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纵是如此,杨勇残废,这也已经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了。
  杨勇的身体因击鞠而致疾,这个消息是瞒不住的,很快,朝中就大致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一时之间,宰相高颎等太子党凄风苦雨,中立派或者与太子有隙、转而支持其他皇子的人则觉得自己得到了机会。
  很快,就有人上书,太子有疾,无以振国威,难以理国事,请废之,更易储君。
  最先出头的自然不是哪一位皇子的人,这年头,看不清形势又心急想吃热豆腐的人多的是,随随便便在朝中拢拨一下就能找出几个出头鸟来。
  杨坚大怒,严责了上奏疏的人,只是这种口子,一旦开了,打着为大隋江山的名义的人多的是,更有一些悲观的太子党,认为太子已废,倒不如现在趁早让他退下来,日后还能得个好。
  李世民的废太子李承乾,少年的时候因病致残,人家那还是足疾、同手没什么关系呢,朝中请废太子的人就一批接着一批,李世民废了好大的劲儿,更加宣扬自己对太子的宠爱,才把朝中的风气给压下去。
  可是杨勇这回可真是倒了大霉,手足皆废,而且手的伤势还比脚更重一些。
  做太子与天子的,有足疾,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手都不能用,如何批阅奏折?若是交付给亲近的人,也只能培养出一批近臣、权臣出来。
  很快,除了依旧留在大兴城中的汉王杨谅,另外三王也赶回了京城,一时之间,押宝的人不计其数,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纵然天子再怎么怜惜东宫,太子杨勇这一脉,也已经废了。
  杨俨:你们真的当我是死人吗?
  群臣and宗室:虽然有点过分,但是确实就是当你是死人啊!
  如今五子皆嫡,太子杨勇虽然是长子,但是出了意外之后,纵然是最拥护嫡长制的老顽固,都不能说他是天命的储君,其他的皇子不能夺宗; 。
  因着都是嫡子,杨俨的几个皇叔都有机会,晋王杨广的机会最大,汉王杨谅最得宠,胜算也不小,另外两位皇子那里也有人投机,一时之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相比之下,太子一脉虽然是正统,但是失势的架势已经很明显了,作为皇孙的杨俨也没有他爹从前康健的时候引人瞩目了。
  而在朝中人纷纷投机的时候,杨坚却皱着眉头,面上的表情寡淡,询问一向疼爱的长孙:“金鳞儿可知晓自己在说什么?”
  “阿翁为天子,阿耶为太子,则我为第三天子也。阿耶有事,儿服其劳,不亦可乎?”
  “……然。”
  作者有话要说:  残疾的太子取例自李二凤同学的太子高明【李承乾】小朋友,不过为了让金鳞儿提前掌权,对晛地伐下手狠了点Orz
  “第三天子”是一个典故,取自唐宪宗李纯幼时,其父为顺宗李诵,当时是德宗太子。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汝谁子,在吾怀?”他回答说:“是第三天子。”
  而且这个典故莫名符合蠢作者的状况设置,顺宗李诵在当太子末期,也就是他爹病重那段时间,突然中风,失去言语功能,导致德宗末年,皇帝和皇太子同时病重,而作为皇孙的宪宗李纯,和历代的苦逼太子相比,日子当然是很舒爽的233333


第134章 元祚
  开皇十年; 群臣请更易太子的呼声愈高; 天子极力拖延,方将时间拖到了次年,答应给群臣一个交代。
  太子乃是储君,储位不稳; 难以定人心; 杨勇的现状如此; 纵然杨坚要保他,也难抵天下悠悠众口; 况且杨勇遭此大祸,心性大变; 不愿再栈恋权位; 面对一个自己都已经放弃的太子; 杨坚又能如何?
