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阋歉怂。⌒挠矗幢蛔搅耍痛偷接铮强烧媸乔似铮蛉搜寡剑┛┛┛﹡~”
  说着,还掩嘴发出一段清脆的笑声。
  卞玉京怒道:“说什么呢,这期的明报一共刊载了三篇文章,除了阿湄,还有顾炎武与如是姐,人家李公子明明公平公正的筛选文章,到了你们嘴里,就变得如此不堪,我看,是你们自己心思龌龊吧。”
  “别理她,我们往下看,阴暗的人,才会有阴暗的想法!”
  寇白门扯了扯卞玉京,又向下面看去。
  “松山堡能守多久?”
  看到这个标题,院子里安静下来,毕竟洪承畴领军在关外作战,十三万人几近于全军覆没,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种时候如果还吵吵闹闹,很容易会被扣上一顶不识时务的帽子!
  不管关不关心,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些沉凝之色。
  “哎~~”
  李香君叹了口气:“十三万精锐惨败关外,皇上必忧虑万分,可满朝文武,谁能替皇上分忧?大明朝,怕是……”
  陈贞慧一看李香君都受明报的影响了,心里很不舒服,顿时哼道:“那姓李的就会哗众取宠,他不是有兵么,怎么不见他带兵出关,就会在报纸上发些糊弄人的玩意儿,姐妹们,莫要被他蒙骗啊!”
  “那是,那是!”
  “李信就是个小人,一时得志罢了!”
  一些复社成员,纷纷附合。


第一八九章 关外靡烂

  (谢谢好友SHAJIA的月票~~)
  听着那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寇白门与卞玉京的脸都气白了。
  卞玉京拉着寇白门道:“别和他们一般见识,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罢了,气坏了自个儿的身子,真不值得!”
  寇白门气愤道:“明明没本事,还叫的欢,李公子能写出红楼梦,他们能写吗?李公子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诗词,他们除了夸夸其谈,攻击诋毁,还会什么?我就是看不惯这些人,难怪大明朝越来越不行,就是被这些人弄的!”
  “你呀,什么时候那么嫉恶如仇了?”
  卞玉京勉强笑了笑。
  “寇白门姑娘可在,寇白门姑娘可在?”
  这时,老鸨领着个气喘吁吁的青年人来到了院中。
  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去。
  “我就是,你是谁?”
  寇白门带着丝警惕问道。
  那青年人拱了拱手:“原来是寇姑娘,我是明报驻南京发行处发行代办唐演,寇姑娘有篇稿子被我报采用,今天是来给寇姑娘送稿费啦!”
  “哦?稿费?”
  众人议论纷纷,虽然明报早已明言投稿一经采纳,就有稿费奉上,可谁都没太当回事,没想到,真有人送稿费来了。
  李香君忍不住道:“阿湄的稿费是多少?”
  “每百字五两银子,寇姑娘的文章不连标题计有843字,按850字算,计有42两5钱银子,还请寇姑娘收好,再给签个名就可以了!”
  唐演取出一小包银子,和一本簿册,翻到第一页,一起递了过去。
  寇白门头脑中乱哄哄的,接过银子和簿册,签下了寇湄两个娟秀的小字。
  “寇姑娘,欢迎你继续投稿,告辞!”
  唐演拿回簿册,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寇白门则是呆呆的看着手里的银子,虽然少,可这是她不靠出卖色艺,而是靠自己的才能赚来的第一份银子,具备人生转折点式的意义,自己不用出卖色艺,也可以养活自己!
  “阿湄,你怎么哭了?”
  卞玉京握上了寇白门的柔胰。
  “没……没事!”
  寇白门抹了抹眼角。
  “哼,不就是四十来两银子么,就是矫情!”
  也不知是谁哼了声。
  “是啊,黄姑娘,今晚陪本公子去游船可好,本公子给你一百两银子!”
  “哎唷,王公子,奴家先谢过啦!”
