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渐渐黑了,孙传庭望着夕阳下的扬州城头,叹了口气:“大真兄,激战三日,未能克敌,军心已经浮动,不如趁夜退回南京罢。”
  候恂迟疑道:“无功而返,不好交待啊!”
  孙传庭沉声道:“有兵总能卷土重来,李信狂妄自大,与东虏作战,若我所料不差,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甚至还有可能大败而还,故不如待得北边传来消息,再作打算也不为迟。”
  “也罢!”
  候恂想想也是,如果李信吃了败仗,扬州必然人心浮动,再来打,当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一七章 反目

  (谢谢好友SHAJIA的月票~~)
  清军被围已经有了足足三天,最开始还有人叫嚣着突围,但三天一过,再没人嚷嚷了,也有些人指着阿巴泰率军来援,可是左盼右盼,黄河北岸都没有动静。
  士气一天天的消沉,心情一日日的绝望,黄河沿岸,九月份的夜间已经颇有些寒意,当时逃的仓促,辎重大多被丢弃,清军们夜间就抱成一团取暖,粮食也没有,靠杀马充饥,整片阵地,弥漫着一股颓废的气息。
  正午时分,李信带着人,站在堆起的土丘上,观察着清军。
  “总司令,鞑子士气消沉,最多再有一两日,就应该差不多了吧?”
  黄海从旁道。
  李信感受了下风向与温度,摆摆手道:“不急,再等几日!”
  高桂英不解道:“鞑子的士气已经很低了,我觉得多拖几日没什么意思吧?”
  李信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节?”
  “秋末,怎么了?”
  高桂英更加迷糊。
  李信呵呵一笑:“再过几日,会有寒潮南下,一场风雨过后,才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
  “李公子,你怎么知道会有风雨?”
  慧英问道。
  李信解释道:“寒潮到来之前,天气会回暖,尤如小阳春,风向也转为西南风,你们感受一下,今天是不是要比昨天热了些?”
  “好象是的!”
  众人点点头,慧英又道:“李公子,你就不能说明白点吗?”
  “我简单说一下吧。”
  李信沉吟道:“寒潮来袭,会呈现出一个锋面,称之为冷锋,推动着暖气团南下,而且锋前是偏南气流,把南方的暖湿气团带来,所以会感觉暖一些,这其实不复杂,需要多观察,多总结,改天有时间,我再给你们好好讲讲。”
  张鼐赞道:“诸葛亮借东风,不外乎如此吧?”
  李信笑道:“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天气变化没那么复杂,也罢,今日我就给你们普及一下,免得日后作战,吃了不识天文的亏,先从最简单的说,看云识天气……”
  听着那一个个拗口的词汇,众人一头雾水,不过三天后,天气果然变了,阵阵阴云从西北方向席卷而来,西北风逐渐加大,带来了些许寒意,到了傍晚,开始飘起小雨,夜间雨势加大,北风裹挟着冷雨,冰寒刺骨。
  荡寇军有营寨,除了值夜的战士披着蓑衣,都缩在营帐中,而清军除了将领,直接暴露在风雨中,怨声载道。
  “大人,您看外面……”
  哈克图奔入帐中,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图尔格走了出去,看着一团团的黑影瑟缩在风雨中,还不时有咳嗽声传来,这样的军队,哪有半分纵横不败的大清精锐的影子?
  “我他娘的怎么浑身发寒打哆嗦,我一定是病了!”
  “病死了也比砍头好哇,好歹落个善终!”
  “俺的翠花啊,俺就喜欢吃翠花亲手腌出来的酸菜,可惜以后吃不到喽!”
