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无语)-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过去民众是用双腿投票,”

对于曾琦提出的担心,管明棠岂会不知道,在过去的三年间,邯彰的人口增加了近一倍,这就是人民用双腿投票的结果。

“而现在,他们不仅用双腿投票,还用声音作出了选择,他们不再甘愿于背井离乡的来到这里追求新生活,他们更渴望自己的家乡,获得同样的变化,获得同样的发展,而这……”

直视着曾琦,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扬。

“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在这里……”

手朝着窗外指去,管明棠用极为坚定的语气说道。

“在这里进行着前所未的建设,同样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试验,在试验进行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取得成功,但是现在来看,我们成功了,也就是在我们成功的时候,这场试验已经改变了,试验变成了革命,顺应者,会赢得民心,而逆潮流而动者,他们会输掉一切!”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又一次坐到沙发上,看着曾琦、李直民、李璜等人,不无认真的说道。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从山东聘请了许多乡村建设方面的专才,而现在呢?山东省有三十六个县从事乡村建设,而在他们的乡村建设中,不仅可以看到我们这里的影子,我们还靠那里派遣了数以千计的乡村服务人员,派遣了数以千计的教师……”

在提及山东的乡村建设时,管明棠的脸上带着笑容,邯彰的乡村建设与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大量的乡村服务人员、老师源源不断的被派遣到那里,直接导致了一个局面——邯彰正在控制着山东的乡村。

“为过,那是那都是我们主动的行为,是同山东省政府以及乡村建设院达成协议的官方行为,他们在那里展开的工作还是受到限制的,那里直到现在,还没有建成一个邯彰式的合作化乡村,但现在呢?人民已经做出了选择。”

“可是先生,您考虑过吗?”

望着兴奋非常的先生,李直民直接问道。

“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的态度呢?他们的态度,您考虑过了吗?”

“他们的态度!”

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扬。

“仲民,你觉得的我们真正在意的会是谁的态度?”

脸上露出一丝显得有些古怪的笑容,管明棠的语气中透着些许得意之色。

“是民众!”

以民意为武器,无论在任何时代,这都是最有力的武器,相比之下,对于周围各省的态度,管明棠根本就不曾真正在意过,尽管他也曾考虑过,但是对于他来说,他清楚的知道,现在各省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上同邯彰发生纠葛。

“是民意!”

微微抬起下巴,管明棠的唇角微扬。

“这不仅是我们需要在意的,而各省无论他们是否愿意,都需要的在意!”

在邯彰与山东的交界处,乘车进入邯彰时,人们可以看到路边耸立的那个钢制广告牌以及广告牌上的一句话。

“要么忍受现实,要么负担起责任试着改变它。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将它变得更好!”

望着广告牌的“广告”李树春的眉头微微一皱,这一句看似简单的标语,却正在影响着山东,现在的山东已经不复了过去的平静,各县更是一片暗嘲涌动,山东本地的士绅、学者纷纷进入邯彰,试图在这里得到一些答案,准确的来说,是在山东复制这里的一切。

今年元旦之后,山东的平静便不复存在,先是与邯彰相邻的十几个县城的地方士绅、民众,要求实施改革,现在更是扩散了大半个山东,l08个县中的70余县均报告,地方士绅和农民希望对乡村进行“邯彰式”改造。

如果是在平常,作为省民政厅长的李树春自然不需要理会这一切,甚至还可以驱逐邯彰系官员,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作为山东省主席的亲信,李树春深知,现在中央或许正在等待着他山东省犯错,甚至乐见与山东与邯彰发生冲突。

如果山东省现在不能保持“克制”一但因此妄动的话,天知道会惹出什么样的祸乱,至于省主席那边,他曾试图同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协商,以抵制邯彰的侵蚀,但宋哲元的注意力压根就不在邯彰,对于刚刚得到北平、天津以及河北地盘的二十九军高层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保证其北平、天津的利益,至于邯彰,他们和河南一样,在邯彰专区得到中央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他们早就下意识的把其划为“外省”的范畴,至于山西,虽说似乎有兴趣,但阎老西太过滑头了,相比于山东,山西的乡建更为成功,而且山西与邯彰有太行山相隔,受其冲击较小他会等着山东先站出来,待局势的发展再作决定。

但是山东却不能再等了,相比于山西,山东受到的冲击更大,这几年山东的乡村建设一直同邯彰合作,邯彰的农业合作社更是把信用社开到了山东,而且现在还有官方的乡建合作,可以说,邯彰早就把触角伸到了山东,而山东呢?现在发生在山东的事件则是这一切行为结出的果实。

“一、二、三、四……”

在汽车于公路上行驶的时候,空气中隐约传来一阵口令声,远处可以看到一队扛着国旗快速行军的民团士兵,这些民团士兵都背着步枪和大背包,他们统一穿着黑色的制服,裤子虽说不统一,但却大都为黑色或者深灰色,打着绑腿穿着黑布胶棉鞋。

“百万民团!”

在与民团隔路相过的时候,李树春的唇边如此嘀咕一声,民团是邯彰最大的依持,面对上百万民团的进攻,足够让任何人头皮发麻。

“一夜之间,百万大军似潮水般涌入山东!”

