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弱的外表,在草原上或许连女子都比不过。
  虽然宋国皇帝有很高的地位,但是他本人的柔弱外表却让拖雷并不能发自内心地尊敬。
  讲道理,金国现在被他们逼得只能和西夏一起联盟才能抗衡蒙古,在他们西征前,金国放弃了大片的土地,也就是说,金国和蒙古比起来,武力值也就是个渣渣而已,然而,宋朝之前一直被金国压制得喘不过起来,如果说金国和蒙古比起来是战五渣的话,那宋朝这个在金国面前都属于战五渣的小可怜,该怎么和蒙古进行比较?
  表面上的战斗力完全不能和拖雷相比的战五渣文弱青年赵昀:长得受是我的错吗?这明明是大宋皇族一脉相承的缺点啊!
  虽然实际体质比其他人看到的要好上不少,但是融合了大宋龙气之后,反而越来越朝着大宋大部分官家都具有的文弱青年特性发展的赵昀自己也很不高兴啊!
  虽然拖雷个人是看重武力值的,但是他也知道,大宋历来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武将在朝中的地位不能与文官相比,因此他也算收敛。
  虽然“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但是文人的口才和洗脑功力比武将是要高得多的。
  在赵昀出色的交谈技巧下,他与拖雷总算进入了相谈甚欢的阶段。
  要说中间有什么让人勃然色变的事情的话,就是赵昀对拖雷的称呼是“四太子”吧。
  太子,这个称呼在封建王朝有着特殊的意义,基本上和继承人挂钩,虽然“四太子”这种称呼是排行加上了太子这个词,显得不伦不类,但是作为大宋的皇帝,受到了充分的文化熏陶,赵昀对拖雷的称呼本身就有不当的倾向了。
  偏偏赵昀还振振有词,表示他是认真研究过草原习俗的。
  草原部落讲究的是“幼子守灶”,也就是说,和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他们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从这个传统的继承制度来看,拖雷显然是蒙古的继承人,那么赵昀对他的称呼就没有什么不妥了。
  然而能被拖雷带来出使宋国的,除了和他一样是蒙古草原出身的人之外,还有那些早年投奔过去的汉人,或者对汉学颇为精通的契丹等族的人。
  对汉族文化极为了解的他们才不认为赵昀是口误才说了这种称呼。
  聪明人总是容易想太多,再加上如今成吉思汗尚在,虽然定了窝阔台为继承人,但是他对幼子拖雷的宠爱却没有改变,也有遵循草原古老的幼子继承制,或者想要搏一份从龙之功的人,想要帮助拖雷夺得继承权。
  如今拖雷出使宋国,大宋的皇帝又以太子相称,是不是意味着,他有和拖雷交好、甚至帮助拖雷的想法呢?
  拖雷身边的人这么猜测,朝中见蒙古人出使已经成为定局,分为联蒙抗金和联金抗蒙两派的朝中大臣面对着不按常理出牌的赵昀,也在思索官家到底是怎么个态度。
  本意就是想要分化蒙古人的赵昀:虽然已经有了苗头,但是这真的不能算作是一个称呼引发的血案,对吧?
  拖雷本人本就是个不服输的性子,虽然他的父亲已经定了他的三哥窝阔台为继承人,但是他是嫡出的幼子,本就有天然的继承权,只论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权力的话,虽然名分上窝阔台应当得到的比他多,但是实际分配的时候,只看至今还掌管着属于铁木真的大部分兵马的拖雷,就知道那位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分配的了。
  历史上,成吉思汗死后,只要召开“库里尔泰会”,早已被确认了继承人身份的窝阔台就能顺利继承汗位。
  但是在各方的牵制之下,库里尔泰会没能顺利召开,窝阔台等了足足两年,最后才依靠自己的谋士成功在库里尔泰会召开后取得汗位,在此期间,拖雷监国摄政,他才是实际上的蒙古权力的执行人。
  而拖雷的死因也很有问题,他是喝了巫师给予的为兄长窝阔台祈福的“符水”之后死去的,基本上默认他的死因是不正常的他杀,可见窝阔台对拖雷这个弟弟有多忌惮。
  拖雷本就有巨大的优势,赵昀觉得自己也是时候给蒙古的局势添上一把火了。
  铁木真率军西征虽然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但是许多东西,还是繁华的大宋才有的好东西。
  草原上的人多食肉,没有蔬菜瓜果,他们需要中原的茶来帮助他们维持身体技能的平衡,而其他许多东西,也是他们需要的珍贵物资。
  虽然是和议,但是因为两方相隔暂时还比较远,正式谈起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交换的贸易。
  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只等着手下人将和议的内容商定好,就发敕旨的赵昀看着朝堂上的扯皮默默微笑。
  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这几条他非常喜欢的原则,不知道已经触犯了多少条了呢【微笑】。
  不过没关系,他以后会一一将之“改正”回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明明还有那么多要忙的事情,但是一天里面还是颓废地当咸鱼,我大概是没救了QAQ


第163章 暗手
  在双方都有心交好的情况下,赵昀成功和拖雷搭上了; 并以皇帝之尊与其称兄道弟。
  赵昀:朕的心好痛!
  当然了; 这种私下里的称呼,和历代宋朝皇帝登基之后; 都要与金国国主——在北宋的时候是辽国——互称叔侄是不一样的。
  在大宋的皇宫中; 是留存着一大批毒药的,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宋太宗用来赐死后主李煜的牵机药; 当然了,无论那一种; 都没有那种见血封喉的可怕毒性; 最短也要几个时辰才能生效; 而药性弱一点的,更是需要长期下毒。
  之所以特意提到大宋的宫廷秘药,是因为赵昀已经在尝试向拖雷下手了。
  和拖雷称兄道弟并不意味着他不能对他下手呀!
