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贵妃毕竟占着长辈的名分,泰昌帝是依靠朝臣们看重的礼法登基的,那于情于理也得先尊奉这女人,朱常洛不知道他收下郑贵妃给的美人是不是在逢场作戏,但是他已经为此坏了身体根基却是事实。
  一想到身边这内侍也有可能是郑贵妃安排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尽早升天,朱常洛怒火中烧的同时也不寒而栗。
  到底,他身边有多少是能信任的人?
  郑皇贵妃宠冠后宫多年,又执掌了这么多年的宫务,内廷简直就是她的天下,朱常洛只觉得自己身处的这个乾清宫如今危机重重。
  朱常洛不理内侍的话,只想等着御医开个有用的方子来,实在不行,向全天下征求能给他治病的人也行。
  边上的人逮着他这几日的精神都是因为红丸的缘故来劝说他,朱常洛一生气,命人将这些人都拖出去,赏板子二十到五十不等。
  比较可信的那些人小小地教训一下,至于心存祸胎的,就统统重打五十大板,然后赶出乾清宫——皇帝身边内侍的位置,有的是人想要——朱常洛发完脾气,长长地舒了口气。
  又有太监遵循前头的例子,问他要不是临幸一下后妃、宫女,朱常洛暗暗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等到御医开出的方子——至于这方子有什么作用,他都让这些人解释好了——抓好了药,熬好了呈上来之后,他将药喝了,就一个人安置了。
  讲道理,病人养病不就是这么个套路吗?要静养,不能消耗,身边这些人居然还问他要不要幸泰昌那些宠妃,也不知是泰昌本人就这么作死,还是他们没有脑子,或者干脆就是想要换个主子。
  没有随便吃什么来历不明的东西,连喝药之前都详细地验过毒,确认自己不会随便在后天暴毙,朱常洛就沉沉地睡去了。
  临睡前,他心中转的最后一个念头,除了要将内阁首辅叫来过问一下朝堂上的事外,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宫中的这些后妃了。
  万历其实也是新崩,后宫现在,乱得很呢!
  作者有话要说:  周一课表的课排得不太好,晚上更新来不及,所以昨天没更……
  我现在很怀疑到完结前,我能不能把这些欠章补上


第177章 由校
  朱常洛第二天就见到了他被放在选侍李氏那里抚养的皇长子朱由校。
  泰昌帝有两个姓李的选侍; 为了方便称呼; 宫中以她们居住的方位进行分别; 称为西李、东李。
  西李不仅养过泰昌的两个儿子——泰昌至今为止有过七个儿子,可是没有夭折的就只有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检; 除了朱由校一直由西李养育之外; 在她生女儿前; 朱由检也在她那里养着,后来因为照管不过来,转由东李抚养皇五子——还特别受宠; 在朱常洛穿过来前; 泰昌亲口许诺要封她为皇贵妃,她犹不知足,想晋位为皇后,被朝臣以大行皇帝刚离世; 他老人家的后宫尚且没有尊奉完为由阻止了。
  朱常洛对泰昌的后妃们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泰昌记忆里也能称得上天资聪颖的皇长子、未来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很有兴趣。
  虽然清廷为了抹黑大明,在明亡之后大肆宣扬某些明皇室的“黑点”或者谣言,但是和元末顺帝一样热爱木工的木匠皇帝天启,也就是朱由校; 他是个不识得几个大字的皇帝; 这就过分了。
  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容貌举例; 终大明一朝,都没有人说他老人家长得丑,反而明亡了之后; 所谓明太祖像就在全国各地流传,朱元璋丑得让人不忍直视也是这个时候传出来的消息。
  反正在泰昌帝的记忆里,举国上下都没有和太祖容貌有关的传闻。
  那么以此为例,其实天启大字不识几个的传闻是相当值得怀疑的。
  虽然万历皇帝不喜欢泰昌这个儿子,但是孙子他还是看重的,临去之前,除了留了遗旨要加封皇贵妃郑氏为皇后外,他还早早地立了朱由校为的皇太孙。
  大明为了防止其他皇子乱政,对于非继承人的皇子都当猪一样养着,典型例子就是兄终弟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勤政,他是努力,但是努力不到点子上,没有学过为君之道,他能怎么办?在自学成才的过程中,大明就亡了。
  恰恰相反,天启是个聪明皇帝。
  后世的人把明亡的锅扣了很大一部分在东林党人身上,可是天启一朝,他放了魏忠贤这个疯狗出来咬人,那些所谓的盈朝“众正”能怎么办,还不是乖乖地为皇帝做事?
