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宠农女:买个相公生个娃-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念真见皇上的目光一直随着她转来转去,心里不免泛甜,尤其是他的眼神难得温柔,怕是被她感动了吧?

    章念真端了一碗醒酒汤过来,笑道:“皇上昨晚喝醉了,怕是要头疼了吧?这是表嫂一早让彩月送来的醒酒汤,皇上喝了就能舒服些。”

    杜乐生要接醒酒汤的手伸出去一半便僵住了,“是彩月送来的?”

    章念真笑,“可不是,说是一早起来就熬了呢。”

    杜乐生的眼神就发直了,又有些后悔答应了彩月,可若是出尔反尔会怎样呢?

    章念真见杜乐生人呆了,也只当他头晕的难受,“皇上,把汤喝了吧!”

    杜乐生盯着汤碗看了许久,端过来一饮而尽,可看章念真的目光却有些纠结,想着彩月一早就送醒酒汤过来,却因着章念真在这里才会失意地离开,对照顾了他一晚的章念真便有些不喜。

    门外有人回禀,“刘四喜求见。”

    杜乐生便想到那个心眼不少的小子,几年不见怕是要长成少年了吧?嘴角含了丝笑意,“让他进来!”

    不多时刘四喜从外面进来,见到杜乐生先是面露惊喜,但随即想到杜乐生的身份,又垂着头给杜乐生见了礼,杜乐生笑道:“四喜不必拘礼,到先生这儿来。”

    刘四喜这才喜滋滋地走到杜乐生跟前,杜乐生打量了好几眼,满意地点头,“四喜长高了,若是在街上见着,怕是都不敢认了,学业如何?没有先生督促着,不会又偷懒了吧?”

    刘四喜道:“四喜一直记着皇上的教诲,哪敢偷懒?这几年先生们都夸四喜呢。”

    杜乐生笑得和蔼,“这里没有旁人,四喜还如从前一般叫我先生就好。”

    刘四喜眼珠转了两转,便笑呵呵地叫了声‘先生’,杜乐生满意地点头,眼神里都是对刘四喜的喜爱,可刘四喜很明显地觉着先生与从前不同了。

    从前的先生虽然不够平易近人,但也不会笑得如此高深莫测,让他好失望啊,果然先生已然不是从前的先生了。

    刘四喜和杜乐生说了会儿话,总是提起从前的种种,刘四喜觉得从前都已经过去了,有什么好说的?杜乐生这样总是提总是提,好像他现在没有什么值得先生上心的事儿,让他那颗想要和先生表衷心的心很不是滋味。

    尤其是先生总提从前吃的饭菜,转弯抹角地夸彩月,虽然心思单纯了些,刘四喜也不傻,多少猜出杜乐生慈眉善目地和他说话,其实目的很不单纯。

    说了会儿话,刘四喜便说不想打扰杜乐生歇息告退出去,杜乐生有些不舍,虽然刘四喜明显不想多提彩月,但只要提起总是要说起一些,可刘四喜告退了,连这一点点都说不成了,唉,等离开华阳之后,就真没有再提起彩月的机会了。

    章念真在旁边不时给杜乐生端茶递水,虽然他们师生二人话不多,章念真却听得清楚,杜乐生时不时就要提起从前吃的饭菜,可目的却不像只为了那些饭菜,而是做饭的人。

    人人都说定北王妃做菜好吃,但章念真却清楚,刘双喜做菜好是好,却不常下厨,家里下厨最多的就是那个叫彩月的丫头,如今更是成了章太妃的义女,明显杜乐生要提的人是她。

    章念真脑中就转起当初在临县与刘双喜结交时对彩月的印象,嘴角勾起一弯笑,貌似无意地道:“皇上很喜欢表嫂做的菜吗?”

