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阳宫中,一派花团锦簇的富贵景象,对于武则天来说,虽然此地被她的儿子改动了许多,但是主体依然是她熟悉的那些景象。
  李嗣一生而秀美,甫一出生,就让觉得好似天上的仙童下凡,比之普通婴儿,不知可爱多少,等到又过了几日,通身真真是玉一般的颜色,长相又结合了父母的优点,已经不知道被李隆基夸奖了多少次“吾儿美姿仪,容貌瑰丽,潘安、宋玉不能及也”。
  虽然这话在很多人听来会变成李隆基这个傻爹的自夸——李嗣一同学还是个小婴儿啊,焉知他日后不会长残?赛潘安、超宋玉什么的,这种夸奖的言辞也太过了点——但是同样是李、武两家的联合产物的李显、李旦表示,不是他们自夸,他们的容貌在年轻的时候也很出众,两位兄长也是如此,所以李嗣一的容貌出众,是可以预见的。
  李嗣一只是个小婴儿,他的死劫对于大人来说,可能是无声无息地到来的。
  虽然李隆基到达东都的时候已经到了二月,但是也能说一句是春寒料峭时节,宫中还燃着炭,开一小点的门窗通风是很必要的事情,但是门窗大开,纵是成人也会生病,更何况是孩子。
  被迫学习了鬼魂必备技能,然后在夜间窗户几次被弄开的时候将魂体控制到能触碰实物的程度,然后再把它关上的李旦心很累。
  他的几位长辈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东西,至于兄长李显嘛……emmmm李旦总觉得自家兄长驾崩之后胆子变得比当年被废回来之后还小,指不定是在地府被狠训了一顿。
  李家的男人们不知道在商量什么,那边武则天已经去入梦了。
  不过她挑选的入梦对象不是李隆基,而是李嗣一的生母武婕妤。
  按照他们得到的消息,一直到生育的两子一女尽皆在襁褓之中夭亡后,武婕妤才“成长”起来。
  她后来再度生下一子,也就是倒霉的、被亲爹抢了媳妇儿的寿王李瑁,却不敢张扬,而是让李隆基的长兄宁王养育,宁王元妃亲自哺养,对外假称是宁王之子,养到十几岁的时候才让给这个儿子回宫。
  武则天觉得,这实在是太慢了。
  而且和李瑁不同,李嗣一在李隆基诸子之中行九,排行极靠前,排行靠前,就代表着他具有年龄上的优势,这在皇位之争以及力量的积累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虽然李隆基未来会对自己的子嗣严加看管,使之尽居于诸王宅之中,但是看他晚年的行事作风,也有颇多逾矩之处,若真有盛宠,不怕不成功。
  武婕妤早点觉醒,对李嗣一未来掌权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乎,这一日,在睡梦中,武婕妤便梦到了姑祖母则天皇后入梦。
  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不过因为则天皇后的身份敏感,不消言说,武婕妤也不会对外声张。
  武婕妤梦到宫中缟素的情景,她与武则天身边皆是素白之色,这是只有皇帝驾崩才有的景象,然而武则天伸手一指,武婕妤定睛看去,竟是一方小小的棺材,里头装着她的长子。
  她不禁闭上双眼,复又睁开,之前棺材又多了六具,里头都是玉雪可爱的婴儿,皆与她有几分相似,但是只有头一具里头是她的长子李嗣一。
  武婕妤满身冷汗,不禁哀叫一声,睁开眼睛。
  她的身边空无一人,刚才不过是她的梦。
  大唐后宫与历朝历代都不同,实行的是后妃轮岗制度,尽可能地做到雨露均沾。
  一月之中,初一到十五,月渐渐由缺转圆,因此侍奉皇帝的宫妃,则由身份最低的宝林、御女、采女等三个品阶一直升到身份最高的皇后,品阶越高,同时伺候皇帝的人就越少;十六到月末,月则由圆变缺,因此侍奉皇帝的宫妃身份则由高到低。
