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妃娘娘到!”

    给事中王岩尖利的嗓音从一侧遥遥传来。

    听到苏婉来了,李嫉再怎么羞涩也不好意思继续赖在胡亥怀里,毕竟苏妃可是如今的皇帝陛下最为尊敬的人。如果说这大秦还有谁能让皇帝陛下改变主意,怕是所有的大臣都会首推苏妃苏婉。

    李嫉飞快的从胡亥怀中跳出,站在他身边小心的整整身上的袍服,不到片刻间就变成了先前那个高贵而冷眼的大秦皇后娘娘。

    胡亥看的啧啧称奇。

    如果晚上,让李嫉穿着皇后的袍服……

    胡亥承认自己有点荡,漾了。

    “臣等参见苏妃娘娘!”

    玉阶上的群臣看到从咸阳宫正殿后方拐出来的苏婉,齐齐躬身一礼道。

    “诸位卿家不必多礼!”苏婉笑的很开心。

    如今从小看着长大的亥儿变得英明神武,再也看不到半点以前那昏庸无道的样子;自己的妹妹苏由也回来了,胡亥也不再因为苏由的事情而埋怨自己,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苏婉愁怨呢?没有了。

    没有了愁怨的苏婉,这一个月来笑的怕是比过去三年时间加起来还要多。当然如果非要说苏婉还有什么心愿的话,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抱上孙儿。

    为此,哪怕是她天天来帮助自己的亥儿来册封后宫嫔妃,她也是高兴的要哭的。毕竟,胡亥的后宫嫔妃越多,能够诞生下来的子嗣也越多。

    皇帝的血脉越多,也就意味着赢氏一族在大秦的江山更加稳固!

    “亥儿见过母妃!”胡亥看到苏婉,连忙快走两步躬身一礼道。

    “呵呵,亥儿长大了!”

    对李嫉、虞姬和丽妃这三个将来必然会是大秦身份最为尊贵的儿媳,苏婉是一万个满意。虽然先前丽妃有魅惑皇帝的嫌疑,但是已经知道那夜刺杀之事的苏婉,如今对丽妃只有无尽的感激。毕竟如果不是丽妃,怕是如今胡亥早就已经成为一具死尸!

    隐晦的扫了一眼苏婉身后,没有苏由。

    苏妃娘娘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今日的册封大礼开始!(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八章 鼓励生育和东胡牧边

    两宫贵妃的册封大礼,可以说是圆满完成。

    除了先前因为李嫉的突然现身而产生些许意外,但是相对于胡亥今日的收获来说,一切都不再显得那么重要。皇后毕竟是后宫之主。

    给李嫉的后位,虽然是胡亥同李斯的交易,但是如今在胡亥看来,无论是丽妃还是虞姬,两人做个贵妃已经足够了。

    对于丽妃和虞姬两人来说,有胡亥的地方其实就是天堂,两人对地位和身份其实都没有什么追求。毕竟如果丽妃想要当皇后的话,以先前自己的前身对丽妃的宠幸,以前身的昏庸,怕是前身绝对会答应。

    但是,丽妃却是没有,只是小心的守护着自己得到的宠幸。而虞姬呢,更是无欲无求的女子。胡亥相信,即便自己一无所有了,虞姬如果真的喜欢自己,依然会义无反顾的跟着自己,哪怕是死。

    一如原本历史,对待陷入十面埋伏的项羽那般。

    相对于虞姬和丽妃两人,无论是家世还有身份,李嫉确实是大秦皇后的不二人选。

    随着册封大礼的结束,原本聚集在咸阳宫〖广〗场的百姓在谈论三位娘娘的花容月貌中逐渐散去,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胡亥的三位妃子都必然会在大秦的史册中留下重重的一笔。

    一众群臣也都是各归各位,回到自己所在府衙开始办公。

    如今关中的各种琐事委实太多。

    劳役的工钱分发,各处已经清丈完毕的土地的划分。被赦为庶民的奴隶每月必要的生活物资的发放,等等等,都由一层层府衙核实处理。最后事无巨细的汇总到胡亥的铜案之上,由胡亥批注。

