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阿叡是个渣男,毛皇后的家人也确实很一言难尽但是蠢作者不是随便拉毛皇后的家人出来躺枪的23333
  下一章阿师就要装逼了2333【大概


第104章 前奏
  历史上的司马师和夏侯玄玩得好的时候; 还不知道他们后来会反目成仇; 现在的司马师虽然知道他们未来会意见不合,但是和夏侯玄从小长大、这么多年的情分,他是真的不忍心。
  为了让自己未来不那么内疚——如果司马氏和夏侯玄、曹爽那一派真的撕逼了的话——司马师努力地找过夏侯玄的缺点。
  但是小青年人品很不错; 家中位高权重又不缺钱; 又是魏晋玄学的先驱人物; 看人也很准; 基本上没什么缺点。
  至于他的傲气; 同样有这个毛病的司马师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儿。
  而且什么人能够一直面面俱到呢?这年头,年轻人就是要有锐气嘛!
  面面俱到的那是人老成精的狐狸; 那是要被提防的存在!
  宴会是在毛嘉的“侯身”自称中落下帷幕的,“侯身”就是“侯爷我”的意思; 司马师在宴会之后对这个词已经丝毫没有违和感了; 也确实是可怕。
  司马师觉得,毛嘉毛侯爷大概是想要把所有来参加宴会的公卿笑死,好继承他们空出来的职位。
  毛曾想要和夏侯玄攀关系; 但是很可惜; 毛迷弟对于夏侯玄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分量。
  不是司马师自夸,有他这么个好基友在边上,除非是何晏、邓飏这种与他们齐名的人物; 否则的话,夏侯玄基本上看不到别人。
  毛家的宴会过后不久,就过年了,但是因为新城太守孟达叛乱; 司马懿被派出去平乱了,没有待在洛阳。
  司马师留在洛阳主持家中事务,期间还去拜访了夏侯家。
  夏侯尚是黄初六年没的,按照守孝三年的时间排定,司马师和夏侯徵的婚期定在了太和二年,也就是司马师冠礼之后的那年。
  虽然曹丕之前为德阳乡主出头弄死了夏侯尚的小妾,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他似乎看夏侯尚不太爽,但是两个人毕竟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基友,所以说夏侯玄和司马师一样,在曹丕知道的小辈里算是得宠的“别人家孩子”,曹叡同学表示他深受其害。
  但是曹叡和夏侯玄的关系明显没有和司马师来得亲近,司马师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作为穿越者改变历史的第一步居然提前投资魏明帝和曹叡混成了好友,但是现实就是这么的不可捉摸。
  司马师作为天子的好基友入宫,从前文帝曹丕也偶尔会召他入宫,所以他对宫中的情况很熟,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部分摆设、布置都和司马师习惯的不一样了,让他有些别扭。
  若是在再一次进宫之前司马师还有些怅然若失的话,看到毛曾以后,他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太和二年,刚过完年,大魏就有人事调动,司马师、夏侯玄齐齐入职,成为散骑黄门侍郎,而后不久,毛曾同样入职。
  曹丕设置此职的初衷是“以高才英儒充其选”,就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储存、锻炼的职位,但是皇亲国戚之中,也有人凭借各种关系入选此职。
  夏侯玄算是皇亲的一种,但是他有才啊,有才别人对他的评价标准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明末的钱谦益,文坛宗师级别的人物,执天下文坛之牛耳,年轻的时候虽然同样才华横溢,但是他的榜眼功名是花银子买来的——据说他当时是为了买状元,但是有人愣是和他斗富,把他挤到了第二名——如果是普通人,此种行为肯定是要被鄙视的,然而钱谦益在文坛地位很高,成就不低,因此人们反而惋惜他当年居然只得了一个榜眼,没有真的得状元。
  所以夏侯玄当散骑黄门侍郎,没人觉得不行,反而觉得他不能就此在这里磋跎下去,应该尽快升官才符合他的才华。
  然后,夏侯玄没升职,曹叡把自己的妻弟毛曾塞进来了。
  毛曾就属于皇亲国戚里没有真才实学反而又被塞进来充数的那种人,有鉴于他爹毛嘉凡举办宴会、与人见面必称“侯身”,京中引为笑谈,因此别人对毛曾的观感也不怎么好。
  司马师最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和毛曾一道共事,真是委屈子元兄你和太初兄了”,其他的就算不是这么说的,但是隐约表达的意思还是差不多的。
  司马师只是笑笑了事,不过私下里也和曹叡说了,毛曾不适合现在的职位,他要是想捧他,趁早换些别的表达方法。
  而且要是他真的喜爱毛皇后,就不要再捧她的母家了,毛家现在在京城的风评很不好,不仅带累了毛皇后的名声,就连曹叡都超越了他祖父和父亲,成为了“色令智昏”的代表。
  清闲的职位有许多是“清贵”的,像是散骑黄门侍郎,虽然只是人才的储备历练机构,但是从这里出来的人未来都是大有可为的,类比一下,有点像是后世科举制时期的“非庶吉士不得入阁”。
  毛家不过是暴发户,没经受过正统的教育,思想与朝中贤达们有很大的差别,依然更接近市井小民的状态,为人又不甚谦虚,很难让人喜欢他们。
  曹叡一边表示自己听进了司马师的话,另一边却依然如故,没有动静。
  行吧,司马师以沉默表示消极抗议。
  上班时间踩点去,“打卡”签完名以后就窝在皇宫里给他们准备的办事地点不知道在捣鼓什么的,下班的时间其实稍微早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于是司马师一般回家都很早。
  这么神龙见首不见尾地过了将近两个月,要不是官员们的“签到簿”上都记者司马师的名字,曹叡还真以为司马师消极怠工呢!
