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唐远)-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究竟是为什么?

第九十七章返回长安

(第三更)

………

………

“什么,你要回长安了?”

郭昕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杨晞,还以为是和她开玩笑的。

杨晞无奈地看着郭昕,不好意思地说道:“七娘,许多事,并不是我说了算,圣命不可违,皇帝陛下宣我回长安叙职,我自然不敢违抗,只能回去。今日我想问你的是,你是想随我一道回去,还是再在这里呆一阵子,等我再回来?只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能不能再回来。”

在接到朝廷的诏令后,杨晞已经接到杨国忠的密信,说这可能是太子李亨和高力士密谋的结果,是他们两个人一道说服了皇帝,李隆基才下决心将他召回。

“皇帝可能就此免了你的元帅职务,不再让你继续领军,原因是怕你军功太高,功高震主,父亲也没办法,不敢多争,”这是杨国忠在密信中与杨晞说的。杨晞看到杨国忠的密信后,也明白了大概,他更加不敢去抗争什么,只能遵从。

开玩笑,如今杨国忠在朝中势力这么大,他这个领军元帅手下又有十多万精兵,父子两人合力,把大唐弄个天翻地覆都有可能。当皇帝的,就怕臣子造反,如今安禄山的叛乱还没平息,要是再有哪位大将起异心,那天下更加大乱了,李隆基对杨国忠再信任,也不可能拿李唐的天下来赌的。

要不就是削减杨国忠的权力,甚至将杨国忠冷藏、搁置。这样情况下继续让他领军,或许李隆基的担心会少去。杨晞也想到了这一点。

不过李隆基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其中最真实的原因是什么,他现在无从知晓,他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听命回朝,将指挥大权交给庞忠,自己返回长安。

满是遗憾的郭昕咬着嘴唇想了一下后,同样无奈地说道:“既然你要回长安了。那我呆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我自然是回长安。只是和你一道走,可能不太方便,要不还是我自己和小雨走吧。”

听郭昕这样说,杨晞却是很坚决地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来长安。一路都受了很多苦,如今乱世,也非常危险,我怎么都不放心你们这样两个小女子独自行走的,既然不想、也不能再在这里呆了,那就随我一道回去吧。跟着我走。一路有个照应,一些意外总可以避免。”

郭昕低头想了一下,最终还是点点头,“那也好,我和小雨就继续扮成你的亲卫。跟着你回京。只是遗憾,没机会看你亲自指挥作战了。”

“或许以后还有机会!”杨晞不希望看到郭昕难过。开了句玩笑道:“如果以后你一直跟在我身边,肯定有机会看到的,我可不相信自此以后,我就没机会领军打仗了。叛乱还未平息,叛军依然势盛,说不定形势起变化后,皇帝又会想到我这个大唐最年轻的元帅来领军。”

“那你如果下次再有领军机会,我再跟着你,扮成你的亲卫看你指挥战事,你说可以吗?”

杨晞伸手刮了一下郭昕的鼻子,笑道:“当然最好是不要在打仗时候跟着我,太危险了,万一有个闪失,那我就追悔莫及了。我希望的是,除了战时,其他时候都陪着我,那才好。嘻嘻,只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郭昕一呆后才明白过来杨晞话的中意思,脸上马上飞起两朵红晕,恨恨地啐了一口,“你这个人……登徒子,人家与你说正经事,你却拿话逗人家,不理你了,哼!”说着一跺脚跑开了。

