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我看啊,他就是叫的响,搏个名,真鞑子来了,还不吓的屁滚尿流!”
  卞玉京不满道:“李公子不是你说的那种人!”
  “呵~~”
  陈贞慧不屑笑道:“明报是他办的,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娘的,改天我们自己也办份报纸,不能再让他胡作非为下去了!”
  候方域眼前一亮:“定生(陈贞慧表字)兄言之有理,银子不成问题,咱们再联络些有名望的大儒,加入我们的报社做编辑,他那区区明报,拿什么和我们争?”
  复社成员纷纷附合,也确实,荡寇军能办报纸,他们为何不能办?
  以前是没意识到报纸的重要性,但是明报的发行,居然渐渐掌握了舆论,这让不管东林还是复社,都心有不安,要知道,东林能在短时间内壮大,舆论的推动功不可没,如最著名的苏州抗税事件,沉重打击了阉党,也让万历有口难言。
  陈贞慧向四周连连拱手:“诸位,诸位,那李信办出明报,咱们的报纸,就叫理报,天下万事万物,离不开一个理字,理报就是讲道理的地方,如何?”
  “好!”
  “就听陈公子的!”
  复社成员高声叫好!


第二零一章 清主召见

  接下来,陈贞慧、候方域等人商量了办理报的章程,其实有现成的模版,明报怎么来,他们就怎么来,甚至因明报总编是高慧英,女的,于是理报也推出了顾横波担当总编。
  对于,顾横波自然是乐意之极,议定好之后,候方域拿着当期的明报回了府,找到老爹候恂,让其看了那篇荡寇军进驻临清,誓保山东老百姓的文章,便直言道:“爹,这可是千载良机啊!”
  “什么良机?”
  候恂抬头看去。
  候方域道:“那李信托大,带着主力去临清与鞑子作战,后方必然空虚,这难道不是千载良机?”
  候恂虽然谈不上多清正,但总体上,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在大明的官僚中,属于节操较高的水准,这时,脸一沉:“你是让为父趁人之危?”
  候方域不屑道:“爹,和流寇有什么好谈的,皇上前阵子下诏,让父亲招兵买马,征集钱粮,将来配合左良玉、丁启睿与杨文岳两面夹击信贼,虽然那三人败了,但父亲也要早做准备啊,难道把脖子洗干净了等着他来杀?”
  候恂对一江之隔的李信忌惮的很,他清楚,荡寇军早晚会渡江南下,攻取南京,连孙传庭都不见得能奈何李信,换了他更没把握,一旦城破,自己虽未必会死,可是身为阶下囚,处处仰人鼻息极不好受,更何况他的商丘老家已经被李自成攻破了,听说城破当日,李自成与罗汝才搞过一次小范围的屠城,足足杀了半天才下令封刀,城池已经残破,他不可能再回商丘了,只能留在南京。
  即便是被荡寇军按处理官员的方法释放,生活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又有什么乐趣呢?
  不过候恂仍是迟疑道:“李司令好歹是去抗击东虏,有大义在手,为父若起兵攻他,岂不是被人指戳?”
  候方域知道父亲迂腐,早已想好了说辞,倒是不慌不忙道:“爹,那姓李的就一沽名钓誉之徒,他若真有心抗击东虏,为何不直接去河北,而是龟缩于临清?他分明料定了东虏来去匆匆,入关是为掳掠而来,不可能长期与他耗在临清城下,只要能坚守个十天半个月,东虏必不战自退,届时他可向人吹嘘东虏败于他手,声望大涨,而且待东虏退去,他可由临清分兵,蚕食山东全境,里子面子全给他占了。
  爹,你说那姓李的是不是卑鄙小人?天下哪有这般好事,不说皇上的交待,一俟那姓李的吞了山东,挟两淮之兵,再回过头来南下,南京拿什么抗衡?儿与他有仇,若落他手上,生死难料,难道爹就眼睁睁看着儿子被那贼人砍去了脑袋?”
