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到了饭点,却像是按下了启动按钮,某亲王立刻从正常变为了不正常,见谁家院门没关好,直接冲进去,大马金刀的坐下,抢夺饭食,还一抢就是一锅,连主人手里的饭碗都要抢过来。吃完一抹嘴,到屋外找个犄角旮旯,躺下呼呼大睡,一直睡到太阳下山,才被护卫小心的抬回王府。
    抬走燕王之前,护卫不忘给受惊的人家留下铜钱宝钞,价值远远超过被抢夺的饭菜。
    得了宝钞铜钱的人家自然是千恩万谢,还引来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
    自此,北平城中,但凡是精神病人朱棣出没的地方,每到饭点,必家家户户大开房门,饭菜飘香,等着燕王驾临。
    几日下来,白日生猛海塞的燕王,每夜都在王府后花园隐秘处遛弯,撑的。
    初时,张昺等人也曾怀疑燕王装疯,某日借机拜见燕王,却见他捂着三条棉被坐在火炉边,身上的汗味飘出几里,热得脸色通红,仍一个劲的发抖,口中直呼:“冷死我了!”
    王妃守在一旁抹眼泪,一边哭,一边叫人给燕王多加了一条棉被。见燕王脸更红了,又叫人端来冰盆。却见燕王大喝一声,一脚踹翻了冰盆,“数九寒天,竟然如此,要害孤性命不成!”
    王妃哭声一停,一脚踩扁倒扣过来的铜盆,捂着手帕泪奔了。
    看着这一幕,张昺谢贵相信,燕王的的确确是疯了,不然就是他们疯了。
    又一封奏疏送往京城,燕王发疯的消息很快在京中传播开来。
    此时,太祖祭日已过,各藩王拜祭过老爹之后,纷纷整车套马,收拾行李,各回各家。
    大部分人走得十分顺利,个别人却明显回不去了。
    例如齐王朱博和岷王朱楩,两人均被密报行不法事,对朝廷不轨。告发齐王的是王府中一名属官,名不见经传。告发岷王的来头比较大,平西侯沐晟,即是有明一代,世镇云南的沐家。
    证据确凿,两位藩王先后被召至应天府,出来的时候,爵位都被削去,全家被贬为庶人。
    这还不算完,岷王一家被迁往福建漳州吹海风,齐王被贬往蜀地,和周王一起进行劳动改造。中途出了点岔子,岷王按时动身,齐王却一直被囚禁在京城,直到燕兵进京才被放出来。
    两位藩王落马,再次给其他藩王敲响了警钟,为免自己成为下一个,不约而同的提前了离京日期。南京是朱允炆的地盘,不安全,还是早走为妙。
    藩王们陆续离开了,朱高炽兄弟也想走,却发现走不了,因为建文帝不批准。
    眼睁睁看着齐王和岷王被收拾,饶是朱高炽也难免心惊,更不用说朱高煦和朱高燧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没了练武的兴致,朱高炽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太—祖祭日上穿的冕服,很快变得不合身,常服也变得宽松,尤其是腰带,能减掉四个指头还多。
    “父王料事如神,此行果真凶险。”饭后散步已经成为了朱高炽的习惯,近日里,他慢走时极少再需人搀扶,“皇帝不放人,孤与两个弟弟身陷南京,日子久了,恐怕……”
    朱高炽声音渐低,自从孟清和出主意助他扬名,他便视孟清和为可信之人。朱高煦与朱高燧也从这件事中得了好处,看孟清和同样觉得顺眼。
    在旁人眼中,孟清和是左右逢源,只有他自己知道,走钢丝可不是非专业人士轻易玩得转的,一个不慎很可能两边都得罪。
    但事已至此,只能暂时团结在朱高炽这面旗帜之下,从南京脱身才是根本,其他一切都可以先放到一边。
    历史上,朱高炽三兄弟平安无事返回了北平,但孟清和不敢保证,自己也能囫囵个的全身而退。必须想个办法让建文帝主动放人。
    为此,孟十二郎一连几日没睡好,眼底都有些青黑。
    北平消息传来,总算让他想出了法子。
    “世子,近日京城传言,王爷似身染重症。”
    “孤知道。”朱高炽适时的露出一脸担忧,“孤在南京,也不知道……唉!”
