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无语)-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工第一炉,倒不如说是“炼铁试验第一炉”,在这座高炉上采用了不少极为先进的新进工艺。

“……我们对3号高以降焦为核心,对公司提供的那套高炉炼铁工艺改进方案,进么了充分的研究,根据自身实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像熔剂改进,我们首先先尝试一下用一部分石灰代替石灰石作熔剂,石灰的用量仅石灰石用量的1/3左右,可减少渣量,对增铁节焦十分有利,而且还能增加高炉的利用系数……”

周仁的话让管明棠深以为然的点点头,30年代技术与后世的技术差距,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拿汉阳炼铁厂的3号高炉来说,容积为477立方米,设计利用系数为不过只有0。53吨,日产也不过只有250吨生铁,而在后世同样的高炉,利用系数量数倍于其,至于日产量更是在1300吨以上,甚至更高。也正因如此,自己才会在回到北平后,在另一个时空,收集了大量的技术资料,通过航空快邮寄到武汉,虽说不过只是后世五六十年代的高炉炼铁技术改进资料,但对于这个时代却已经不亚于“逆天”般的存在,这使得他们在3号高炉复工改建过程中,对炼铁工艺以及高炉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只不过那些技术资料的核心是“增铁降焦”以及“平炉增产”。

“董事长,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是,根据计算,高炉利用系数提高到1。2,吨铁焦比应在700至750公斤左右,日出铁量预计为560吨,而未来随着1、2号高炉的改造完成、以及4号高炉的复建,待热风机的全面改造完成后,预计四座高炉利用系数可以达到1。52左右,界时,炼钢车间可以通过扩大炉底的方式加大炉容,同时加大炉顶增加炉龄,如此一来,基本上可以满足炼钢需要……”

在提及这一系列的改造时,周仁的神色显得有些激动,他曾对完成全部改造之后的汉阳钢铁厂的规模进行过计算,尽管只是使用老旧设备,但未来汉阳钢铁厂的产量依然将数倍于旧厂,至于生产成本,更是可以降底30%以上!毕竟炼铁成本中,最为昂贵的不是铁矿石、不是人工,而是焦炭!

“到时生铁产量增加了,炼钢产量亦随之增加,可是炼钢车间的150吨混铁炉,恐怕就很难满足炼钢的需要,如果要满足平炉炼钢的用料,恐怕就需要大量使用冷料,也就是生铁铸锭作为原料,而冷料炼钢耗费焦炭不说,而且冶炼时间长、产量有限,所以,为保证未来工厂正常生产,公司需要在明年的投资中,增加两座200吨混铁炉的投资。”

增加投资,只是这四字,就让管明棠的眉头一跳,现在为了改造一个3号高炉,就已经把自己逼的接近破产,再增加投资……即便是到时候有银行贷款,恐怕也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四座高炉的全面改造、改造热风机、添制热风机、再加上运矿船之类的设备,都是大额开支,更何况,那边公司还要入股淮南煤矿,以平衡焦炭支出,再加上轧钢车间……想着未来几年汉阳铁厂一系列的投资,管明棠便只觉一阵头大,自己只想着增加钢铁产量,怎么把相应的配套设施给忘了,就在眉头紧锁时,管明棠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在搜索炼铁技术资料时,看过的一个资料。

“冷料炼钢的确很费时,而且还会增加炼铁成本,除了混铁炉之外,咱们能不能想办法解决热装的问题,比如,通过调整高炉出铁的时间,用高炉铁水直接供应平炉!然后再配合混铁炉铁水?”

“高炉铁水直接供应平炉!”

管明棠的建议,只让严恩棫、周仁、王之玺等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严恩棫更是眉头一扬,添加混铁炉的原因是未来铁厂产量的增加,尽管混铁炉可以降低炼钢成本,但是其使用成本依然会添加到钢材成本之中,如果使用高炉铁水直接炼铁,便可以省下混铁成本。

“我看这点子不错,就是,这铁水怎么……”

话只说了一半,周仁却是自嘲一声。

“瞧我这脑子,仿着混铁炉的炉体,建铁水料车就是了……”

“还要在铁水料车上加上盖子,防止温度降底,我算了一下,从最远的4号高炉,到炼钢车间,距离不过只有260公尺左右,用不需要加温的铁水料车运料,到达炼钢车间,温度绝兴地降下来,若是铁水直接入炉,我看一吨钢的成本至少能降低3个百分点!”

听着他们的讨论,管明棠却是笑而不言,他知道,这些人无一不是大师级的人物,甚至就是在那些年青的学生中,其中也有一些未来知名的大师,自己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点技术资料,一丁点提醒,他们便可以举一反三的,迅速将几句简单的提醒,变为现实,将那些简陋的技术资料变成实际生产技术,看着周仁和严恩棫这两位大师极的人物,竟然直接在地上用小砖块代替铅笔,像孩子涂鸦似的在地上规划着运铁水的厂内轨道的样子,管明棠甚至有些庆幸,庆幸自己能身处这个时代,与如此之多的大师合作。

第一百三十八章佳人送信已心惊

第138章佳人送信已心惊

一如往日,隔着汉江,汉阳铁厂上工的汽笛声如雷鸣一般传了过来,对于这与其它工厂截然不同的,更为响亮许多的汽笛声,汉口江畔一带居住的人们,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间,似乎已经习惯了,这老铁厂复工,对于绝大多数武汉人来说,都是好事,在许多老武汉人的眼中,这汉阳老铁厂,似乎和武汉城的红火有关连,打从汉阳老铁厂熄了炉,似乎武汉就没有过去的红火了,甚至一天天的衰败起来。

