坚正是要强调法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因私废公,纵是王谊可能是好意,也可能被他看成是心怀怨望故意捣乱的。
  更何况,朝中还有杨素在搞风搞雨。
  如果说杨广在杨俨这里的仇恨值高居第一,那杨素绝对是铁打不动的第二名,没得说。
  对于大隋朝堂发生的那一系列大臣倒霉的事儿,杨俨要是存心去找的话,总能发现这和杨素有关。
  王谊倒霉事件,也没有逃过杨素的魔爪。
  在王谊上疏之后,杨素就针对他破坏了国家法度这一条上纲上线地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简直令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王谊这人吧,是个居功自傲的老鬼,总的来说,他走的是世家门阀“我们要做永远的统治阶级”的路线,当年有人上奏要削减功臣之赐田,王谊就火急火燎地跳出来当急先锋进行反对,因为自认自己为大隋代周出过力,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些有恃无恐。
  但是呢,隋文帝杨坚,他作为提出了三省六部制、开始了科举制萌芽、制定了开皇律并且修渠——这是大运河的前身工程——的一代雄主,对于世家门阀尾大不掉的状态是很看不过眼的。
  朝中的一众老臣要复演世家旧事,演变成新的世家,杨坚的心底是不大乐意的。
  王谊虽然是为兰陵公主好,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苗头就是不对,得掐掉。
  王谊,在杨俨的记忆里,他好像在第二年就倒了大霉。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谊这奏疏都已经上了,作为阿翁的王谊说公主年少,不用为他儿子居丧守孝了,要是兰陵公主还留在他家那里,倒显得是皇帝倒贴他们家似的,所以很快公主就被接回了皇宫。
  兰陵公主是在五月份的时候回宫的,只比秦王杨俊回来早了一个月,杨俨也已经见了她好几次了。
  这位小姑姑,果然是杨俨记忆中,他们老杨家的几位公主里性格最温婉贤淑的一位,只可惜因为再嫁的对象不是晋王杨广原本推荐的人选的原因,被记恨上了。
  要说他们老杨家,有谁和杨广的关系最可能不好,皇子们先不说——到了开皇末年,不仅杨广隐隐有夺位之势,还因为杨广的“珠玉在前”,其余皇子也都蠢蠢欲动,虽然和杨广不对付,但是不可能成为太子杨勇的助臂——公主里头,就只有兰陵公主杨阿五最有可能了。
  看着亲爱的小姑姑,杨俨倍感亲切。
  虽然杨阿五已经嫁过一回了,但是她连十八岁都还有三四年才满,自然未有生育,但是对待杨俨,却极有母性。
  卫王杨爽是杨坚的庶弟,因为父亲杨忠去世的时候才只有六岁,为独孤皇后所养育,因此杨坚在诸多兄弟里,最宠爱他。
  只是杨爽死得比较早,没有活到杨坚的诸子夺位的时候。
  但是从前他在世的时候,对东宫一脉的态度是比较和善的。
  开皇六年三月份,洛阳有个叫高德的人,上书给杨坚,请他退位给太子杨勇,自己当太上皇。
  那个时候,京中不知多少人认为太子会因此受到波及,会被天子怀疑不满于储君之位,杨俨记得父亲当时也是惴惴不安,到了后来,经过父母的开解,复又开怀起来。
  说起为自己说情的人,里头就有一个卫王杨爽。
  杨俨觉得,只从现在的局势看,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的,至于怎么消除杨广对南方地区的影响,那就只能给三叔杨俊加把劲儿了。
  杨俊娶了王妃,在京城逗留不了多久,就要回到任上,自是十分不舍。
  杨俊闹着要留在京城,王妃崔氏对此自然不置可否,若是杨俊闹腾成功了,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大兴城作为都城,有着别处所不能及的繁荣,崔氏虽不介意同丈夫一道在任上吃苦,但能留在京城享福,却是更好了。
  如今天下未定,杨坚的帝位又是篡来的,能信任的就只有宗室亲脉以及自己的亲儿子,杨氏皇族的人不算多,每一个都是重要的助力,而秦王杨俊作为天子的亲生儿子,最受天子信任的几个人之一,更加不能随便擅离职守,仅仅当一个富贵闲人。
  作为一个稚童,在阿翁与阿婆在为任性的三叔头痛的时候,杨俨说出了一个“稚气”的想法:“三叔累了,为甚么不让阿耶却帮他?”
  杨俨的意思就是让杨勇这个太子也镇守一方,听起来很不靠谱,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挺有可操作性的。
  开皇十三年,杨坚至岐州,下令兴建避暑离宫,此即开皇十五年建就的仁寿宫。
  杨坚离宫避暑的时候,京中一切事务交由太子杨勇操办,杨勇也将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的杨勇,对于政务可能还没有后来那么熟悉,但是在杨俨看来,只打理一郡一州之地,却是绰绰有余。
  更何况,开皇元年的时候,杨坚就在洛阳设了东京尚书省,开皇三年,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到了杨广继位后,更是有了弃长安城而以洛阳为都的想法,大业元年的时候,杨广就命人动工,在东周王城洛邑以东、汉魏洛阳城以西修建新的洛阳城。
  后世明朝的时候,朱棣迁都北京,太子镇守原本的南京城。
  朱棣对他的太子朱高炽之不宠爱,可比独孤皇后和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