    “卑下斗胆,世子、郡王和三公子都为纯孝之人,王爷病重必定心急如焚,奏请皇帝回北平侍疾,不是顺理成章?”
    朱高炽脚步一顿,“你是说?”
    “人伦大义,孝道大如天,皇帝必定能够理解。”
    孟清和点到即止,他清楚,只凭这一点并不能让建文帝放人,需要补充的方面,朱高炽自然会想到、
    做人下属的要聪明,能急上司之所急。但不能太聪明,尤其君权社会,越是拔尖倒下得越快,具体可参考解缙解大才子。
    朱高炽静立园中,陷入沉思。
    孟清和退后一步,不再出声。
    良久,朱高炽长出一口气,“孟百户果真大才,孤代兄弟三人在此谢过。”
    “此为卑下当尽之责,当不得世子如此夸赞。”
    “当得。”压在心头的大石仿佛一夕间轻了许多,朱高炽脸上又挂起了亲切的笑容,“孤还有一件事,要托孟百户去办。孤会给陛下上疏,但奏疏的内容不能只让皇帝看到,孟百户可明白?”
    看着朱高炽憨厚的胖脸,孟清和咬咬牙,“卑下遵命!”
    富贵险中求,拼也拼这一把!
    隔日,朱高炽亲笔上疏,言父身染重病,久治不愈,又增新疾,身为人子,当在床前捧药奉汤,何能久滞在外?况太祖皇帝祭日已过,身为藩王之子更不便留在京城。
    “圣人尝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每思及父王之病,臣如焚五内,望陛下顾念亲亲之情,许臣归藩。”
    整篇文章,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建文帝看了,却是脸色阴沉。
    没有实际的罪名,将朱高炽三人扣押在京城本就不妥。如今朱高炽举出孝义,他如何驳回?
    建文帝的心腹,也为此争执起来。
    齐泰认为不能放人,就算朱高炽三兄弟轮番上疏,写出花来也绝对不能放!
    黄子澄却和齐泰唱反调,燕王世子的仁厚孝顺已颂传天下,若将其软禁京师,对皇帝声名有碍。虽然燕王疯了,可只是间歇性发作,不疯的时候仍是不好对付。不如将朱高炽三兄弟放回去,麻痹燕王,减轻他的疑心,证明朝廷没有削藩的意思。
    此言一出,齐泰气得差点对黄子澄动拳头,同时被召来的魏国公徐辉祖也是眼珠子掉在了地上。
    朝廷没有削藩的意思?
    周王,代王,湘王,岷王,齐王算怎么回事?
    何况,燕王朱棣是随随便便就能被麻痹的?
    能说出这样的话,黄子澄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建文帝竟然觉得黄子澄的话有可取之处!
    徐辉祖彻底无语了,燕王是不是真疯了,他无法确定,可建文帝脑袋一定是被石头砸了,否则怎么会把如此奇葩的言论听进去?
    “陛下,燕王三子皆有大才,不应纵归。高阳郡王尤为勇悍无赖,且心怀不忠,一旦放其归藩,他日必为大患。”
    “陛下,臣附议黄翰林之议。”
    徐辉祖话落,驸马王宁站了出来,直接掀了徐辉祖的台子,立场鲜明的支持黄子澄。
    “当为陛下贤名考虑。且燕王世子不过弱冠,其弟年纪更小,可为大患?燕王重病,扣押其子非贤德之君所为。”
    建文帝沉吟半晌,突然转向一直没出声的徐增寿,“徐都督以为如何?”
    “臣认为齐尚书与黄翰林的话皆有一定道理,一切但凭陛下裁度。”
    此言一出,徐辉祖猛的抬头,徐增寿赞同黄子澄与王宁才是正常,如今这般,是为何意?
