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唐远)-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没主动说什么,而是等待郭子仪的问询。

郭子仪是个军人,原本他的性子就很直爽,多年的领军经历并没改变他这一性格,而且他已经把杨晞当作女婿看待了,因此也就直接问出了他非常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子亮,老夫想问你,一直以来关于你身世的传言是不是真的?”

“岳父大人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杨晞反问道。

刚刚他突然想到了当日郭昕问他关于身世问题的事,马上就猜到了郭了仪今日唤他单独聊事,应该就是想问这个问题的,因此也没什么意外。但他还是想弄清楚,郭子仪为何会在答应了他婚事后,并准备筹备婚礼时候,突然间问询这个问题。

郭子仪愣了一下,没想到杨晞会反问他,想了一下后,还是回答了:“老夫只是想弄清楚而已,昕儿要嫁与你为妻,这件事上,老夫不想一直糊涂。相信你也是知道这件事的,老夫希望能与详细地说说,或许许多事上,老夫以后可以帮你!”

听郭子仪这样说,杨晞微微地吃了一惊。难道郭子仪已经知道了很多事,甚至知道了他与李玢的关系,不然怎么会这样说?

看杨晞一脸犹豫,郭子仪也没催问什么,而只是注视着杨晞,等着杨晞回答他的问话。

杨晞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将一些事告诉郭子仪,当下也就轻声说道:“岳父大人,那些传言确实不假。”

“哦!”郭子仪应了声后,并没继续问询,而是静听杨晞的继续讲述。

“杨相公并不是我的亲生父亲,这一点我已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证实,相信杨相公也是知道这事的!”

“哦,没想到真的如此!”郭子仪轻叹了句后,又沉默了。

杨晞也没想现在就将他是李玢的儿子这件事告诉郭子仪,郭子仪没问询,他也不再说什么,而是静静地坐着。

“怪不得在攻打洛阳时候,延王殿下会如此信任你!”

郭子仪突然间冒出的一句话,让杨晞再吃一惊。只要他不是太笨,马上就能明白郭子仪此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原来郭子仪早就猜到他就是李玢的亲生儿子这一点,今日只不过是想证实一下而已。不过郭子仪没有明言,他也没进一步说明。

“子亮,老夫听闻朝中有传言,皇帝要废立太子,相信你也听说过这事了吧!”郭子仪对杨晞没和他仔细说明这件事有点不太满意,但还是将他今天要说的最核心的事说了出来。“老夫今日想问你,要是太子被废,那你认为哪位皇子立为太子最合适?”

郭子仪已经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杨晞如何还敢不应,当下也赶紧起身,对郭子仪作一礼道:“岳父大人,相信你也猜到了。延王玢就是我的生身父亲。延王此次请命出征,自然就是冲着提高自己声望。想获取太子之位而去的。如果太子亨被废太子位,那小婿要支持的人,肯定是延王玢!”

“你们已经在这件事上有过商议了?”郭子仪继续面无表情地问道。

杨晞犹豫了一下,还是将真实情况说了出来:“是的,岳父大人,小婿与延王殿下讨论过这件事。”

“他答应你,要是他被立为太子,并最终继位为皇的话,会将你认回,并立你为大唐的储君?”郭子仪虽然是面带平静地问出了这句话。但他心里却在狂起波澜,事情果然与他最大胆的猜想类似,甚至比他想的还要疯狂。

杨晞依然是在犹豫了一下后才回答:“是的,岳父大人,延王殿下是这么说的!”

“你相信了?”

“我相信他现在是这么想的。但不知道以后他会怎么想!”

“哦?!”郭子仪想了一下后,也明白了杨晞的意思,依然面色平静地问道:“子亮,你既然知道这个,那你是怎么认为的?”

“我希望延王玢能被立为太子!”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杨晞点点头,“我相信延王殿下最终会兑现他的承诺的!”

“你觊觎大唐的皇位?”郭子仪的眼神变得凌厉了,说话的口气也不自觉地加重。

“岳父大人,并不是觊觎,而是我觉得,要是由我来治理大唐,那大唐肯定会比现在好上很多,一定会比现在强盛百倍,再没有外敌能威胁到大唐!”杨晞说着,非常傲然地看着郭子仪,“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去争取,我希望借着我的聪明与才智,为天下带去繁盛,给百姓带去福祉。”

郭子仪很是吃惊于杨晞的傲然,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不过最终他还是在想了想后,再严肃地问道:“子亮,你有没有想过这其中有难度和危险?”

“想过,但是我觉得,只要延王当上了太子,并最终当上了皇帝,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你是说只要延王玢当上了皇帝,那他肯定会将皇位传于你?”

“那不是!”杨晞非常坚决地摇摇头,“这只是延王现在答应的事,但我相信他肯定只是为了获取我的支持,才这么说的!他在当了太子,并最终即位为皇后,肯定不会兑现承诺的,甚至会想办法将我清除!”

杨晞的话让郭子仪心里跳了一跳,刚才担着的心也放下了一点,但还是不解地问道:“子亮,既然你已经想到了这一点,那你为何还要支持他当太子?要是你支持其他皇子当太子,那无论是谁,只要你不张扬,肯定不会有威胁,只有延王当皇帝,你才有性命之忧!”

“但其他人当太子,我完全没有希望实现刚才所说的愿意,为天下百姓带去最大的福祉!”杨晞说着,站起了身,不顾郭子仪的吃惊,压低声音说道:“岳父大人,你相信我,只要你支持我,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愿望的,延王是个很容易摆布的人!我希望昕儿最终能当上大唐的皇后!”

