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唐远)-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章兴庆宫内的争执

(每次上传,主角名都会自动变成杨曦,需要改很多次才可能有一次显示正确,让人无语!起点这是怎么了???)

在来兴庆宫的路上,杨晞已经坚定了请命率军急救潼关的念头!

上天既然让他在这个时候穿越来到大唐,一定是“派他”来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的;既然他负有这样的使命,那他就要义不容辞地站出来,请命率军救援潼关!

他在后世时候领过兵,参加过多次接近实战的演习,也指挥过许多次实际的行动,而且也杀过人!虽然古代的军士行动方法与后世时候有非常大的区别,但军事学院毕业再入伍的他,在上军校时候也曾研习过古代冷兵器时候的战法,对古代战争的方式并不陌生,实战经验又丰富,要是能领一队精锐之师,他自信能有办法改变潼关被叛军占领这个结局的!

穿越前所看的那本《安史之乱》教给了他许多御敌的办法,可以将叛军阻挡在潼关城下的办法,只不过有没有用却是不知道。但杨晞知道,事情已经这样了,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率军救援潼关!

要是迟了,那任何针对潼关防守做出的计划都成为空淡和泡影!

更重要的是,现在军情危急,潼关陷落在际,要是没有他这样横空出世的人插上一脚,那历史依然会如原来那般发展,很快潼关失守,随即皇帝李隆基逃跑,长安被叛军占领,御驾逃至马嵬坡时杨国忠、杨玉环这样的著名历史人物被杀于乱军之中,大唐陷于长久的内乱之中,盛世就此终结。

可能他凭着穿越人的未卜先知能力及特殊身手,可以避免身死,但那样也太憋屈,太狼狈了!

体内留存的那份血性让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命运变成那样悲惨,也不希望自己身处的时代陷入进一步的动荡之中,因为这种情况下生出的许多顾虑,让杨晞没太多犹豫就站出来请命。

震惊中的杨国忠终于明白过来,恶狠狠地瞪了眼杨晞,并低声吼道:“晞儿,你怎可如此?还不快闭嘴!”杨国忠希望杨晞只是一时冲动而说,赶紧喝斥让他不要再说这种荒唐之话,让皇帝笑话。

十七岁的少年人,从未从军入伍过,要率军急救潼关,还以为是闹着玩的吗?

杨国忠有点后悔带杨晞进宫来了!

但杨晞却是自信满满,同样低声地回答杨国忠道:“父亲,你放心,要是真的让孩儿领一支人马去救援潼关,孩儿自信能利用潼关天险,守住城隘,将叛军阻击在潼关城外,替父亲长长脸!”

杨国忠还再说什么,但这时候李隆基开口说话了:“国忠,原来你和四郎已经合计好了,想必一定讨论出可以御敌的良策,快讲来朕听听!”

杨晞抢在杨国忠之前请命,杨国忠的脸色虽然变得难看了,但并没有当殿表示什么,李隆基进一步相信了这是杨国忠父子进宫前就商量好的事。他猜着一定是杨国忠担心哥舒翰的兵败受责,因此和儿子合计后,当殿来演这一场戏了!演戏当然有筹码,父子两人一定合计过什么御敌之道,并不想在这个时候责罚杨国忠的李隆基想听听父子两人合计了什么。

“陛下!臣有罪,请陛下责罚!”杨国忠长叹一声,又跪在地上,准备将原因说明,并当殿训斥杨晞的胡闹。但在他跪拜行礼之时,杨晞却上前一步,将他搀了起来。

在杨国忠的吃惊和茫然中,将他搀扶起来的杨晞长身而起,冲脸有惊喜之色露出来的李隆基作礼道:“陛下,哥舒翰虽然惨遭败绩,但他还是率近万人马逃回潼关,据关而守,沿途肯定设下路障,以迟滞叛军的行进速度!而安贼之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还有战场要打扫,官军的残部要清理,要想连续作战,直扑潼关,非常有难度,不太可能马上尾随尾追击,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立即派将率军士急救潼关,确保潼关不失!潼关不失,长安就无忧矣!”