    建文帝仍在犹豫,没有当即做出决定,“朕再想想。”
    可事态的发展,却大大出乎建文帝的预料,逼得他不得不尽快做出决定。
    不知为何,朱高炽请求归藩为父侍疾,皇帝却硬扣着不放人的消息,迅速在京城内传播。
    秦楼楚馆,茶亭饭庄,人流集散之地,借贩夫走卒之口,添油加醋之下,朱高炽兄弟完全成为了一副受害者的形象,皇帝显得小肚鸡肠,冷酷无情。
    五城兵马司奉命追查,却使流言传播得更快。
    朝中御史摩拳擦掌,皇帝和他叔叔怎么样,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就是讽谏,皇帝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必须出言劝谏!
    都察院的大佬压了几次,到底没压住,奏疏还是送上去了。
    后果是,不想放人也得放人,没有第二个选择。
    建文帝同样耍了个花招,下旨放燕王世子归藩,朱高煦和朱高燧提都没提。两人现在住在魏国公府里,他相信,徐辉祖定然能领会自己的意思。
    接到旨意当天,朱高炽顾不得许多,套马上辂,轻车简从,在沈瑄和王府护卫的保护下,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南京城。
    孟清和被叫到世子辂中,从半开的侧门向外看去,沈千户骑在马上,正守在辂边。
    似察觉到孟清和的视线,沈瑄转过头。如玉的面容,眸光流转,似乎在说话。
    声音很低,孟清和只隐约捕捉到了两个字,“放心。”
    同行的队伍中没有倪谅。他被绑在随后的一辆车中,嘴巴也被堵住。
    运气好的话,倪千户能活着到达北平,但活着回去恐怕比死了更遭罪。
    “倪谅伙同京城王府数人试图向朝廷递送密信,告发世子不法。”想起从沈瑄口中听到的话,孟清和仍不免毛骨悚然,一旦密信到了皇帝手中,世子必然被软禁,跟随进京的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幸亏倪谅行事不够周密,被盯着他的周荣抓了个正着,免去一场祸事,抓出了京城王府内一串奸细,甚至牵扯到了北平燕王府。
    这些话,是沈千户为孟清和换药时告诉他的。
    “倪谅随身带着能致马惊疯的毒草。”沈瑄一边为孟清和涂药,一边说道,“我说过,会给你一个交代。”
    修长的手指擦过孟清和的肩头,微凉。
    孟清和不自觉的抖了一下,见沈瑄弯腰,忙道:“千户,还是标下自己来吧。”
    沈瑄没说话,带着凉意的手指沿着孟清和的肩膀滑下,落在前臂内侧,“你用不上力,用力些,药效才会好。”
    孟清和告诉自己别多想,只当这是上司的厚爱。可眼前这个情况,真的是他想多了吗?
    “孟百户,你在看什么?”
    朱高炽见孟清和望着车外出神,不解。
    孟清和回过神,说道:“回世子,卑下在看天色,傍晚时怕会下雨。”
    “孟百户也懂这个?”
    “从乡间的老人那里学了些皮毛。”
    “哦。”朱高炽点点头,也转头看向车外,“不知二弟三弟能否成功脱身……”
    “世子,高阳郡王同三公子吉人天相,必能平安。”
    只要历史没变,朱高煦和朱高燧绝对是有惊无险。
    “借孟百户吉言。”
    虽然兄弟间争夺不断,但在此时,朱高炽是真心担忧自己的两个弟弟。
    傍晚时,天空果然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队伍行到中途,没有驿站和村舍可供休息,只能在野外扎营。
    沈瑄带着护卫冒雨支起了世子的帐房,点燃了火把,雨中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众人立刻警戒,孟清和也抓起了腰刀。
    雨水中,几骑快马破风而来,为首两人身着蓝色窄袖长袍,半伏于马上,身形矫健,紧随其后的几人略显狼狈,却也没被落下。
    朱高炽从帐房中走出,看清楚为首两人之后,露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