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道侣一块穿[快穿]-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当天就召他进宫了:“你就不担心自己的手艺让人学去了?”
  “学去就学去吧,本来我就想着陆陆续续拿出些菜来教给大家。”高邑很坦然,现代那么多酒店餐厅,那些关门歇业的除了少数得罪人的,大多数都是自己手艺不行,或者心太黑的,“天下做吃食的人多了,要吃饭的人也多了,我一家酒楼是断然不可能全招待下来的。”
  “高邑,你如此的心胸,可算得上是大匠了。”过去只是因为他的厨艺高看他一眼的皇帝,这回对高邑的人品也是叹服了。
  “不不不,陛下可别这么说,草民就是个做饭的!”
  等顾辞久和段少泊在外头玩了几个月,腊月的时候回到京里的时候,不,还没到京里,就看见有不少推着小车的人在做买卖了。
  其实过去做吃食的人也有,但多是面条、馄饨、烧饼,最好的也就是饺子、包子,馒头、汤圆。哪里有现在这么丰富?
  而且很多小吃便宜得很,比如烤土豆子、石板豆腐、麻辣烫之类的。不过现在麻辣烫也只有土豆、红薯、豆芽之类的,毕竟现在冬天没什么菜。可各式各样的香味顺着风飘,夹杂在一起,进城的百姓,只要手头稍微宽裕一点,也愿意给家人买上一点,香香嘴。而一旦吃到了合口味的美食,人们脸上的笑容就都会更灿烂一分。
  所以说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华夏人,吃饱了,吃好了,那别的事就都不算事了。
  他们队伍里早有前导的侍从,两天前先一步进京了。所以等到他们回来,在城门口就看见了等着的襄侯,还有高邑。高邑看起来胖了点,笑的时候也更没心没肺了“点”,看来这几个月是过得挺顺心的。
  顾辞久和段少泊拒绝了高邑到他新家做客的邀请,约定了几天后再出来聚聚,就两边各回各家。
  四天后,顾辞久和段少泊直接到了稻香村。两人都是过目不忘的记性,明摆着发现这楼里少了许多熟面孔,又多出了不少生面孔。
  现代的酒楼出现这种情况不算稀奇,服务人员来来往往的很正常,但在古代这就不正常了。
  两人前脚进包间,后脚高邑就来了。可一看高邑,顾辞久和段少泊都是有些奇怪:“师父,这才多长时间没见?怎么你就这样了?”见了家人,按道理来说应该是精神面貌更好,可高邑这是反过来了。
  黑眼圈大得厉害,眼睛里还都是血丝,这几天该是都没睡好。
  “我后悔了,当初就该带着阿嬷,我弟妹一块过来。”高邑苦笑,“阿嬷这几天日日与我哭。”
  “让你嫁永王?”
  “对。”高邑苦笑,“还说不能坏了我弟弟的前程和性命……唉!我妹大概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弟看我那眼神也有点不太对。”
  按理说家丑不可外扬,但他的事情,这便宜徒弟和男媳妇有啥不知道的?何况现在瞒着也顶多瞒到这个年过去,顾辞久喜欢跟他研究厨艺,等到年一过,两边常来常往,他家里的情况,总归是会被他们知道的。那与其百般隐瞒,还不如现在敞开了告诉他,也能让高邑自己心里松快松快的。
  “师父,你也不要多想。”段少泊温声安慰,“我们来的这一路上,老夫人一直说你独自一个双儿在京里,不知道日子过得多辛苦,你那一双弟妹也乖巧懂事。老夫人如今怕只是被永王吓住了,你那弟妹也是。”
  高邑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去:“少泊说得在理。”
  他阿嬷天性温驯懦弱,要不是他穿过来,那就得让爷奶磋磨死,他弟妹到时候少爹没娘就算活下来也逃不掉被卖掉的命运。即便后来腰板硬了些,可本性改不了。对爷奶都被吓个半死,何况对永王那种大人物?
