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的朱聿键接收到了由信王朱由检为首的人释放出来的善意,也不知说了什么,嘴角好歹有了笑模样。
  朱常洛他们到达南京的时候还没到九月,离正式祭祖还有一段日子,不过赶到南京城的宗室子弟数量已经很多了。
  辽东那边,好歹撑住了,没出现太大的意外,但是国内就不太平了。
  这个时间正是秋闱,也就是乡试的时候,朝中派了一群人到地方上做主考官,虽然大明近些年也难免有些不太好的风气,万历年都出现了光明正大买卖科举名次的把戏,但是朱常洛登基之后开的第一场恩科,自然是严防死守。
  会试安然无恙地过去了,但是乡试没有。
  南京城也属于江南地区,没过多久,浙江乡试舞弊案的消息就传到了南京城来。
  江南一向文风鼎盛,但若说绝对不会发生舞弊,倒不见得。
  几十年前,那位本应在乡试中就落榜,最后居然力压如今著名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成为状元的韩某人,可正是这里出来的。
  在祭祖大典前夕发生这样的事情,连作为主考官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都受到牵连入狱问罪,不只东林党,整个朝中的文官都觉得自己颜面有亏。
  这可不只是他们平常在朝中的内斗,文官这边稍微出了一点差池,都有可能被那么王爷拿来做文章!
  不过他们担心得太多了,对于心中早就打好了腹稿的朱常洛来说,诸侯王势力猛涨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更何况,辽东之地也实在是太近了一些,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他要是真的开了这个头,就得让那些诸侯王走得更远。
  就像当年的蒙古四大汗国一样,疆域尽可能的大,但是离得要远,只有这样,互相之间的摩擦才会少。
  蒙古的这些部族,互相之间没有什么情谊可讲,但是他们地盘大的时候,摩擦就会少,这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朱常洛既然要复制一下当年成吉思汗的路数,为了不让自家人起嫌隙,到时候要打下来的,肯定不只辽东那一点点地方,所以前期的准备要越足越好。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晚了一天,但是还是要说一声国庆快乐!


第187章 解决
  我叫朱常洛; 是个皇帝。
  虽然我是一个穿越者,但是这并不重要,当然; 如果要印证我之后的行为的话,那这个身份就是我这么多段话里的重点。
  我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城出发; 来到了南京皇宫,准备和全国各地的宗室一起去孝陵祭祖。
  作为一个皇帝; 我完全体会不到生杀予夺的快感,我感到很愤怒,再加上作为一个穿越者; 在科技不发达的现在,想要扩张就只能出点血,让别人分一杯羹,所以我决定效仿秦朝的军功爵制; 再仿造一下元朝的汗国划分体系,彻底地建立一个“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的庞大帝国。
  反正和平常人相比; 我也不能多活多少年,子孙后代的事情; 与我没有太多的干系; 以华夏这个特定的群体来看,我做的事情没有错,我在改变那个惨烈的未来。
  但是,想当救世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内有朝臣拖后腿; 外有建奴虎视眈眈,宗室藩王不顶用,这个大明大概药丸。
  我叫朱常洛,是一个一心想要开始改革的皇帝,在工部的人按照我的吩咐用科技改变世界之前,我准备给宗室和普通百姓派发战争福利大礼包。
  我是个好人,我为自己代言。
  ——《朱常洛日记·写于泰昌元年九月初八》
  祭祖那天的场面很盛大,很有当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挤人等升旗的风范,也让朱常洛见识到了整个明朝宗室群体到底有多么庞大。
  那些有爵位的宗室还好,有些血缘偏远到只有个名头的朱明子孙才叫倒霉,而他们也是数目最为繁多的一群。
  讲道理,朱常洛完全不知道那一群衣衫褴褛、比之乞丐尚有不如的远支宗亲,是怎么跋山涉水来到南京这里的。
  朱元璋确实给宗室们规定了福利,但是那些亲王、郡王能得到的,剩下的那些只剩下最后一两层爵位的倒霉蛋能得到吗?
  虽然是银钱无算,但是大明官方有时候也是比较恶心人的,用的是宝钞来发钱,但是宝钞的信用力、购买力同日后的人民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人家能用真金白银铜钱收的,为什么要用宝钞?
  有些就更苦逼了,连宝钞都不发,一张欠条了事,表示日后会补发的,简直令人吐血三升。
  所以说宗室们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
  至于那些依旧锦衣玉食的宗室们,即使是他们,对于那些血缘已经有了间隔,为了生存而常来乞钱的亲戚,也只会将其当成是打秋风的不速之客,不会有多少同情心的吧。
  而依照朱元璋的规定,他的子孙只能混吃等死,士农工商等业皆不许从事,想想也真的是很可怜了。
  孝陵外头,离朱常洛他们这一群位高权重的真·龙子凤孙比较远的地方,就有这么一群穷困潦倒的远支宗室。
  不管他们是特意来卖惨还是怎么样,反正总算有搞事的借口了。
  很多宗室过得不怎么样其实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件事,但是私底下的默契是一回事,等到真正揭露出来了,放在台面上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宗室们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祭祖可不是真对开国太祖有什么无限的怀念之情,最主要的还是利益动人心。
  朱常洛这个皇帝已经松了口,主要和宗室们争斗的是朝中的大臣。
  听着他们一群人在那里左一句“太祖祖制不可违”,右一句“莫非太祖狠心至此,连一条生路都不愿给后辈子孙留?还是说,汝等曲解太祖圣意,凌迫宗室?”,只当作看猴戏的话,倒是挺有意思的。
  原本就有给宗室们留下制约想法,而且不独独要让朱明这一家吞下好处的朱常洛,趁机开始和稀泥,最后出台的“武事诏”和最初他的想法比还是有所不同的。
  诏发之日,彻查全国各军,有吃空饷、虚报名额者,尽皆黜落,凡有志者,皆可参军,以军功召封。
  今爵分五品,公、侯、伯、子、男,斩首满百,可封三等男。
  凡有爵者,则可裂土分疆,占地满三日,报奏京师,则其土悉赐之。
  非有爵者不可裂土,有爵,裂土多寡,悉由自便。
  不可倾占他人所得,违者,斩;宗室有违者,则黜落爵位,另寻他人承继。
  随诏所附的,还有一部分万国坤舆全图上的内容。
  这个时代,地图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但是朱常洛就这么让人将大明其他的邻国乃至于更偏远的国家画了上去。
  随着武事诏传开的,还有那个荒诞古怪的遥远的黄金之国的谣言。
  当年的马可·波罗用东方遍地是黄金引燃了西方人的热情,朱常洛表示其实他也能反过来这么做不是?
