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唐远)-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将知道了,命令兄弟们,尽量延缓两次射击的间隙,瞄准后再射击,不要坚持不到天黑就力竭了!”庞忠黑着脸下了命令。

每批军士都已经射出了至少十轮箭矢,体力不支的情况已经初步显现,军士们射出箭的高度和力度已经比最初时候差了一些。

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庞忠知道,再这样下去,军士得不到休整,那许多人会拉不开弓的。

庞忠也清楚,叛军肯定知道汉潼关城头上的守军数量不多,没办法轮换,因此才会不间断地攻城,目的就是想利用连续的攻击,消耗城头上守军的力气,或者消耗城里的箭矢。

待城头上射出的箭稀疏了,射程近了,就是叛军更大规模攻击开始的时候。

从城下往城头上射的弓箭杀伤力虽然弱了一些,但还是有非常大的杀伤力的。在现在之前,叛军一直没机会进行大规模的对城头射击,射上城的只有一些零星的箭矢,但接下来肯定会有!

庞忠已经指挥军士打退了叛军五六百人规模的五次冲锋,在付出几十人伤亡的代价下,击毙了千余名叛军,这样的伤亡比例可以说战绩很辉煌了,与前几个月潼关攻防战时候的战绩一样辉煌,但他也知道,只要叛军不放弃,一直采取这样的战术,今天这场攻防战最后落败的肯定是他们守城的军士。

庞忠多希望能有援军抵达,让他们有轮换休息的时间,他也不时地回头看看后面的隋潼关城方向,期望能看到增援的人马到来,可惜一直没看到。

庞忠也是知道,无论是哥舒翰,还是杨晞都不会派出援军的,因为现在后面的隋潼关城守军数量也是严重不足,而那里才是防守的重点,是守卫长安的最终门户,杨晞的许多布置只是想尽量迟滞叛军攻击隋潼关城的速度,及至待到后续援军的抵达。

久经战事的隋潼关城太破败,凭现在潼关附近的兵力是很难守住的。

他也知道,即使杨晞或者哥舒翰会派出援军,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至少会在一定时间后,他们已经与叛军血战在一起之际,那时派出援军才最有效果。

也就是说,现在这情况下,即使后续的援军已经抵达隋潼关城,现在也没有人会援救他们的。

庞忠也完全清楚,隋潼关城的险要程度是汉潼关城的数倍,要是他指挥全部人马,在破败的汉潼关城也只会布置少量兵力,起到迟滞作用。他肯定会用少数兵力死守汉潼关城,不惜代价阻滞叛军的前进步伐,为后续援军的抵达争取时间。

他再一次想到了“丢卒保车”这个词,他相信他们是被杨晞和哥舒翰放弃的“卒”,这两个人是要牺牲他们这两千人马,死守汉潼关城,迟滞叛军攻击速度的。一想到此,庞忠心里就一阵黯然。虽然说灵宝兵败,他所领的十万兵马几乎全军覆灭,朝廷不可能不追责,他如何死守汉潼关城,最终壮烈殉国的话,朝廷可能会不计他前面的失败,不加以追责。但像被弃卒一样被抛弃,他总是不甘心的!

就在庞忠担心与感慨油然而生之际,杨晞的命令传来了,那就是让他们注意叛军攻击的节奏,要想办法保证军士的体力,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天黑,在天黑更不利于叛军的进攻后,再布置疑兵阵,让叛军不敢轻易攻城,他们再安然退回后面的隋潼关城。听到杨晞这样的命令,庞忠刚才心里那点隐隐的怨气也消除了不少,也敬佩观战的杨晞竟然能看出叛军的意图。

这样一个少年人,在观战了一会后,能看出叛军的意图,是很不简单的,至少城头上正在战斗的很多人,是没看出叛军的真实意图的,连另外一个方向的李福德也不一定完全看清楚。

杨晞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命令他们坚持到天黑,并想办法布置疑兵之阵,让叛军认为他们没有放弃汉潼关城,而是加强守卫,让叛军不能轻易攻城。这样可以掩护他们安全撤退,同时也可迷惑叛军,不至于让叛军发现他们弃守了潼关城。

听清楚了杨晞的命令后,庞忠油然而生一种感激,他也知道现在时候对杨晞生出感激是不合适的,但这种感觉却是掩藏不住,自然而生了。

感觉好了,精力似乎也旺盛了,庞忠以非常有力的声音下达了他的最新命令,那就是命令将士,延长两轮箭矢的射击时间,在叛军再推进一段距离后再射击,除非叛军加快进攻节奏。

随着庞忠命令的下达,城头上往下飞的箭矢密集少了一些,但这并没有让攻城的叛军军士有任何的庆幸感觉生出来,死亡的威胁并没有少去,随着他们往前的推进,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矢杀伤力也在加大。夏天时候,人身上装不进去更多厚的束甲,攻城的军士除了上举的盾牌外,身上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抵挡箭矢的装备,而盾牌是不能有效防住城头几个方向射来的箭矢的,一不小心,身体某个部位就会中箭,中箭后手中盾牌自然就举不牢,没有盾牌的掩护差不多就成了唐军的靶子。

攻城叛军的伤亡情况并没有少去,只不过他们有机会射出一些箭矢往城头去,但仓促之下射出的箭矢要么没有落到城头上,要么没对城头上的守军造成很大的影响,城头上守军的防御并没出现紊乱。

李福德也接到了杨晞的命令。

在接到杨晞的命令后,李福德也仔细观察了叛军的进攻情况,马上明白怎么一回事,也马上下令调整了射击的频率和速度。

只不过他所部没有经历过潼关的攻防战,在看到叛军一波接一波地进攻时,不顾一切地连续射击,在叛军五轮攻击下来后,他们比庞忠部至少多射了好几轮箭,将士们体力的消耗也多庞忠部多了很多,一些军士已经拉不满弓,射出的箭只落在城外不远处,一些人射出的箭即使射在叛军军士身上,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很大了。还好杨晞的命令及时传来,让李福德还有机会调整布置,并且可以利用几百名替补的军士作轮换。

也幸好,潼关城前地形险要,叛军没办法展开更大规模的攻击,要不然现在已经是危险时候,说不定许多云梯都架在了城头上了!