看着郭昕那羞怒的样子,杨晞却得意地笑开了。

这个小美人,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的。嗯,说不定人家是愿意自投罗网的呢。

…………………………

在收到皇帝令他归朝叙职后,杨晞也很快将军务交给新任命的陕郡防御使及潼关兵马使李承光。

不过在交御指挥权前,杨晞也做了善后事。

他也重新分配了潼关和陕郡的兵力配置,陕郡兵马稍稍削减了两万余,潼关兵马增加到七万。

陕郡兵败被俘的叛军有近一半、也就是差不多三万余人被编入军中,使得原本杨晞所领之潼关加陕郡兵马有近十八万。被俘后编入军中这批人马需要一个磨合期,杨晞让这部人马归于王思礼和庞忠部下,让他们严加管教。这次分兵,划分到潼关的两万余兵马都是原本挺有战力的军队,杨晞这样的安排是怕潼关有失。陕郡的人马有十一万左右,杨晞觉得即使孙孝哲与田乾真继续率军前来,只要据关而守,凭着庞忠与王思礼及其他将领的勇武,叛军还是讨不到便宜的。

杨晞在离开陕郡之前,令特别行动分队继续实战训练,离开陕郡,往洛阳方向进发。

没有他在,杨晞相信庞忠是指挥不动特别行动分队的。为避免麻烦和尴尬,还不如他还在陕郡时候,直接就把特别行动分队派出去执行任务。潼关的简易兵工厂还继续保留着,只是杨晞不知道他不在这里,朝廷还会不会继续提供原料,允许潼关再制作火药、火器。

将一切事务都打理妥当后,杨晞也准备踏上行程。

朝廷突然召杨晞回长安叙职,并让庞忠和李承光代理陕郡及潼关的军务,许多将领都明白,朝廷可能就此免了杨晞的元帅职务,这让许多人心生异样。能得主领陕郡军务的庞忠虽然高兴,也想好好施展身手,以雪灵宝兵败之辱,但对杨晞的归去还是挺惋惜的。毕竟没有杨晞,潼关可能就守不住,他们这些参加过灵宝战役的将领也可能没有将功赎罪的机会,后续几场胜绩也没可能获得,他们有点不舍。更不希望杨晞离去的还有高适,他觉得他现在能获得这一切,全是杨晞提携之故,杨晞走了,他有点无所依靠的感觉,但也没办法。

想了一个晚上,终于释怀的杨晞,虽然对自己创出来的一切很留恋,却也并没多少不舍。

无论怎么样,回长安好生休息一段时间,休养一下身体,过一阵子纨绔的生活,肯定是挺让人轻松的。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说不定回长安一段时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就在庞忠、王思礼、高适等人的相送下,杨晞踏上了归程,和他一道归去的,还有不知道何原因被召回朝的监军宦官李辅国。

第九十八章要改立太子

……

(第四更)

……

这次回长安,杨曦并没通过驿站的快马,而是带着自己的几百名亲卫,慢悠悠地往回走。

虽然说已经过了立春,但天气依然寒冷,华山上到处是冰雪。沿途除了官道看上去干净外,其他地方冰雪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天气这般寒冷,杨曦身边又有郭昕和小雨两个小姑娘跟着,他怕她们累着,也尽量以不是很费体力的速度行进,一天只走五六十里,每天很迟才上路,天没黑也就宿驿站。

这样的速度走了八天,才抵达长安。

因为李辅国一道跟着走,杨曦与郭昕之间也不敢有什么出格的举动,而是尽量少让郭昕两人露面,以免麻烦。一路行来,杨曦和两女也没太多单独相处的时候,而且在抵达长安后,杨曦因为要去交御事务,还要马上面圣,让郭昕和小雨先回府,待他事儿处完了,再去找她们玩。

杨曦抵达长安后也马上去求见了皇帝李隆基,李隆基知道杨曦回来并马上求见后,也立即召见了。

在进宫面圣前,杨曦与来迎他的父亲杨国忠有一番密议,通过杨国忠所说,杨曦也进一步知道了李隆基召他回来的原因。

正是有人在李隆基面前蛊惑杨家势力越来越强盛,很可能有控制不住的迹象,李隆基这才决定在年后时候召杨曦回京,以叙职名义让他暂时脱离军队,但并没有免他的兵马副元帅之职。杨国忠有一些权力也受到了约束,只不过职务上没有变动,只是代为处理朝政大事的权力小了一些。