    尤其是数十万的奴隶的赦免加上那数十万不愿离开关中回返故土而滞留在关中的劳役,如果不是大秦的各处官仓如今依然充裕而且还都是在大秦的掌握之中。怕是胡亥根本没有能力供应的了如此多的人口所需要的口粮。

    毕竟,这加起来百余万的人口,在第一年定然是不可能有收获的。也就是说,在来年田地中新播种下去的粮食没有收获之前,大秦的〖中〗央朝廷就必须供养好这百余万人的口粮。

    只有如此,才能为大秦保留足够多的元气,等天下再次统一后,大翘炫能顺序的进入休养生息。快速的恢复实力来完成胡亥后面的一系列计划。

    如今的关中,处处充斥着欣欣向荣之景。

    百姓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麻木不仁和苦不堪言,万日的怨声载道也变成了今时今日的歌功颂德。

    其中尤其让关中百姓〖兴〗奋的是,大秦二世皇帝陛下在八月中旬下达的一份诏令。

    这份诏令没有别的,唯一的目地就是鼓励关中的老秦人多生养。诏令中明确规定了只要一户人家家中的孩童超过三人,那么从第三个孩子开始,每个月朝廷都会通过各地府衙郡县。对这些百姓进行补偿,免费供养这第三、乃至第四、第五个孩童到成年。

    而家中孩童超过五人的,朝廷更是额外奖励上好田地。超过一人,奖励二十亩。并免费提供种子和农具。这些奖励的田地,五年内朝廷不会收取任何赋税。

    这一条诏令。可以说是关中所有百姓的福音。尤其是那些平日夜间〖运〗动做的太多、家中又不太富庶而孩子又太多的大秦百姓来说,更是天大的恩赐。

    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广播,电视,也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脑、微博,而缺乏了娱乐生活的老百姓在劳累一天之后能做什么呢?

    似乎除了晚上的床、上、〖运〗动,根本无事可做。

    床、上、〖运〗动,好做,但是生养的孩童难养啊。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百姓。

    光是这一道诏令,就让胡亥瞬间赢得了整个关中所有百姓的拥戴,那些享受到朝廷补恤的百姓,更是家家供奉了二世皇帝陛下的神位,早晚参拜。

    毕竟,朝廷替百姓供养养不起的孩子,这在整个神州大地数千年的历史中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当然,也只有掌握了始皇帝留下的浑厚根基的胡亥才敢如此!十二大官仓,仓仓皆满,尤其是最为巨大的敖仓,更是米粮溢出,胡亥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中午,胡亥就收到了蒙恬自九原传来的信报。

    这是一封请罪的信报!

    冒顿没有抓住!逃走了!

    不能不说,这本就是在胡亥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冒顿能够轻易的就这样被捉住,那么他也就不可能让整个大汉帝国拿他无能为力,数十年只得采取和亲岁贡之策来保证边境的安宁!也正是因为如此,胡亥才毫不犹豫的下令命蒙恬不惜一切代价捉拿或者诛杀冒顿!

    毕竟,如今蒙恬等人包括大秦朝中的各个重臣,乃至军事大家尉缭在内,怕是没有一个人要比胡亥更加了解冒顿,更加清楚冒顿该是一个何等样的狠角色。

    如今大秦的各级将领,包括蒙恬在内,他们得到的消息都仅仅是明面上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而冒顿真正的恐怖在如今还根本没有显露出来。驱逐月氏、覆灭月氏,也顶多只是让蒙恬等人对冒顿多了那么一份警惕之心,少了几分轻视而已。

    大秦,已经无敌太久!

