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勺子又递到嘴边,孟清和张开嘴,想起刚刚药碗入手时的热度,似乎,再尝不到一星半点的苦。
  一碗药喝完,孟清和的眼圈有些发红。
  或许生病的人都脆弱,不管不顾的抱住沈瑄,死活也不抬头。
  “十二郎,先松开。”
  就不松,爱咋地咋地!
  沈瑄干脆把人托起来,拥进怀里,药碗放在地上,军帐里的人不出声,除非有重大军情,亲卫不会擅自掀起帐帘闯入。
  “十二郎。”
  “恩。”
  “此次是瑄疏忽。
  “不是!”孟清和终于抬头,“我说过是我自己不小心。”
  “终究……”大手抚过孟清和的发,“是我想得不周。”
  孟清和想再说不是,却被沈瑄按在了怀里,“大军后日开拔,十二郎留下。”
  “留下?可……”
  “成国公虽无性命之忧,也不宜继续出征。十二郎留下,也当是为看顾成国公。”沈瑄略微压低了声音,“凭祥知县李庆青忠于朝廷,虽可托付,瑄却更信十二郎。”
  明知是托辞,却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历史上,成国公朱能的确是在大军攻入安南之前病逝,永乐帝辍朝五日以示哀悼,并追封朱能为东平王,谥号武烈。
  有了丁千户带回的新药,朱能的病情依旧严重,却熬过了生死关口,只要善加调养,不出意外,活上三四十年不成问题。
  但以当前情况,继续统领大军是不可能了,留在凭祥调养是最妥善的办法。
  “真要我留下?”
  “是。”沈瑄正色道,“一则是为十二郎养病,二则,大军过处,广西等地土官及番邦国主或请随军出征,或遣使来见,成国公重疴未愈,不便多费精力,随军将官朝臣皆有所短,或不能服武将,护无以说文臣。十二郎有勇有谋,当是最佳。”
  “……”话是好话,可他怎么总觉得不太对劲?是烧还没退,脑袋糊涂着,还是国公爷语言艺术过高,让他寻不出半点蛛丝马迹?
  再想不明白,话说到这个份上,孟清和也不好继续推辞,只能捏着鼻子,点头答应。
  留下就留下。
  以沈瑄的武力值,即使安南再蹦跶,也蹦跶不出什么幺蛾子。
  “我听国公爷的。”
  话落,孟清和眼一闭,躺倒。
  药劲上来,他开始犯困。
  看起来,汤药里不知有黄连,还有安眠成分。
  沈瑄轻笑,侧躺在孟清和身边,单手撑头,气息拂过孟清和的耳际,“十二郎。”
  孟清和双眼闭得更紧,摆摆手,睡觉中,勿扰。
  沈瑄干脆倒在了孟清和的身上,笑得愈发肆意。
  孟十二郎火大,侧过身,瞪眼,折腾病号,天理不容!
  越瞪眼,沈瑄笑得越厉害。仿似春风拂过,冰雪初融。
  笑容太过晃眼,孟清和早忘了回自己的军帐,重新躺下,眼不见为净,他忍!
  结果鼻子被捏住了、
  忍无可忍,不能再忍!