  每半月中,月最缺的九日是宝林、御女、采女等三个品阶、共称八十一御妻出人,每夜九人侍寝。
  不过因为李隆基在继位之初尚且不算太重女色,后宫的妃嫔还是有数的,因此许多妃子还是能单人侍寝的。
  这一日不是武婕妤规定的侍寝之日,醒来她身边自然没有天子的踪影。
  因为梦中所见景象太过骇人,武婕妤心慌之下,也不唤之前被自己吩咐在外头候着的侍人,自己独身一人径自往李嗣一的房间走去。
  李嗣一的房间在她的边上,中间要走过一小条走道,不知是否是梦境的原因,武婕妤只觉得整个人都如坠冰窖,感觉凉飕飕的。
  入得李嗣一的房内,原本应该温暖如春的房内,窗户半开着,冷风飕飕地刮进来,武婕妤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她强自镇定,唤人来,将“玩忽职守”的人呵斥了一番,然后命人将李嗣一带到她的房间去,让孩子与她躺在一张床榻上。
  武婕妤迷迷糊糊地想着,或许这是则天皇后在天之灵在保佑她,若是她不知道,只怕她的孩子,都要像梦中那般,被人害死了!
  李旦:等会儿,这个武婕妤这么倒霉,连生七个都死光了?
  只是单纯地下了个猛药的武则天:想什么呢?你能不能想点好?
  李旦:这又不是我自己凭空想象的。【委屈巴巴·jpg】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卷的李一同学大概是最没存在感的主角了……嗯,等下一章他长大了应该就不会只有一两句正面描写、活在其他人的台词了里哈哈哈


第143章 夏王
  开元七年,婕妤武氏生皇十五子; 上大喜; 又封皇九子嗣一为夏王。
  在李嗣一之后出生的皇子都从的是水字旁,且未曾封王; 事实上; 他前头的兄长皇八子就还是一个没有爵封的皇子,可以说; 李嗣一在诸皇子中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了。
  他那些已经有了爵封的兄长们,悉数都是李隆基早年所生的子嗣,到了后来; 李隆基子嗣渐多,余下诸子是六七人一齐封的王,像李嗣一这样年幼封王的已经很少见了。
  更不用提; 李嗣一此番封王; 是越过了他的兄长皇八子李涺的。
  李嗣一生来得宠; 他是天子李隆基诸子中以“嗣”为排行的最后一人; 后头出生的几个弟弟以及他前头出生的皇八子都是从的水字旁、取的单字名。
  要说不同,李嗣一与他同年龄段的兄弟们名字相异; 他的胞弟也另有个不同的名字。
  和李嗣一相似; 皇十五子出生之后越长越丰秀可爱,观之若图画里的玉童,得名为李敏,有兄长珠玉在前,他同样很受看重; 很受宠。
  既然已经将李嗣一看作了未来的希望,那大唐的先帝们便想着如何才能尽早扶持他上位。
  别说什么李隆基已经立了太子的话,他的太子未来是会被废的,后头立的那个,肃宗李亨,却也不能算是英主。
  如果说之前大唐的先帝们虽然看到了希望,但是内心还有一些不舒服的话——尤其是李嗣一是武家女子所出,他的母亲和武则天一样同样很受宠,这一切都让他们以为是旧事重演——在尽心教导李嗣一之后,这些人统统将自己的不满放到了一边。
  前头已经说过了,李嗣一是个聪明的孩子,而教导聪明的孩子,是一件让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已经驾崩的历代先帝们对于数量庞大的子孙当然没有那么多的亲情可以挥霍,而大唐让他们在意的,也不过是帝国以及气运在地府的投射,这关系到他们能享受的香火祭祀以及现在逍遥地生活,他们可不愿意如古朝的帝王们一般陷入将近消亡的长眠、只能等待着轮回的一日到来。
  他们现在给大唐强行续命的做法在前头的朝代中已经有帝王做过了,成功的朝代,历史发展将会从原本的基础上分出一条支流,走向一个与他们提前知悉的未来完全不同的时代。正是因为前头已经有了例子,他们这回才能这么轻易地重返人间。
