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 因为刘备用的由头和曹操的薨逝有关; 曹丕就不太高兴; 再加上他对刘备势力的恶感,才会导致刘备争取曹魏势力支持无望,干脆自己称帝,然后发兵攻打孙权报仇。
  如果曹丕可以没脸没皮一点,发挥正确的政客风范; 死皮赖脸地对刘皇叔千里送; 那也没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不是曹丕舍不舍得了脸; 而是刘备愿不愿意接受。
  是的,人家蜀汉章武皇帝刘玄德现在已经不愿意和曹魏玩了。
  狂暴状态的刘玄德表示江东必须死; 曹魏咱先等着; 日后走着瞧!
  曹二丕:对不起; 我选择孙二谋。
  联孙抗刘其实还是有好处的; 等到刘备大军一败; 曹军若是要趁机进攻刘备,将蜀中收入囊中也是有可能的,若是孙权再次反水,呵呵; 那个时候是蜀汉再次增兵与孙权联合快呢,还是魏军先把孙权的兵马干翻快呢?
  其实再怎么样,也比作壁上观的选择要好,刘晔捏着鼻子认下了曹丕的选择。
  之前他和曹丕互不相认,为到底选择帮助哪方争得太厉害了,结果最后王朗干脆站出来和稀泥,弄了个作壁上观、两不相帮出来,刘晔其实是很崩溃的。
  正所谓退而求其次,刘晔这回认了。
  而且这样一来,之前议论纷纷的要不要给孙权加封吴王也不用再讨论了,曹二丕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孙二谋,为了表示他们两家的亲密关系,他准备派兵相助,至于敕封什么的,哈哈哈,都已经派兵了,还要什么敕封?
  曹子桓:二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孙仲谋:MDZZ。
  曹魏最终出兵,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曹丕改主意的事情也被人挖了出来,司马师一时名声大震。
  支持他的观点的士人纷纷称赞他:社会我师哥,人帅主意多。【大雾】
  但是不支持这么做的人,阴暗地希望最后这个做法被证明是错误的。
  开了历史先知挂的司马师:呵呵,有本事你们就来打我啊!
  因为曹丕都已经写了《报荆州牧孙权书》以资鼓励,还派兵相助了,所以在刘备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没有乞和。
  就算孙权想求和,估计曹丕也不希望看到他能成功吧。
  当然了,就算他求和了,刘备的反应应该还是会和历史上一样,拒之不理的。
  刘备几乎是倾国而出,所用人力巨大,若是像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之时一样,曹魏只是在一边作壁上观。
  在此期间,曹丕对刘备的统兵能力做出了一个评价“备不晓兵”,根据是“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不过从老爹那里知道真实情况的司马师觉得自己已经不能继续吹曹二丕同学允文允武,在幼年即随军征战的生涯中积累了丰厚的军事知识了。
  事实上,所谓的连营七百余里并不是说刘备把兵力大规模分散到了七百余里,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虽然刘备因为江东势力的大都督陆议——是的,陆逊本名是陆议,后来改名是因缘际会兼之孙权赐名,原名是议,可以从他的字“伯言”看出来,现在这位还用着他的本名呢——坚守不出而不得不分散部分兵力,保证后备以及寻找突破口,但是他大部分的主力不对都是在最前线放着的,也就是说,从正常情况来看,刘备在军事方面并没有犯什么常识性的错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知兵这方面来看,司马师有些崩溃地下了结论:这届老板不行啊!
  好在曹老板人才培养得好,曹魏派出去的大将还是很有能力的。
  再加上陆议很靠谱,所以说,魏军只要不随便作死,那基本上就能躺赢了。
  然而,在司马师看来,孙权应该不会让魏军那么舒服,孙权需要盟友,让曹魏把刘备灭了,那他就真的只能在日后俯首称臣了。
  所以曹魏的军队很是被用来当了几回木仓。
  但是,南方是会进行水战的,要不是蜀国的水军比起江东势力的水军来太弱了不够看,屡次挑衅那边也没反应,刘备也不会在夷陵之战里犯下让陆军压上、水军没啥存在感的错误。
  感谢当年的赤壁之战给曹魏的军队和大将们都留下了深刻的阴影,魏军对那些纯拼战力的送死活动表示“不约,我们不约”。
  战死不可怕,但是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地被淹死就很痛苦了。
  夷陵之战当然是东吴和曹魏这边大胜,刘备虽然没有惨到历史上“仅以身免”的地步——因为不知名的原因,陆议同学留手了——但是也像赤壁之战的曹老板一样,把大半的家底都赔光了。
  但是当时的曹老板还有北方作为后盾,刘备却连荆州都没夺回来,只能占着蜀地这么一块可怜的地盘,这就很悲剧了。
  蜀国这回是元气大伤,孙权与曹丕都选择了乘胜追击。
  虽然史书在这部分的记载上替作为“正统”的刘备“为尊者讳”,把夷陵之战后的情况写成刘备退守白帝城,孙权因此畏惧,派人求和,刘备同意,但是实际上,最先撑不住求和的是刘备,先遣使的是他,之后才是对魏国心怀异志的孙权顺水推舟。
  这回有曹魏这头狼在那边虎视眈眈,要是孙权住手,又没有在背后捅曹魏刀子的手段的话,他们就真的完了,再加上之前一直提心吊胆,刘备现在没有求和,他怎么可以停手?
  于是曹魏和江东的兵马就兵临白帝城了。
  刘备:别拦着朕,让朕驾崩!
  就现在这情况,真的是生不如死啊!
  刘备派人和孙权求和,表示唇亡齿寒,他要完了,江东也约莫药丸,所以兄弟,求你收了神通!