  汉朝的时候,促使张骞打通丝绸之路的动力是什么来着?
  西域诸国那梦幻般的黄金遍地的景象?还是已经被汉人打服的匈奴人依然日复一日将西域诸国作为奶牛,用其产出补充自身?
  不管怎么样,那种人力稀少,千人便敢称国的国家,无论在哪个好战的大国看来,都是能轻而易举收入囊中的东西吧。
  至于所谓建州女真,实际上有多少人,朱常洛真的是想想都要笑了。
  不算被俘或者依附的汉人、蒙古人以及其他的民族,正统的“满人”——当然,现在黄台吉都没能登上汗位,将建州女真正式定名为“满洲”的事情当然还没发生,不过朱常洛是后世的人,就直接这么称呼了——一直到顺治朝的时候也才五万多,这是所有旗人里满军旗的人口数量,蒙军旗的人先不说,汉军旗的人数最多,几乎是满军旗的四倍。
  其实也可以推断一下,所谓的女真,连游牧民族蒙古都比不上,他们大概属于渔猎民族,和历史上金国的女真族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借了个名头罢了。
  努尔哈赤凭借父祖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他手下的人肯定不只十三个,而是起家之初太过寒酸,能用上铠甲的就这么几个人,但是总体人数一定不会太多。
  当然了,杀良冒功这种事,若是不严令禁止,详细查探,肯定会有人去做的。
  不过朱常洛相信,凭借锦衣卫和东厂的鼎鼎大名,以及某些时候甚至会“钓鱼执法”的严苛手段,还有那些犯错的人的凄惨下场,一定会让这类现象少之又少的。
  既然人都聚在南京城,那自然是要把事情先给办好。
  浙江科举舞弊案导致朝中文官被牵扯了许多注意力进去,再加上武事诏已经被通过、颁行天下了,文官们的阻拦力度也越来越弱。
  事实上,在不溺于党争的时候,文官们都还是挺靠谱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朝中有爵位的勋贵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辽东那边裂土分疆的前提是军功封爵,但是他们这种依靠先辈的军功传承下来的爵位也能作数,所以朝中有不少勋贵家族的子弟也都在蠢蠢欲动。
  文官们表示自己的心里很苦,内部出问题了不算,边上的武官猪队友还在搞事。
  对于朱常洛来说,发布了命令之后,能有成效是最好的,不过他也没想到武事诏发出去之后,这么快就出了结果。
  建州女真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蒙古,蒙古帝国倒是现在还有汗位在代代传承,为了抵抗建州女真的攻势,现任大汗已经不惜和他们的世代之仇大明联手抗清。
  讲道理,大明这边是因为内忧外患,蒙古其实也差不多,这么多的部族,所谓的大汗到底还剩多少威慑力,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武事诏发出后,很快就有一批人赶赴了边境。
  藩王之流想要自己组织队伍,又不想被人抓住把柄,自然大方得很,而且各地的藩王集结的都是所谓的乡勇,是他们的宗藩所在地的青壮,这样一来,人口压力最起码减轻了不少,为了多拉拢些人,就连福王都出台了一些减免地方上对王府所要担负的粮、炭、薪柴等的税赋的政策,简直让朱常洛大跌眼镜。
  这真的是他那个刮地三尺、满脑肥肠的好弟弟朱常洵吗?
  因为武事诏最初是给宗室发放的,在某些方面也给宗室开了绿灯,比如那种只剩最后的爵位,或者干脆只留下一个国姓,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倒霉蛋,只要他们能建功,到时候恢复爵位也只是朱常洛动动笔的事情。
  听说最近到处都有豪商想要重演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旧事,有一些没落宗室子弟被人借了个名头就带到辽东去了,朱常洛自己是没有意见的,这种也算互惠互利嘛,总比他们想不开去投资建州女真来得好。
  女真的人可以说是凶猛,他们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也和明军的战斗力受到各种情况拖累,大炮等超威力火器又不能随便移动有关。
  而且一旦他们使用倒卷珠帘之类的战法,将明军溃兵或者普通百姓驱赶向前阵,让他们做替死鬼,很大程度上,明军会束手束脚。
  但是呢,被武事诏上的许诺,以及朱常洛附在其后的万国坤舆图给吸引了目光——而朱常洛让他们不要仅仅着眼于辽东一地的意思应当也很明显了——再加上宗藩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各自为战,而且很不要脸地采取了小范围蚕食的方法——至于被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