在杨晞开始讲述之时,武部尚书韦介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武部侍郎萧华、宪部侍郎房琯、太仆卿张垍、京兆尹魏方进等不少重要大臣先后来到殿内。

他们已经知道潼关兵败的消息,正自惊慌!进殿的他们看到杨晞在皇帝面前慷慨陈词,越加的惊异,不过杨晞所讲,马上吸引了他们,他们在向李隆基作礼后,全都站在一边,听杨晞陈述。

凭着前身残存的记忆,杨晞认出了韦见素、陈玄礼等朝中重臣及杨国忠的亲信魏方进等人,其他人他是不认识的。

但正讲的激情的他,看到李隆基这个老头子对他所讲的很有兴趣,无视这么多人的先后到来,继续慷慨陈词:“陛下,潼关关前道路难行,哥舒翰出关时候所带的辎重、毡车,还有殉国将士的遗骸,已经将道路堵塞,贼军只有将这些阻碍之物清除之后,才能行进!如此至少要费一天或者一夜时间才可,也就是说,即使贼军以最快速度行进,也要明日早上或者下午才可以抵达潼关城下!”

“要是朝廷倾全力救援,趁贼军未破潼关城前,遣大军急救潼关,加强潼关的防守力量,贼军一定不可取!要是迟疑不定,必定延误了军情,所以请陛下速速决定,遣大军救援潼关!请陛下恩准臣领军救援潼关,要是救援不力,不能阻敌,甘愿听候陛下的任何处罚!要是兵败,小臣也会以身殉国!”

说着扑通一声单膝跪地,行了一大礼后,再次大声请命!

杨晞如此举动,及请命时候那傲然神态不只把李隆基和杨国忠惊住了,连韦见素、魏方进这样杨国忠的亲信,还有对杨国忠很有成见的陈玄礼、萧华也不禁为之侧目!

杨晞所陈之言,太有男儿豪气了,这与他们印象中的杨国忠及杨国忠儿子完全不同。

殿内来了这么多了,杨国忠是有苦说不出。他现在不能斥责杨晞,要是他斥责杨晞,一定会被皇帝及其他大臣认为他贪生怕死,儿子请命出征都要阻止,当殿请求皇帝责罚他都有可能;但他知道自家孩子的性子,如此少年人,怎么会能力领军呢?寄希望于杨晞解潼关之困,无异于痴人说梦!

自己这个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竟然敢当殿请命?杨国忠很是不解,震惊异常!

复杂的心情让他呆呆地站着,不知道说什么,以前的机灵和随变能力完全消失了!

殿内诸人的目光不断地在杨国忠和杨晞身上徘徊,见杨国忠暂时没有反应,很多人马上认为这是杨国忠授意所致,今日是在皇帝面前演戏,马上就有人跟着站出来发表意见。

韦见素首先上前奏言:“陛下,臣认可杨四郎所说遣大军急救潼关之说,这也是现在唯一能救潼关之道!不过不应由杨四郎所领,陛下应该遣其他善战的将领统领,并马上出发,不然潼关危矣!”

魏方进也马上站出来,表示了与韦见素相似的见解。他们是看出来杨国忠的尴尬,清楚这位权势滔天的皇帝宠臣此时不方便驳斥儿子所说,只能由他们代劳了!

两人都把今天的情况理解成杨国忠在和自己的儿子演苦肉计!

见有几人猜到他的心思,将他难以说出口的话讲了出来,杨国忠松了口气,正正衣襟,正想说什么时候,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却站了出来,发表了与前几人不同的意见:“陛下,臣完全认可杨家四郎所说,应遣大军急救潼关!如今朝中善战的将领全在外统兵,能有效驾驭潼关诸将的人更是没有,臣自觉也没这个能力!而杨相公在朝中威望最高,要是由杨家四郎领军救援,凭陛下的手诏及杨相公的威望,杨家四郎一定能统御众军,将叛军阻于潼关城下的!”

