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月过去,皮尔一家到来,在约翰如实告之后,皮尔立刻派人去福建,佯装投奔郑芝龙,暗中联络欧洲人为李信卖命,在必要的时候倒弋一击。
  对此,皮尔也是获益的,因为他手里只有几十人了,别说把十艘女王船开回英格兰,就是回去了,如何立足,如何保住琉璃的配方都是天大的困难。
  而据他所知,为郑芝龙效力的欧洲人约有千余,这千多人由李信出钱替他雇佣,足以组成一支强悍的力量,保障他在英格兰的财富和地位。
  随同皮尔一家一起过来的,还有在南京的上千名船匠,有了改装女王船的经验,造起原装船还是很快的,原本原生木材是不适合直接造船的,但是明代的造船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把木材拖入石灰池中熬煮,杀死活性细胞与虫子,两三个月就能使用了,李信又不缺银子,大把银子洒下去,四个月以后,第一艘女王船成功下水。
  船身漆成了黑色,在海面上行驶,如同一艘漆黑的怪兽,李信非常满意。
  当然了,一艘船不是造好就能用于作战的,还需要磨合,不断的海试,以及各种技术参数都需要记录,把指标稳定下来,才能批量制造,这些不需要李信操心了。
  他把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留了下来,又任命李胜德为宁远总兵,领两个炮兵团,三个步兵旅,顾炎武为辽东巡抚,主掌文事,还是以历练为主,自己则带着张鼐、慧梅慧英及剩下的兵力回了北京。
  高桂英已经生了个女儿,虽然她很想帮李信生个儿子,但是女儿也是李信的孩子,她很满足了,李信为孩子取名为李培华,寇白门还没生,却也快了,肚子已经非常大。
  这时一边抚摸着肚皮,一边满脸幸福的笑道:“李公子,你给孩子起个名吧,男孩女孩各起一个。”
  李信怀里抱着李培华,不解道:“干嘛这么急,没几日你就要生了。”
  寇白门幽幽叹了口气:“桂王已在杭州称帝,想必你就要去南京平叛了吧,国家大事要紧,妾可不想耽搁你。”
  桂王已于两个月前称帝,国号明,任孙传庭为督师,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忠勇候,郑芝龙为平寇将军,靖海候,华盖殿大学士,候恂为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
  陈光裕为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马士英为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阮大铖为工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其余各人皆有封赏。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桂王的根基是孙传庭与郑芝龙,一个掌步军,另一个掌水军,兵权也掌握在这两人的手里,其余的大学士,包括候恂身为内阁首辅,都只是徒有虚名,是桂王拿来掣肘孙传庭与郑芝龙的。
  桂王立国,与张献忠和李自成的性质完全不同,属于内部反叛,而张献忠和李自成是外敌的性质,李信无论如何都要先扑灭桂王,而且孙传庭与郑芝龙敢于推桂王上位,显然是与满清或李自成有了秘密协议,好在李信在夺取宁远之后,本就有意扑灭孙传庭和郑芝龙,解除后顾之忧,是以寇白门才有此一问。
  李信摆摆手道:“不急于一时,待你生了孩子我再走。”
  “嗯~~”
  寇白门欢喜的应下,连红娘子生孩子李信都不在身边,她这可是难得的殊荣啊,虽然赶了巧,却也是李信的一份心意。
  七天后,寇白门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李培国。
  这可是羡慕死了顾横波,她也是急了,但李信对她似乎无意,自己不就是没了红丸么,至于这么嫌弃?再说自己虽沦落风尘,却曾待陈贞慧一心一意,自己又不是那种水性杨花的女人。
  这次顾横波是下了狠心,一定要跟随李信去南京,去了南京,一定要把李信拿下,自己一个人不行,就叫李香君,破鞋就破鞋,两双破鞋还拿不下他?
  又过五日,李信赴通州乘船前往南京,随行有黄宗羲,另有两万军卒,战舰则调了半数,由觉华岛沿海岸线自行回南京待命,半个月后,李信回到南京,先召见李仙风与张全了解南京的情况。
  按李信吩咐,原南京皇宫已经拆除了,虽然只占地一百万平方米,也就一平方公里,相对于整个南京城而言,面积不算太大,但皇宫占的是城东的地块,这一带历来风景优美,靠着玄武湖一带,被建成了公园,就和杭州西湖一样,任由游人踏青赏玩,赢来颇多赞誉。
  另外的土地,高名衡除留用一部分作为官署衙门,其余依地势划分为一块块,公开拍卖,获得了数百万两银子的收益,这倒是颇合李信之心。
  李信可不是什么大善人,他当政是要钱的,历史早已证明,一个政府手里没钱,会是如何悲惨的下场,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南宋与大明,亡于财政崩溃。
  而南京的兵约有三万,加上李信带来的两万与半数水军,足以与孙传庭一战了,于是李信下诏,宣布桂王为叛逆,令其自缚来南京请罪,否则将以大兵征讨。
  “皇上,李信要对桂王动手了。”
  西安秦王府,作为李自成的皇宫,王府大殿被更名为大顺殿,李自成高踞阶上龙座,下首有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与李过等人。
  高一功匆匆赶来,施礼汇报。
  李自成虎目中精光四溢,问道:“李信既发诏书,与孙传庭一战已箭在弦上,他在北京留了多少人马?”
  高一功道:“回皇上,李公子把北京交由张鼐镇守,兵力难以探查,但想来应在三万到四万之间,辽东兵力据多多尔衮传来的消息,约在两万左右,另淮扬腹地,有近三万兵,李公子去了南京,他的兵力应有五万。”
  李自成现出了沉呤之色。
  牛金星拱手道:“皇上,臣以为,我军可推进至河南,静观待变!”
  “不错!”
