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牡氖髦υ傻哪九牛那那背龃罄蠖牛毕蚝掠ァ
  其实无论水上还是泥上,都以竹排为佳,只可惜关中少竹,所以才只好用木,裴该根据自己前一世旅行时候得出的经验,命把树枝弯折者扎在排前,朝上扬起,可以减轻阻力。他们都不必要放下吊桥,只需放下木排,自能架以过壕。
  每排上前后各两名士卒,手持长梢,用来撑划——这和岭南很多地方所用的水排,原理是相同的。大荔城东不但被裴该掘走了很多泥土,而且还几乎捡尽了石块——可做檑石、砲石之用啊——故此几无阻碍,木排很少有半路“抛锚”的。
  只不过划这玩意儿终究与走夜路不同,很难互相牵引,前后相继,一旦快慢不等,撞到乃至于纠缠在一起,那便无计可施了,故此正式上路的时候,晋军还是点起了火把照明。对面胡军阵营中自然能够瞧见,然而一则哨兵多疲累、懈怠,二则也没有料到敌人会来得那么快——除非骑马,然而骑马更不可能走泥路了——因而当消息报至刘岳中军,他还没来得及编组防御队伍呢,晋军便已杀到了营前。
  莫怀忠举刀长啸,晋兵齐齐发一声喊,便即弃排而上实地,然后用长矛挑开鹿角、栅栏,以弓箭射杀哨兵,一涌而入——胡营中当即大乱。
  对于战斗而非械斗而言,组织力极其重要;组织力强,坚阵而战,虽千人而可敌万;若无组织,即百万大军也可能瞬间崩散。胡军因为根本料想不到晋人会出城来攻,故此大多卸甲而眠,担任警戒的人数极少——且都往往随便找一个背光的角落在打瞌睡——仓促间很难组织起来,就此被晋军见人杀人,见帐烧帐,一直杀到了刘岳的中军。
  好在刘岳也是胡汉骁将,反应力是很快的,指挥力亦可圈可点,他知道大势已不可挽回,也不管各营了,只是尽量召集匆忙起身的士卒,拱卫中军大帐。莫怀忠冲锋在前,一心想要斩下大将的首级,然而砍翻一层还有一层,杀得满身是血,被创多处,却始终距离大帐二十步远,难以寸进。眼瞧着四下闻听鼓声而聚拢过来的胡兵越来越多,深知再耽搁下去,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终究他才带出来不足千人而已,而刘岳麾下将兵近其十倍,即便跑散了半数,剩下半数也不是那么好杀的。他想起来临行前裴该的关照,说:“此举只为挫动敌势,隳其士气,并非最终决胜,卿绝不能贪功,当知进退。能杀胡便杀胡,能破胡便破胡,若情势不妙,须急急退回,勿得延挨,以免无谓死伤。”
  故此莫怀忠聚集士卒,又发力猛突了一次,迫得胡兵结阵自保,不敢对攻,这才呼啸一声,反身杀出胡营,在同袍弓矢的掩护下登上木排,顺利撤回了城内。
  这一仗,胡军折损不下五百,营帐多被烧毁,趁机遁走的也有不少——因为刘曜所谓的十万大军,其中有不少是历年硬掳来的晋人丁壮,既然得了机会,又哪有不逃的道理呢?刘岳欲哭无泪,却不敢隐瞒——营中火光,相信就连城北都能瞧见啊,怎么瞒得住——只得等到天明后,亲自去城北向刘曜请罪。
  刘曜大怒,当即下令褫夺刘岳一切职务,将其罢为小卒——当然啦,以他们俩的关系而言,这肯定只是临时举措,不久后还会把刘岳升回去的——改以呼延实领兵,防堵大荔城东。
  不过此消息传来的时候,这一日的攻城战也正式打响了,按照约定,由虚除部去攻城北的羊马垣。
  伊余是真不愿意拿本部骑兵去撞那些小矮墙,本想先让胡汉步卒顶上的,孰料前一日刘曜只是继续填壕,并未发起正面进攻。既然如此,也无先例可援,该拿羊马垣怎么办呢?
