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人的手段之利落,动作之迅速,接收俘虏的明军都不免感叹。
  张辅同李彬派人请示沈瑄,是否可从当地土人中甄选士兵,补充征讨大军的缺额。
  “土人虽未可全信,然令其守土,不失为避免残逆死灰复燃之法。”
  自朝廷出兵到平定安南,先经疾病,又历数场大战,多邦及两都等要地均需留兵驻守,征讨大军有了不小的缺额。无法继续从广西云南等卫所抽调兵员,再调其他卫所的边军,难免劳民劳力,当地土人,主要是参与抓捕黎氏子孙的土人,成为首选。
  “一则,土人家中多有佃户,一衣一食均仰赖我朝商人。二则,黎氏篡位期间,对土人多有压迫,其深恶黎氏及其附庸,抓捕残贼有功,可选有膂力者充旗军。土人铭感天恩,定赴以全力。”
  送信的人快马加鞭赶到凭祥,却扑了个空,沈瑄已带兵前往柳州,只能求见成国公和兴宁伯,将新城侯的建议转达。
  “从土人中择兵?”朱能看过张辅的书信,沉吟片刻,“这倒不是不可以。”
  明朝军队,尤其是边军系统,有相当一部分由归附部落组成。如朵颜三卫,完全是由兀良哈部落组成建立。永乐帝创建的三千营,同样是以兀良哈骑兵为主力,增补勇悍边军。
  辽东都司辖下的大部分新设卫所,军民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佥事及千百户等,多是女真和鞑靼。
  甘肃宁夏等边卫,旗军中有不少回回和瓦剌牧民。再向西,亦力巴里等卫还有高鼻深目的西亚人,中亚人和蒙元时期的大食人后裔。
  算上留在北疆的俄罗斯和东欧人后裔,此时的明军,用国际纵队来形容并不为过。
  在朱能看来,甄选土人补充征讨大军不算大事,上奏朝廷,天子也会同意。
  孟清和却感到很不可思议,踹了邻居的家门,抢了人家的宅基地,再把人捞过来为自己打仗?
  不担心会反水吗?
  朱能奇怪的看了孟清和一眼,“这是常例。”
  不提明朝军队,马哈木带领的瓦剌本属于被蒙元征服的西亚民族。前脚被收拾得鼻青脸肿,爬起来,转头就跟上大部队去收拾比自己更弱的。
  事实上,瓦剌的战斗力并不弱,能以少数兵力对抗鞑靼,足可证明这点。只可惜马哈木和鬼力赤都生不逢时,遇上朱棣时期的大明,终究是被按到地上群踹的命。
  同理,安南被征讨大军击败,安南土人多是由临封被掠夺的人口组成,还有少数的大明边民,一直被黎氏压迫,地位比庶人更低,对黎氏的归属感并不强。
  一旦被垛集入明军,身份立即会产生变化,自己拿军饷,还可免家中一丁的徭役,或是种田,或是给明朝商人做佃户,都是不错的出路。
  地位提高了,如果不想再跌回原处,这些土人会成为明朝掌控安南最有利的武器。毕竟,尝试过“文明”的生活,没人会愿意再到深山密林里去当野人。
  “改天,为兄多为贤弟讲讲这些。在为兄面前尚且罢了,被五军都督府里那群杀才知道了,笑话就大了。”
  孟清和摸摸鼻子,不说话了。
  论起来,这些土人同投靠大明的阮景真和阮希周没什么不同,想保住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财富,势必不能让黎氏再有翻身的机会。所以才会像打了鸡血一样上山下海抓捕黎氏子孙,说是为了大明的利益纯属扯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己。
  朱能叫来亲军,“带上张百户去柳州。”
  “遵令!”
  “见到定国公,就说这事我也同意了。”
  “是!”
  亲卫领命下去,朱能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摊开的舆图上。
  随军的兵部职方郎中花费数月时间,将安南,占城和老挝等番邦的舆图做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安南,境内的江河,城寨,田亩,密林,以及各方势力都在图上做了明显的标注。
  比起最初的抽象画,完全是质的飞跃。
  靠近广西和云南的部分地区,特地用炭笔勾画出来,这里是边民的伐木场所,也是商人购置土地的主要区域。大致估算,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安南国土被划了进来,随着时间过去,被炭笔圈入的面积仍将不断扩大。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孟清和咂嘴,明朝商人到底多有钱,这是要把安南都买下来的势头?
  陈氏被灭,黎氏被抓,征讨大军在多邦等地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征辟当地官员和土司暂管民政。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商人大把撒钱买地自然是一路开绿灯。
  出售土地的当地大族想得十分明白,安南今后命运如何还未可知。参照安南自身的做法,吃进嘴里的肉肯定不会再吐出来。与其死攥着土地不放,不如换成金银,万一情况不对要跑路,金银可以装箱,土地却一块都运不走。
  有这种想法的安南人不在少数。尽管明朝的商人不断涌入,安南的地价仍没太大的浮动,商人们干脆联手将临近的地块都买下来,连成一片更好护卫。
  不能种田没关系,单靠伐木也是笔不小的收入。
  朝廷要造大船,要建造北京城,只要有门路,木料绝对不愁卖。
  孟清和凑热闹,也拿出一笔钱买了一块地。定国公的钱归他管,自然不会落下。
  朱能得知,一拍桌子,“贤弟不厚道,这样的好事怎能忘记为兄?”
  老子旁的不多,就钱多。买地,种粮!
  于是,孟清和发现,比起成国公的豪富,自己仍算赤贫阶级。
  仇富有没有?