  ……
  松山能守多久,是个沉重的话题,引发了剧烈讨论,江南名士纷纷撰文,反思朝庭在北方的惨败,并呼吁洪承畴宁死不降,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
  不知不觉中,已是年后,崇祯十五年,有关松锦战役的讨论并不因跨年热度有所减退,反而引爆了整个南方文坛,各路文章在明报上发表,力抒已见,驳斥对手,热闹异常。
  到了二月份,南方的讨论通过大运河的客商和信使往来传到了北方,崇祯也隐有耳闻。
  本来崇祯就在为关外战局操心,此时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勉强看了一阵文书,忽然长嘘一口闷气,走出乾清宫,在丹墀上徘徊。
  二月的北京,冬寒料峭,可那夜风吹拂上身,竟给了他一种清爽的感觉,只是听着那打更声,云板一下下的敲击,又隐有索命的节奏,让他更加焦急,回头问道:“陈新甲还未进宫?已经二更了!”
  王承恩恰好走来,躬身道:“启奏皇爷,陈新甲在文华殿恭候召见。”
  上午,崇祯帝已于乾清宫召见过陈新甲一次,询问应付中原和关外的作战方略,陈新甲虽颇为用心,无奈朝庭十多年来一直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兵力不足,粮饷枯竭,将不用命,士无斗志,纪律败坏,实是无力挽救危局,因此上午召见密议时久,毫无结果。
  崇祯本就性情急躁,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坐立不安,动不动发脾气,晚膳刚过,就有明报有关松山能守多久的征文消息传来,又得到了在山海关监军的高起潜密奏,说洪承畴在松山被围数月,弹尽粮绝,危在旦夕,并风闻清军一旦攻破松山,将再一次人关,围困京城。
  其实崇祯已经不对松山抱有太大的希望了,却仍没料到局势竟恶劣至此,整个一晚上,都是心潮起伏不定,几乎对国事心生绝望。
  高起潜在密奏中曾说:“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凭心而论,崇祯不喜欢对东虏用议和一词,只许说议抚或款议,但他心里也明白,这就是议和,所以并未与高起潜的用词不当计较。
  其实同东虏秘密议和一事,他也认为是救急良策,正密谕陈新甲暗中火速进行,如今接到高起潜的密奏,暗忖起潜毕竟是朕的家奴,与外庭臣工不同,明白朕的苦衷,肯替朕的困难着想!
  为辽东事,崇祯心急如焚,等不到天亮,就命太监传陈新甲在文华殿等候召对。
  崇祯乘辇到了文华殿,陈新甲跪倒接驾,看着陈新甲,崇祯想起了杨嗣昌,心中凄然,暗道,只有他同新甲是个明白人呐,随即在御座颓然坐下,有种精疲力尽的感觉。
  陈新甲跪在崇祯面前,行了常朝礼,等候问话。
  崇祯使个眼色,太监宫女回避,沉默片刻,便忧心忡忡道:“朕今晚将卿叫来,是想专议关外之事,闯、曹二贼猛攻开封不果,因左良玉大兵压境,颓然撤离,有左良玉在后追剿,汪乔年也出潼关往河南会剿,又传信贼与闯贼曾刀兵相见,想来或有内斗可期,中原局势眼下还无大碍,使朕最为放心不下的还是关外战局啊。”
  陈新甲施礼道:“关外局势确实险恶,洪承畴被围至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怕不会支持太久,祖大寿早有投降东虏之心,只是对皇上仍畏威怀德,不肯遽然背叛,尚在锦州死守,倘若松山失陷,祖大寿必降,松、锦一失,关外诸堡或随之瓦解,虏兵锐气方盛,或蚕食鲸吞,或长驱南下,或二策并行,操之在彼,我军新经溃败,实无应付良策,微臣身为本兵,不能代陛下分忧,罪不容诛。”
  崇祯问道:“据卿看来,松山还能守多久?”
  “难说!”
  陈新甲叹了口气:“洪承畴世受国恩,蒙陛下知遇,必将竭智尽力,苦撑时日,以待救援,且他久历戎行,老谋深算,而曹变蛟与王廷臣两总兵又是他的旧部,肯出死力,以微臣浅见,倘无内应,松山还可以再守一两个月。”
  崇祯心头有了些希望,连声追问:“一两个月内,是否有办法救援?”