  开皇十一年,百官大假之后的第一次大朝。
  按理说和只有重臣参加的常朝相比,大朝所议之事就不那么重要的,但是开年的第一次大朝却是要总结上一年的种种; 并做出本年度的规划以及其他安排,有时候还会宣布重要的决定。
  但是这一次的大朝,宣布的消息未免有些过于惊悚了。
  第一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消息,是太子杨勇依然没有被废。
  以及帝王明言; 再有言废立太子者,立斩不赦。
  众人公认太子已经近乎是一个废人了,原想着至尊拖延时间归拖延时间; 但是废太子却是迟早的事。
  然而杨勇这位摇摇欲坠的东宫储君现在看来,为帝王所力保,竟有些稳如泰山的味道了。
  另一则消息,则是命长宁王杨俨代替太子出镇洛阳,旨意中还特意言明“长宁王俨,朕之长孙,特所钟爱,又仁明孝友,可堪重任”,杨俨出镇洛阳的一应待遇“从太子例”。
  而这样的做法,则让群臣们想起了史书上记载过的几个皇孙为储的例子。
  如今太子未废,至尊看起来却要大力培养长宁王杨俨,更是让他们认定了自己的猜想。
  而这,恰恰是杨坚想让这些人知道的消息。
  杨俨年幼,出镇洛阳之后,太子杨勇也很快离京与他作伴。
  实际上处理政务的人还是杨勇,他将自己的见解与处事手段都教授给长子,虽然双手已废,不能理政,但是培养自己的继承人,也没人能说杨勇的不是。
  这就是杨坚与杨俨之前商量好的,再过一段时间,等到杨俨长成,他就会被封为皇太孙。
  皇太子不能理政,但是有皇太孙这个保障在,大统的名分一定,那就乱不了。
  开皇十五年,长宁王杨俨大婚,对象是清河崔氏的女子。
  秦王杨俊和王妃的不和已经有所体现了,不过没人会想到王妃最后会如此丧心病狂,竟会活生生地毒杀亲夫,最后祸及亲族。
  不过清河崔氏作为一大郡望,在唐时划定天下世家门阀的时候,便有北方豪族之首的称呼,又有所谓“言贵姓者,莫若崔卢李郑王”之语,可见其家势大。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祖先互为同脉兄弟,但是在此后的岁月中,各有交锋,清河崔氏贵极一时之时,有人评价与自己同等级的郡望家族,曾经不屑地说道“博崔”、“赵李”不足道,所谓的博崔,指的是博陵崔氏,赵李,指的是五姓七望里与陇西李氏相对的赵郡李氏。
  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联姻,博陵崔氏则与赵郡李氏交好,在此后的岁月中,虽同为郡望家族,却互有不服。
  博陵崔氏已有超越清河崔氏的苗头与本钱,不过在目前的大隋朝堂之中,倒还是清河崔氏的人占着上风。
  秦王妃崔氏的侄女、未来杨昭的元妃河南王妃是杨俨前世就见过的,她们家的势力杨俨并不是十分看重,他现在所娶的是清河崔氏第一房的一个嫡女,还颇为得宠,可以说清河崔氏第一房一脉已经开始在杨俨身上下注了,本钱不算小。
  杨俨的圣宠不衰,这些年来,俨然就是至尊为天子、太子为第二天子、他为第三天子的架势,而太子已废,若不是杨俨本身依然是庶子,直接立为太孙难以服众,许多人认为杨勇这个太子能否继续安居东宫尚未可知。
  将皇孙作为继承人倾力培养的杨坚依然精神矍铄,只是到底已经年老,气力开始不济。
  若是杨勇依然是那个生龙活虎的太子,在这个时间段,他和杨坚的矛盾已经慢慢地凸显,只等到最后爆发,不是杨勇篡逆,就是杨坚废太子。
  可是谁让杨勇废了呢?