  候恂捋须沉吟,想想好象也挺有道理的,但还是有些疑虑的问道:“南京兵是什么德性,谁都清楚,当年连孙百谷都败了,为父领兵过江,又哪能奈何得了荡寇军?”
  “父亲多虑了!”
  候方域气定神闲的挥了挥手:“又不是现在就过江,建虏一般是秋高马肥之时南下,如今才值盛夏,还有好几个月,爹大可招兵买马,把兵先练着,待得李信与建虏激战正酣之时,突然过江北上,他即使有心调头也回不来,至少有个七八分把握能破去扬州。”
  “嗯~~”
  候恂负手来回走动着,心里挣扎。
  候方域清楚自家老爹的德行,急劝道:“爹,当断不断,反受其祸啊,咱们在商丘的家已经被闯贼毁了,如今好不容易在南京安定下来,难道还要再毁于信贼之手一次?孩儿知道爹的疑虑,爹可以找孙百谷,共同把此事担下来,想那孙百谷也是心高傲之人,却偏偏在信贼手里吃了大亏,他又怎么可能咽得上这口气?”
  “也罢,为父这就去与孙百谷商议!来人,更衣!”
  候恂猛一咬牙,挥手唤道。
  有下人给候恂更换了常服,乘上八抬大轿,径直去了应天府衙门。
  孙传庭也对李信恨之入骨,同时他很想把兵权重新抓回来,意识到这是个千载良机,二人一拍即合。
  明清两朝的巡抚知府,除了标营亲兵,并没有直接统兵权,但是可以统将,管着将领就可以了,孙传庭正是要通过征兵练兵,把兵权牢牢抓住,而且他身为应天府尹与南京兵部尚书,本就财权与粮饷两手一把抓,如果再把兵权抓来,就又将成为南京事实上的一把手。
  再与上次相比,这次还有个候恂被推在了前台,等于是有功他领,有锅候恂背。
  ……
  沈阳!
  洪承畴自投降以后,生活上备受优待,但没授正式官职,处于半软禁的状态,每日里有着俊俏的小伶与他如胶似漆,倒也尽享鱼鱼之欢。
  这时,突蒙皇台极召见,洪畴承不敢殆慢,洗漱一新之后,匆匆入宫,于大政见觐见皇台极。
  殿内,已有范文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洪承畴低着头,趋步入殿,跪下叩首。
  “臣洪承畴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台极打量向战战兢兢,跪在下面的洪承畴,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这种人在大明朝,几乎就是满朝文武中的第一人了,降伏了洪承畴,让他对恢复大金国的版图充满了信心。
  当时满清还没有席卷全中国的想法,目标定在以北京为都,重建大金国,把明朝赶回南京,两国划江而治。
  “嗯!”
  突然,皇台极闷哼一声,虽然有意压制住,但仍发出了细微的声时,范文程和洪承畴不敢看,不过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均是毫不掩饰的看了过去。
  皇台极略微摇了摇头,示意无碍,随即就喉头一动,把一团腥甜咽了下去。
  多尔衮现出了几不可察的若有所思之色,一闪即逝。
  他恃才傲,却唯独忌惮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当初作为四贝勒,被代善拥立上台,且于继位的第一年就在袁崇焕手上吃了大亏,第二次宁远之战失败,正是处于风雨飘摇之时,但是皇台极独辟蹊径,借道蒙古入关,兵围北京,虽然没占到太大的便宜,却巧施离间,让崇祯把袁崇祯给剐了,从此声望大振,一举扭转了不利局面!
