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耀了一番武力么?不如就此退兵如何?
  然而甄随却还不肯善罢甘休,说我派人在周边抢了不少老百姓的粮食,使得军中存粮仍够七八日吃用,不妨试攻一下临渭看看,若不能克,再退不迟——否则那么多攻城器械不是白拉来,也白组装了?而若能攻克临渭,城中必有存粮啊,或许能够支撑着咱们进抵上邽去。
  于是先将砲车架起,朝着城墙上就是一通猛轰。只可惜道路狭窄,城前又没有大片平地,大部分砲车或者根基不稳,或者视野不良,所达成的效果就相当让人无语。猛轰大半日,也仅有二十多块石头侥幸落上城头而已,砸死砸伤守兵六七人。
  然而在甄随看来,守兵的士气倒是因此而受到了重挫——肯定是本身素质就不高,不耐恶战,从前又没见过这种场面——因为砲车一发,城上守军尽皆倒伏还则罢了,石落许久,也仍然不见他们抬起头来……
  于是翌日平明,重整队列,下令砲车再朝城上猛轰数轮,同时就把两具云梯和一架撞车给推上去了——地方逼仄,实在排布不开太多攻具。“劫火中营”的士卒个个奋勇,或缘梯而上,或护守撞车冲门,守兵只是稍稍抵御了一番,便即四散而逃。
  可是随即在城门附近,官军却陷入了苦战——周庸亲率部曲百余人结阵悍斗,竟然支撑了足足两顿饭的时间,才被大半杀却,最后只有五六人被迫弃械而降。甄随在城下闻报,急得团团乱转,几次三番想要亲自上阵去搏杀,却被裴开、莫怀忠、熊悌之等人死死地给扯住了。裴开甚至警告他说:“裴公有命,若甄将军强要上阵,便请交出符印来,由某执掌!”
  眼瞧着城中火光腾起,估计是周庸自知难以守备,下令焚烧文书、物资……烧文书其实无所谓,但若烧了粮草,咱们进城后必将毫无所得,那还怎么继续挺进啊?甄随急得眼睛都红了,却偏偏舍不得交出主将的印信来,只能原地转磨,外加跺脚。
  直至正午时分,临渭城始被攻下,周庸死于乱军之中。甄随倒是挺敬重这位让自己着了半天急的秦州无名下将的,吩咐部下:“勿伤其尸,好生安葬了吧。”随即策马入城,才踏上主街,便得报府库存粮被烧大半,好不容易才抢下来一百多斛……甄随闻言勃然大怒,当即一摆手:“收回前命,将那周庸剉骨扬灰,以泄我心头之恨!”
  还是裴开好说歹说,才只是砍下周庸的首级来以便报功而已,并没有真的践毁其尸。
  进入临渭城之后,甄随一方面计点粮草、物资,一方面遣人西出哨探,很快就听说陈安率兵在谷地扎营,恃险而守。甄随喜道:“常闻陈安骁勇,惜乎不能与之见阵——彼既敢来,我正好前往,与之斗战一场!”
  裴开拿着粮秣统计朝甄随面前一扬:“如今军中存粮,止够折返长安去的,难道甄将军打算效法乱兵,一路抢掠回去不成么?且裴公不许将军亲自上阵,又如何与那陈安较量啊?”
