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神道(南枝)-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劫掠获取物资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对商城中的货物感兴趣?所以黄俊明除了加强了他们原本的武艺之外,更是把从来没打算过传授给唐人的,黄俊明在现世时从军学到的技能传授给了他们。

    而且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黄俊明更是找来铁匠,研究出了一副铁网衣让众人传到了身上,这铁网衣比起盔甲来说可是轻了不少。 可是防御力却也是不低,说是铁网,事实上却是一个个的小的铁环互相连接在一起,远远地看上去一个个网眼相当的齐整,黄俊明找来兵器试验过了。这铁网衣只要不是被弩箭近距离射中,被重兵器直接打在身上,身着铁网衣的道人是绝对不会受到大伤害的。不过这样来说也就够了。

    突厥缺铁,又缺少技术,有弩箭的基本上趋近于零。重武器那是上层大贵族才能有的东西,普通的喽啰是绝对不会有重武器的。就凭那普通突厥士兵的弯刀。除非是直接看到脖子上,只要是砍到铁网衣上,身着铁网衣的道人除了会感觉到身上受力以外是不会受伤的。

    说过了防御,再说说进攻。天仙宫的道士们无论文武手中多少都会有那么一两柄宝剑的,当然这也是天仙宫所有道人的标配。为了让道士们在外不受欺负,黄俊明在他们手中的兵器上也是大下功夫,不说原本的制式剑换成了由高明铁匠打造的百炼精钢剑,而且和那天仙宫道人们人人都会的棍子完美的相结合,这种思路当时可是让黄俊明思索设计了好久。

    棍子两米三的长短,中间配有螺纹,只要轻轻一拧,便可拆开来变成两把短棍。短棍两侧又是各有机关,只要出动了机关便会在短棍中弹出两柄百炼精钢宝剑,只可惜这宝剑是没有护手的,不过这样一来又有些像是名满唐朝的唐刀。让黄俊明相当的满意。

    再者就是道士必备的拂尘,黄俊明在这拂尘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整个拂尘照比正常的拂尘有些长,在拂尘的柄里藏着一把三棱军刺,一旦遇到什么隐秘的事情来不及用剑,便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三棱军刺进行杀敌。虽说这东西在孙思邈看过之后一直都摇着头说有伤天和,但本着防身和先下手为强的道理,黄俊明还是给道人们装备上了,顺便再提一句,这拂尘中的军刺,还可以和那棍剑相结合变成一把长枪,这样,长兵器,中长兵器,短兵器全都有了。天仙宫的这些要远行道人们可是武装到了牙齿。

    “万冥、沐轩。你们都准备好了?”黄俊明颇为不舍的看着眼前早已打好包裹的二人。本来想叮嘱些什么,却又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说出口,只是这么干干巴巴的问了一句废话。随后就是一阵沉默。

    “回师尊,弟子准备好了。”万冥子、沐轩子在这天仙宫也是最早的那一批,一想着要离开这里,奔赴边疆。总有些不舍。不说别的,这天仙宫的一景一物,一人一情。就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下的。

    “恩,准备好了。那就走吧。”黄俊明心里也是有着千般万般的不舍。不过在这时候,说多了都是眼泪,还不如,早做决断。

    黄俊明那欲言又止的样子全被万冥子和沐轩子看到了眼里,这些日子黄俊明为了自己这些即将远行的人做的每一件事。万冥子和沐轩子也是心知肚明。若说不感激那是假话,若说不舍那更是假话了。他们不比那些提前下山的道士,那些下山的道士最起码来说并为走出这个大唐。而他们,则即将踏上远离大唐的路。 “恩,那师尊保重,弟子先行告退。” 万冥子沐轩子带着即将远行的道人们恭恭敬敬的给黄俊明行了个拜师礼。而黄俊明却有些不忍心的别过了脑袋。听得万冥子和沐轩子转身向后的脚步,黄俊明又忍不住的嘱咐了一声:“万冥,沐轩。为师已经让风君挑选了二百武道,先行去了秦州。到时候你们路过秦州的时候一定要互相留好联系方式,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直接去找他们就行。另外现在在秦州的官员是柴绍柴驸马,先前柴驸马出征的时候,出征祭祀是为师给做的,也算有点交情。记住要是见到突厥有什么对你们不利的想法立马撤回来!人重要!还有,一会走的时候去科院找庄经子,让他给你们找些玻璃品带上,到了突厥那边送与突厥人,这玻璃品虽然在咱们天仙宫只是个不值钱的玩物,但在外面却也是相当值钱的。。。。。”

    黄俊明不厌其烦的嘱咐着,万冥子沐轩子远去的步伐重重的一顿,随即便迈开大步,带着身后的几十名道士逐渐远去,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道教的发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除了黄俊明之外,前来相送的道士一个都没有,毕竟这商城对于其他人来说算是个隐秘事,天仙宫来往的人太多,万一将事情泄露出去,那就是大大的不便了,所以出了黄俊明和手下的几个徒弟,没有人知道万冥子、沐轩子这次走是为了什么。或许大家都是以为,他们又是下山实习的那些道士吧。这样也好,省去了不少麻烦。至于黄俊明的弟子为什么没来相送,也是经过黄俊明深思熟虑之后下的决定。毕竟黄俊明的这些徒弟大多数都是有人认识的,黄俊明一个人来送人已经是相当惹人注目的了。自己的那些弟子在一出现。恐怕是更会吸引人的眼光。人的好奇心是无穷大的,一旦发现天仙宫的几个主事全都跑出来送人,肯定会去狐疑万冥子、沐轩子下山的真正目的,这时候,能有多低调,就要多低调。越低调越好。

    没过多久,万冥子、沐轩子带着道人们在黄俊明的目视中远去了,远到看不清人影。而黄俊明只能站在这里默默的给予他们祝福,祝福他们在商城平安。 祝愿他们能完美的完成任务,祝愿他们能在大唐和突厥之间,将道教之音哼唱的越来越高亢!

