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彰餮浴J粘烈髁季茫蝗凰担骸按饲笆⒂醒裕朴和醣螅胛艺酝踔猓两癫患焓梗峙轮皇且ゴ伞
  其实这事儿吧,还真不是谣传,确实刘曜对石虎做过此种承诺,但却被刘聪硬生生给按下了,坚不肯允。
  刘曜虽然顺利进入平阳,主掌国政,但刘聪也貌似重新振作了起来,每隔三日必要临朝听政,因此刘曜的权柄,比起昔日之刘粲来,相差难以道里计。
  固然对于刘曜的一系列施政措施,包括安抚氐羌、拉拢晋人、和睦鲜卑、息兵养马、赏赐百僚、奖励耕织等等,刘聪多数准奏,并不加以掣肘。但也有一些奏请,刘聪硬顶着就是不肯答应,比方说封拜石勒为赵王之事。刘聪说了,异姓不王,这是光文皇帝留下来的制度,即便朕也不便破坏哪。
  其实刘聪是怕石勒因此而德于刘曜,到时候二人联手,自己可能就会被彻底架空,甚至于发生什么不忍言之事——
  “石世龙固有大功于国,当此晋势重炽之时,朝廷亦仰仗其于东方奋战,以侧护平阳。但郡公之封,已为极点,若加王号,必至泰阿倒执,于国家为不利,于石世龙而言,恐亦难保其忠悃之心了。”
  于是下诏,任命石勒为大司马,使都督幽、冀、并三州及河内以东司州军事,增封巨鹿郡——但是赵公的名号不变。
  天使来到襄国,正赶上石勒自幽州而回,接诏之后,诸将吏无不喧嚷,都说:“本云王爵之封,今止加封明公一郡,雍王何其小气啊!”
  张宾劝解道:“此必非雍王之意,而是天子不允。”转而对石勒说:“由此可见,天子仍忌雍王,寄望于流散于外的皇太子,诚恐数年之间,平阳又有变乱,明公应当早做准备……”
  大将呼延莫道:“国家都到了这般田地,君臣犹自不合,这般昏主,明公难道还要继续侍奉他么?”
  石勒一甩袖子,呵斥道:“不得妄言!天子向来圣明,我素知也,前此不过因胜而骄,以为天下不足定,才会暂时沉溺于酒色之间。闻如今已振作,三日一视朝,则国家复兴可期——我自当谨守臣节,北面而事!”
  程遐拱手道:“国家危难之时,必须除旧布新,前代之制,岂有不能更改之理啊?晋亦有异姓不王之制,然晋主困守洛阳之时,尚知命拓跋猗卢王于代国,而今国家寄望明公,更过于昔日晋人寄望拓跋,何以不肯相授王爵?雍王明智,故此许诺,天子虽云圣明,于此事上却裹足不敢前,如此则国家安能振作啊?
  “且雍王有诺,天子不允,是掣肘雍王执政,并弱其声望也,雍王在平阳不能自在展布,焉能重安社稷?今国家之大敌,南有晋人,北有鲜卑,猗卢虽死,郁律尚且雄强,倘若与晋人相呼应,铁马旦夕间可至平阳城下!必当羁縻拓跋,始可暂得保安,积聚以敌晋人,而晋已封郁律代王,皇汉却仍执著于异姓不王之故制,岂能动郁律之心哪?
  “凡此种种,明公明敏,本不必臣下明言,唯不敢深思罢了。臣因此而有忠言,明公若不怪罪,才敢进呈。”
  石勒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程遐,问道:“卿有何言,可明白说来——我不怪罪。”
  程子远长吸了一口气,就此说道:“臣意,明公何妨自王于东方啊?”不等石勒斥责,他就一口气说道:“今平阳势蹙,势不敢与明公决裂,即便明公自王,朝廷也只能追认之。如此,旧制可破,雍王乃可以代王之号,试收拓跋,国家或可转危为安。”
  石勒摆手道:“岂有人臣而自王的道理啊?”