在离开山东前,与向方商量应对之策时,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百万民团,无论这些民团的素质如何,十个人打一个,也能把第三路军给“淹没”了,而相比于邯彰的百万民团,山东不过仅有民团万人,即便是把联庄会算上,也不够人家的零头,更何况,现在山东的士绅更倾向于邯彰,如此一来,一但发生冲突,无论是民团还是联庄会,自然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越发深入邯彰,李树春的神情越显凝重,虽说邯彰与山东相邻,作为山东省民政厅长的李树春也不是第一次来邯彰,去年应县政研究院的请求,他曾来邯彰考察过,只不过那时的心境与现在截然不同,那时候,他曾试图借鉴邯彰的成功经验以及人力、财力,改革山东县政、完善乡建,但是现在呢?

答案!

寻找一个解决当前问题的答案。

如何才能确保山东不为邯彰染指呢?

在汽车于黑色的柏油路上行驶的时候,李树春的脑海中不断的思索着这个问题,几日来在邯彰各乡的参观多少给了他一些启示,而这些启示,又能解决问题吗?

“李厅长,咱们下一站去什么地方?”

“去专员公署,见一见管哲勤!”

李树春直接对秘书吩咐道,进入邯彰已经七天了,在过去的七天中,他走遍了十一个县的几十个乡镇,上百个村子,现在是时候去见一见管哲勤了,现在最重要的恐怕还是管哲勤的态度。

可以说,管明棠的态度决定了这一切,但是在这一事件中,管明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他会不会借此“良机”,假以民意“讨伐”山东呢?至于中央的态度,李树春可以想象的出,中央极有可能站在邯彰的一边,至少中央肯定会有“趁火打劫”的心思。上有中央的支持,下有民意的广泛赞同,在这种情况下,管明棠最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在汽车沿着邯彰的县际公路朝着ttlj…c…p市使去的时候,李树春的脑海不断的浮现着,他可以想象到的各种可能,而他的脸色也随之变得越显凝重……

第四十八章选择

“最可怕的不是现实不让人满意,而是当人们不再相信任何举动可以改变现实。失去希望,让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失去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面对李树春,管明棠道出了一句关键,从李树春进入邯彰,管明棠便得到了情报,对于这位山东省民政厅长的到访,管明棠虽说关注,但并没有主动“找”他,而是任由他在专区里转着,转到最后,他总会来自己这,他来这里是为了答案,而现在自己则就把答案给他。

“一个国家失去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惊讶的看着管明棠,李树春念叨着这句话,他的眉头微微一锁,这与当前的局势有什么关系吗?

“说实话,我不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是在担心民众要求改变的声音吗?”

笑看着李树春,管明棠似有些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嗯,我想,或许是担心我会不会借机染指山东吧”

管明棠的直白,倒是让李树春的神情一阵尴尬,这的确是他和向方等人的担心,毕竟……

“这种担心谁都会有”

在李树春面前,管明棠直截了当的道出的现在山东问题的根本原因。

“毕竟,如果按照那些士绅们的要求,估计会有大量有邯彰乡建人员进入各县政府以及合作社,别说是向方兄,即便是我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恐怕都会有所担心……”

“哲勤,”

神情尴尬的李树春试图解释什么,但管明棠摆摆手说道。

“萌轩兄,我只是说事实,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咱们没必要整那些虚的,有时候事情,还是说明了,讲开了的好”

站起身,管明棠回到办公桌边的书柜,拿出两本书,然后再次走到沙发边,将书递给李树春说道。

“这两本书是邯彰的县政和乡村组织办法,在邯彰所有的一切,都必须遵守法律的授权,县政的实施、乡村的组织,都必须遵从这一基本原则,所以,我想,您需要的答案的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也在这里”

将两本书送给李树春之后,管明棠又用极为诚恳的语气说道。

“法律与制度,在邯彰,这是我们唯一遵从的根本,比如说各地在整顿吏治的时候,往往依靠长官的意志,而在邯彰,我们所依靠的制度,通过不断的完善制度,千方百计的防范官员可能产生的任何贪腐之举,而舆论与民意代表的监督,同样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制度,制度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包括在乡村合作化建设中,亦是如此”

在管明棠提及邯彰的制度时,李树春深以为是的点着头,几乎是自从邯彰专区成立之后,其官场清廉就为国内所侧目,在主政邯彰之后,管明棠对于**的治理,并没见到在国内常见的对贪腐者大开杀戒、人头滚滚的场景。相应的,是一步步有针对性的法律的出台和不断制度的完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的建立,公开透过的财政制造、完善的监督体系,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官员腐化的机会,对于那些制度李树春曾研究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有一些制度却是他们学不来的。

“邯彰乡建的成功,一是缘自于制度,二则是缘自于干部培训”

在李树春的面前,管明棠显得极为坦然。

“有了制度上的严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毕竟孬和尚把经念歪的事情,并不少见,所以,在村治实施之前,我们建立了乡村建设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乡建干部,即便是现在,每年仍然不断的培养着干部……而在干部的选拔中,我们倾向于选择富农家庭的子弟进入乡建学校,一来是因为地主家庭子弟,更倾向于就读其它高等学校,二则是因为地方施政的需要”

“哦?”

这倒是李树春在这次考察中没有注意到的事情,这有什么区别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