“啊。。。。。。”

第十八章陛下一定会同意此事的

………………………

……………………

也不知道是因为杨国忠在历史上的恶名之故,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杨晞总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要成大事,那依靠杨国忠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这个父亲是“猪队友”。

杨国忠在朝堂上的恶名太盛了,他这个儿子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许多人还因为杨国忠之故而对他“另眼相看”,把他当作奸恶之人,即使一些人慕他的能力与他结交,但也不会对他赤诚相待。

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他身上已经牢牢地打上了“杨国忠儿子”这个标签,即使没有血缘的关系,也很难改变。但对此杨晞并没太多懊丧,相反他很多时候还感觉庆幸自己是杨国忠的儿子,他完全明白,如果他不是杨国忠儿子,现在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不可能属于他的。

无论杨国忠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奸恶,但待他这个并不是亲生的儿子,却是非常好,甚至比另外几个亲生儿子都要好,这一点杨晞是挺感激的。杨国忠即使给他带来了这么多好处,那他也不能去责怪这个将他养大的父亲什么,接下来的时候,他要做的,就是尽量消除杨国忠奸恶之名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利用杨国忠能给他带来的正面的影响、好处,尽可能去成事。

真的要成大事,许多时候就必须不择手段,能利用的都要利用上,还要争取更多可以仪仗的力量。

而郭子仪就是杨晞认可的、除杨国忠之外最可以依仗的力量。

或许郭子仪对大唐的影响不能达到原来历史上的高度,但也是一般人难以相比的。要是郭子仪愿意诚心帮助他,杨晞觉得郭氏的力量很可能就是决定性的力量,因此他一定会尽力争取。

这也是他在郭子仪问询他关于身世之事后,向自己这个准岳父很“坦诚”地表述了自己想法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他这是赌,赌郭子仪会与他站在同一战壕中,支持他成事。

杨晞觉得他是赌对了。至少他在与郭子仪说完这事后,郭子仪的反应让他有这种感觉。

郭子仪当然不可能在说了这事后马上就表态,但他没有任何斥责杨晞的话,也没表示其他不高兴的意思,更没有悔婚等意思,而是告诉杨晞,这些事以后万不能和人说。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避免被人抓住把柄。郭子仪的警言让杨晞感觉这是变相的鼓励和支持。

因此他觉得对郭子仪的交心是赌对了。以后郭子仪会支持他成事的。或许这一切对于郭子仪来说也是诱惑,自己的女儿能成为当朝皇后,女婿是皇帝,对谁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诱惑。

两人谈话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往更深层次方面说去。

在说了一会关于杨晞身世的事后,郭子仪将话题转到另外方面去了。

“子亮,已经是夏天了,待天凉了,你和昕儿就可以成婚了,趁现在婚期还没临近之际。我们要想办法让陛下同意尽早进行军务的改革!”郭子仪盯着杨晞,直言不讳地说道:“老夫在外任职多年,深知如今节度使制度对朝廷的危害,说句实在的话,要是哪个节度使有异心。想谋反,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节度使制继续存在,各镇节度使依然有这么大权力,军事民生一手掌握,那天下会继续动荡,朝廷给会没办法控制天下。”

郭子仪在外任职多年,任节度使也时间不短,他对于这一切很是清楚。

当然他在任节度使间,并没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过大,反而欣喜于军事、民生一手抓,做什么事都不要受制于人,甚至对朝廷的命令也可以阳奉阴违。

但在经历安禄山的叛乱后,归朝任职的时候他却觉得这是最需要改变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节度之镇之内,不要说军事民生一手抓,连人员任免都是节度使说了算,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安禄山的叛乱虽然平息了,但这个大奸贼却起了不个很不好的头,以后肯定会有一些怀有异心的节度使,会涉其后尘,效仿其行为,想过过当皇帝的瘾。为了天下的安定,为了以后不再起乱,节度使制度必须进行改革,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一定要得到削弱和遏制,让他们没有起乱的可能。

原本郭子仪并不急于做这些事,他知道做这些事是很棘手的,会树立很多“敌人”,毕竟谁都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或者小去,他觉得一切可以慢慢来,花了几年时间。但他在与杨晞说了一番话后,却马上改变了想法,觉得一切都要加快速度进行,一定要以铁腕的手段改变这一切。

所以在想了一会后,他马上就向杨晞这样提议了。

听郭子仪这样说,杨晞仿佛找到知音一样,眼睛都亮了一下,马上应和道:“岳父大人说的极是,小婿也是这么想的。自安禄山的叛乱暴发以后,小婿就认真分析过这事,也是认为导致叛乱发生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太大了。在开元以前,我大唐鲜有镇边大将率军起乱的事发生,那时候也不可能有安禄山之乱这样规模的叛乱起来,除非大规模对外征战时候,不然任何一个将领手下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数量的常备军。前些日子,我也和父亲说过,朝廷必须进行军制的改革,消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不然天下终难大安,父亲也是同意了我所说的观点。”

听杨晞如此说,郭子仪眼睛一亮,赶紧追问了一句:“子亮,你是说,你父亲杨相公,他也是同意削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的?”

“是的!”杨晞点点头回答,“其实在安禄山叛乱起来前,父亲就已经觉察到安禄山要起乱,建议陛下将安禄山召回来,并要削减各镇节度使的权力,但陛下并未完全听从。叛乱起来后,父亲更是数次这样与我说过,相信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