  张敬趁机说道:“明公今已有自王之势,若不行自王之事,则恐大祸临身!”在把石勒的目光吸引过来之后,他就说了:“今明公控御三州,虎踞河上,又方击败段氏,威望如日中天。相较之下,平阳困窘,已自然而成主弱臣强之势。自古以来,安有功凌主上,可得保全首领者乎?!
  “即便明公顾念光文皇帝厚恩,不惧为韩、彭,麾下将吏,谁忍见明公异日自楚而迁淮阴,自淮阴而迁钟室啊?!”这是拿韩信之事做比喻——“且李左车、蒯通之辈,原为韩信心腹,可致公侯,待韩信见杀,仓惶流蹿,虽然得保首级,终究沉沦下僚。群臣鉴此前车,顾虑后辙,谁肯再为明公效死力?!
  “明公但王,不从云梦之游,乃无虑韩信之下场,且有列国之封,可传子孙。今冀、并等州百姓,多不肯向皇汉,心怀故晋,唯明公王于其地,善加安抚,才可真为我之子民。赵公爵号,不过数郡之封,百姓必虑朝廷别遣守牧,施以苛政,或将纷纷逃亡河南,到那时明公内无忠勇之臣,外无归心之民,即众百万,亦或奔散。如此大祸,明公难道毫无先见之虑么?!”
  他这一大套话,说得石勒一愣一愣的。终究石勒不识字,不读书,对于故典全靠张宾等人讲给他听,所以张敬所言,他得先在脑袋里转几个圈子,自我翻译一下,才能彻底明白。于是就趁着石勒愣神儿的机会,文武百官“呼啦”一声,跪下了一大片,全都恳请他自称赵王。
  包括从事中郎裴宪、参军杜嘏、记事张离等,也包括大将胡言莫、逯明、吴豫、支屈六、石生等,全都你一言我一语的,各自补充程遐、张敬所言。前者引经据典,后者直来直去,吵得石勒一个脑袋两个大……
  石勒被迫把目光移向张宾,问他:“右侯如何说?”
  张宾自然是不赞成石勒僭号称王的,他觉得如今还不到跟平阳政权彻底决裂的时候。固然程遐说了,胡汉朝就目前局势来看,必然不敢因此而宣布石勒为叛逆,多半只能捏着鼻子追认,但……嫌隙就此越来越深,还可能相互配合,唇齿相依么?然而眼见晋、戎文武,超过半数都跪请石勒称王,他也不好彻底逆潮流而行,否则怕会成为众矢之的啊!
  再者说了,石勒本人的心意究竟如何,尚难窥测,倘若自己悖逆了石勒之意,会不会就此失宠啊?
  只是以张宾的脾气,再加他一直以来的立场,也不好当即转蓬,跟这群短视之人一起跪求,因而听到石勒的询问,不禁微微苦笑,说:“既是同僚等都欲请明公自王……”
  其实他只要说四个字——“可从众议”,便能解决问题,偏偏不肯马上用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导致开口软绵绵的,这就给了旁人以可乘之机。程遐、张敬等皆欲推翻张宾久矣,又怎么能够容许他顺杆儿爬,借着咱们的势头再刷一拨声望呢?因而张敬当即毫不客气地就打断了张宾的话,说:
  “右侯所言差矣,非我等恳请明公自王,乃是时势使然,明公不能不王!右侯固忠诚于平阳,然朝廷已不可恃,明公基业,只能我等善辅之而自筹谋!”
  张宾辩驳道:“谁说我忠于平阳?”
  程遐同样不能让他把话说完,插嘴道:“我等自当忠诚于赵公,然而赵公以今日之势,当王,或不当王?我等以为当王,且必王,右侯素来为明公倚如股肱,却因何不以为然呢?”不等张宾再说什么,便即率领众人朝石勒拱手:“还望明公顺应天心,勉从众议!”
  于是又再七嘴八舌,完全不给张宾再说话的机会。即便石勒也被迫把目光从张宾身上移开去,环视众人,有些犹豫地说道:“此事甚大,还当遍询群议。”
  程遐问道:“明公得无顾虑上党县公,及孔、蘷二将军么?”
