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令!”
  两名亲卫上前,当场扒下了陈启新的衣帽和官印,架着就往外走。
  陈启新面如死灰,根本不敢嚎叫,是中,他有什么资格指责李信呢?
  事实上做言官长期被人当枪使,几乎都有些心思,陈启新正是指望自己直颜犯谏,搏一个忠心,哪怕得罪李信,不被任用,可是名气打出来了啊。
  不过他搞错了一件事,李信不是崇祯,不会容忍言官,一句话就讲的他哑口无言,将之罢官也无人能说半个不是。
  场中众人默默看着陈启新被拖出去,李邦华则是想到了最后一次平台召对的凄凉景象,不禁鼻子一酸,跪伏在地面大哭起来。
  “太祖爷,太祖爷呐,您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么亡了,您在天之灵看到了没,大明亡了啊……”
  王德化面色一沉,正要上前,李信已挥手止住,任凭李邦华痛哭。
  群臣也是默默看着,有些人悲由心生,不禁抹了抹眼泪。
  李邦华见李信没反应,又往前爬,爬到台阶下,哭的更狠了。
  李信这才道:“左都御史李邦华心系大明,忠心可嘉,李老且先归位,莫要再哭了好不好?来人,给李老赐坐。”
  “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上不能保大明,下不能护皇上,老臣有罪啊!”
  李邦华连连磕着头,被两名太监扶了起来,又有人搬来椅子,扶着李邦华坐上去,位于阶下第一位。
  群臣一看李邦华哭大明得了优待,均是暗道只要不是直接指责李信,哭大明也是搏取好感和名声的一条道路啊,于是纷纷嚎叫着痛哭,那是哭的捶胸顿足,伤心之极,尤以魏藻德与周廷儒哭的最为响亮,一时之间,平台上哭声震天。
  宫内的崇祯得到消息,冷笑着暗骂:“一群墙头草!”
  毕竟明摆着,大明要亡的时候,敲朝钟除了李邦华和王家政,没有第三个人来,而如今,当着李信的面哭大明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搏取一个忠名,以示对前朝忠心,被李信怜悯,获得重用么?
  李信却是回头吩咐:“把哭爹喊娘的人的名字记下来,哭的越凶越要记!”
  “噢!”
  柳如是心头不解,这明显哭的很假啊,难道真要被重用?李公子不会被蒙敝吧?
  不过她谨记一个秘书的职责,什么都没问,只是记着名字,很多官员她不认识,于是李信又叫曹化淳去帮她,曹化淳曾是东厂提督太监,北京城的大小官员一概认识,很快的,柳如是就记下了近百个名字。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李信高踞阶上,连拍了几下手。
  哭起嘎然而止,很多人抹着眼泪,抬起头来,期待的看着李信。
  李信挥了挥手。
  曹化淳捧着柳如是记下的名字,念道:“李邦华、王家政、魏藻德、周廷儒、范景文(大学士)、倪元璐(户部尚书)、吴甘来(户部给事中)……”
  每一个报到名字的,大多是眉眼间喜色一现,只有不多的人,现在不屑之色,很明显,这部分人是真忠臣,喜色一现的是政治投机客。
  不片刻,名字报完之后,李信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踱到阶前,大声道:“凡是名册所载者,皆是大明忠臣,好教诸位得知,本王已经与崇祯达成协议,将助他于万里之遥的海外重建大明,乘海船约须三个月左右方可到达,诸位既为忠臣,理应追随崇祯去往海外。
  今本王下令,凡宗室诸王、皇亲勋贵,及名册所载者,须率三族追随崇祯,去往海外立国,本王将于三到四年之内把人送过去,另不在名册,也有意追随崇祯者,可往北京警察局吴孟明处登记报名!”
  “轰!”的一下,阶下炸开了锅!
  谁能想到,只在殿前给崇祯哭了一阵,就被发配到万里之遥的海外?还是三族一起发配!
  “流放万里之外,笑话,老夫不去!”
  “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绝不去异域他乡!”
  “摄政王,您可不能这样啊!”
  柳如是不由抿嘴轻笑一声,原来这家伙憋着坏呢!
  王端芬、费珍娥与窦美仪也是互相看了看,眼神中透着欢喜,她们心里还是向着崇祯的,跟随崇祯去北美的人数越多,崇祯就越安全,实力也越强,越有益于立足。
  至于偷偷跑来给崇祯打探情报的魏清慧,拳头都紧紧捍在了一起。
  “闭嘴!”
  李信厉斥:“尔等既为崇祯的忠臣,本王送尔等镶助崇祯去海外开国,岂不是遂了尔等的愿,难道刚刚哭诉的忠心都是假的?是做给本王看,蒙敝本王的?此事无须多说,否则本王倒要好好审一审,看看你们是什么居心,是否要治个欺君之罪!”
  “这……”
  底下人不哭闹了,心里肠子都悔青了,跟着李邦华挤几滴眼泪,吼几嗓子,居然是被流放的结果,于是纷纷望向了李邦华,目中满是怨恨。
  李邦华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拱手道:“老臣多谢摄政王爷对大明的再造之恩,愿随崇祯皇爷于海外开国!”
  李信微微笑道:“李老是真正的忠臣,有李老随行,崇祯必会欢喜,你是崇祯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请回罢,册上有名者,也请回府,一俟去期确定,会派人上门通知,官服官印,请三日之内上缴,都回去吧。”
  这一走,就等于被赶出了权力中枢,很多人不愿走,还想磨磨蹭蹭的留下,可是周围已经有亲卫涌了过来,不走就要拖人了,只得唉声叹气的离去。
  好在家产还在,至少能对付几年,也许会有转机呢?