  听着那议论纷纷,图尔格一阵凄凉涌上了心头。
  白山黑水间,每到秋冬,酷寒难熬,可是大清国的勇士们,硬是在艰苦的环境下,煅炼出了不屈的意志,而今却是被一场小小的风雨压垮。
  想到这,图尔格满心悔意。
  他本以为李信是个软柿子,任由他拿捏,但现实很残酷,不仅没能吞下李信,反而被磕掉了满口牙,要早知如此,就不该贪图功劳,而是应按步就班的寇掠河北,再与阿巴泰一同渡河南下,如此一来,就算败了,阿巴泰也是首罪,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
  “哎~~”
  图尔格叹了口气,步入雨中。
  “大人慢行!”
  一名亲兵连忙替他撑起了油纸伞。
  “诶~~”
  图尔格把伞推去一边,不悦道:“将士们顶风冒雨,本官自当与全军上下同甘共苦!”
  他还打算振作起士气,于是走入人群,对着一名缩在泥水里的士兵后背,砰的一脚踹上。
  “哎唷!”
  那人刚刚痛呼,图尔格就大怒道:“看看,看看,成什么样了,这就是我大清国的巴图鲁么?都站起来,给本官站起来,我大清的男儿,即便是死,也要与敌偕亡,而不是窝囊的被人杀死,快点!”
  “砰砰砰砰!”
  图尔格官威大作,见人就踢,一阵泥水飞溅之后,士兵陆陆继继站了起来,却让他心寒的是,大多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目光无神,病歪歪的,拄着长枪,仿佛风一吹就倒,即便偶有些人的眼神还很亮,可透射出来的,是恨意,是因图尔格把他们带入绝境,是对图尔格的恨!
  “大人,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图尔格浑身剧震!
  什么时候能回家?恐怕一辈子都回不了!
  “大家熬过今夜,或许大将军就在路上了!”
  图尔格底气不是太足的丢下句话,就匆匆而去。
  他没脸再呆,更没法面对着诸多士兵的目光。
  ……
  清晨,雨势渐小,但西北大风一阵紧似一阵,清军阵地上,士兵冻的前胸贴后背,咳嗽声此起彼伏,甚至发高烧的也有不少人。
  “哎~~”
  图尔格巡视着阵地,重重叹了口气。
  “大人,快看!”
  哈克图突然发出了惊恐之极的声音。
  图尔格向前一看,顿时心头拨凉,凛冽大风中,荡寇军涌出营寨,分明是要发动总攻了。
  “集合,集合!”
  图尔格凄厉大叫。
  梆子声、号角声与鼓声瞬间大作,可是满洲士兵依然东倒西歪,不情不愿的去集合,如不知外情的人遇上,再换一身行头,还以为这都是大明的痞子兵呢。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所谓盛极而衰,清军渡黄河之时,处于极盛状态,但首先,外蒙扈从被打残,汉军八旗近乎于全灭,最精锐的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也是伤亡惨重,之后趁夜突围,无功而返,被围困在狭小的地域内,清军不败的神话就此打破,也把他们那满腔的自信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豁口。
  接下来的围困,又如软刀子般剐去清军的士气,再加上逃跑无望,缺衣少食都是消磨士气的毒药,昨夜的一场风雨,则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清军垮了!
  “杀!”
  四面八方,突然喊杀声大作,火炮隆隆鸣响,一枚枚炮弹打向清军阵地,以摧毁打击各种轻型火炮为主,为总攻作着最后的洗地。
  偏生自己的士兵全然没有抵挡的意思,消极的躲避炮火,还有各色小声议论,图尔格只觉得很多人看向自己的眼神起了变化,哪怕他从不敢设想会发生兵变,但脊椎尾骨,仍有一股寒意冉冉升起。
  如果他有办法能带着全军渡黄河,还有点底气,可现实是束手无策,豆大的汗珠瞬间布满了额角。
  炮火洗地足足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旗人下意识汇聚成一团,蒙古人中的喧哗声则是越来越大。
  “上,今日纵然是死,也要死的光荣,为皇上尽忠!”
  图尔格拨出刀,凄厉大叫。
  林丹汗之子额哲却是道:“图大人,此战已经败了,又何必让战士们去送死,降了或有条生路。”
  “你说什么?”