  所谓上党县公就是石虎,他和孔苌、蘷安都被寄予方面重任,镇守一方,在石勒政权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程遐问石勒是不是担心自己在襄国称王,那几人若表示反对,君臣之间,必起嫌隙,将来就不方便调动了?
  张敬趁机说道:“孔将军前别明公,‘至尊’之称,明公还记得么?则其心不问可知矣。至于上党县公,明公视若己子,虁将军与明公最亲厚,皆欲明公更进一步,使爵位与功名不相参差,必无反对之意。”
  支屈六梗着脖子叫:“主公不要再犹豫了,主公称王,上合天心,下从群意,蘷将军岂会阻挠?”
  程遐道:“形格势禁,不得不然,即便一二人尚主异见,明公亦当从于众也。”这“一二人”云云,自然是剑指张宾了。
  石勒无奈之下,只得一拍几案:“卿等勿再多言,此事甚大,且容我细思!”一转身,返回内室去了。
  张宾等人纷纷在外面求谒,石勒全都不见。一直等到当日晚间,才先召张宾入内商议。张宾把当前形势向石勒详细分析了一番,说这个时候实在不宜僭称王号,但随即话锋一转,说:“然而百僚同请,倘若明公不允,反失彼等之心。为今之计,两害相权取其轻,明公还当允诺为是啊。”
  完了石勒又召程遐,程子远先跟张敬商量过了,进来后不提称王之事,却问:“明公可知荀文若之死乎?”石勒闻言一愣,说荀文若不是荀彧么?听说他是曹操的心腹,可比拟兴汉之萧丞相,那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程遐笑笑:“荀文若实为魏武所杀。”随即就说当日董昭等人请朝廷加曹操九锡,荀彧坚决反对,结果曹操一怒之下,便赐“空器”于荀彧,迫其自杀。然后道明用意:“臣知右侯不欲明公称王也,其意或与荀文若相同,但请明公念其劳苦功高,断不可如魏武般生疑忌之心,遂使右侯被难……”
  假装帮张宾向石勒求取原谅,要石勒不可过分怪罪张宾,其实是故意拿张宾跟荀彧类比,暗示荀文若心向炎汉,这张孟孙么,他是仍旧忠于平阳政权的呀!


第二十四章 复置上郡
  长安城内,大司马府中,裴该正在书斋里双手按着桌案,仔细研读一份才刚从洛阳送过来的文书。
  这座大司马府原本属于索綝,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仅次于小城内的宫室,而用料考究、技工精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裴该就想不明白了,正当朝廷播迁之际,人、物两缺之时,索巨秀是怎么造出这么一座大宅子来的?即便说是在原有的某栋或某些建筑基础上临时修缮的吧,一眼望去,很多部件都还半新,绝非陈年旧物啊。
  索綝有这个精神头,用在国家大事上不好么?有这些人力物力,用来巩固长安城防不好么?
  他自入朝秉政以来,原本居于别处,后来朝廷东归洛阳,长安城内瞬间就变得空旷起来,裴嶷等乃建议,大司马留台关中,不可不居广室以增威仪,裴该这才迁来的此处。
  但他真是从来都没住过这么大的房子——不算这具躯壳前二十年的经历——前世身处某二线城市,地价、房价都不甚高,还有父母留下不菲遗产的前提下,住家也不过才六十多平而已。而这座新的大司马府,大致估算一下,占地面积起码超过了六千平——一百倍!而且内外居室近两百间,还附有一座小小的花园……
  裴该在徐州,不过七八名仆役罢了,即便加上荀氏陪嫁过来的,也不超过三十人。自入长安秉政,又多秘书、警卫二十余名,一家子不足百人,这六七千平的豪宅,可该怎么住啊?
  干脆,将前院置为办公场所,还分了二十多间屋子给暂时无家的幕府从吏当集体宿舍;裴该一家则只住后院,内外八十余室。
  其实在裴该想来,我要求不高,只需一间书房、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就够了,有了保大以后,再加一间婴儿房,此外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