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大家现在都不做官了,基本上就是家境很好的失业的无业游民了——对于司马师来说,自己没有工作的x二代,基本上都是无业游民,没得说——那就想什么时候出去浪就什么时候浪呗!
  交游访友,不亦乐乎。
  司马师发展出了在各地旅游的新爱好,司马懿也没说他什么,他的弟弟和妹妹反而都颇为羡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司马懿的官位很高,但是浮华案依然不可避免地波及了他们家。
  就算只有司马师是名声极大的浮华士人之一,但是这不代表司马昭没受到浮华经学的影响。
  要知道,司马昭的年纪和司马师相差并不算大,司马师学了什么,司马昭也有很多是会的。
  曹叡仅仅是给司马师降职而没有直接罢官,还是找了理由的,其中一个就是司马师师从蔡琰以及其他的儒家大家,有蔡琰的老爹蔡邕以及相友善的儒学宗师的名头加成,曹叡才能光明正大地偏袒司马师。
  司马师好歹还有老师的名头加成庇护一下,司马昭后头的出仕就真的要成一点问题了。
  司马昭对这个也不是很在意,要不是他们老爹现在的官位很大,他们看到的都是到了年纪就自动入选为官的子弟,恐怕在加冠之后继续等上几年“养望”、培养名声才是常态。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这方面的心宽让司马懿和张春华颇为欣慰,于是他们夫妇也很心宽地不去管如今动荡的时局,而是给司马昭选媳妇儿去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差了三岁,算算时间,司马昭也要加冠成年了,家里总要给他物色妻子的人选了。
  司马师在各地旅游、收留一些战争孤儿的时候,司马懿已经给司马昭定下了大儒王肃为岳父。
  王肃,师从大儒宋忠,太和二年袭父爵为兰陵侯,太和三年为散骑常侍。
  虽然年龄有差,但是王肃和司马师还是当过一段时间的同事的。
  而从现在的思想界情况来看,何晏、夏侯玄和司马师这样年轻一辈的人是玄学代表,但是老一辈的经学还是占据优势的,毕竟玄学是从魏文帝曹丕后才大盛的。
  在经学之中,汉末魏初的时候,郑玄的“郑学”占据优势,毕竟郑玄这位牛人堪称汉末的儒学之大成者。
  但是等到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不以经义取士之后,郑学就开始有一定的动摇的,到如今,王肃的“王学”已经是郑学之外的一大重要思想了。
  当然,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郑学依然是经学界的巨无霸,郑玄的地位,就和后来魏晋时代的那些名士推崇的何晏一般,甚至犹有过之。
  对于经学,来自后世的司马师表示虽然他不知道郑学和王学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郑玄是位牛人,而对于王肃,司马师原本不认识他,却对他的父亲如雷贯耳。
  在《三国演义》里硬生生被拿来当诸葛亮陪衬、活生生被在阵前骂死的大魏兰陵成侯,王朗王司徒。
  当然,司马师能确定,王朗的死期只不过是和诸葛亮北征的时间线对上了而已,《三国演义》这种三分史实、七分演义的东西,当不得真!
  对于未来的弟媳妇王元姬,司马师表示人都没嫁过来,没相处过,他能怎么评价吗?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多让人训练一下那些被他收入府中养育的战争孤儿们呢,加强他们家坞堡营壁的防卫体系呢!
  作者有话要说:  安排阿师收容、训练战争孤儿是有原因的Orz想想我觉得这种情况最符合史实啊!
  史书记载高平陵之变前,“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三千死士哪里来的?总不能真的是变出来的吧?想要忠心的话,真的要像那些小说里一样,收养孤儿从小培养了。
  至于坞堡,最初形成于王莽乱政的天凤年间,王朝末年的乱世,各地富商豪强为求自保修建的,建筑外观和西方城堡相似,四周常环以深沟高墻,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大型的坞堡相当村落,较小的一如宅院,有的旁侧另附田圃、池塘。大的坞堡基本上就保证里头的人自给自足。
  子元他们家也算和门阀搭边了,乱世修坞堡也算是正常,至于守卫,当然需要人手,收集孤儿和后来的阴养死士都能解释了233333


第108章 似曾
  司马师只在司马昭成婚的时候回了一趟洛阳; 回来的时候想要拜访其他人; 听闻有许多都出去游历去了。
  曹叡的浮华案这么一弄; 对于青年士子的伤害非常大。
  虽然有许多人都是经学传家的世家; 但是年轻人都喜欢跟随潮流; 许多世家子弟因为浮华案的牵连而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抑郁难平。
  但是现在世家子弟的父辈们正当年,再当个二三十年绝对没问题; 对于许多人的父辈来说; 自家还有足够的机会为子孙打算。
  说来也是好笑; 司马师在大魏各处游历的时候也碰见过其他人; 私底下听说有人相聚的时候还有弄学会; 这回倒不是借玄学清谈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了,而是切切实实地直抒胸臆; 言谈之间少不了怨愤之词。
  不过要不是司马师也属于浮华案中的倒霉蛋的一员,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消息。
  对于原本大张旗鼓搞学会的那些人来说; 可以说是很长记性了,所以说挫折使人成长啊!