  成国公和定国公买地的消息传开,征讨大军的军官们也陆续下手买地。国公爷动手了,肯定没差。赚钱的生意绝对不能错过。
  小旗和普通卫军钱财不多,只能同族同乡同里联合凑钱,买下上百亩的田地,雇佣当地土人耕种,收获粮食再按出钱的数额划分。
  发展到后来,总旗,百户,千户也纷纷仿效,指挥,都督都没有例外。
  军汉们自然不晓得什么叫做“股份制”,依靠的不过是战场上一起流血的交情,以及为人的诚信。
  武将做事,讲究的是快准狠。军汉们的动作相当快,自边境开始,安南的土地不断被蚕食,很快就同商人的田地连成一片。
  分封在四川的蜀王和其他宗室得知消息,纷纷上奏朝廷,请朝廷许可他们也到安南买地。准许买地,再削护卫也没关系。
  宗室的上表和征讨大军的奏疏一起送到。
  永乐帝翻过几个兄弟侄子的上表,看完征讨大军征土人为兵的奏请,最后展开了孟清和以两位国公名义送上的西南诸番邦舆图。
  舆图很大,御案根本放不下。
  “侯显。”
  “奴婢在。”
  “叫两个人来。”
  “是。”
  侯显到殿外叫来四个守值的中官,五人合力,才将舆图提起展开。
  山川河流,城寨林田,连建造中的道路都有标注。
  西暖阁,瞬间落针可闻。
  朱棣负手站在图前,目不转睛的看着被重点标注出的部分,面颊绷紧,继而大笑。
  “好!”
  回身走到御案前,道:“图收起来,去文渊阁传朕旨意,蜀王的奏请,朕准了。”
  “奴婢遵命。”
  永乐五年六月至七月,大明的商人和宗室突然掀起了一股买地风潮。
  中原各地的巨贾组织马队,开启了数条自北至南,再由南至北的商路。
  南达占城暹罗,北抵辽东宣城。
  征讨安南大军的清缴工作进入尾声,最后一股反抗势力被消灭在山中,张辅立刻派人请示沈瑄,何时给朝廷上奏请功。
  捷报要递,战俘要运送至京,安南陈氏九成找不到了,是否设立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也要天子定夺。
  “诸事当请示成国公。”
  给出答复,打发了来人,定国公提刀上马,出营寻找贼寇。
  没错,是寻找,不是清缴。
  沈瑄人在柳州期间,当地的贼寇和偶尔客串贼寇的土官倒了大霉。
  定国公是杀神,他手下的官军同样不是善茬。一万五千官军,不到半个月时间,横扫柳州浔州各处山寨,抓到贼寇上百,死在官军刀下的更是以千计数。
  沈瑄的凶名传遍西南,张辅李彬等将领不敢越过他行事,西平侯沐晟都要让他几分。
  在上奏请功时,他却退后一步,将成国公推到了台前。众人这才想起,朝廷最初任命的征讨安南大军总兵官是成国公朱能。
  “定国公高义。”
  实心眼的,给沈瑄发了一打好人卡。
  心思灵敏,想得深一些的,如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张辅,丰城侯李彬等,却是醍醐灌顶,当即联名给成国公写信,异口同声表示,安南境内虽平,仍有诸多善后事宜,进京送捷报和献俘之事,属下等无法胜任。
  “还请国公从军中择有奇功者,辅等拜谢。”
  简言之,安南的事还有尾巴没扫清,送捷报和献俘这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还是交给立有奇功的将领吧。
  张辅为朱能提供了不少现成人选,“都督柳升,率舟师大败贼军于江上……军士柴胡同数人生擒黎贼之子……南策州人及安南土人武如卿等心慕大明,于盎海口望高山捕获伪太子黎芮等,均有大功。”
  总之一句话,困难留给自己,功劳让给他人。
  这是何等的奉献主义精神!
  张辅和李彬等人快被自己感动了,接到成国公和定国公的命令,被赶鸭子上架的柳升也不是笨人,参透其中的道道,憋闷了。
  柳都督握住拳头,对着朗朗星空运气,再运气,到底还是爆了。
  “这群XXXX!装了一肚子墨汁,心眼都是黑的!”
  柳都督对月长啸,欲与猛虎势比高。
  站在他身后的亲卫不解挠头,进京献俘,在天子跟前露脸,八辈子也求不来的好事,都督怎么反倒气得头顶冒烟?
  送信的朱能亲卫同情的看了一眼长哮的柳都督,再看一眼迷惑中的同袍,叹息一声,人傻是福啊。
  永乐五年七月,征讨安南大军的献俘队伍启程进京。柳都督再憋气,也要套上盔甲,摆出笑脸,于同袍道别,如期上路。
  同行的土官倒是一脸的兴奋,离开贫困山区,前往文明的国际大都市,路费和食宿费全不用自理,沿途还有车马接送,不高兴才怪。
  柳州和浔州的剿匪工作胜利完成之后,定国公遣人知会过广西镇守都督韩观,带兵沿平乐府,梧州府,南宁府绕了一圈,又到钦州走了一趟。
  在马蹄声和闪着白光的长刀之下,广西全境顿呈一片祥和之态。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边民全都辛苦劳作,土官个个本分发家。
  临近的广东云南同样受到影响,土司率领的造反运动全部销声匿迹,西南诸省一片河清海晏。
  不老实不行,谁也不想把定国公招来。
  造反属于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为的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为此丢掉性命,那就太不值得了。
  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勤劳奋斗一起致富,有事歌颂朝廷,没事颂扬天子,才能躲开这尊杀神。
  在定国公的威慑下,两广云贵等地各州府宣慰使司携手并进,共同进步。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没有土司造反的消息传出。
  等定国公回师京城,众人突然发现,生活水平提高了,往日里动不动就要比拳头的邻居,见面就是笑脸。
  有饭吃,有田种,有树砍,实在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