陈玄礼的冷热嘲讽杨国忠当然听的出来,包括其他人也都听出味了,但并没有人马上站出来反驳。因为现在到底是非常时期,许多人包括韦见素等人都不知道皇帝现在的态度,不敢乱发表意见。即使想反对陈玄礼话的人,也在思索着该怎么说才好!

而这时候,武部侍郎萧华站了出来“慷慨陈词”:“陛下,臣觉得在灵宝兵败这件事上,杨相公负有最重要的责任!哥舒元帅一再上表请求,不能出关作战,只能依潼关而守,不然必败!是杨相公一再要求令哥舒元帅率军出关作战的,如今哥舒元帅大败而归,臣觉得不仅要责罚兵败的哥舒元帅,杨相公一意孤行,强令陛下同意让哥舒翰出战的重罪也要一并处罚!但如今是非常时刻,想必陛下也不会同意在此时责罚杨相公!想必杨相公也是知道自己的罪责重大,因此想让自己的儿子率军挽回败局以赎罪!臣也认可让杨家四郎领军救援潼关,要是杨家四郎能成功将贼军阻击在潼关城下,那才可以免除杨相公一部分罪责?还请陛下同意让杨家四郎率军急救潼关!”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十章李隆基的拍板

“陛下,他们血口喷人,公然污蔑臣!”杨国忠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当着李隆基的怒斥陈玄礼和萧华道:“陛下,陈大将军和萧侍郎早就对臣心存芥蒂,他们只是想借潼关兵败之际公报私仇,致臣以死地,并不是一心为国的!臣一力坚持让哥舒翰率军出击,只是想趁北方连续大捷,叛军士气低落,想放弃洛阳,缩回范阳之际,一举将叛乱平息!”

“陛下,臣是一心为国,处处为陛下谋划考虑的,丝毫没为自己的私利考虑过!但哥舒翰却百般推辞,为了自己见不得人的目的屯兵怯战,并大量招募军士,甚至想做安禄山第二,以至错过了最佳出战的机会,让叛军得到了充足做布防的时间!出战时候也定是畏手畏脚,才致命二十万兵马败于几万叛军之手,这是哥舒翰的无能,并非臣之过!陛下应该重责哥舒翰及他手下的将领,而不应该是臣!臣有罪,但只是过失之罪,还请陛下明鉴!”

杨国忠如此慷慨激昂,义正言辞的话让殿内众人都吃了一惊,连原本心思有点动摇的皇帝李隆基也微微吃惊,他也很快就认同了杨国忠所说是对的!他也一直认为杨国忠就是这么想的!

看到一番话差不多就让原本脸色微变的皇帝脸色恢复了正常,杨国忠松了口气,在诸臣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前,再道:“陛下,吾儿才十七岁,从未在军中呆过,如何能领军救援潼关,这不是把军国大事当儿戏吗?要是因为臣犬子之过失,以致潼关失守,那让谁人来承担这个责任?陛下,臣赞同遣大军救援潼关,确保潼关不失,臣献策让哥舒翰出关作战现在证明是错误之举,臣是有罪,但臣会在事后向陛下请罪,听任陛下的任何处置的!如今最重要的是,就是如何挽救潼关,保证京畿之地的安全,余事以后都可以讨论!”

滔天的愤怒在杨国忠心内酝酿,他发誓,以后他不会放过陈玄礼和萧华的!不过现在他没太多的底气指责他们,因为他也知道,皇帝也肯定在恼怒他所献的馊主意,就从刚才李隆基在听了陈玄礼和萧华一番话后脸色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来!杨国忠太了解皇帝李隆基了,因此他也马上慷慨陈词了一番,然后再退一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认罪,给自己和皇帝一个台阶下,那才是皇帝喜欢的表现形式!

不过陈玄礼却误会杨国忠话的意思,把杨国忠后面的话当作成心虚,也马上再次站出来指责:“陛下,萧侍郎所言甚有理,杨相公是此次兵败的始作俑者,要是没有他一再要求哥舒元帅出关作战,而是依哥舒元帅所陈情的依关而守,绝不出战,以此消耗叛军的有生力量,贼军是无论如何攻不下潼关的!为了振军心,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