  他弟……大概就是小孩子的向往吧?高邑觉得换成自己这么点大的时候,有个姐姐,然后某人来跟他说“你姐嫁给我,你就成国舅爷了!”,他大概也会特期待姐姐嫁给这个某人。姐姐不愿意?他会奇怪“你嫁给他会有好多好多糖吃,有大房子,还有好多好多玩具”为什么不嫁呢?
  小孩子的世界太单纯简单,所以有时候会显得很残酷。
  高邑这几天就顾着朝坏处想,如今想明白了,不舒服和无奈还是有,但至少不会是像被全世界背叛,或者自己一片好心都喂了狗!那种了。
  “师父,到了现在,永王依然在找你麻烦,还是因为你自身缺少实力。”顾辞久说。
  “我就是个厨子啊,我能有啥自身的实力?”高邑其实都想哭了,他也想上天闹天宫下海抽龙筋,可他很明白,就自己这点斤两,弄出来那么多小推车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总不能做顿饭毒死永王吧?那他自己也就跟着凉凉了,没必要,还没到那个地步。
  或者……就算到了那个地步,高邑觉得自己大概也下不去手。


第253章 
  “师父; 我跟辞久那天在路上错过了宿头,借住在一户老农家。那农家贫困; 能吃的也只是一些土豆、红薯而已。这些东西烤熟了; 一开始还觉得好吃,可吃多了土豆就是有点闷,红薯就要烧心了。而且; 就是这东西,老百姓尚且吃不饱……”
  段少泊哀叹一声,又猛然意识到什么,脸上发红:“师父莫要误会,我也知道师父并非是神农; 变不出粮来,我只是想问问师父; 是否有法子; 能让土豆红薯之类的东西更好入口?又不要太贵的?”
  “有啊!粉丝和粉条啊!”高邑一拍桌子,但又是一顿,“不过,我就是做出来了; 也不一定有用……啊!对了!还有单纯的把红薯和土豆磨成粉,也是容易下口许多。”
  “师父大才!若是这几样东西能做出来,必然得世间无数百姓供奉!到时候是没有人敢动你了!”顾辞久立刻双手比大拇指,彩虹屁连拍。
  “这……我东西都没做出来呢; 你们就对我这么有信心啊?”
  “当然有信心啊。”顾辞久笑眯眯。
  系统这时候都忍不住吐槽了【→_→宿主,小师弟; 投喂大法可是真好啊。】
  “正好,这事就到我们家里办吧。师父你这酒楼里再怎么说也是人多口杂,老太太跟师弟师妹也能带来。毕竟,你们家是头一回在京里过年,也请冷了些。”不等高邑感动,顾辞久又道。
  高邑有心拒绝,就怕家里人吓着,可又一想明白顾辞久邀请他的原因了——在京里总得有与达官显贵接触得越来越深的一天,至少襄侯一家子确实是怀着善意的,让他们作为引导和缓冲比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可是好得多。
  “多谢!多谢!多谢!”这便宜徒弟虽然说话不中听,可真的是帮了他太多,若没有他们,高邑觉得,自己这时候四面八方都被永王框了起来,那真的是只剩下嫁给他一条路了。
  他不是宁死不从的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他甚至会选择改变自己去迎合。高邑想想那种被叫着邑儿的生活,只觉得不寒而栗。
  高邑的阿嬷和弟妹自然是不愿意离开家的,京城比起他们的村子和镇子,大得不是一星半点。这个地方甚至让初来乍到的他们觉得恐怖,高邑的阿嬷整日缩在家里,动都不敢动。他的弟妹也是整日跟阿嬷在一起,不知所措。
  可襄侯府直接派了车到了他家门口,他们就不敢不愿意了。等到了襄侯府,高邑这一家子就没给安排在客房,而是给了他们一家四口一个小院。
  “邑儿啊,这是什么地方啊。”等院子里没了其他人,高邑的阿嬷立刻哭了出来,“咱们这是给抓起来了吗?”
