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行有常-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3章 所迫
  司马师回了一句“为穰侯”,曹叡的眼睛里蓦地迸发出亮光来。
  殿中的其他朝臣眼观鼻鼻观心; 即使是司马师的亲爹司马懿也没有说话。
  穰侯这个侯名并不属于曹魏的侯爷; 而是先秦时期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的封号。
  虽然魏冉最后的结局不算太好,但是在正值壮年且无子的秦武王举鼎身死之后; 作为秦昭襄王的母舅、宣太后的弟弟; 他还是为巩固昭襄王嬴稷这一支出过大力的。
  司马师以穰侯自比; 就差明着和曹叡说,等到齐王曹芳无子而崩之后,他定当会扶持曹绍继位了。
  穰侯和周公黑肩相比; 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可以说; 司马师以穰侯自比,反而比之前曹叡所用的周公黑肩作比要更加令其安心。
  可以说,曹叡立曹芳为太子是满心的不情愿的; 他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 要是他能再撑两三年; 晋王曹绍年岁再大一点,他定然会立亲子为储君; 但是很可惜; 曹叡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再也撑不下去了。
  若是他执意立曹绍,大权彻底落入辅政之臣的手中的这种可能性暂且不提,怕就只怕年幼的曹绍什么时候就悄无声息地没了,和汉殇帝刘隆一样幼年夭折; 空有皇帝之名,却一点都不安稳。
  曹叡临死前又细细嘱托曹芳一定要像他本人孝敬文德皇后郭女王那样孝敬他的皇后,太后是曹叡亲子的生母,可以说只要曹芳遵循孝道,曹绍一定会有足够的保障的。
  大概是临死前人不清醒,曹叡将之前公孙家族的辽东地盘以及周围的好地尽数封给了晋王曹绍还不算,还任命司马师为晋王太傅,令其携晋王赴封邑,多加看顾晋王。
  最重要的一点是,晋王的一应待遇,“从汉初诸侯王旧例”。
  也就是说,和曹魏如今的“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的宗室诸王们不同,曹绍的待遇和西汉初年推恩令之前的刘氏诸侯王是一个待遇的,在自己的封国内称孤道寡,除了地位没有皇帝高以外,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之内基本上就等同于皇帝,官吏多是诸侯王自己任命的,财赋多半也都入的是诸侯王自己的库房,说得夸张一点,就和当初孙权尚未称帝自立的时候名义上是曹丕的臣子,但是实际上,在江东那地方,他就是无冕之王是一样的情况。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曹叡拆了曹魏的一部分土地,将那里变成了曹绍的地盘。
  作为曹叡的独子,曹绍不能成为皇帝,却也能成为宗室诸王中有着独特地位的无冕之王。
  曹叡这样的举动是对刚被封为太子的齐王曹芳的不信任,但是没办法,临死前有些人会愈发清醒,但有些人往往会在临死前做出清醒状态的时候悔之莫及的决定。
  曹叡在诸葛亮等大敌皆死后就放松了自己,在他看来,曹魏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若不是曹叡后来大肆地修建宫殿,并纳了无数的美女入宫,怕是天下一统的时间还能再早一点。
  在放飞自我、为了生孩子——当然,有很大的原因也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顾民力广纳美女的曹叡看来,曹绍的地位自然是很重要的。
  养子再亲,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亲吗?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曹叡这种思想的来源——魏文帝曹丕同学了。
  众所周知,曹操好人妻,收了不少的寡妇,许多寡妇都是带着拖油瓶嫁给曹操的,比较典型的就是被曹丕、曹叡父子俩深深厌恶的何晏,还有为人谨慎的秦朗。
  虽然曹叡对祖父的一些养子观感不错,但是对另外一些,还是非常认同他爹曹丕的观点的,祖父的养子并不是他们曹魏的宗室,只不过是“假子”罢了。
  “假子”是曹丕对何晏的蔑称,曹丕时代,曹操的养子几乎都没有受到重用,曹叡自然也会受到父亲部分观点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在被立为太子的养子和身为他的亲子却只能作为藩王的曹绍之间,曹叡的心毫无疑问地偏向了曹绍。
  托孤完毕的第二天曹叡就驾崩了,曹芳登基继位,但是朝中却并不太平。
  曹叡临死前做的选择让相当一部分人不满意曹芳这个新帝,养育曹绍的司马家一点都不太平。
  司马家两父子是曹叡分别选择托孤人,可以说曹叡是相当信任他们了,但是很快,顾命大臣们三比一,青壮派代表的曹爽、秦朗和的曹肇三比一,把司马懿这个老臣给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辅政大臣之间勾心斗角,太后很淡定,她是晋王的生母,先帝名正言顺扶正的皇后,谁敢不尊她?