    见杜乐生低头喝茶,没有开口的意思,章念真笑道:“其实表嫂做的菜是好,但我吃着还是彩月做得更好些,当初在临县时,彩月可是双喜快餐的掌厨,厨艺比表嫂还要高些呢。”

    听章念真提起彩月,杜乐生这才抬头看向章念真,可就那一眼便让章念真从头上凉到脚底。聪明如杜乐生,又岂会不明白她的那点小心思?自古以来,皇上最不喜的就是自作聪明的人。

    好在杜乐生只看了章念真一眼,便继续喝茶,喝了几口茶再抬头,却是微微带笑,“念真与彩月很熟?不如就给朕讲讲彩月的事儿吧!”

    章念真心下有些忐忑,果然彩月是杜乐生不可触摸的逆鳞,可话已出口,后悔已晚,章念真只能想着彩月的性子,或真或假地说些彩月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儿,见杜乐生眼神变得柔和了,章念真的心却忍不住有些愤愤,难道将来她都要靠着回忆一个女人来得到皇上的心?那还真是可悲啊。

    杜乐生在华阳城待了两日便带着章念真离开,离开之前见了章太妃,不知他和章太妃在屋中说了什么,但从屋中再出来,章太妃的脸上笑容怎么藏都藏不住,刘双喜见了忍不住惊奇,难道杜乐生是告诉章太妃他的身世和老定北王没关系吗?

    当初云珞说没关系时,刘双喜还保留着怀疑的态度,但从章太妃的神色里,刘双喜觉着或许云珞说的没有错,杜乐生和云珞感情好,或许真只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好。

    云珞以路上不太平为由派了十几个人随身保护杜乐生,与杜乐生本来带着的侍卫一起护送他回京。

    目送杜乐生和章念真的马车离开,刘双喜长长地松了口气,对云珞道:“我真怕他后悔,再非要把彩月带上,那丫头真进了宫,还不得被人给害了?”

    云珞冲她摇了摇头,虽然他们这次出城送杜乐生是秘密,但身边还是带着一些人,这些人再是心腹,事关彩月,也不能说得太多。

正文 第443章坐在家里数钱

    彩月却满不在乎,“不会的,皇上人挺好的。”

    此时的她身上穿着一身侍卫的衣服,虽说想着要和杜乐生一刀两断,可怎么说也是想了那么久的人,难免有些不舍。

    刘双喜笑着摇了摇头,彩月还能替杜乐生说好话,可见两人虽然往后都没什么瓜葛了,彩月心里还是有着杜乐生这个人,但愿她能很快走出这段感情,不然往后可要耽误嫁人了。

    不过对于彩云和彩月嫁人这件事,刘双喜并不怎么上心,虽说她们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在这个时代里也算是老姑娘了,但只要她们不想嫁人,她也不会催,嫁个不如意的男人,还不如就不嫁了呢,她也希望她们能嫁个好的男人,最好那男人能一辈子都不纳妾。

    回城时,云珞问刘双喜:“你可还想去庄子里住些日子?”

    刘双喜摇头,“不去了,又不能泡温泉,还不如就在王府里待着,这几日荷花也要开了,让人收拾收拾,我搬到荷园住去。”

    云珞点头,“荷园风景好,挨着池子夏日也不热。”

    刘四喜却一直兴致都不高,刘双喜知道他在别扭什么,从那日和杜乐生见了面后,刘四喜就一直这样别扭着,刘双喜问起他也不说,但刘双喜知道,他是觉着先生不是从前的先生,这两年他那么努力就是为了不给先生丢人,可先生自己都不在意,刘四喜就难免有些心灰意冷。

    不过,孩子还小,又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过些日子也就忘了。

    刘四喜想了许久,回到王府时突然挨近刘双喜对她说:“姐,我想了想,我就不没长做官的脑子,往后若是进了官场没准就要被人算计了,再连累了你和姐夫。这几日我就琢磨着,姐夫那么大的本事,也用不着我在朝中打点。要不我就跟人学做生意得了?”