  “阿嬷,您看着地方像是把人抓起来关押的地方吗?这是襄侯家里,我跟襄侯的世子爷有点交情,而且最近他要跟我办点事,所以就把你们接来了。”
  “世子爷要跟你办点事?”阿嬷抿了抿嘴唇,“邑儿啊,你是个有大本事的,阿嬷管不了你,但你自己可得有分寸……”
  高邑无奈,可知道这时候要把自己当现代被爹妈着急婚事的大姑娘看,“一把”年纪还不结婚,那自然是把周围的所有适龄男子都当成了女儿的对象。
  他也懒得多做解释了,以后用事实说话吧。
  “我已经给小虎寻到了书院,过两日,就能让他读书去。”
  “大哥!我不去!”
  “不去也得去!我给小妹也寻了嬷嬷,再有两天,就能请到家里来。”
  “小虎去读书是对的,可这嬷嬷是个什么?怕是要花不少钱吧?就……”高邑阿嬷念叨了两句,看高邑神色,把话咽了回去。
  让高邑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到的第二天,襄侯夫人就邀了高邑阿嬷去喝茶。他阿嬷吓得战战兢兢的去了,可回来的时候,脸上竟然是来到京城后少有的面露微笑。等到第三天,更是没让襄侯夫人邀请,她自己直接就去找人家了。
  “这……太难为襄侯夫人了。”
  “那就给我娘做点好吃的吧。”顾辞久笑,襄侯夫人的帮助也是他和段少泊没有预料到的,不过,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是回报——对高邑“那三年”帮助的回报。
  安置好了高邑的家人,几个人就正式开始研究起了粉丝、粉条和粉皮、凉皮。
  做这东西的主要材料,就是淀粉,淀粉做好了,其它的也只是淀粉的不同使用方法而已。而且,淀粉还有一大作用就是勾芡!
  高邑在此之前都是用面粉少量的制作出淀粉,然后自己用。这一回,他跟顾辞久和段少泊研究的,就是怎么用土豆、玉米和红薯为原料,能够一次性稍微大规模的(就是以现在一个家庭的人手与产量)制作出淀粉来。
  _(:з」∠)_然后高邑再次受到了打击。
  这两只尼玛真的是古人吗?!他想着切块后碾磨,这俩直接做出来了手摇式搅碎机,在少量加水的情况下,直接一头出糊糊,一头出残渣。他想着沉淀,他们把那个手摇式碾碎机改成了牲力式加了个可拆卸的纱罩,而且这一套工具都能直接别在缸上,还是大小可伸缩的,直接一体化碾碎过滤,然后就可以把糊糊与酸浆融合进行沉淀了。
  进行了几次改进之后,这套东西的出粉率就相当的不错了。
  他虽然是中途辍学,但怎么数也是初中毕业!单就文化层次来说,怎么也该是碾压古代人吧?!然鹅人家让他知道了什么叫智商上的碾压……
  “不过……这东西价钱不低吧?”高邑不太理解了,这东西好用是好用,可贵,本来他们面对的就是那些偏底层的农户,那些人能买得起?
  “师父啊,我告诉你,我们要……这么办!”顾辞久就对他笑,明明办的是好事,这笑得却怎么看怎么像是个坏人。
  高邑:Σ(⊙▽⊙”a
  转天他们一大早,他们就朝乡下去了。
  “后边的车里带着的是什么?”
  “大多是粗布,也有一点白面和糖。对了,师父,现在糖太贵,你知道怎么做糖吗?”
  “糖……那现在的糖都是怎么来的?”
  “现在的糖是进口的,万佛国那边过来的。”
  佛国就是阿三国,但这时候那里根本没有统一,有许许多多的小城邦,虽然大多数城邦都笃信佛教,可是每个国家尊崇的佛都不一样,于是就叫做万佛国。
  “啊?原来是进口的啊,我知道糖是用甘蔗还有甜菜做的……”他就与这两人说了一路如何做糖。
  他们到的就是襄侯自己的庄子,临近年下,正是农人最清闲的一段时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