  孟伯爷恶向胆边生,力从胸中来,忽略了武力值的对比,腾身而起,全力一扑。
  结果十分显然,在国公爷的反制之下,孟伯爷从立扑变作了立仆。
  手脚都被困住,动也动不了,反倒是出了一身的汗,体内的热气似随着汗水蒸发,顿时轻快了许多。
  “可好些了?”沈瑄抵住孟清和的额头,丝毫不在意对方满脸的汗水,笑意染入眼底,“热退了些。”
  孟清和呆愣愣的回不过神来,手脚已被放开,很快又被裹在了被子里。
  沈瑄起身,令亲卫送来热水,拧了布巾,笑道:“伸手。”
  孟清和乖乖伸手。
  国公爷一边帮孟伯爷擦汗,一边笑得眉间舒展,哪里还有半点冷意。
  “好了,睡吧。”
  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孟清和老实躺下,半晌,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脖子耳根一起泛红。
  这一次,国公爷的笑声传出了帐外。
  负责主帅安全工作的亲卫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非礼勿听,继续单手按刀,威武雄壮,COS门柱中。
  翌日,孟清和热度全消,沈瑄升帐,召集将官,宣布不日进军安南的决定。
  午后,有锦衣卫携天子敕令飞马赶到。
  “敕征讨安南副将军队,定国公沈瑄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仍以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率师征安南。”
  敕令之后,以敕谕激励众将,“昔日,皇考太祖高皇帝命大将军开平王常遇春,偏将军岐阳王李文忠等率师北征沙漠。开平王卒于柳河川,岐阳王受命,领诸将扫灭残元,终立不世之功勋。尔等宜取法前人,立志自强,同心共力,殄除奸逆。建万事勋名,以副朕之委托。”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
  沈瑄为首,朱能也被人搀扶,面向京城方向叩拜。
  敕令送到,锦衣卫带上大军呈报的军情,再次驰马飞奔,烟尘滚滚,顷刻间不见了踪影。
  孟清和不免感叹,论知人善用,当推永乐大帝。
  若是杨铎和麾下校尉力士知道兴宁伯发出这番感叹,不知做何感想。毕竟,帮助锦衣卫开拓新业务的,正是兴宁伯本人。
  永乐四年十月丁未,定国公沈瑄率征讨安南大军,师发凭祥,过度坡,至垒关驻营。
  沈瑄着玄色盔甲,立大纛,鼓角齐鸣,望祭安南境内山川,告安南黎贼弑君虐民,侵扰临封,内侵上国之罪。
  参军李俊于关下痛斥安南二十条大罪,言上国天子震怒,命将八十万讨除逆贼,并言黎氏罪恶滔天,然天兵之来,只为讨伐逆贼,不祸及百姓。皇帝陛下已严令将士秋毫无犯。受逆贼胁迫官吏,若能幡然改过,仍各安原职,既往不咎。若死不悔改,视同逆贼,一概惩处。
  有各国之人在安南经商或被逆贼掳掠者,可悉赴军门自陈,即可护送还国。有愿留买卖者,可留。若能生禽黎贼父子送至军门者,重加爵赏。
  待扫除逆贼,当召国人耆老,寻求陈氏子孙,昭雪其冤,复其王位。上以副皇恩,下以慰尔民之望。
  简言之,跟着黎氏逆贼是没有好下场的,弃暗投明才是正道。
  大明派遣军队,是为帮助安南人民脱离逆贼的压迫,救民于水火。
  等到扫除逆贼,仍旧会寻访陈氏子孙做安南国王。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分明是友爱世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如果要颁发十五世纪的XXX和平奖,大明的永乐皇帝当是最佳获奖人选。
  和平友爱,急人所急,救民于水活,大公无私的帮助临近弱小国家抵抗强暴,随时随地向第X世界国家深处援手。
  论十五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最伟大的和平主义者,永乐大帝,当之无愧!
  朗诵完讨逆文,历数完安南的罪状,以兵部尚书出任参军的李俊擦擦汗,果然是人外于有人天外有天,能写就如此文章,兴宁伯果真是文武全才,国之栋梁啊!
  永乐四年十月丁酉,明军的讨逆文书传遍临近诸邦,原为黎姓的安南胡氏国王也彻底明白,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十月庚子,随着隆隆的炮响,安南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站在凭祥城头,孟清和和朱能举着千里眼,向炮响处眺望,只能看到一片茂密的丛林和不断腾起的黑烟。
  许久,孟清和放下千里眼,晃了晃有些酸的脖子,转向陪在一旁的凭祥县令,温和一笑。
  “李大令,本官有件事想请大令帮忙。”
  “伯爷尽管吩咐,下官定然勉尽全力。”
  “不必这么严肃。”孟清和笑道,“朝廷下令沿海诸省造船一事,李大令应当知晓?”