  陈新甲心头苦涩,朝庭哪来的兵马钱粮啊,可是又不忍打击崇祯,只得低头无语。


第一九零章 洪承畴降清的七大理由

  崇祯明白陈新甲的顾虑,倒没发作,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如今无兵驰往关外救援,只好对东虏加紧议抚,使局势暂得缓和,也可以救洪承畴不致陷没。”
  陈新甲拱手道:“臣已安排妥当,将以马绍愉为首,前往沈阳议抚。”
  崇祯点点头道“马绍愉原是主事,朕念他此行劳苦,责任又重,已擢升他为职方郎中,特赐二品冠服,望他不负此行才好。”
  陈新甲道:“马绍愉此去需面见虏酋,议定而归,暂缓皇上东顾之忧,使朝廷得以专力剿灭流贼。”
  崇祯苦笑道:“卿言甚是,安内攘外,势难兼顾,朕只得对东虏暂施羁縻之策,朕之苦衷,惟卿与嗣昌知之!”
  陈新甲连忙磕头:“皇上乃我朝中兴英主,宏谋远虑,自非一班臣工所能洞悉,待事成之后,边境暂安,百姓得休养生息,关宁铁骑可以南调剿贼,到那时,陛下之宏谋远虑即可为臣民明白,必众心成服,四方称颂。”
  崇祯明白陈新甲是讨好自己,至于能否真使众心成服,四方称颂,他不敢奢望,所以摇了摇头,接着问道:“马绍偷何时离京?”
  陈新甲道:“皇上手诏一下,便即启程,不敢耽误。”
  “这手诏……”
  崇祯有些犹豫,毕竟下了手诏,就有了证据,很容易落朝臣口实,被言官群起而攻之。
  别看崇祯乾纲独断,但他最怕言官攻击,不管做什么事,总想着把自己开脱出去,错误由臣属承担,荣耀归于自身。
  陈新甲可不愿为崇祯背祸,催促道:“倘无陛下手诏,去也无用,此次重去,必须有皇上改写一道敕书携往,方能使虏酋凭信。”
  崇祯犹豫片刻,勉强道:“也罢,朕明日黎明,命内臣将手诏送到卿家,此事要万万缜密,不可泄露一字!”
  陈新甲肃容道:“谨遵钦谕,绝不敢泄露一字。”
  “先生请起。”
  崇祯略一抬手。
  陈新甲叩了个头,站起来,等候崇祯问话。
  好一会儿,崇祯却是道:“谢升身为大臣,竟将议抚事泄于朝房,引起言官攻讦,殊为可恨,朕念他平日尚无大过,将他削籍了事,当时卿将对东虏暗中议抚事同他谈过,也是有欠妥当,不过朕对卿恩遇如故,仍寄厚望,既往不咎,望卿务必慎之再慎。”
  谢升本是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官居一品,就因泄露了崇祯有心议和,引发朝臣攻诘,崇祯大怒,将谢升革职罢官。
  今听崇祯旧事重提,陈新甲慌的赶紧跪下,他对于崇祯的多疑善变与暴躁狠毒非常清楚,今天得到皇帝倚信,也许明日就祸生不测,这分明是警告他,顿觉脊背发凉,诚惶诚恐道:“谢升之事,臣实有罪,蒙皇上天恩高厚,未降严谴,仍使臣待罪中枢,俾效犬马之劳,微臣感恩之余,无时不懔凛畏惧,遇事倍加谨慎,派马绍愉出关议抚之事,何等重要,臣岂不知?臣绝不敢泄露一字,伏乞陛下放心。”
  崇祯不放心的问道:“凡属议抚之事,朕每次给你下的手谕,可都遵旨立即烧毁了么?”
  陈新甲其实都留着,他也不想当崇祯的替死鬼啊,于是瞒哄道:“臣每次跪读陛下手诏,凡是关于议抚的,都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