不过谁都知道,更艰苦的时候还没到来!

谁都知道,最艰苦的时候也就要到来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十六章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下周只是个裤衩推,很悲催,但愿依然能保留在首页新友们多砸几张推荐票,多给一些会员点击!多谢了!明天第一章提早到上午八点钟发!)

-----------

“报告副帅,唐军的防守很顽强,我军损失惨重!”一名校尉飞快地跑到依然立在山坡上观战的崔乾佑面前,大声报告战事情况。。

崔乾佑默默无语地挥挥手让小校尉退下,表示他知道了。

战事的进展情况他都看在眼里,他完全清楚已方差不多已经付出了两千余人马的代价,但依然没能有任何一兵一卒攻到潼关城内,有限的几架云梯刚刚在潼关城头竖起来,马上就被推倒了,那些准备攀爬云梯的军士最终落了个惨死或者重伤的命运。

六波攻击无果了,虽然他也看到这样的攻击已经让城头上的守军体力消耗很大,射到城下的箭矢也数不胜数,但离唐军力竭,箭矢耗尽的时候还早。

要是在灵宝大捷之前,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但依然没取得任何进展,他只能下令停止攻击了。

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潼关城内的守军兵力严重不足,最多只有一两万人马,而攻城的人马有近十五万,在兵力占严重优势的情况下,肯定要连续攻城,不能放弃,要不然等唐军的后续援军抵达,局势又将恢复到灵宝之战之前,两军只能处于对峙状态。

这是包括他崔乾佑,还有安庆绪及洛阳的安禄山都不愿意看到的。

灵宝之战前,形势对他们很不利,崔乾佑也是知道这一点,安禄山有退守范阳老家的打算。大多兵力被牵制在潼关城前,而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程千里、李嗣业等唐军将领所领兵马又在后方不要命地攻击,并取得了优势,安禄山及手下的将领,包括崔乾佑都担心洛阳与范阳之间的通道被截断,及至所有人马被唐军分割包括,逐个歼灭,因此想退回老巢范阳。

但在灵宝大捷后,哥舒翰的二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潼关差不多到了无兵防守的地步,要是这样的时机都不把握,不趁机将潼关城攻下,打开通往长安的门户,那以后再也没机会染指长安了。

安禄山在收到灵宝大捷的消息后,也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趁机将潼关攻下,并且他自己也率支持人马,快速往潼关方向而来了。无论是安庆绪,还是崔乾佑都明白,现在的他们只能不惜代价攻取潼关了,即使尸体堆积到潼关城的高度,也不会退缩放弃。要攻占整个潼关,打开通往长安的门户,那面前的汉潼关城是必须要攻下的,不然根本没机会陈兵隋潼关城下。

崔乾佑也再次下令,继续采取刚才的战术,一波接一波地对汉潼关城发动攻击。

随着崔乾佑的命令,叛军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又继续开始攻击,并且攻击的规模稍稍的加大,军士手中的盾牌遮挡的更严密的,他们以盾牌组成一个很大的遮盖,快速地往潼关城下推进。

攻击潼关城的不可能是骑兵,骑兵在这个时候发挥不出威力,只能用步军,或者令骑兵下马当步兵用。他们擅长城池的攻防之战,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将自己身体遮掩的更严密一点,那受伤的机会少一点,保命的机会也会大一点。

但潼关城前地势不平坦,高低起伏很大,攻城军士手中的盾牌再举的高,也不可能一直能将身体遮挡住,只要稍一疏忽,致命的箭矢就会射中他们的身体,接下来就是受伤或者丧命的命运等着他们。

不过潼关城头射下来的箭矢依然很密集,攻击的叛军军士接二连三地倒在城下。

-----------

“又一轮攻击被打退了!”隋潼关城东门城门楼上,观战的杨晞看到叛军再次发动一波攻击,但依然伤亡惨重后,残兵无奈地退下后,不由的感慨了一句。此时的他更加无视叛军留的下尸体了,只是希望城楼上庞忠和李福德还能支持的住,不让叛军有机会登城。

即使叛军有机会登城,也要在攀登到城头前将他们悉数斩杀,不让任何一兵一卒登上城楼。

据他观察,叛军在城下已经损失了至少两三千人马,而城头上的守军伤亡最多不过数十人,叛军后续的进攻差不多是踏着同伴的尸体而来。

如此巨大的伤亡悬殊,最大的原因就是潼关周围的地势,要不是汉潼关城东南两门外地形险恶,高低起伏不平,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兵力,又因为地势的原因,攻城的叛军没办法集合军士对城头上的守军展开有组织的箭矢对射,几乎是硬着头皮上去挨打的,迎着城头上射下来的箭雨在冲锋。

这样的情况也就造成了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城头上伤亡的军士也只是被有限射到城头上的箭矢所伤,没对守城的唐军战力造成很大的损失。

就在杨晞感慨之时,高适飞快地跑到城门楼上,大声的请命他要率军急救前面的潼关城。

隋潼关城上的守军将士几乎都看到了汉潼关城发生的激战,这种场景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时常看到,但今日味道却完全不一样了,汉潼关城只有两千余兵力,很难抵御住叛军的连续攻击,今日叛军的攻击强度及频率远胜以往,最这样的情况下去,那两千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