  甄随无奈之下,只得在临渭城中歇息三日,整顿兵马,同时掘地三尺——可惜粒米都没能挖出来——然后被迫撇下一座空城,主动退兵了。
  官军退却三日后,陈安、杨韬方始挥师进入临渭,但见城壁有多处被特意掘塌,估计没有一个冬天难以恢复——还得有足够的人手和物资才成——因而不敢入据,同样率兵折返上邽,去禀报司马保。
  司马保倒是挺高兴——官军退了就成啊,别的事儿以后再说,我先补觉去。可是外部压力一减轻,他更不愿意斩杀张春和杨次了,陈安一怒之下,复归陇城,还把杨曼、王连也给扯了走。
  至于麴、裴两家,干脆挂印辞官,结伴而奔凉州——反正如今没人监视,也没人可能挡道儿啦。裴暅问裴诜:“阿兄因何不往长安去?”裴诜道:“我与南阳王,终究曾有君臣之份,若即背之而投长安,恐落骂名。不如暂往凉州,再自凉州东归,以依文约,始可逃此恶声耳。”
  ……
  再说甄随率兵凯旋,裴该亲自出城相迎,大加犒赏。等到论过功以后,再板起脸来,问及秦州兵作乱之事——你在西面打得倒是挺高兴啊,留下一屁股屎还得我帮你擦!甄随表面上深自懊悔,连声谢罪,其实话里话外,把责任全都推给了裴开。
  最终裴该决定,为从征将校记功,唯甄随功过相抵,暂且不论;裴开则受到申斥,被记了一大过。
  裴开又羞又气,转过头来就向叔父裴嶷诉苦,说:“小侄行事操切,合当受罚,然那甄随身为主将,岂无罪过?彼若肯担罪责,我便一肩挑之,也无怨言,孰料这蛮子偏偏诿过于我!那厮蛮横凶险,叔父不可不建言文约,深自警惕啊!”
  裴嶷微微冷笑道:“我亦知蛮子心险,深恨其为人……”想当初打美阳,我好不容易领次兵,结果风头全被那蛮子给抢了,完了他无一语以致歉,反倒得意洋洋,自矜其能——这人实在太讨厌啦!
  但随即话锋一转,告诫裴开说:“卿切勿怨怼文约,愈是亲眷、同族,愈当深自韬晦,日夕砥砺,但不骄躁,勤勉奉公,岂无飞黄腾达的一日?至于那蛮子,文约深爱其勇,故而细过不究;彼亦狡诡,不犯大过——唯此次之事,一时错失,故而必须诿过于卿。我意当寻机放之于外,如郭默等辈,则其必然跋扈,便可进言以挫折之了!
  “只是如今尚无良机,卿且稍安——吾必有以报之也!”
  裴开在长安城只停留了两日,便即折返任所槐里,去继续担负他始平内史的职责了——始平国内遭乱兵蹂躏,就算裴该不责罚,明年的生产力也难以恢复,考绩更不可能好,真是悔不当初。当然了,对于甄随的恶感,无形中又再增加三分。
  转瞬间一冬即过,迎来了建兴五年的正旦,百官入朝向天子贺岁,司马邺欢欣嘉勉。他说:“去岁正旦,才定河南,裴卿入关,王师尚顿挫于万年,胡骑仍出没于冯翊,长安危如累卵,朕每恐追步先帝后尘。不想匆匆一岁,既败刘曜,复逐彭胡,社稷初定——此皆裴卿之功也!”
  裴该很认可司马邺的说法——确实在原本的历史上,你就得跑平阳去过这个年!然而表面上却特意摆出谦逊姿态来,捧笏说道:“此皆祖宗庇佑、陛下积德,及将士用命之故,臣些微劳碌,安敢居功?”
  贺仪既毕,他来到尚书台,尚书禀奏,各方将吏也都有贺表呈上,大将军是否览阅啊?裴该笑道:“卿等自拟文勉励可也。唯刘司空与祖骠骑之奏,可送来我案上。”祖逖的上奏,裴该是一定要亲阅的;至于刘琨,他想趁这个机会复书晋阳,请对方千万不要大意,须警惕石勒的进犯。
  可是才刚展开祖逖的贺表,裴该便不禁皱眉——祖逖的奏中说,洛阳城经过他亲自监督,已经基本修缮完成,希望朝廷可以定下还都之日。
  裴该心道:祖士稚你打胜仗的速度都还没修城的速度快……这是着的什么急啊?!