  曹芳就比较苦逼了,年纪尚小,对朝政根本沾不了手,辅政大臣们还在那里勾心斗角。
  司马懿被排挤出局以后,下一个被排挤的是曹爽。
  但是在正始年间大权在握的曹爽好不容易把握住了曹叡托孤的机会,当然不会拱手让给之前就颇受曹叡宠信的秦朗和曹肇。
  曹肇是曹休的儿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他们两个分别代表着曹□□后唯二的两支曹魏的宗室力量对朝堂的影响。
  光论父亲的功绩和影响力,作为曹真之子的曹爽其实比曹休之子曹肇有影响力,可是谁让人家曹肇相貌俊美,和皇帝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呢?
  体态肥胖的曹爽表示自己很苦逼。
  同样作为曹叡眼前红人的秦朗是个谨慎的人,也不轻易得罪人,但是他和曹肇的关系更为亲近,这就注定了曹爽的劣势。
  曹爽:仲达叔叔你快回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这个游戏还是需要我们一起来玩QAQ!
  司马懿:肥拒。
  司马懿表示他有这个闲心,还不如看顾一下自己的小孙子和晋王殿下呢!
  曹绍和司马家的孩子们养在一起,看起来活力十足,身上穿的也不是曹魏服制中的王爵服,而是用料较好的常服,要是司马家的人不说,不亲近的人,只怕要把他也当成司马家的孩子了。
  升作太后的郭氏并不能常出宫看望儿子,只是常托人带一些东西出来给曹绍,曹芳作为兄长也略表了心意。
  不得不说,曹芳同学的心性还是很不错的,他知道自己是养子,曹叡临死前又心心念念地记挂着曹绍,便常去太后宫中探望,以舒解她思子之情。
  还有传言说曹芳这个天子,小小年纪,在读春秋三传中的《左传》——《左传》的传扬在这个时候没有公羊和谷梁广,但正是因为这样,曹芳在其余二传之余先看左传也没人说什么——的时候,言道自己愿仿效鲁隐公,日后等到晋王曹绍长成,就退位于他。
  鲁隐公是鲁惠公的长子,鲁桓公的兄长,以嫡长子继承制来看,桓公因为母亲的缘故地位比兄长隐公要尊贵。
  惠公去世的时候,桓公尚且年幼,而年长的隐公有着贤德的名声,因此大臣们纷纷推举隐公为鲁国的国君。
  等到桓公长成之后,隐公开始给自己修建宫殿,有大臣建议隐公独揽大权,杀死桓公以绝后患,想不到隐公反而说自己已经做好了退位的准备,正在修建的宫殿就是退位后准备去居住的。
  提出建议的大臣害怕自己的话传出去被桓公知晓,反而向桓公恶人先告状,说隐公有害死他的企图,于是当时尚是国君、准备退位的鲁隐公被自己准备让位的异母弟害死,桓公继位之后,心虚不已,另找了替罪羊,但是国人依旧很为鲁隐公悲伤。
  曹芳用鲁隐公这个例子,不少人认为天子的本意虽好,却失之不祥。
  这个时候,最先不干的是先帝留给曹芳的辅政大臣。
  虽然曹肇是曹叡的心腹,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野心和想法的,从亲近程度上来看,本来他更应该亲近于曹叡的亲子曹绍,但是谁让曹叡命他当了曹芳的辅政大臣呢?