  和大唐的存亡、长久的强盛相比,礼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的,更何况,大唐的这几位先帝,做过的不合礼制的事情也不少。
  被儿子盖章认定和武则天是真爱的高宗李治,就有娶父妾、废皇后与太子之类的行为,李世民自己除了弑兄杀弟夺位之外,还强娶了弟媳,总之,假如他们自己乐意的话,礼教不过是空话。
  而现在,被这些先帝们重点培养的李嗣一,让这些除了养孩子和围观在人间就没有别的事情好做的阿飘们,很是体会了一把养成的快感。
  对于自己教出来的孩子,先帝们自然是觉得他千好万好,好在李嗣一小朋友明白自己的不同,为人谨慎,每位先帝又有不同的教授重点,才没让他被养成一个眼高于点、妄自尊大的人。
  李嗣一出生的时候才行九,他的同胞弟弟李敏出生的时候,都已经在李隆基的皇子中排行十五了,可以说,李隆基的生育能力是非常强悍的。
  而一个心存野心的后宫女子,若是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夺位的话,那在不知晓皇帝寿命的情况下,自然是儿子越年长,成功率越高。
  像是武姜——郑庄公寤生、共叔段生母——清朝雍正皇帝生母德妃之类的偏心幼子的例子,无一例外都是与长子不亲,而他们的情况又能细分成长子本就拥有继承权和皇帝寿命太长,幼子已经有了足够的势力与长子扳手腕等种种情况。
  作为一个排行不上不下、母家还是朝臣防范的重点对象的皇子,李嗣一被封为夏王之后,更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朝中皆说他荣宠太过,只是李隆基前头的几个皇子都有年幼封王的先例,纵然李隆基后头出生的子嗣里李嗣一是头一份儿,他们也不能指责太过。
  为一小儿封王之事触怒天子,这才叫得不偿失,
  李嗣一:我还是个孩子啊,朝堂诸公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李嗣一年岁未足,依然和母妃住在一起,而他的那些阿飘祖宗们在宫中不能离他超过五尺,对外头的消息自然不是那么精通,不过他们主要的作用不是到处搜集情报,而是以帝王的眼光告诉他事件背后蕴含的深意。
  这日李隆基下朝后便来到武婕妤的居所,逗弄了一会儿小儿子,又问了问李嗣一近日学了什么——李嗣一还未正式出阁读书,因此不算几位先帝们的教导的内容的话,他每日学习的只是一鳞半爪而已——听得他又背了不少《开蒙要训》与《千字文》的内容,又是一番夸奖不提。
  这些内容按理说都是李嗣一正式开蒙后才要学的内容,只是他早慧,身边又跟着这么些祖宗,本身也是不喜玩乐的性子,便静下心来学习。
  李隆基才与他们说了没多久的话,便见他最宠幸的宦官高力士亲自进门,耳语了几句——武婕妤乖觉得很,况且自则天皇帝托梦后,她便意识到,若是她的子女尽数夭亡,纵是她斗败了一切敌人,又能如何?且三郎正式年富力强的时候,她可不着急做这个恶人,因此每次有人将消息报给李隆基的时候,她便避退一旁,后来李隆基说了几次她依然不改,便让人改成了与他耳语汇报消息。而李隆基嘴上不说,心中却对武婕妤更加满意——听罢,李隆基变了脸色:“一个个的,都不让朕省心!”
  武婕妤只在一旁劝他息怒,却不敢问明详细,这难免有逾矩、干涉朝政之嫌,反正她不主动问,若是可以说的,李隆基也会告诉她,何必留个坏印象呢?
  李嗣一也在边上着急地说着“耶耶不要动怒,不要因为别人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李隆基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