  所谓羊马垣,原指牲畜不得随意进城,只能暂时牵系在城墙之外,为此而临时搭建的一些遮风的矮墙,后来发展成为城防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羊马垣并非是完整的一道垣壁,最多不过五丈宽,错落排布,还留下很多出入的空隙。其作用之一,是可以与城上交互射击,从不同的角度杀伤来犯之敌;作用之二,是保护城壁——只要有羊马垣在,攻方就不可能把梯子架上城墙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羊马垣比建构在城外的堡垒更加难攻,因为既无法包围,又随时都可以得到城上弓矢的掩护。伊余如今知道,晋人有弩,平地射击,力劲且准,是己方马弓很难对抗的;前几天冲过一回,又知道晋人有矛,可自矮墙上斜斜伸出,有若拒马,战马冲上去就是一个“死”字……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了,只得临时向刘曜商借了很多长矛,想用来对抗晋军的矛兵。然而连冲了两回,却仍然损失惨重,铩羽而归。
  汉末刘熙所做《释名·释兵篇》中说:“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当时的丈八,约等于后世的四米三。同篇中还说:“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夷矛,夷,常也,其矜长丈六尺……亦车上所持也。”这都是当时矛类武器的普遍长度。
  然而在徐州军中,用以拒马的步兵长矛却突破了这个数值,接近两丈,也就是后世四点八米。《考工记》中有云:“凡兵无三过其身。”裴该根据后世统计数据也知道,矛最长不过五米,也就是相当于三个正常人的身高,倘若超过这个数字,那就彻底难以掌控和运用了——故此依其极限而制,专以克骑。
  既然如此,则伊余借来的那些长矛,仍然没有晋军的矛长,而且骑兵大多只能单手执矛,即便将矛杆夹在肋下,借用身、腰之力,也不如晋军可临时将矛鐏支在地上,方便施用。更要命的是,敌人从下往上斜刺很方便啊,骑兵由上向下捅击,灵巧和威力都要差了一筹。
  而且战马若是不跑起来,而是滞立于羊马垣前,本身的灵活性其实还不如步兵……
  两军对阵,即便各有千军万马,真正前锋能够接触到的其实并不太多,徐州方面伏于这一段羊马垣后的,不过区区数百人而已,而且阵势甚薄——因为身后就是城墙,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厚其阵——若在平原之上,伊余将出数千骑兵来,便能瞬间将之蹉踏了,毫无孑遗;但在羊马垣前,冲上去的骑兵越多,就越容易被城上弓箭手当成靶子。所以他也只能百余骑一小队地朝前怼,然后被徐州兵轻松给堵回来。
  冲了三次,羊马垣前已是伏尸近百,尤其战马的尸体硕大,只要叠上两具,就能挨着垣顶了——虚除骑兵很快就发现,自己所要面对的不再是土垣,而是土壕——照道理说战马就此可以直接跃入壕中了吧,只可惜羊马垣距离身后城壁不过四五步而已,有坚壁在后面拦着,战马多不敢跃,而即便跳进去了,骑兵下壕很难转身,仍旧还是活靶子……
  伊余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暂退。就见羊马垣内陆续有晋人出来,搡开人尸,而将马尸抬入,还朝着虚除部齐声高叫道:“多谢阁下赐肉!”马肉虽然并不好吃,终究也是肉啊,即便在徐州军中,普通小卒也是逢十逢五,才有机会尝着荤腥的。
  伊余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指挥士卒对骂,喊道:“汝等唯仗城壁,何其怯懦,可敢出城来决一生死么?!”伊余本人更是骑着他的高头大马,一手执刀,一臂夹矛,在箭支射程外往来逡巡,叫阵说:“若有勇士敢出城来战,能赢得我手中刀矛,我便退去,再不来攻了!”
  氐、羌之语,晋人大多听不明白,但伊余好歹是贵族,是能够说几句中国话的,此言用中国话喊出,兵卒层层传报到了城上,甄随听到,就不禁跃跃欲试,跑去向裴该请令:“某愿出城,生擒此莽夫来献!”