  相比于司马师,夏侯玄就有些不受其扰了。
  毛曾也懂看人下菜,司马师和曹叡的关系好,又摆明了不是很想见到他,他也知趣儿地不去打扰,但是夏侯玄声名在外的,曹叡还想给小舅子树名声,就算毛曾不去找他,曹叡也抽空想要把他们凑做堆,更何况毛曾不管真假,还是夏侯玄的迷弟呢?
  时人谓毛曾与夏侯玄同坐,乃是“蒹葭倚玉树”,蒹葭就是芦苇,芦苇比玉树,一贱一贵,对比鲜明。
  夏侯玄很有个性,觐见皇帝,在皇帝的面前和皇帝的小舅子同坐一处的时候,都敢露出“耻之,不悦形之于色”的样子,可以说是很大胆了。
  结果显而易见,夏侯玄被皇帝穿了小鞋。
  但是因为他的家世背景,曹叡对他手下留情了,只是左迁为羽林监了事。
  夏侯玄被贬官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件事里值得庆祝的就是他被皇帝迁怒以后,终于不用被皇帝拉着给他的小舅子毛曾增添身价了。
  夏侯玄付出贬官的代价之后解脱了,司马师却还没有。
  对于这个情况,之前明明和皇帝说了让他早点把毛曾移出去的司马师表示:Excuse me?
  司马师的名气值虽然没有夏侯玄大,但是也不小,何晏这个自视甚高的家伙夸人的时候,可是把司马师和夏侯玄并列一处,一起夸的。
  正所谓“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夏侯玄看问题深刻,司马师是做事情细致,能注意到细微之处,可想而知,司马师也是一个牛人。
  然而正如同牛人夏侯玄不能忍受和毛曾待在一起一样,司马师也不愿意和自己看不惯的人待在一处。
  司马·皇帝陛下的发小·师表示:我们的友情大概已经走到尽头了,科科。
  司马师不能忍受自己继续和毛曾共事,因此他改变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即使入仕之初是以散骑黄门侍郎的身份起家的,他也要转到军事方面去。
  因此很快,在夏侯玄迁为羽林监后,又传出了司马师转信了道家,年纪轻轻的,就在那里捣鼓些丹药,妄图升仙。
  就连曹叡都很快听到了这个传闻,委婉地和司马师提了几句。
  司马师:科科,你们这些鱼唇的凡人,怎么能理解本宝宝的想法!
  在司马家青烟缭绕了一段日子以后,依稀记得一些重要“配料”的司马师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实验。
  伴随着惊天巨响,黄门侍郎们在宫中的办事处,几乎全被炸塌了。
  有点错误估计了用量,把炸药做得太成功了的司马师:……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要不是大白天的,还真以为是白日响雷自己要遭天谴了的曹叡:……
  火药的明确记载是在晋代,是方士们的炼丹产物——要不然怎么会有个丹药的“药”字呢——在此之前,或许有炼丹的术士们无意间炼出来过,但是相比于存心要制造火药,还大规模试验的司马师,他们肯定就有所不及了。
  在这个时期来说,火药这种东西及其附带产品,都能算是“神器”,作为神器的发明者,司马师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而很快,就迎来了火药的第一次闪亮登场。
  太和二年春,蜀相诸葛亮北伐,领兵三十万攻魏——当然,大家都知道在冷兵器战争期间,各方大军的人数都有掺水夸大,但是敢号称三十万,估计诸葛亮的实际兵马也应当有十万左右——曹魏毫无防备,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弃城而逃,天水守将姜维等尽数降蜀,刹那之间,陇右五郡只剩下广魏与陇西郡在坚守,整个曹魏“朝野恐惧”。
  天子曹叡遣名将曹真、张颌等人拒敌,并亲率大军赶往长安坐镇,司马师带着他的秘密武器第一次踏上了战场。
  作者有话要说:  预估错误……阿师装逼蓄力中……
  下一章应该能爆种了【喂!


第105章 火药
  皇帝坐镇中军; 司马师作为随行人员; 并不是在最前线作战的。
  夏侯玄被左迁羽林监,这回出门,司马师特意和曹叡提了; 让他把夏侯玄也一起带了出来。
  夏侯尚是他爹; 夏侯霸是他族叔; 夏侯玄也算是家学渊源; 被带着一起出行并没有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是; 毛曾这种滥竽充数之辈,就算曹叡再怎么爱屋及乌; 也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开玩笑。
  被曹叡赋以重任的曹真是夏侯玄的亲舅舅,即使是看在曹真的面子上; 曹叡也要网开一面; 表现他的善意。
  司马师和夏侯玄很快受命赶赴最前线,带着司马师研究出来的炸药。
  天水等三郡叛魏归蜀,对于曹魏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 此番曹魏不仅要抵挡住他们之前猝不及防的诸葛亮大军; 还要给那些叛逆一个教训。
  有张颌、曹真这样的老将在,曹魏稳住大局之后其实已经不用担心了,曹叡这个皇帝亲自赶往长安坐镇; 乃是为了心安。
  三郡尽叛留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曹叡亲往前线,就是为了安定魏国民心。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带着肃杀的冰冷气息; 虽然没有热武器时代的血肉横飞的景象,但也让第一次上战场的人难以接受。
  曹叡坐镇长安之后命张颌率军五万抗击蜀军,司马师和夏侯玄就在其中。
  他们将要去的地方很有名,唤作街亭,而“挥泪斩马谡”这个词语已经告诉了司马师此次的结果。
  但是,对于曹魏来说,并不知道马谡会违背诸葛亮给他留下的军令的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老将张颌的神勇发挥,以及司马师带来的新式武器能起作用。
  然而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