    他们这样想,胡亥并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不是自己,来自于后世,虽然不可能什么都记得,但是那仅有的一点记忆却是清楚的告诉了胡亥,冒顿如果成长起来将会是何等的恐怖。

    正是因为知道冒顿肯定能够想办法逃出大秦,摆脱蒙恬的追捕,所以胡亥才会下达让蒙恬捉拿冒顿的命令。既然料定冒顿能够逃跑,那么蒙恬自然就没有战功可拿,也就不存在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尴尬局面了。

    当然胡亥不是没有想到万一冒顿真的火气那么背,被蒙恬给生擒或者诛杀了。

    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毕竟冒顿的威胁要比项梁乃至子婴他们严重的多。无论子婴还是项梁所在的楚国,都不是铁板一块,有太多的掣肘,而冒顿不同,冒顿在草原匈奴一族的威信无人能比。

    铁板一块的匈奴一族,如果再加上一头聪明点的头狼,那威胁指数就要成直线上升了。

    如果蒙恬真的抓住冒顿或者诛杀了冒顿,胡亥自然该赏还赏,就看蒙恬敢不敢要了。不过在胡亥看来,蒙恬定然不会要的。

    蒙恬谨慎而知足!

    “传诏太保大人,就说冒顿贼酋狡猾,于各将无关,好生安抚留在九原的东胡人,随时准备接应驰援深入草原的王乾所部。另着太保大人从九原附近阴山以南的草场和云中以北的草场各划出一块用来安置东胡人。莫乎尔不是要给朕牧边么?朕怎能拂了东胡一族的拳拳之心!”(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九章 召见刘邦

    从收到蒙恬自九原传来的莫乎尔愿意领着东胡归附大秦开始,胡亥就在考虑自己该如何安置这些世代游牧的东胡人。

    当然,胡亥从来没有想过东胡一族会在依靠大秦逃出匈奴人奴役之后再次背叛大秦。因为胡亥根本不会给他们机会,分化和同化,后世有太多对付这些游牧民族的经验了。

    胡亥有太多的方法可用,而根本不需要如冒顿那般将东胡人当作奴隶和炮灰,反而将原本天大的助力给推到了大秦这边,成全了大秦。

    不过,蒙恬既然没有抓到冒顿,那么冒顿如果没有死在回返大草原的路上,以冒顿的能力必然能够看出匈奴一族此次面临的危机,而只要冒顿不死,肯定会在王乾之前回到狼居胥山。不过在胡亥想来,即便冒顿能够活着回到狼居胥山,估计也是如丧家之犬般,吃的苦头肯定少不了的。

    冒顿先王乾一步回到狼居胥山,那么如今还被匈奴人羁押在狼居胥山周围充作人质的数十万东胡老弱妇孺,所要面临的情景估计就不会怎么美妙了。

    不过,冒顿杀的越多,东胡人的根基就会被削弱的越厉害,随之而来的就是东胡一族同匈奴一族的仇恨也就会愈深。

    在胡亥看来,至少莫乎尔的一家老小肯定是活不了的。不过这都跟胡亥没有关系,东胡人毕竟不是大秦百姓不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是不是没有道理。

    冒顿挟着滔天的仇恨回去,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易的放过东胡人。而冒顿杀的越多,本来因为冒顿覆灭东胡一战就元气大伤的东胡一族就更无法同匈奴抗衡。

    虽然这一战冒顿败了。还损失了二十万的匈奴精锐,但是这也仅仅只是让匈奴伤筋而已,还远远没有到动骨的程度。

    王乾这次领着七万朱雀军和十万东胡骑兵北上狼居胥山。冒顿开始肯定会同王乾战上一战,毕竟这是大秦第一次深入大草原,而且还进入了匈奴一族的圣地狼居胥山,再加上冒顿新败,于情于理冒顿都不会视而不见。

    朱雀军肯定不会败,这点胡亥很有信心,关键是如何保守好朱雀军马鞍、马镫以及马蹄铁的秘密。

    如果冒顿不傻,在吃了败仗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退兵,这样的话王乾最多也只能是在狼居胥山晃荡一圈,当然路上王乾杀的匈奴人必然不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