  不片刻,平台上的官员少了将近一半,余下的人既暗道侥幸,也惴惴不安,李信的手段,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是稍有不慎就要中招的节奏啊。
  甚至有人都后悔过来,想走又不敢走,生怕再踩中李信的陷阱,被流放去海外。


第三二四章 九条决议

  (谢谢好友frb9898的月票~~)
  平台上清爽了,李信现出了满意之色。
  他把人赶走,除了清除朝堂的蛀虫,另一个目地是割韭菜。
  现代人对割韭菜的理解是割中产和低层,但要说收益,还是割官员收益大啊,通常来说,官员都有舒适的豪宅和不菲的田庄,当这些人三四年后跟随崇祯去海外的时候,田宅等不动产怎么带走?
  古人有置业购地的习惯,财产中的相当一部分以不动产为主。
  李信是不会花钱赎的,后续还将出台一系列法规,严格限制这部分人的田宅买卖,最终只能落到他手上,或改造成小户型的四合院分配给官员居住,或赏赐给有功之臣。
  这也是改朝换代的必然阶段,不掠夺旧臣的财富,又哪有财产分配给从龙功臣呢?
  李自成的拷饷就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李信是现代人,习惯于运用金融手段掠夺财富,看上去不是那酷烈,易于接受。
  今日这一百来号官员只是开始,未来三四年,他会手段尽出,把更多的官员赶去北美,协助崇祯建国。
  锐目一扫,李信道:“现在本王宣布两个决议,其一,大明官员历来俸禄偏低,这是不应该的,从下月起,各级官员的薪资上涨一倍,年底根据内帑盈余,面向全国官员军兵,依级别发放年终奖,发放标准与数额将于腊月中旬之前拟出草案,由我签字确认。
  其二,九品以上在京官员,将于一两年内逐步按品级由朝庭提供公用住房,自有住房,不占公用住房者,提供住房补贴,各省入京官员,由省府在京申请修建办事处,提供住宿!
  其三,常朝依崇祯旧例,每月逢三六九举行,地点移至皇极殿,不再于室外召开。”
  李信其实挺不理解的,明清以前,朝会在宫殿召开,从明朝开始,朝会移到了室外,任凭群臣风吹雨淋,清朝沿袭了这一制度,是以从明清开始,有了平台召对之说。
  “轰!”的一声,底下再一次沸腾了。
  京官不全部富的流油,对于清贫衙门,比如翰林院和科道言官来说,涨工资比什么都实惠。
  众所周知,明朝官员俸禄之低,是历朝历代之最,导致官员不得不贪,清廉如海端,买肉居然成了新闻,李信把工资涨一倍,又用内帑给官员发年终奖,绝大部队的官员,都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国企的收入分两部分,税收归国库,利润归内帑,这几年来,国企在淮扬和南京越办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占经济比重也在逐步提高,是时候让整个官僚阶层分享国企的收益了,免得老有人说国企与民争利。
  虽然分了钱不见得能杜绝反对声音,正如高薪未必养廉,但是不分钱,反对的声浪会更大。
  而工资再怎么涨,也比不上解决住房。
  南京秦淮河畔的一间房,能卖到六百两银子,寇白门家拥有一处宅院,至少值几万两,北京作为都城,虽然在经济上略逊于南京,但房价更高。
  如海瑞赴京做官,最差的四合院也得好几十两银子的租金,根本付不起,还亏得好友王用汲赞助,才找了一所简陋的四合小院安生。
  很多人都庆幸,自己万幸没胡乱说话,留了下来,当然了,也有极少部分人暗哼邀买人心,毕竟阴阳怪气,自命清高的人永远不缺。
  待下面渐渐安静,李信又道:“下面本王再宣布几件事情。
  其一,明朝灭亡有诸多因素,但不可否认,贪腐起了重要作用,我再次重申,以前的旧帐一笔勾销,今后,谁要敢伸手,必然法办,绝不姑息!
  故此,都察院将改组为检察院,接收同级警察机构的卷宗向法院提起公诉,拥有羁押拘留权,并设立下属反贪局,专门暗察官员贿赂,大理寺则改组为法院,拥有审判权,警察局、检查院与法院专事司法,是为司法系统三驾马车,替代刑部,缺一不可,府县长官在改组完毕后不得再受理任何案件,大明律亦将择机修改。
  其二,十三道御史不再称之为言官,今后在各省成立常驻机构,建立省府县级检察院,言官仅包括六部科道,废除风闻奏事,必须据实以闻!
  其三,重设丞相,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本王在外领军作战时,政务委托给丞相,将来新朝建立之后,于适当时机,丞相由选举产生,不由皇帝任命,具体细则容后再议,目前我先任命史可法担任丞相,也欢迎有见地者向我直接上书。
  其四,废除南直隶,南京六部,南京皇宫拆除,还地于民,设立江南布政使司,李仙风任布政使,主持建省,张全任江南省守备,与李仙风分执政军大权,另由高名衡暂任副丞相,将来河南收复之后,出任河南布政使。
  其五,义男义女为明朝一大沉垢,名为父子母女,实为奴仆,本王在此规定,收养义男义女须报备当地派出所,义男义女享有财产继续权,有权于任何时刻要求分家,待遇等同于主家嫡系子女,按人数平均分配家产,如遇不公对待,可向当地派出所或警察机构报案,接案机构必须立案,限期侦破。
  如有隐瞒不报者,当地警察机构须从严从重处置,倘若执法人员有违法违纪或与主家私自勾结者,从重从严处置,主家如对义男义女有人身伤害,一经核实,必须由警察机提请检察院逮捕立案,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请公诉,法院必须从严从重判决!
  其六,今后流刑,一律流往北美大陆,追随崇祯开垦拓荒。
  其七,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