  宋金两国的宫廷之中; 有着最好的医生,毕竟他们的太医都是已经成体系的; 而对蒙古草原上的那些巫医之类的,赵昀对他们并不是很有信心。
  想想历史上拖雷的死因就知道的; 喝符水代君受过什么的; 怎么想怎么有问题。
  如果说大宋其他方面还是正常情况的话,那么宫廷秘药这种东西的存在一定是超水平的,总而言之,赵昀对自己向拖雷下手很自信,一定不会出问题的。
  如果说真的出问题了该怎么办; 呵,他有的是机会倒打一耙。
  别说拖雷一直跟在其父身边常常出征,很容易出现什么意外把事情推到别人身上去,只看现在大宋和蒙古还没有步入互相交锋的紧张状态之中,两国还能算是交好,那么大宋怎么会无缘无故对想要拉拢的拖雷下手呢?恰恰相反,忌惮拖雷的窝阔台,才更有这个可能。
  如果拖雷发现自己中毒,莫名就要背上毒害幼弟这口锅的窝阔台:Excuse me?
  大宋的皇宫之中,因为历代官家都子嗣稀薄,宫妃们不想落到仁宗的后妃那样,在夫君无子、传位于侄之后,被新帝冷遇、晚年和太后一同在深宫中相拥而泣的地步,所以很少有宫妃会对皇子使出什么阴私手段,但是这并不代表后宫就真的和平了。
  讲道理,赵昀也不想使用这种后宫手段,但是谁让人家蒙古是短短几十年内就席卷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大宋虽然已经开始努力了,但是有削弱敌人的机会,他也应该把握住才对。
  临安城风景如画,而宫城外的皇家苑囿更是美不胜收,赵昀邀请拖雷一道游园的时候,就见到了拖雷脸上久久留存的惊艳之色。
  其实这样反而更容易引发他们南下征宋的野心吧,赵昀这么想着。
  在向拖雷展示大宋的如画江山的时候,赵昀也没有忘记向他下心理暗示。
  除了一直用“四太子”这个名词称呼他外,赵昀还向拖雷感慨了一番自己那神奇的经历。
  从义理上来讲,赵昀继承皇位是不够格的,然而现在的赵竑已经成为棺椁中的尸体,在龙椅上掌权的人是他赵昀,这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和赵昀比起来,拖雷的状况要好上不少。
  他是幼子,本身比起乃兄窝阔台来说就更有继承权,势力也不弱,支持他的人大有人在。
  况且此番他来大宋交流,不仅得到了大宋的友谊——虽然赵昀对大宋边上的这几个邻国哪个没有和大宋有过友谊很是怀疑——还得到了大宋的支持,最起码,赵昀这个皇帝是支持他的。
  虽然中原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蒙古草原一直实行的是“幼子守灶”,所以赵昀这么做,似乎也是在维护礼法。
  拖雷走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茶砖、盐,看起来不像是来和宋国谈和议以及其他事务,而是单纯的来贸易的。
  将生意做到了蒙古的赵昀微笑,大宋每年要给金国提供大量的岁币,但是金国贵族日渐奢靡的生活作风显然让他们不能仅满足于此,因此金国和大宋之间是有交易存在的,和西夏之间也存在着马市,再加上一个蒙古的话,这个生意的范围可以说是相当的大了呢。
  不过作为黑心商人,赵昀让自己的人悄悄地在东西里动了一些手脚。
  嘛,单独检查看不出来,但是混合使用的时候会出现问题的药物,还真是神奇呢,即使是略通医理的人也不知道呢呵呵。
  说起这个,他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时代神奇的茶汤口味了,明明是茶,却偏偏要放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进去煮,即使是不讲究口味、曾经有过贵族干嚼茶叶这样的情况的草原部族都受到了感染,走起了煮茶放东西路线,怎么想都是后世单纯泡的清茶好喝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草原上的人也爱在喝的茶里加羊奶、马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对赵昀留下的暗手来说,这还是一件好事。
  国家内政的话,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看其实就几个,一是必须提高武将的地位,不能再用那些略通武事的文官瞎指挥了,否则的话,大宋大概真的是要完,二是国家财政,三是冗官问题,至于兵力什么,虽然看起来大宋孱弱,但是兵力不弱,只是骑兵很少,真到了紧要关头,还是有能用的人的。
  大宋历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冗官冗员也是士大夫群体的一员,在这种节骨眼上,裁撤本就稀少的武将是自寻死路,而那些因为父祖的功勋得到荫庇的衙内们,也不是赵昀能随意动手的存在,而文官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是最为维护自己群体利益的一群人,拔出萝卜带出泥,这就是赵昀现在要面对的现状。
  其实如果国家财政充裕的话,冗官冗员对国库的压力还并不算大,若是日后赵昀能击败金国甚至蒙古,夺回大宋旧地,扩大地盘的话,积压已久的冗官反而会变成他的得力助手,但是问题是,国家财政难以支撑得起这么多人的俸禄。
  大宋一向推行的是高薪养廉制度,即使是低级官吏,入职之后,能得到的俸禄也是别人难以企及的,而且武将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虽然不如文官,也不能随意与人交往,但是朝廷对他们在俸禄、爵位荫封等方面的补偿还要超过文官,这些人都是大宋财政的一大支出。
  虽然大宋的经济繁华,但是对金国需要进贡的岁币数量庞大,再加上之前独相十几年的史弥远实行了不恰当的金融体系,如果非要举例的话,就和近代的蒋总统实行的法币差不多,强制人民必须用真金白银兑换纸币,然后再大量印发,导致纸币贬值,最后一麻袋的钱连一块面包都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