    刘双喜倒不在意刘四喜将来做什么,他真去做官刘双喜也不放心,虽然云珞与杜乐生有交情,但皇上这种生物就不能用正常人的标准来衡量,既然刘四喜不想去京城做官也好,反正做官也不用非去京城,云珞那么大的封地,连官员都是他委派的,刘四喜做官也做不到京城去。

    若是他想做生意,也能富足几辈子,只要孩子开心高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

    但……“刘四喜,你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想做官就做官,想做生意就做生意?当初我是怎么和你说的?你自个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准就要让人骗,想想咱爹不就是太信任秦账房,结果呢?就算你想做生意,你也得给我好好把书读好了,不考个秀才,啥也别想!”

    说完,刘双喜昂首阔步地朝她住的倚香园走去,云珞在后面道:“慢着些。”刘双喜立即大步变碎步,生怕步子走得大了抻着肚子里的孩子。

    云珞忍不住叹口气,女人不像个女人样儿,他就得时刻盯着啊,可微微上翘的嘴角是个人都能看出他的心情有多好。

    刘四喜站在原地想了半天,也认为刘双喜说的在理,虽说他也快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但多学一些总是有好处,若是一边上学堂一边赚钱就更好了,回头一定要从刘双喜这里学几个赚钱的方法,他好歹也是个男人,总不能事事都依靠姐姐姐夫吧?

    送刘双喜回去后云珞就去忙了,最近虽然没有再出拐子这类的案件,但封地上确实不那么太平,今年的天灾不多,但架不住人祸,到处都有那位废太子的影子,也难怪云珞不放心杜乐生独自回京。

    刘双喜忍不住叹:好好的皇上不在京城待着,非要在这种时候来华阳城,这不是给人找麻烦吗?

    刘双喜睡了个午觉,起床时就收到初夏和景礼的信,说是他们这几日就会回华阳城,还给刘双喜带了特产,刘双喜很是高兴。

    郑三娘考察了几日,在城里买了处宅子搬了过去,又买了几间铺子,除了两间继续做粥点卖,还听了刘双喜的话,开了几间自助烤肉的铺子,每人五十文钱就可以吃饱吃好,只要你肚量大,在这里就随便地吃。

    夏日里吃着烤肉,喝着小酒和凉饮,虽说价钱有些小贵,但从开业那天起生意就没差过,每天来这里吃烤肉的人络绎不绝,常常等位都要等上两个时辰,郑三娘坐在家里数钱,那感觉真是比在临县时还要好。

    初夏和景礼也回了华阳城,看郑三娘的铺子开得火,也听刘双喜的建议开了间养生坊,虽然有些小贵,但爱美的女人太多,他们的生意还是很不错。

    若不是在别处已经有章念真开的美颜坊,他们真想把生意做到华阳城外去。

    但美生坊不能开了,他们可以做别的生意啊,美食街的那些小吃,随便拿出一样放到别处都能开间铺子了,和刘双喜商量后,初夏和景礼就在离着华阳城近的几座县城里开了几间铺子。

    而只要有他们开的铺子,旁边必定有郑三娘的烤肉自助和粥铺,而百里杨也抓住时机,与刘双喜和解之后也紧随着初夏景礼和郑三娘的脚步,赚钱赚的手抽筋。

    若不是美食街上别的摊主都因配方而受限制,他们也想把自家的美食卖到别的地方去。

    而对于刘双喜和云珞来说,他们的生意好,缴的税也多,他们就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

    但前提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泛滥了,大家都想卖美食,可吃的人就那些,钱要大家一起赚,可再好的生意也得有计划地来,而刘双喜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之前得罪她的人虽然她心里都记着,却不能让人觉得王妃是个小肚鸡肠的。

    都是云珞出生入死过的弟兄,该给的好处要给,但该给的敲打也一点不能少,最后倒也是皆大欢喜。

    有了这些税收,以及卖配料的收入,再有海鲜制品的收入,不过小半年的时间,云珞和刘双喜对过账本后发现,除了军饷和一些必要的支出以及各地救灾,他们手里竟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