  图尔格如杀人般的目光瞪着额哲。
  额哲道:“我说,死战不如投降!”
  “好,好!”
  图尔格连连点着头,大怒道:“你的父亲与皇上作对,但皇上并未留难于你,反而让你继承你父余部,对你推心置腹,又把爱女固伦温庄长公主许配给你,你就是这样报答皇上的恩情?”
  “哼!”
  额哲冷哼一声:“父王与清国皇帝无怨无仇,无端被其攻打,兵败之后,老死他乡,含恨而终,我的母亲,又被迫许给了济尔哈朗,受其银辱,你当本王不知,老憨无时不刻想要取我的性命,若非我机灵,怕是去年就死了,我与老憨不共戴天。“
  说着,就转头唤道:“蒙古的勇士们,从今日起,我们不再替老憨卖命,重新与大明结盟!”
  “与大明结盟!”
  “与大明结盟!”
  蒙古人,包括外蒙喀尔喀部的战士,纷纷拨刀怒吼!


第二一八章 不战而降

  (谢谢好友5335YN的月票~~)
  清军阵地的上的喧闹声传了过来,慧英不由哧笑一声:“李公子,蒙古人倒是打的好算盘,眼见着不行了,就想着向你投降,以前蒙古人不是挺厉害的吗,现在怎么变得和墙头草一样?”
  李信道:“蒙古人自从被逐出中原之后,就不复当年之勇,土木堡之变是蒙古人的最后一次复兴机会,但是也先在北京城下无功而回,就预示着蒙古的衰落已不可避免。
  事实也正如此,蒙古分裂内乱不断,以林丹汗来说,表面上是蒙古的大汗,但喀尔喀蒙古不听号令,势力范围只局限在察哈尔一带,而察哈尔内部,又大小汗王林立,林丹汗没有绝对的权威,这样的蒙古,哪还有什么战斗力,有奶就是娘不奇怪,否则也不会被满洲人爬到头上。”
  “李公子,那我们要不要帮助蒙古人?”
  张鼐问道。
  李信摆了摆手:“顺其自然,蒙古人也不是什么好鸟,拿来当枪使还是可以的。”
  荡寇军暂时没再进攻,施加着压力,观望着局势发展。
  蒙古人与满洲人已经自发的拉开了距离,互相戒备的看着对方,一股躁动的气息蔓延开来。
  图尔格急的满头是汗,他虽然是多尔衮的人,但是绝无可能背叛大清,多尔衮与皇太极,只是满清政权内部的争权夺利,在对外方面,还是一致的。
  额哲又冷声道:“图大人,咱们有家有小,也要活命,实在是对不住了,本王劝你老实点,投降未必不是一条活路,但是与我内讧的话,只怕一个都活不了。”
  随即就猛一挥手。
  蒙古人纷纷跨上战马,张弓搭箭。
  满洲人是渔猎民族,在骑射方面,远远不如蒙古,之所以能征服蒙古,关键因素是满洲人团结,而蒙古四分五裂,并不是说满洲的武力要比蒙古强。
  被那亮闪闪箭矢指着的滋味绝不好受,图尔格举目一看,并不止他自己,满洲人全部被箭指着,噤若寒蝉,空气中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在这时刻,只要有一人射箭,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内讧将演变成现实。
  想到不是死在荡寇军的枪下,而是蒙古人以下克上,图尔格接受不了,与蒙古人内讧,只会亲者痛,仇者快,结果还是死,可是不与蒙古人内讧,就是被俘的下场。
  他想到了自尽,铮的一下拨出佩剑,周围没人劝他,都看他有没有自杀的勇气。
  他的手剧烈颤抖,几次想抹脖子,却悲哀的发现,自己居然怕死,打了一辈子仗,活到快五十岁,年轻时不怕死,到老来却怕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