  孙权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也知道现在做不行啊,但是都已经干了,再在背后捅刀子,那就是祸水东引,用东吴自己替蜀汉分担曹魏的怒火啊!
  要是蜀汉还能保持战斗力,那两家继续联盟抗曹也不成问题,但是谁让刘备刚刚被他们联合起来打残啊!
  孙权,男,江东之主,继承了父兄基业的人生赢家,陷入了难以选择的困惑之中。
  虽然看起来他还有和曹丕一起灭了刘备,然后默默下黑手阴掉魏军,自己占据南方,和曹丕南北分立这样的选项,但是这么大块的肉被曹魏收入碗里以后,他真的还能抢回来吗?
  孙权对此表示了极度的怀疑。
  刘备那边也向曹丕求和了,但是曹丕没有同意。
  要是曹丕同意了,孙权就不用这么纠结,担忧自己的未来了。
  最后,孙权艰难地做出了决定,答应曹丕的求和,然后干翻曹军。
  背后偷袭什么的,虽然有难度,但是他们没有准备的话,那应该还是容易吧?
  曹丕:呵呵。
  魏军紧急向洛阳求助,曹丕勃然大怒,然后发兵,御驾亲征,准备与之前的魏军会合,共抗孙权与蜀汉的联盟。
  当然,鉴于蜀汉战斗力已经被削弱到了一个地步,曹丕主要需要对抗的还是孙权。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的一种比较坏的情况,之所以说是比较坏,不仅是因为曹魏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曹二丕的心中还存着幻想,要是孙权没有对他们动手,就证明他之前没有看错人,他信任孙权也是正确的。
  然后曹丕就被打脸了。
  曹丕:好生气哦,而且宝宝不愿意保持微笑。
  把被他比成是汉之萧何的司马懿留下来看家,曹丕带着人浩浩荡荡地出征了。
  用的名头不是征孙权,而是征刘备,孙权只能算是顺带要收拾的叛逆,在主要目标上排不到第一位。
  司马师对这次的事情没有印象,因为事情已经和他知道的历史错节了,现在的情况和历史上是不一样的,曹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司马师对曹丕怀有很大的信心,而曹丕也确实靠谱了一回。
  曹魏这次几乎堪比当年曹操赤壁之战的大手笔了,又长了记性,虽然对孙权很生气,但是现在刘备那边才更有肉,只要打通中间的部分,然后逮着蜀汉往死里怼就行了。
  因为陆议出奇兵把刘备坑得不轻,所以江东的士兵信心很充足,但是之前两家还打死打活,现在就为了保护蜀汉之人献出江东人自己的生命,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吧?
  而且比起易守难攻的蜀地来,江东是比较被动的,而曹丕又明言这回不干江东的事情,他可以既往不咎,相信孙权为蜀汉抗曹丕还是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的。
  无论是离间、谣言还是别的什么,曹魏这边能得到好处就行。
  但是,事实永远比想象要离奇,谁也不知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作者有话要说:  啊,蠢作者明天要回家啦,好开森呀~【狂喜乱舞·gif】
  不过虽然是暑假,但是感觉自己超忙的Orz


第100章 意外
  当刘备同学兵败的时候; 留守蜀汉大本营的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诸葛亮长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 必不倾危矣。”
  法孝直,也就是法正; 刘备亲自追谥的翼侯; 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有谥号的大臣。
  是的,虽然说起来很囧,但是关羽和张飞二人都是没有谥号的。
  关张赵马黄的谥号都是刘禅在之后给予追封的时候,而且批次并不算很靠前。
  当初曹老板赤壁兵败; 伤怀感叹“郭奉孝在; 不使孤至此”; 现在刘备夷陵兵败; 诸葛亮替他感叹“法孝直若在”; 真是非常有历史性的既视感呢!
  但是呢,现在就算诸葛亮再怎么感叹,蜀汉的兵败也已经成为定局; 无从更改了。
  然而兵败已然成为定局; 亡国却还不一定。
  蜀地易守难攻; 若不是当初刘璋自己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手下还有谋士投靠了刘备; 他真正的败亡还有得耗呢!
  只要蜀汉之人坚守,总能等到一个好时机。
  而且,似乎天不助曹魏,曹丕好不容易在与吴军的争持中占了上风; 准备速战速决攻蜀的时候,疫病袭击了这支北方的雄军。
  曹丕最后没有占着什么好处,反而因为军中的疫病,白白让孙权那边占了便宜。
  这场夷陵之战,曹魏的军队仿佛就只是来当了个好助攻、感动汉末第一好兄弟,帮江东挺过了这次刘备进攻的难关就完事了,存在感说真的是不算高。
  曹丕:朕好生气哦,可是朕不说!
  曹丕班师回洛阳之后,就跑来找司马懿安慰他的小心脏了。
  司马师:这特么真的就只能说是天意了。
  当然了,并不说这种情况不存在,历史上的曹丕也确实遭遇过这种情况,也都是在即将大败敌军的紧要关头。
  目前的南方比起北方地区来,条件确实不太好,司马师对此也非常理解,就是皇帝陛下这个运气,让人非常不忍直视,再加上贵族将领都玩得一手好槊,司马师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古枪兵幸运E”的诅咒吧。
  曹丕回军以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刘备那边是占不着什么好处了,这回失了良机,日后想要占便宜就更难了,那么就只能继续往孙权那里下手。
  侍中刘晔又站了出来,表示陛下你可长点心吧,别被人把左脸打了,又把右脸伸过去啊!
  你是不是傻!
  文艺青年曹二丕:哦。
  是的,不使一回小性子,表达一下自己直观的感受,怎么能叫文艺青年呢?
  当然了,曹丕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