  泰昌和天启按排序都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毕竟当大家都是庶子的时候,讲究的是继位以长,所以说,他们都是学习过帝王心术的。
  后世黑天启大字不识几个,被身边的宦官蒙蔽,宠幸魏忠贤之类的宦官内侍,让他们把持朝政,这就让朱常洛发笑了。
  大明的宦官能有这么多的权力,本身就是因为皇帝要利用他们与朝臣抗衡,和唐末那些肆意废立皇帝的宦官相比,大明的权宦如刘瑾、魏忠贤之流,纵称九千岁,当实际上依然只是皇帝养的狗。
  见刘瑾已经犯了众怒,正德帝自己干脆利落地把这条恶犬收拾了,魏忠贤没被天启收拾,可是天启遗诏让信王朱由检继位,没过多久,权倾朝野的魏公公就被新君继位、根基不稳的崇祯帝杀鸡儆猴、顺带向那些文官朝臣们做人情去了。
  黑锅宦官背,好处皇帝拿,这就是大明皇帝的制衡之术。
  光是泰昌记忆里在闲暇时——主要是他实在不受宠,不受万历皇帝待见,也没什么朝政能让他参与——手把手教着朱由校描红、识字的画面就不少,更何况,后头泰昌也常常检查朱由校的功课。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朱由校他是一个比较合格的继承人,但是没有完全教导好也是事实。
  西李原本就住在乾清宫,只等着泰昌驾崩,朱常洛穿过来之后,以需要静养为由,将她移走了。
  他还不想原本自己没事,结果被这起了想当皇太后的念头的女人动一动手脚,最后送命。
  至于此女临去前那一脸的脉脉无语、欲说还休,就被朱常洛给忽略了。
  乾清宫边上有弘徳、昭文两耳殿,传朱由校过来的时候,朱常洛直接让人开始在昭文殿里收拾,朱由校以后就直接住乾清宫边上,离得近了也好教导。
  大概是朱常洛的身体状况好歹好转了,御医们在他的再三吩咐下,也敢大胆开药了。
  朱由校过来的时候,朱常洛看了看这小伙子,虽然有些形容憔悴,但是好歹是个精神的小伙子。
  这也正常,朱由校未来登基之后的爱好是木工,可见他本人确实对这些奇淫巧技有兴趣,比同样想要收权、放出了刘瑾这条恶犬、还自封为大将军朱寿、最重要的是好人妻并疑似好娈童的武宗皇帝要靠谱一点。
  “父皇可是大安了?孩儿听说父皇今日能多进些膳了,心中真真是无限欢喜。”朱由校礼节做得足足的,反倒和泰昌记忆里父子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印象有些不符了。
  “你这话可是客氏教你说的?咱们父子,不必说这些场面话。皇儿,到朕边上来。”
  因为朱常洛还没有好全,所以暂时在寝宫里办公理政,躺在床榻上,不甚重要的奏折就只让边上的内侍——虽说太祖皇帝那时候不让宦官干政,谁知道后头宣德帝,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偏偏在宫中开设课堂让太监们习字,硬生生扩大了宦官们的权力范围,所以宦官识字在这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读给他听,重要的折子,只要内阁给出的处置方法不是太难接受,他就给通过了,只是比之那些不甚重要的折子,他心中都把那些事情暗暗记者,实际上也没花费他多少精力。
  至于上朝,大明出了嘉靖、万历这两位几十年时间不上朝的皇帝,大臣们都习惯了,更何况朱常洛的身体条件摆在那里,实在是他有心无力。
