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1639-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商们敷衍的附合着。
  张鼐小声道:“李公子是做了充分准备的,看来这些盐商以后没好日子过了。”
  “哼!”
  双喜冷哼一声:“盐商为富不仁,偏偏这姓李的假仁假义,要换了我,肯定把盐商的家全抄了,千把万两银子肯定能抄到,我就不信这姓李的不眼红。”
  高一功咕噜一声,猛吞了口口水,是啊,直接抄家多利索,他不相信李信对盐商的财富不动心,更不明白李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信又道:“盐业既是国家的支柱,又是民生的根本,但从大明的现状来看,因采用食盐专卖分包制度,食盐供应在地区和价格上极不平衡,已经有了崩溃的趋势,如何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前面我曾提到过荷兰,这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国家,什么是市场化,就是供需价格由市场的买卖双方自主决定,而不是官方强行干涉,所以我放开了食盐销售,废除盐引制,就是推动食盐行业的市场化,但是食盐的质量要从源头掌控,食盐质量不过关,是会吃死人的,因此我把两淮盐场改组为了两淮盐业总公司。”
  说着,李信冷眼一扫,盐商们大多神色沉重。
  “呵呵~~”
  李信又笑道:“各位其实不用太过于担心,要说影响,肯定是有,但绝对不会如想象中的那样大,毕竟你们有资金优势,也有渠道优势,行外人竞争不过你们,再退一步说,运盐的成本很高,寻常人谁会没事拿着银子来盐业公司买盐?对不对?
  所以说,在正常的竞争环境下,你们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食盐敞开销售,再也不用为盐引去打点各衙门,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在坐的各位,可千万别拿着额外的银子去盐业总公司提盐,现在大明有受贿罪,时机成熟时,我还要制定一条行贿罪。”
  “哈哈哈哈~~”
  底下一阵轰笑声,听着李信的侃侃道来,盐商们一想也是这个理,要说贩盐,外人带再多的银子,没有销售渠道,只能亏死,况且每年打点的钱不在少数,盐运司衙门的各级官吏,知府衙门,地头衙门,哪个不要打点,一年下来,至少几万两银子掏出去。
  盐商虽然富,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发家之路满是艰辛。
  满堂的盐商,都认可了废除盐引,只有梁成道、吴士敏、申泰铭、黄启乾等少数几人还算是清醒,不相信李信会如此好心,毕竟盐商的处境自己有数,拥有巨额财富,又不是什么光彩手段得到,在朝庭眼里其实是和肥肉差不多,养肥了开杀,这也是盐商需要打点官府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了,梁成道等人只是暗中盘算着,不可能当面去置疑李信。
  “各位,各位,扬州因盐业而兴盛,是一座富庶的城市,我对大家只有一个要求,照常纳税,你只要交了税,革命军会保障你的一切合法权益,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对扬州的印象如何?”
  李信又向下大声问道。