  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出浮华士人们已经有很明显的排外倾向了,要是未来想要和他们打好关系或者放心地用他们的话; 司马师之前的那一步算是走对了。
  何晏从曹丕的时候就不受皇帝的喜爱; 他也习惯了; 不过是彻底绝了为官的希望罢了,而司马师也算早就心中有数。
  要说浮华案对四聪八达里的人谁伤害最大的话,诸葛诞等人是八达的水平还好一点,四聪里的那几个就真的是要吐血了; 其中又以夏侯玄为最。
  可是太和四年浮华案刚发生的时候,就算夏侯玄的亲舅舅曹真是大司马,也无力回天。
  浮华案后曹叡就给曹真、司马懿升了官,虽然是因为七月后要命他们率军伐蜀,但也可以看作是以官职换他们闭嘴,不要对浮华案插话。
  曹叡彻查以后才发现牵扯进了那么多的公卿子弟,他自己已经头大如麻了,在那时候向他求情,只怕会适得其反。
  过了年,太和五年,三月份,大司马曹真就没了。
  夏侯玄的父亲早逝,虽然出身大魏的名门世家夏侯氏,但是以他家的情况来说,对他帮助最大的其实是舅父曹真。
  整个大魏,对曹叡有重大影响的人,曹真凭其地位、资历绝对能算是一个,但是他没了,相比于父亲尚在的司马师,他能有的依仗就少了。
  当然了,现在的大魏公卿们大概不会想到,曹叡驾崩之后,最先权倾朝野的不是从文帝时期就备受重用的司马懿,而是曹真的儿子曹爽。
  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徵是夏侯玄的同母妹,对于夏侯玄的行踪,他当然了解得很清楚。
  同许多失意的浮华之士一样,夏侯玄现在也没在都城洛阳,而是出门去了。
  司马师没有见到夏侯玄,只是和妻妹的丈夫和逌相互交谈了一番。
  夏侯玄除了夏侯徵以外还有一个妹妹,司马师后来渐渐大了,虽然与夏侯家关系密切,但也没见过夏侯玄的另一个妹妹,不过他的这个妻妹嫁了一位老熟人。
  当初曹操信重和洽,司马懿也与和洽交好。
  和洽的为人是没得说的,两家后来交情也愈深,后来机缘巧合,司马师娶了夏侯徵,和洽的儿子和逌则娶了夏侯徵的妹妹,两家就此成了拐着弯的姻亲。
  思及现在的亲戚关系,以及未来司马氏派系和曹爽、夏侯玄派系的撕逼大战,司马师只能表示,中国古代早些年的撕逼不就是各家沾亲带故的亲戚在那里互怼嘛!
  不过贵族公卿的圈子就这么点,再过几代,不知道多少人家都能成为拐弯抹角的亲戚,这种关系也不算太值钱,世人还是更加看重自己的家族。
  太和五年,司马昭与王元姬成婚,这一年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曹叡终于又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曹殷,曹叡还因此大赦天下。
  只可惜,浮华诸士只是被取消了为官资格,也没被收押,自然也没有赦免一说。
  曹叡同学这样子不讲情面的举动,司马师只能表示呵呵。
  对于曹魏来说,曹叡自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玄学浮华,自然不如经学务实得好,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乃是借用玄学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才华并不比学经学的那些人差,但是若是让所有人都养成了好清谈的习惯,那就完蛋了。
  晋代的所谓名士风流,可是不知道消耗了底层多少的人力物力得来的啊!
  有晋代这个后例在,来自于后世的司马师当然知道曹叡这么做是有意义的,虽然这一代的浮华诸士都只是以玄学为凭借,本质可能还是务实的,但是这样的风气发展到后来,那就不可控制了。
  但是,有时候一个人的才华足以扭转许多不利因素。
  古有商鞅变法以强秦,后来夏侯玄等浮华派在曹爽当政解禁之后,可是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方案的!
  夏侯玄他们是前头得罪人的那一批,司马氏后来改动一部分、沿用大部分,相当于摘桃子,就和后世的隋唐两代在京杭大运河、科举制等创设性的政策上的关系一样,前一代背锅,后一代摘桃子。
  司马师现在基本上就是静看曹叡作死了,私人感情和家国大事要分开看待嘛!
  当初曹叡刚登基的时候封赏毛皇后的父、弟,司马师现在也瞧出味道来了,果然是在那里钓鱼呢!
  就和夏侯玄对毛曾面露不耻曹叡就把他降职了一样,时人对曹叡给予毛嘉、毛曾过多的荣宠而私底下表达了一些对皇帝陛下不对友好的言论的,后来基本上都倒霉了。
  曹叡这一手玩得溜,就和后世明朝的嘉靖作为宗室子入继大统、继承了伯父弘治与堂兄正德这一脉的皇位的时候弄得“大礼议”一样,并不是说嘉靖是个大孝子,自己当了皇帝还不忘藩王爹,他只是想要看看谁是忠心于他,能用的,还有谁对他心存不满罢了。
  毛嘉和毛曾这父子俩比较极品,但就是极品才能激起人的情绪,曹叡就在后头玩黄雀在后那一手。
  亏他忍得住,悄无声息地搞定了这事儿。
  司马师觉得他现在还是回去和夫人生孩子比较好,曹叡的破事儿他是真的不想再搀和了。
  历史上的司马师和夏侯徵只生了五个女儿,孩子的性别都是由父亲的染色体决定了,从这一点来看,司马师或许比较容易和夫人生女孩儿。
  当然,还有一个猜测,那就是历史上的司马师不是自己辞官而是切切实实地卷入了浮华案中,结果郁结于心,于是……
  算了,再怎么想,也不如实际行动好用。
  司马师用金手指泉水全面调养自己和老婆孩子的身体,就不信生不出男孩儿来。
  不是说司马师重男轻女,他实在是怕啊!
  历史上的司马师和夏侯徵夫妻情深,原配死了之后,连续娶了两个继室,都没让她们生个一儿半女,而是过继了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来当嗣子,也是个绝对痴情的好男人了。
  然而,司马师壮年暴亡,弟弟司马昭继承了他的一切。
  作为司马师的嗣子,司马攸的处境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