  要知道,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策虽然不切实际,但袁崇焕并不是夸夸其谈之辈,是有真本事的,上任之初,就稳定了辽东的不利局面,接连两次宁远大捷,使得女真兵不敢轻易再犯锦州宁远,而崇祯杀了袁崇焕,形同于自毁长城,女真内部就和打了胜仗一样的庆祝。
  之后皇台极又择机废除了四贝勒面南并座,真正实现了女真内部的皇权一家独大,又主持了一次次的入关寇掠,大清国的国力如爆炸式的膨胀。
  在皇台极面前,多尔衮不敢有任何闪失,不过……听说皇台极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心里不禁生出了期待。


第二零二章 满洲密谋

  早有太监会意的给皇台极递上茶盅,皇台极轻松随意的接过,小啜两口,润了润嗓子,才把茶盅置于案头,和颜悦色的抬了抬手:“赐坐!”
  那时清国,还没有完全承袭大明的礼乐制度,大臣在皇帝面前是有座位。
  “谢皇上!”
  洪承畴磕了个头,就坐于末席。
  皇台极先关心的询问了洪承畴的生活起居,得到了感恩戴德的回答之后,就又问道:“卿久在南朝,不知对荡寇军和李信其人有多少了解?”
  洪承畴拱手道:“臣在南朝,与流贼作战多年,对贼中实情,略有所知,贼惯用虚声恫吓,且利用朝廷与各省官军弱点,周旋于其中,迅速壮大,不断胜利,这李信起于河南杞县,后施巧计劫了福王府,得了福王的财货粮米,一步登天,后取下高邮,以高邮为根基,蚕食附近,在臣领军出山海关之前,曾大败孙传庭,占据了扬州府和淮安府,及和州滁州,算是流贼中较强的一股。”
  多尔衮接过来道:“洪先生,李信已经带了三万多兵进驻临清,并放出风声,将与我大清力抗到底,誓死保山东老百姓平安,不知你怎么看?”
  “这……”
  洪承畴心头大震!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却异常丰富。
  洪承畴在沈阳呆了有一段时间,对大清的政权结构也有所了解了,皇台极虽然称帝建国,但这个皇帝的含金量与大明皇帝是不能比的,至少各方面的掣肘比较多,做不到一言九鼎,很多事情要综合方方面面的利益考量,要商量着来。
  在松锦之战刚刚结束的当口,恐怕大清内部都没能达成南下的共识,那李信又是怎么知道清军即将入关?如果不入关,难道只是做个姿态么?
  洪承畴现在的心态较为复杂,既对故国怀有思念和愧疚,又身为降臣,时刻担惊受怕,他并不愿多理会大明的事情,只乐得被闲置,但从眼下来看,皇台极既然问起了李信,就有了发兵南下的定计,又找到自己来问,如果劝阻出兵,必会惹来满洲贵族的不悦,哪怕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事,但前程肯定是没了,但如果顺着皇台极,无论说什么,都会被扣上一顶引清军入关的大帽子,被大明百姓痛恨。
  ‘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
  洪承畴暗暗叹了口气,既然投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要投就投的彻底,于是斟酌着语言,小心翼翼道:“南下与否,当由皇上决断,臣不敢妄议,而那李信言之凿凿,誓守临清,其中不乏逼迫皇上南下之意。”
  “哦?”
  济尔哈朗催促道:“他一个流贼,哪来的能耐逼迫皇上,说清楚。”
  洪承畴先看了眼皇台极,见没有表示,就向济尔哈朗施了一礼:“回和硕郑亲王,李信善用人心,倘若皇上按兵不动,他会四处炫耀皇上是……是……”
  说着,洪承畴吞吞吐吐,扑通一声,又跪了下来,磕着头道:“臣不敢说!”
  “哈哈~~”
  皇台极哈哈一笑:“可是朕怕了他?”
  “皇上英明,无须与那等小人计较!”
  洪承略赞道。
  “你们说,朕该不该出兵?”
  皇台极向左右望去。
  多尔衮道:“皇上,我大清威名如日中天,岂能被一小人赖上,况且松锦大捷,明军畏我如虎,正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皇台极又看向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道:“兵是要出,但是一来,不能与李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