  杨勇废了,杨坚选定的继承人不是他另外几个嫡出的儿子,却是和年轻力壮的叔叔们相比显得过于年幼的皇孙。
  杨坚巴不得杨俨这个皇孙的势力再强大一点,为着孙儿考虑,在自己在位的时候,杨坚却是开始防备儿子们了。
  这就是年龄的优势了。
  而杨坚的在位时间还有将近十年,足够杨俨长成,而杨俨长成的时候才到青年,杨坚只会欣慰自己终于再一次成功地培养了一个继承人,而不会防备他。
  开皇十五年年末,寒冬腊月到来的时候,太子杨勇突然害了病。
  自从前些年因伤致残后,杨勇的身体就一直不好,一入冬便容易犯病,因此他宫中换上了许多细心的侍女。
  为了表示对太子的关心,这些侍女,独孤皇后与杨坚都是要看过,再敲打一番,让她们安心侍奉太子,不要起什么别的心思。
  说实话,自从某次遇见一个心大的侍女,居然敢勾引他的时候,杨俨就知道了,即使杨勇是个已经残废的太子,但是他依然是太子,是个香饽饽,而且还能成为勾搭宫中其他皇族的跳板。
  杨俨和他那些弟弟被引诱也就算了——却说杨勇不幸落下残疾之后,便无有子女诞生,但是那时候的子嗣总数也已经不少了,男丁加上杨俨正好是十人,与杨俨幼年所说的“梦”相符,更让杨坚对此深信不疑了——杨坚居然也栽在了上面。
  杨坚偷腥被独孤皇后抓奸、皇后打杀了宫女导致杨坚老脸挂不住离家出走那都是开皇末、仁寿初的事情了,而且也不是在大兴城发生的,在著名的妻管严皇帝、当今天子杨坚居然因为宠幸的宫女被皇后仗毙而气恼地出走,让大兴城中的一众朝臣都惊呆了。
  原本他们吃惊的是至尊居然贵为天子都只有皇后一人,后来他们不吃惊这个了,只吃惊至尊与皇后的感情如此之好,居然也免不了男人的劣根性,连从前的妻管严都不见了,真是让人侧目。
  和前世杨坚见到了美貌的小宫女一时色迷心窍不同,这一世的杨坚是因为想要看看太子身边的侍女们伺候得好不好,结果不知怎么的就与一个侍女看对眼了——当然了,这只是官方说法,具体的,杨坚怎么会和太子身边伺候的小宫女搅在一处,外头众说纷纭,宫中人也不能尽知原因——之后的发展倒是和前世没什么两样,大隋著名的模范夫妻终于因为这件事而撕逼了,皇帝陛下离家出走了。
  前世这件事发生之后,没过两年,独孤皇后就郁结在心去世了,之后杨坚受不了丧妻的打击,以及在独孤皇后去后肆意地放纵自己,过了两年也同样没了。
  如今杨坚事发,也在人的帮忙、劝说下与独孤皇后和解,只是独孤皇后这时候依然“年轻气盛”,女子的岁数在容颜老去之后便显得分外重要,别看前世的事情与今生相比只晚了五年,但是前世的五年后与今生相比,独孤皇后的脾气已经软和多了。
  独孤皇后一向好强,杨坚这般作为之后,她就病倒了,而且很严重。
  杨俨作为皇孙,自然要为祖父母的感情问题出一把力,便时常借着自己知晓的一些他们年轻时的旧事带他们回忆从前。
  杨坚与独孤伽罗何须他帮忙回忆从前?
  这对夫妻的感情在这个时代可是一直为人称颂的。
  夫妻裂痕似乎渐渐消弭的时候,又是外地的豪绅,类似当年洛阳的高德一般,上书了,不过他们不是请至尊为太上皇,而是请更易太子。
  上书的人这回来自于扬州,正是晋王杨广做总管的地方,少不得让人多想。
  眼见着又一场储位之争似乎要开始,纵然杨坚意在太子这一脉,皇室也少不得乱上一段时间,便有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出来了。
  杨坚在年末最后一场大朝的时候宣布自己要退位做太上皇,让太子继位,惊倒了一片人,让他们连个年都没能好好过。
  次年,也就是开皇十六年的二月初二,禅位仪式正式举行,杨坚退位为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