  只有曹芳是皇帝,他们这些先帝托孤的大臣才显得地位重要,尤其是对曹肇这种在朝中不占优势的青壮派来说。
  要是皇帝换成了曹绍,无论如何,得势的都会是司马师以及他的父亲司马懿。
  光是为了自己的地位,曹肇就得保证曹芳在皇位上安稳地坐着。
  在一群人或明或暗地使力之下,正始元年,齐王曹芳登基一年后,晋王曹绍就藩。
  作为先帝亲自指定的晋王太傅,司马师拖家带口地带着妻儿离开了洛阳,只留下了长子司马琛,由司马懿进行教养。
  曹绍这个晋王基本上就是自立一方的土皇帝,洛阳那边的人再怎么样,也不能轻易地把火烧到曹绍身上来,作为晋王太傅全权代理曹绍的各项事务的司马师权力反而比司马懿还要大。
  但是司马师也不仅仅是达到这种程度就满足了。
  他现在看上去烈火烹油一般的鲜亮,但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之中,等到曹芳长大,无论是他的本意还是有小人想要附会上意,对曹绍和司马师下手都是一件有很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最后只能存在两种结果,不是他人死,就是司马师亡。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一整天都在外头,白天兼职,晚上学车打卡,打开电脑已经是九点以后的事情了,蠢作者已经是个废人了QAQ


第114章 改制
  司马师不想死。
  作为一个穿越者,还是穿越到一个已经经过历史认证、能够算是人生赢家的历史名人身上的穿越者; 司马师的目标最起码要不必原主混得差。
  历史上的司马师为他人做嫁衣裳; 成全了自己的弟弟和侄子,穿越的司马子元觉得自己怎么着也该弄个名正言顺的晋朝皇帝来当当。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和高平陵之变前; 或者说是最初被魏明帝曹叡托孤的时候的司马懿一样; 司马师空有好听的名分; 但是实权并不算太大。
  要不是历史上曹爽那一派太过嚣张跋扈,有许多污点,同时得罪了朝中许多的老臣; 让他们纷纷团结在司马懿这位老臣代表的麾下; 恐怕司马懿还没有那么容易能在魏朝后期权倾朝野。
  再加上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不是庸才; 甚至可以说经历了巨大打击的司马师成功蜕变,这一切因缘际会,才会让曹魏短短几十年内; 就被权臣司马氏家族以晋代魏。
  就连司马家族内部; 都不乏有曹魏朝廷的忠实拥护者; 打司马师、司马昭他们这一脉的脸打得非常响亮,让晋皇室都有些面上无光。
  这些情况只能说明; 司马家族最初并不是存心想要篡逆的; 就像当初在雒阳城中招猫逗狗、和发小袁绍到处调戏美女【大雾】的曹操; 当时有谁会想到他会成为曹魏的奠基之主?虽然当时大汉已然衰落,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大汉的灭亡会如此的迅速。
  所以和曹魏代汉一样,司马氏代魏是很有戏剧性的,不过因为两家步骤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 后人们纷纷评价这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啊!
  司马氏代魏最初的事件,来源于让司马懿这位重臣身份地位由辅政大臣之一转为唯一的辅政大臣、终于实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事件——高平陵之变,而高平陵之变最初的征兆,要追溯到曹爽与夏侯玄等实行的正始改革。
  正始是曹芳的年号,景初三年年初,明帝曹叡驾崩,那一年八岁的曹芳就登基为帝了,只是依然沿用先帝的年号,到了次年,才改元为正始。
  历史上的曹爽原本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和司马懿之间也是有商有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