  宋献策附合道:“河南诸地,人心浮动,皇上应御驾亲征,既安抚人心,亦进可攻,退可守,并可择机派出人手,与张鼐秘密接触,想那张鼐乃一重情之人,皇上与他有教养之恩,有父子之实,一俟李信形势不妙,张鼐自会患得患失,如何选择,无须多言!“
  殿内众人均是浓眉一扬,唯有高一功与李双喜眉心拧了拧。


第三五二章 锚雷面世

  顺朝国力弱,土地贫瘠,几近于生死存亡的边缘,满朝文武都赞同对李信用兵,李自成决定亲率十万大军进驻开州,开州古称濮阳,位于河南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此,可最快得知南京和北京的消息,以定行止。
  十日后,杭州!
  “启禀皇上,李自成已亲领大军十万,向开州进发!“
  刘元斌手持拂尘,大步迈入殿中,躬身施礼。
  “好!”
  端坐于宝座上的桂王道了声好,就望向了坐于下首的朱由榔。
  桂王封朱由榔为太子,因身体欠佳,朝中事务实质上是由朱由榔主持。
  朱由榔问道:“多尔衮可有动向?”
  刘元斌道:“回太子,满洲方向尚无动静传来,不过……多尔衮自撤往锦州之后,再未回过沈阳,想必随时会对宁远动手。”
  “满洲人狡诈如狐!”
  朱由榔不愤骂道。
  候恂施礼道:“皇上,李信正在调集兵马,随时会一路南下,攻打杭州,皇上应早做谋划。”
  杭州位于钱塘江以北,李信以陆军来攻,没必要渡江,郑芝龙的水军优势发挥不出来。
  孙传庭不由与郑芝龙相视一眼,随即道:“此战当先下手为强,由微臣与郑将军各率精兵,水陆两路夹攻南京,还请皇上下诏讨逆!”
  “好!”
  桂王点了点头,又看向了朱由榔。
  朱由榔授意候恂代笔,这也是没办法,朱家的王爷通常当猪养,不可能有好的文彩,甚至很多都不识字,让他们写诏书,肯定是嘎迪盖,我滴孩勒等一大堆凤阳话,贻笑大方。
  候恂不愧是老牌文官,指责李信拥兵造反,虐待朱明宗室,表示桂王召集义勇,将誓师北伐,并号召天下豪杰,共讨李信!
  三日之后,孙传庭领军三万,出杭州向南京进军,主力则是郑芝龙的舰队,有大小战舰五百艘,其余各类船只千艘,浩浩荡荡出钱塘江,经长江口进逼南京。
  随同郑芝龙的,有郑森,马士英、卢象贤等一众重要人物。
  又过三日,钱塘江上,帆影片片,一通鼓响之后,各舰依次向钱塘江口驶去。
  马士英站在望楼上,感慨道:“老夫只听说过,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盛况一时无俩,今日见此,实知此言不虚啊,有此雄师,我料定信贼必不幸免,靖海候,老夫先向你贺喜了。”
  一众人等愕然,都没料到,马士英不要脸至此。
  郑芝龙却是哈哈一笑:“马部堂过誉啦,那李信也是非凡人物,未曾交手,此战胜负尚难定论呐!”
  这话虽然说的谦虚,实则隐含着豪迈气概,郑芝龙根本就没考虑过失败的问题,毕竟他在大海上纵横几十年,拥有东亚地区最为庞大的舰队,装备红夷大炮数千门,这还不全是仿制红夷大炮,相当一部分是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手上购买的最新型加农炮。
  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他的座船海王号,长七十米,甲板三层,装备有加农炮五十余门,火力异常强劲,而且他的舰队中,有一些船只采用了西方的技术,挂软帆,火炮主装在侧舷,完全契合当时西方主流的战列式排队打法。
  看着父亲捋着胡须,微笑着点头,郑森不由劝道:“父亲,孩儿听说李信擅于用水雷,飘浮于水中,神出鬼没,父亲还须小心为是啊!”
  郑芝龙摆摆手道:“我已有对策,无须惧他!”
  出钱塘江口,绕道松江,再溯长江而上至南京,约有一千两百里,在郑芝龙舰队还未到松江的时候,李信就得到了消息,命张全率军两万赶赴位于南京西南部的溧水县,阻截孙传庭北上。
  溧水自古以来就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由溧水到溧阳及宜兴之间,多山地丘陵,易于利用地形设伏。
  他则亲率主力驻屯于幕府山。
  幕府山位于长江南岸,长约十里,宽八百米,主峰高达近两百米,山脚下的江面,介于现代的南京长江二桥与八卦洲之间,宽度两到两点五公里,于山顶架上117型野战火炮,可以封锁住大部分的江面。
  战士们夜以继日,在崎岖的山道上,把火炮一架架的推上去,还有很多热心的老百姓自愿出役,帮忙运送弹药、粮食和清水及各种物资。
  一时之间,幕府山脚异常忙碌。
  五日之后的清震,黄海突然道了声:“来了!”
  下游的江里,有八卦洲横亘于江心,江水分成两股,绕洲而过,两股水道中,万千帆影,影影绰绰,声势煞是惊人。
  郑森放下望远镜,转头道:“父亲,李信在幕山府上布有大量火炮,我军还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才行。”
  火炮置于甲板内,有利也有弊,利处是可以充分发挥侧舷的火力,毕竟当时火炮射速慢,准头差,尤其还是在颠簸的船上,十发能有两三发打中目标就很不错了,因此把火炮装入甲板下的侧舷,可以充分利用船只空间,最大程度的装载火炮,增加集火的威力。
  但缺点也很明显,仰角有限,不能往高处打,因此战舰从幕府山下通过,全程将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局面,即便有些老式战船把火炮装在甲板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