第二十九章 卸甲解鞍
  虚除伊余指挥骑兵越过城壕,试攻大荔城羊马垣的时候,刘曜正在营中雷霆震怒,处分刘岳。
  虽说晋军竟可以趁夜踏泥泞而出,偷袭城东营垒,别说刘岳没想到,就连刘曜也毫无思想准备——不过刘曜终究是聪明的,在详细听取了战况汇报后,就撇嘴道:“此不过南人浮舟之术也,我固不能。”
  因为自军办不到,所以误以为对方也不可能出城,这确实是个思维盲点,但并不能为刘岳的战败做开脱。当时的战争模式,趁夜袭营虽然并不常见,却也非凤毛麟角,身为主将,必须预先有所防范才是——终究这是在敌城下啊,不是普通行军过程中的驻营。
  后世演义小说中往往写道,某日风起某方向,旗叠一角,甚至折断,某某谋士看了,便说:“贼人今晚必来偷营。”就此设下陷阱。实际情况当然并非如此,临敌之际,必须随时都有警戒的士卒,随时都能够编组起队伍来与敌军鏖战,即便想让将士们睡个安稳觉,也得轮班替换——总之不管敌人来不来偷袭,合格的将帅每夜都应当做好严密防备才是啊。
  因此刘曜就责骂刘岳,说你也是老行伍了,跟随我南征北战,已近十年,竟然会犯这种错误?这都是轻敌所致,难道此前吃过一场败仗,你还没有接受教训吗?如此疏忽大意,我又怎能将重任交付在你的肩上?!
  劈头盖脸一顿好骂,等把刘岳押下去,好不容易心中的火气略略消了一些,刘曜就转过头询问亲兵部曲,伊余应该已经开始攻城了吧?他今天死了多少人啊?赶紧去探个确数回来,好让我高兴高兴,调剂一下心情。
  部曲领命而去,还没等打探回来,便先有传报,说殿中谒者羊彝来拜。刘曜闻之大喜,急命:“请羊容叔进来!”
  殿中谒者才列九品,芝麻绿豆的小官儿,但刘曜对这个羊彝却颇为客气,竟然以字相称。
  羊彝,字容叔,泰山南城人也,乃东汉司隶校尉羊侵之后,出身倒是不低——他跟羊献容算一家,是献容族弟。
  羊彝还在少年时,便目族姊献容为天人,只可惜份属同姓,年差十岁,既无缘又无份。羊献容为晋惠帝后,羊彝曾经担任过汲郡的共县长,等听说献容为胡兵所掳,他就直接抛弃了印信,跑去平阳依附胡汉政权。然而此人本无远名,加上羊献容也不过刘曜的侍妾而已,故此晋身无门,只当了个小小的殿中谒者。
  还是此前刘曜回师,羊彝才终于跟这个便宜姐夫取得了联系,他在刘曜面前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说有攻城拔寨之能,又擅长制造军器,刘曜就请他过来相帮。羊彝却又耽搁了很长时间,才终于得着机会离开平阳,恰好在此时抵达了大荔城下。
  刘曜恍惚想起,羊彝说自己擅长制造器械攻城啊,这时候正用得上他哪,于是客客气气将其请入大帐。寒暄几句后,说起攻打大荔之事,羊彝就笑道:“我适才远远观看大荔城防,确实颇具匠心,然而对某而言,只须器械趁手,破城却也不难。”
  刘曜大喜,正待问他要制造何等器械,才能顺利破城,突然部曲哨探回来,就在门外禀报说,伊余攻打羊马垣三次,损失近百,不敢再攻了,如今正在城门外逡巡叫阵呢。刘曜勃然大怒道:“此乃故意拖延时间,以待我明日攻城也!”
  羊彝问是怎么一回事儿,刘曜大概齐跟他这么一说,羊彝就笑着建议:“彼欲激晋人出城来战,亦无不可。晋人素孱弱,如何能当虚除骑兵?若能于城下挫其一阵,这城么,也便好攻些——大王岂不闻曩昔魏武在延津诱杀文丑之事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