    —————————————————————————————————————————————————————

    作家后台无法上传章节,蛋疼啊。这是世界末日来临之前的前兆么?还有五千字左右,努力码字中。

正文 no、228 把福利做成事实!

    no、228 把福利做成事实!

    转眼间,时间一天一天过,万冥子他们已经走了有些日子,李世民也将明年会有蝗灾的事情用诏书传了下去。由于国人对蝗灾的恐惧,倒也是慌乱了一阵子,还好随着蝗灾即将发生的诏书发下去之后,李世民又将蝗灾发生前今年该做什么,该去怎么做的诏书也发了下去。

    随着各级官员的讲解,百姓们也都明白了,这蝗灾其实没那么可怕,也不是皇帝失德引得天随人愿,而是上天给予大唐人民的一个考验,只要度过了这次蝗灾,那大唐的国力就蒸蒸日上,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若是过不了这个考验,那将是重演南北朝的悲剧。

    这大唐立国没几年,唐朝之前的隋朝也没几年,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混乱状况,基本上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听说这次蝗灾度过不了之后会造成如此大的后果,大家都紧张了起来。好在提前知道了明年会发生蝗灾,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不然的话,那恐怕就会被蝗灾弄了个措手不及了。

    既然有一年时间去准备,那还有啥怕的?蝗灾嘛,不就是吃庄家么?今年多种些,多省下来写。明年蝗虫来了大家也有吃的,不会被饿死,再说了。不是皇帝从上天求得了新犁了么?据说那新犁可不是比原来的犁头好上一倍两倍,又省力,又有效率。皇上又同意只要有能力的开垦多少田地他都不管,而且还供给田地所需要的肥料。这田多了。农具好了,有肥料了。要是粮食在种的比较少,那自己都对不起自己。毕竟粮食种的越少,到了蝗虫来袭的时候,挨饿的可是自己。所以所有农人们都牟足了劲,静静的等待着农耕时候的到来。

    不提那些壮劳力,居家织布的妇女们最近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织布梭。织布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现在更重要的是养鸡!没听圣旨上说么?养鸡可以在蝗灾来临的是后让鸡把蝗虫吃掉,到时候既能消灭蝗虫。又能不费粮食的养鸡。一举两得的事情。不过话又说回来,家家都养鸡,估计明年鸡蛋和鸡肉的价格就不会高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再怎么说人不会被饿死,这一天吃几个鸡蛋还营养嘞,以前吃个鸡蛋还得等到过年,明年恐怕是要吃鸡蛋吃到满嘴流油喽。

    除了妇人,还有一类人最为忙碌。这一类人就是木匠了,自从李世民发下了曲辕犁的图纸,只要是会干木匠活的匠人全都被官府聚拢到了一起,不让你干别的,就是做曲辕犁就行,最起码要赶在春耕的之前。把曲辕犁都赶制出来。匠人们一天三班倒,成品的曲辕犁早都堆积如山。就等着农人们前来购买了。

    比起干劲朝天的人们,天仙宫可以说寂静的要死,这来来回回的已经走了三批人了,原本的两千多道士也下降到了一千人。前些日子孙思邈又暂时搁置了道藏中医道的编纂,带着医道的道士们出去采药去了,说是明年蝗灾,今年可要采够药材,不然等明年蝗虫一来,把药材都给吃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这样一来又少了一大批人。

    不过孙思邈的这个理由黄俊明还是同意的。毕竟中草药,中草药,中医讲求的都是野生的药材,野生的药材又是什么?除了野生的动物药材剩下的都是植物了,而且这植物药材也是占了中医中的极大的比重,明年蝗虫来袭究竟会让多少人受灾黄俊明并不知道,毕竟在黄俊明看来,时隔一千四百多年,在现代还能提起的蝗灾肯定是小不了的。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提早做打算,要是等到事情来了再去想办法处理。黄花菜都凉了。

    近些日子黄俊明也没闲着,每个前来上香的香客都得到了天仙宫的一份小礼物,不是别的,巴掌大的一个小镜子或者是个很平常的玻璃杯而已。这一来二去的果然有商人找了上来,几番商定之下,由商人代卖天仙宫的玻璃制品,所卖的钱财除了正常走税之外,留一成给商人。剩下的归天仙宫所有。而天仙宫将这些所得到的钱财和所收到的香火钱放到了一起。轰轰烈烈的开启了社会福利的首班车。

    从过年到现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天仙宫的道人们在大唐基层小吏的帮助下,可是帮助了不少人,单单是长安周边正在建造的孤儿院,敬老院。 可就花费了不少钱财下去。这天仙宫做社会福利可是李世民亲自点头同意的,地方官员自然不敢为难,所以往往这孤儿院和敬老院都是一地中比较好的地段。够宽敞,生活也方便。

    而敬老院和孤儿院的设计、施工都是黄俊明特地聘请工部的人来做的,这为了应对明年蝗灾,除了水泥路的修建和城墙的修葺之外,工部可是没有其他的任务了,一个个的闲的要死。听说黄俊明请人过来修建孤儿院、敬老院。工部的几个巨头商议之后决定还是给黄俊明这个面子,第一这黄俊明也是为了百姓嘛,是做善事。第二,黄俊明又不是让工部白帮忙,那可是给钱的。工部这些人早都预料到为了明年朝廷肯定会在今年节衣缩食。这出去做善事还能有点名正言顺的外快,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快春耕了,建造的孤儿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