听杨国忠讲了一些情况,杨曦心里也有数了。

杨国忠在与杨曦说了这些后,也告诉杨曦。他还有其他一些很重要的事要与杨曦商量,待杨曦面圣结束后,回府再说。匆忙间,这些事也只能说个大概。

李隆基接见杨曦,也没说什么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他只是说召杨曦回来,是想听一下杨曦当面陈述一下前方的战况。杨曦也详细地讲述了一番潼关及陕郡的军务情况。在听了杨曦的一番讲述后。李隆基也嘉勉了一番杨曦。给予了不少钱物的奖赏,再很体贴地表示,这半年以来,杨曦一直在前方领军作战。非常辛苦,他这个当皇帝的非常不忍心,趁现在前方军情不紧急,叛军孙孝哲部暂时退守硖石堡的机会,让杨曦回长安好生休养几日,一切待他身体养好了再说。

杨曦当然也很诚惶诚恐地表示他的感谢,并当殿表示只要皇帝再令他返回陕郡,他一定会继续指挥好军队击退来犯之敌,并想尽办法将叛乱平息的。李隆基也表示。杨曦一路回来。定是非常辛苦,先回去休息一下,前方军务情况的汇报待回去后再好好写几份奏本呈上来即可。

杨曦和陪他禀报情况的杨国忠也马上告退,父子两人一道回府了。

“父亲,你说召孩儿回来之事是太子在陛下面前建言之故?”一回府。父子两人刚进内室,杨曦就迫不急待的问道。

“那当然是,”杨国忠很严肃地点点头,“这其中肯定不只太子在陛下面前说过什么,还有其他人说过这事,担心我们杨家势力太过于庞大,难以控制什么的。”

“父亲你说的另外人指的是谁?高力士?”

听杨曦讲出高力士的名字,杨国忠有点惊异,但还是马上点头承认,“曦儿,你说的不错,正是高力士在陛下面前多次说了这些事,陛下才被说服,将你暂时召回潼关来的。曦儿,你这段时间立下的战功太多了,许多人眼红,许多人不服,他们不愿意看到我们杨家人表现如此出色。曦儿,为父今日也将一些事与你明说了,陛下是越来越不喜欢太子,太子做的事总是让他失望,因此早有废立的想法,只是许多人的反对才暂时下不了决心,高力士就是反对陛下改立太子的。也正是他的反对,陛下才始终下不了决心。”

高力士和杨国忠是李隆基最宠信的两个人,但因为两个人都受宠幸,免不了有利益的纷争。

高力士看不起杨国忠的出身,杨国忠更看不起高力士宦官的身份。

两个人一直明争暗斗,只不过没有表面化、公开化,甚至有时候还会团结一致,对付那些抨击他们的政敌。但无论是杨国忠还是高力士都知道,两人间的矛盾是挺难调和的,在一件事上,各自的观点更是截然相反,那自然就是对待太子李亨的态度上。

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在朝堂上是人尽皆知的,杨国忠反对李亨当太子的态度也是分开的秘密,李隆基不喜欢李亨许多人也是知道的,但因为许多因素,李隆基并没改立太子,这其中与高力士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也是杨国忠对高力士非常有成见的地方,他相信,要是高力士支持废李亨的太子位,那李亨早就不是太子了。

听了杨国忠的一通讲述后,杨曦也恍然明白了很多事。

不过他也没问询什么,而是等待杨国忠继续说。

杨国忠在说了一番太子李亨及高力士的事后,再道:“太子在陛下面前再建言,要召你回来都不会有什么效果,但高力士在陛下面前这样说的话,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曦儿,今日爹爹也不瞒你,陛下身边有一些父亲的人,正是他们将情况告诉了爹爹,爹爹才将事儿弄明白。”

“父亲,那你想如何处理这事呢?”杨曦知道,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