  (第六卷“矜功六郡良”终)


第七卷 万殊同野马


第一章 闻喜裴氏
  河东郡闻喜县,位置是在郡治安邑的东北方向,濒临涑水。
  《水经》有云:“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即自县东北境发源,经董池陂,西南流过闻喜县东,又过安邑、猗氏、解县,最后注入蒲坂境内的张扬泽——也就是后世永济市伍姓湖,为山西境内最大的淡水湖。
  闻喜县古称桐乡,秦代改名为左邑县;据说汉武帝曾经北征匈奴至此,忽闻平定南越的捷报,欣喜若狂,才将县名改成了“闻喜”。
  自黄河北岸直到闻喜之间,地面沉陷,本为上古时代的一大湖区,后来湖水逐渐干涸,唯留涑水、张扬泽等,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肥土沃田,户口繁盛,农业发达。
  闻喜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北、东南高,而中部低。东有中条山,南有美良川,北有北塬,且中部别有鸣条山突兀而起——据说就是舜崩之处,也是商汤败夏桀的古战场——其中河谷盆地占二成强,余六七成皆为丘陵、塬地和山地,向来都是连接晋南北的交通要道。
  县城之东约五十里,即到中条山下,山麓生有一株巨大的柏树,无人知晓是哪年哪月栽种的,于今经历了几百几千个春秋寒暑。唯知围绕柏树,自周代始便有一大族聚居,即加柏以己氏,称之为“裴柏”——这是我家的吉祥物,他姓不得染指!
  当然啦,这只是古旧的传说而已,还有裴氏本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周僖王时定氏为裴之说。然而事实上有据可考的要到东汉之初,云中人裴遵为敦煌太守,从光武定陇蜀有功,始迁安邑;逮裴遵曾孙裴晔,曾任度辽将军、并州刺史。估计正式定居闻喜,打出“裴柏”招牌来的,得在裴遵与裴晔之间。
  裴晔次子裴茂仕途原亦不过县令、郡守,后来依附曹操,建安三年督段煨等进讨割据关西的李傕、郭汜,就此开始飞黄腾达,最终进位尚书令。河东裴氏因而极大繁盛,逮至西晋,上升为不弱于颍川荀、弘农杨等旧族的一流世家。
  在原本的历史上,裴氏因为“永嘉之乱”而各支分途,散布四方,逐渐形成了五房:
  裴茂三子为冀州刺史裴徽,裴徽生游击将军裴黎,裴黎长子秦州刺史裴苞为司马保所攻杀,其弟裴粹投奔凉州,仕为武威太守——这一支称为西眷。
  裴苞有子裴轸、裴丕、裴彬,亦从叔父仕于凉州,其中裴轸之孙裴奣后归闻喜,延续主支,并且出仕北魏,称为中眷。
  裴茂四子金紫光禄大夫裴辑生司隶校尉裴颖,裴颖生玄菟太守裴武与昌黎太守裴嶷。其后裴嶷辅佐慕容廆、慕容皝,仕前燕为乐浪太守——这一支称为东眷。
  西眷裴粹有孙裴瑾,后归河东,落足于解县洗马川——是为洗马裴氏。
  支源不明,有裴嗣于永嘉中南逃,逮子孙裴叔业时定居于吴——是为南来吴裴。
  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主支(裴茂长子裴潜之后)并未断绝,从苦县宁平城的尸山血海当中,莫名其妙爬出来一个裴该裴文约。受其召唤,裴嶷率侄裴开、裴湛南下来投——东眷不可能成型了;裴粹子裴诜、裴暅虽仍赴凉,却有东归之意,庶子裴通也已彻底依附了裴该——西眷、洗马裴皆岌岌可危,中眷也难容支系插手;至于裴嗣的一支,亦于建康进谒裴该,认祖归宗——南来吴裴不再可能独立于外。
  只是闻喜裴氏祖源可以上溯到裴遵或者裴晔,并非只有裴茂的后人而已。固然裴茂五子,一度繁盛,内掌宗族权柄,外为朝廷重臣,但闻喜出身其他姓裴的也有不少——包括联宗、依附,以及奴从主姓的——这些人大多数仍然留在了家乡。
  为什么呢?因为出仕无望啊,裴茂后人几乎彻底把持了仕途,上起执政,下到郡国守相,人数尚不足全族的一成,任显官者却比其余九成翻三倍还要多!
  不过并非裴茂后人的,却也有一位老先生靠着自身的才华和努力,曾经做到过两千石,并在“永嘉之乱”中弃官而归故里——没往别处逃——就此被拥戴为留守,暂代族长之任。
  这位老人,名叫裴硕,字宏德。
  ……
  裴硕曾经在晋惠帝、怀帝时代担任过淮南太守,跟从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周馥,协助平定过陈敏之乱。
  周馥深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