  “下官略知一二。”
  “造船需要大量木料,李大令应也知道?”
  李庆青点头,道:“下官知道。”
  “那么,”孟清和笑得眯起了双眼,将千里眼递到李庆青手,示意他朝安南的方向看,“看着眼前这一切,李大令不觉得该做点什么?”
  推动凭祥县降级发展,脱贫致富之路,就在眼前啊!
  孟清和这般如此,如此这般一番解释,李庆青哆嗦着双手,激动得脸颊发红,握紧拳头,兴宁伯指点明路,下官感激不尽!
  感谢罢,飞速奔下城头,召集附近土官,县中耆老,开展动员工作去了。
  城头,朱能对孟清和竖起大拇指,“高才!”
  孟清和谦虚,“不敢。”
  朱能眯眼,此事,本官是否有份?
  孟清和点头,那是自然!
  一国公一伯爷,相视而笑,看向远处大片的森林,眼中金光闪烁。
  这可都是钱啊!
  
  第一百七十三章 发财之路
  
  永乐四年十一月
  朝廷大军从广西,云南两路进军安南。
  沈瑄率军下鶏陵关,奔袭芹站。闻贼军在芹站设伏,令膺扬将军都督佥事吕毅及都督佥事黄中等领军搜索,觅得贼踪,当即擒杀。
  “贼遁去,必往东都。舟师未到,我军可于昌江市桥造浮桥,并置木堡,巡迤江防。待与左副将军合兵,再发贼东西两都。”
  张辅此项提议,得到过半将领赞同。
  自兵发安南以来,张辅行事愈发沉稳周密,每有提议皆能直指要害。曾同张玉共事过的军中将领纷纷感叹,虎父无犬子,世美泉下有知,可畅怀含笑矣。
  身为大军主帅,沈瑄广纳麾下建议,每当战时,皆披甲执锐,立于大纛之下,高声言道:“大丈夫功成报国,当在今朝!”
  战鼓声起,主帅带头冲锋的场面,完全不稀奇。
  安南军不认识沈瑄,即使听过他的威名,初次见面,也很难将玉面玄甲的定国公与传说中的杀神联系到一起。
  大意之下,悲剧可期。
  骑兵在水网林木茂密之地施展不开,沈瑄下令骑兵退后,步卒上前,以火铳长枪结成的战阵对敌。
  搭着蒙板和油布的战车被推到前方,油布揭开,漆黑的炮口正对以木竹泥土铸成的邦寨。
  在明军眼中,安南人的城邦完全属于豆腐渣工程,同“坚固”二字扯不上任何关系。
  要论城坚池深,明朝敢论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合该让这些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到南京城观摩一下,或到边塞开开眼界,才能真正晓得什么是坚城,什么叫做堡垒。
  城头的安南守军拉开了弓箭,立起了投石机,间或有几支火铳,依外形和发射时腾起黑烟,不难猜出,都是明军中淘汰的烧火棍。
  这些烧火棍对大军构不成威胁,为何会出现在安南人的手里,值得深思。
  “请李参军来。”沈瑄手持千里眼,望向城头方向,对亲兵下达命令,“就说本帅有要事同他相商。”
  究竟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里出了蛀虫,还是有人胆大包天,将制造火铳的技术教给了安南,都必须追究到底。
  将士在前方拼命,却有小人为一己私利做出此等事来,当真是该杀!
  李参军从后军赶到,沈瑄将千里眼递给他,道:“李参军请看。”
  一身绯色公服,前后打着锦鸡补子的李参军同样发现了问题,面色凝重,“以总戎之意,此事该当如何?”
  “本帅奉皇命征讨安南,当以兵事为要,此事还请参军多费心。”
  李参军神情一变,定国公所言的确不假,可即便劳心军事,也不耽误给朝廷上疏。
  思及沈瑄话中的深意,李俊握紧缰绳,隐隐有些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