第一四零章 扬州城建

  对于李信的提问,很多人没有细思,就吹嘘扬州如何如何的好,又列举扬州的特色,如扬州瘦马,竹枝词,盐业等等。
  李信问道:“既然扬州如此好,那与南京相比,如何?”
  “这……”
  众人相互看了看。
  吴士敏沉吟道:“司令爷,论起地位,南京是南直隶中心,又是陪都,非是扬州可比,但论起财力,扬州未必就逊于南京!”
  “不错,不错!”
  席中纷纷附合,很多盐商都面带傲色,显而易见,盐商财大气粗,根本不把南京放在眼里,但他们忘记了,纵然南京商人普遍不如盐商有钱,可是底蕴并非盐商所能比的。
  就拿手工业来说,南京能织云锦,全大明独一份,而且钟表业也初具规模,实际上在明朝中后期,南京的工匠就能制造如西方那般的钟表,只是在清军南下之后,南京的钟表业消亡,康熙玩的都是进口货,让人误以为明代与同期西方的差距很大,事实不是这样的。
  还有苏州的眼镜业在明末也非常有名,当时的工匠以水晶为镜片,可以打磨出老花镜与近视眼镜,甚至还能制造火炮上的光学瞄准系统,而这一切,也随着清军南下,湮灭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明清换代,绝不仅仅是文化上的阉割,还是科学技术的浩劫。
  李信暗暗摇了摇头,便道:“扬州是盐业中心,当我踏入扬州城的那一刹,却是感觉逼仄,那密集凌乱的街巷,密密麻麻的屋舍,非常的压抑,不知各位有没有类似的感觉?”
  “哎~~”
  梁成道叹了口气:“别说司令爷,咱们也是如此,可这不是没办法嘛,扬州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就这么点大,进了城的人要盖房子住,官府不能不让人盖房子吧,结果就成了这样。
  实不相瞒,我等曾多次去往南京,南京不愧是太祖爷钦定的都城,那布局,整洁而又大气,走在街上,浑身舒爽,虽然南京不见得比扬州有钱,可是南京的房价,是扬州的数倍呐,就是因住着舒服。”
  李信点点头道:“其实我倒是有一个构想,扬州以其经济实力,完全不逊于南京,按照常理,经济上来了,文化自然会跟上,吸引诸多的文人墨客在扬州定居,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李白曾有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可是如今的扬州,除了商贾,还有谁会来?
  也就是说,经济上去了,文化没有跟上,这是非常尴尬的,会给人一种扬州城充满着铜臭味的印象,归根结底,便是市容市貌凌乱,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不好,如果不是做生意,基本上来过一次就不想再来第二次,本司令说的,可是这个道理?”
  众人一想,好象也是,扬州确实乱糟糟的。
  “司令爷,您可是有什么好点子?”
  坐在下面一席的黄启乾问道。
  李信淡淡一笑:“倘若把扬州城推倒重来,规划建设为一座干净整洁的园林城池,各位都合计下,房价能翻几倍?”
  “这还用说嘛,至少一倍啊!”
  “一倍算个屁,扬州又不比南京差,城里真要整洁漂亮了,必有大批文人士子前来定居,要我说啊,南京什么价,扬州就什么价。”
  众人七嘴八舌,非常乐观的预估,不过还是有人表示出了对工程浩大的担忧,担心干不来。
  “各位,各位!”
  李信双手压了压,大声唤道:“我们革命军的理念,是做小政府,大社会,什么意思?就是官府只做他该做的事,比如赋税徭役,治安缉盗,凡与经济有关的,则尽量不加以干涉,让大家都有发财的机会,因此在扬州的重建方面,革命军不会出一两银子,但是我希望,在座的诸位能够组织起来,成立扬州城建集团总公司,以出资认股,收益按股份摊分,我们革命军的工作,就是配合建设集团做好居民动员与拆迁工作,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指导,不插手具体的事务,简而言之,钱由你们出,赚了钱也是你们的,我们只负责解决后顾之忧,并照章收税!”
  顿时,席中喧哗声大作,很多人的眼睛绿了起来!
  是的,如果重建扬州城,投资固然巨大,可至少是一到两倍的收益,盐商有钱,并不在乎巨额投资,他们在乎的是资本金的安全性与充分的回报率。
  面对着如此香甜的蛋糕,既便是老成持重的吴士敏、老奸巨滑的梁成道等人都难以抵挡,更别提其他人,只是对李信的诚意还是有些疑惑,再说李信始终是反贼的身份,他日被朝庭剿灭,连带满场的盐商都要跟着倒霉。
  李信锐目一扫,大概猜出了盐商的顾忌,哈哈一笑:“各位,革命军不出钱,自然不会分享大家的收益,那么有人可能会不明白,落不到好处,我李信为何还如何热衷?是否别有用心?”
  底下一阵干笑声传来,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想法,作为商人的立场,他们肯定要去探寻李信的动机,所谓无利不早起,李信得不到好处,干嘛操这份心?
  只是没人敢于宣诸于口罢了。
  李信接着道:“大家有这疑惑,其实很正常,这样罢,我先说下我对资产的看法,资产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前者很好理解,银子、房产、古董字画都是有形资产,那么,无形资产是什么呢?
  是口碑和信心!
  作为政府,在赋税完足的前提下,不应过份追求有形资产的积累,而是尽可能的获取无形资产,简单点说,是民心向背,如果我们革命军能够把扬州城建设的象花园一样,欣欣向荣,别人还能再把我们当作流贼吗?真金白银,有形资产是你们的,我需要的是无形资产,是天下人的口碑!”
  “啪啦啦~~”
  席中掌声如雷,李信的说法,合情合理,商人赚钱,他赚名声,为将来取天下积攒民心,获得了盐商们的拥戴。
  “大家静一静!”
  李信唤道:“我再告诉诸位个秘密,福王已被我邀请来扬州作客,还望大家匆要外传!”
  顿时,席中一片寂静!


第一四一章 横波梳笼

  陆续的,盐商们回过味来,李信透露福王在自己手上,实际上是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等同于革命军随时会以福王的名义,打出清君侧的大旗,更何况李信还有高邮总兵的身份,是完完全全的官身,真要起兵了,再有扬州城的建设成果,以及盐商的口口相传,必然附者如云。
  想到这,盐商的眼睛都绿了,因着扬州城建的关系,盐商形同于和李信捆绑在了一起,李信的成就越高,盐商的利益就越大,如果李信做了皇帝,那他们……
  草!
  简直不敢想!
  有人兴奋的大叫:“司令爷,今日承蒙司令爷指点,只是大伙儿对这扬州城建集团公司毫无头绪,还望司令爷再指点一二啊!”
  “是啊!”
  “是啊!”
  底下哄声四起。
  “各位好说!”
  李信拱手笑道:“任何一家公司成立之前,摸底调查必不可少,扬州建城成立之初,应做好摸底调查,比如扬州有多少常住人口,居住情况,最起码你拆了别人的房子,你得补偿他,反正补偿的钱,后面能赚回来,对不对?然后再做个城建规划,我的初步设想,是把扬州城做成方圆百里,并根据城中的园林,依托大运河做个预算,再由预算确立各家的出资额,于此基础之上,认购股本,并由各位推举出董事长,总经理,制订公司章程,在这过程中,我是不会干预的,不过大家如有疑问,我可以提供参考意见。”
  “地道,地道啊!”
  “就按司令爷说的来!”
  盐商们一听就十分有道理,纷纷叫好,席间气氛攀升到了一个顶峰。
  李信也微微笑着,仿佛看到一只只猎物落入了他精心设置的陷阱,他不可能任由盐业的经销渠道掌握在盐商手里,他的目标是把盐商搞死,掠夺盐商的财富,把盐业彻底收归国有,又怎会坐视盐商在房地产上大捞一把呢?
  现代有土地出让金,不论对于官还是商,发展房地产是个双赢的结果,但是在明代,要想收土地出让金就扯蛋了,他的目地,还是为了配合废漕改海,将来扬州建设的差不多,突然废除漕运,改走海运,那扬州建的再漂亮,失去了经济地位,还有谁会来买房子?
  盐商的家产将会套在钢筋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