在汽笛响之前一小时,陶菊隐便就起床了,虽说一直的熬夜工作的习惯,可是他却习惯于早起,和往常一样,在起床后,简单梳洗一下,刷牙洗脸,不过只是几分钟的事情,随后,他便打开公寓的门,先看信,没有;然后再就是取出报纸来,扫了一眼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虽说作为一名记者,不过他并没有看自己的文章,而是看其它的文章,当然,更多的时候,他是关注时事,毕竟,作为一个知名记者,因在“二次北伐”时,冒枪林弹雨发回大量战时消息,因其准确报道和深入评述分析,而赢得极高声誉,与天津《大公报》的张季鸾并称为中国报界“双杰”的他,对于任何时事新闻都颇为关注。

武汉的报纸同全国的一样,充满着各种倾向。倾向政府的报纸总会报道一些关于浙江、江苏省实施“二五减租”的消息,当然也免不了会有一些军队从江苏等地的调往赣湘以及在两省剿匪的新闻,当然免不了对政府的一些批评与建议;而倾向**的报纸,一定会有指责官员贪污、苏浙两省“二五减租”近乎夭折以及批评**不与日本决战的新闻,总之,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立场,报纸从来都是如此,尽管报界号称“立场中立”,但实际上,报人却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的立场导致报纸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而对于陶菊隐来说,他相信自己一直都持以相对公允的立场。

不过或许正因为这种公允的立场,才会使得他受到很多来自外界的指责,似乎就没有多少人喜欢他,因为他从不会主动为任何一方说话,更多的却是善意的批评,不过,读者却喜欢他,因为他的文章立场非常公允。

终于在翻看了十余份报纸的新闻时事,政经新闻之后,他把视线投向自己的新闻——“汉阳铁厂重开与中国之意义”。

在新闻中陶菊隐非常难得的对北方公司以及管明棠个人大加赞誉,当然这些赞誉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拿事实说话,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点评汉阳铁厂复工对中国的益处。

“……民国20年,中国海关进口143348。8万关两,出口90947。6万关两,入超52401。3万关两,至今年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发展更为恶化,而今年中国外贸状况更进一步恶化,出口因各国经济危机锐减,但进口却有所增加,截止至11月,入超总值即超过民国20年……”

边吃着饭,边看报纸,在吃完饭后,陶菊隐抬腕看看表,时候不早了。

“中午,我不回来了,今天汉阳铁厂开炉,我要去那做采访”

临出门时,陶菊隐对太太说道,从他所住的汉口到汉江对岸的汉阳有直达班轮,而码头离他住的地方同样也不选,走路也不过只是十几分钟的路程。

“……民国二十年,我国进口8888万关两钢铁金属,占当年进口总值6。2%之高,以此足以料见,若汉阳铁厂重开,完善钢铁生产品种,即将大为扭转我国入超恶化之趋势,避免贵金属外流,又可减少列强之盘剥……”

坐在曾属于盛宣怀的办公室中,管明棠看着报纸上赞誉,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看着周仁笑说道。

“子竞,你看这句“……他日美国意发展钢铁工业,政府首先行以关税保护,先有三十年钢铁关锐保护,方才有今日美利坚钢铁第一大国之发展,而中国钢铁业欲谋未来之发展,政府除应需给予减税之内部优待,更应给予关税保护,通过提升钢铁制品关税,扶持汉阳铁厂之发展”……”

“关税?你的生意还没做起来,倒想起来关税了!”

娇滴滴而不失清脆的话声由外而内,觉得那声音有些耳熟,管明棠便朝着门外看去,只见一头戴呢绒小礼帽,身着花呢短大衣,脚上穿着一双小马靴的女孩走了进来,看到进门的女孩,管明棠便是一笑。

不是李秋怡还能是何人!

“你怎么来了?”

语中带着几分惊诧,却又难掩神情中的喜色,可这话听起来,却不怎么招人喜欢,果不其然,这话一问出口,原本面上带着喜色的李秋怡头一皱,头一扭。

“你以为谁都想来你这厂子啊,还不是……”

这会李秋怡才注意到这屋子里还有其它人,而且还是中央科学院工学院院长,于是连忙恢复那淑女状,恭敬的行了个礼。

“秋怡,见过周先生!”

回过礼,虽对这女孩有些陌生,但周仁却知道,现在应该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于是便笑着说道。

“哲勤,我先去高炉那边看看,做开炉前的准备,你们慢聊、慢聊……”

周仁离开后,管明棠和都不自然起来,一时这办公室内的气氛显得有些怪异。

“伯父来武汉了,我陪他一起来的,他一会才会到铁厂,我自己先过来了!”

如连珠炮似的,李秋怡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饮光先生来武汉了?”

双目微睁,虽说给张静江发了请帖,可管明棠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来了,即便是他不来,自己离开武汉之后,也会去南京拜访他,不为其它,就是为了关税保护,仅只有民间的呼吁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像张静江这样的“朝中大员”的支持。

“不仅伯父来了,一同来的还有其它人,就连国民政府主席也派人给你送了贺礼,”

眯着眼睛,李秋怡看着面前的这个男人,过去只是觉得他很帅气,却又不见寻常男生的文弱,现在她到是觉得这个男人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还有其它人?”

对于蒋介石的贺礼,管明棠倒是不觉意外,毕竟这汉阳铁厂重开,在中国工业界也算是一件大事,而且他也明确表示过会支持自己,可其它人是谁?

陈公博?

管明棠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么一个人来,这位实业部长对汉阳铁厂,甚至对自己可都没什么好感,像南京的那些大员,自己都派人送了请帖,可自己从未想过陈公博会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