  朱由校坐到朱常洛的床榻边上,赤黄色的被单上搭着朱常洛略显苍白的手,显得触目惊心。
  所谓赤黄,即是赭黄,大明永乐年间定为天子袍服之色,之后禁黄的范围又有所扩大,但是天子龙袍一般依然采用赭黄色,也就是赤黄色,再具体形象一些的话,后来清朝给皇子、后妃们使用的金黄色就属于偏赤黄的一种,但是大明天子龙袍的赭黄色大致偏橙。
  清朝皇帝爱用明黄色做龙袍,看两朝诸帝御容、御像的画上,清朝的皇帝都是明黄色的龙袍,但是明朝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偏橙、淡褐之类的赭黄色,至于为什么明朝皇帝也有明黄色龙袍的御像,还被清廷作为了龙袍颜色的根据……呵呵,所谓的明黄,即是“冥黄”,简而言之就是明朝皇帝寿衣专用色。
  床单还没有换成明黄色,这代表着朱常洛他还是个活人,虽然现在身体状况不好,他依然很开心。
  “父皇……”朱由校的嘴唇动了动,最后也只是喊了个称呼出来。
  朱由校拍拍他的手:“皇儿也已经十六岁了,等到明年改元了之后,就该为你选妃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朱常洛的身体状况,很难让人知道这到底是他真心说的话还是仅仅是安慰之语。
  站在朱常洛床边给他读奏折的内侍已经退下,龙床边上的横板上摆着两摞奏折,一堆是已经批复了的,另一堆是还没处理的。
  朱常洛挑了一半的折子给朱由校:“皇儿,你将这堆奏折看了,有什么批示,就写上,若有不懂的,可看看父皇前头批复的那些折子,不成也可来问我。”
  朱由校拿着一堆折子不知道往哪里走,朱常洛又吩咐了几句,让他叫外头的内侍搬两张小桌来,都放在床榻上,等到东西都安置好了,便叫朱由校脱了靴子,盘腿坐在对面,两人一起开始处理。
  大明把其他的皇子龙孙当猪养,那么继承人的教育是绝不轻忽的,后来的天启帝看着不着调,但是手腕其实比崇祯要好一些。
  天启把魏忠贤真正地放出来咬人是什么时候?
  大明的万里辽东江山差不多都已经被葬送了,朝中的那些东林党们还在互相斗来斗去。
  只看现在他批复的奏折,真真是似模似样。
  不过朝中如今朝中最重要的事情早在之前就被泰昌帝下令处理了,现在呈上来的也没什么特别的。
  然而朱常洛现在非要把这些奏折给说出花儿来。
  他抽出几本典型的东林党人的奏折,又将其余三党(家乡乃是齐楚浙三地的党人)之人的奏折抽了几本出来,放在朱由校的面前。
  这几本奏折相互之间观点要么对立,要么有所联结(主要看属于哪个派系),而这正是如今朝堂上情况的缩影。
  作者有话要说:  天启好歹是受过继承人教育的人,我大明连太监都识字,堂堂皇长孙、后来的皇帝不识字,这种黑法就过分了啊,不过似乎满清不遗余力地传播了这么多年谣言——谁让他们也享国两百余年呢——被骗到的人还不少。
  还有什么“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清朝人修明朝史书,真是时时不忘掺私货让前朝背锅啊!
  蠢作者会在这一卷慢慢地怼回来。


第178章 党争
  东林党号称众正盈朝; 但是他们彻底占据上风的崇祯朝; 连天启朝都不能比; 崇祯大肆增加农业税补助袁崇焕编军,但是结果却是一日不比一日。
  李自成军攻破皇城前; 崇祯凄惶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