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昭寺用来作为受学之地,至于各种经费,自然是由吐蕃来出,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你们的俸禄自然也不会很低,怎么着也得比长安城的高个几十倍吧。”李弘拿定主意了,在自己离开吐蕃之前,一定要替戴至徳好好的宰吐蕃一笔。
  跟戴至徳刚刚商议完受学吐蕃一事儿,文成公主就寒着脸走了进来,看李弘的眼神,就跟看见苍蝇一样的讨厌。
  “咦?姑姑您咋来了,这几天侄儿求见您都求见不到,今日怎么突然冒……错了,您今日怎么有空了?”李弘从椅子上跳下来迎接文成,一边挥手示意戴至徳先下去吧。
  “你只需告诉老身,你什么时候离开这个宫殿?”文成听到李弘说话,就气的浑身发抖。
  也不知道这么多年,长安大明宫里的武媚是怎么熬过来的,反正她是丝毫不想看见这个欠揍的东西了。
  这几日自己避而不见,就是不想看见恼人的东西。
  没想到这倒好,人家求见了两天,见自己没反应,直接把芒松芒赞处理政务的宫殿给占了,而吐蕃的赞普,只能在偏殿,跟一帮吐蕃大臣挤在一起论事了。
  “我没打算离开啊,我在这里挺好的,您不用担心我的。”李弘打着哈哈,不要脸地说道。
  “这里是吐蕃王室,不是你大唐皇室,你在大明宫,你也敢占着你父皇的宫殿不走?大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有规矩了?”文成使劲扭着手里的丝帕,上面的褶皱,估计熨是熨不平了。
  “哎呀姑姑,规矩都人定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您改改规矩不就成了?是不是那个芒松芒赞求您过来的?这可是他自己愿意把宫殿让给我的。”李弘一边说,一边就要作势出去找芒松芒赞。
  “你给我回来。”文成满脑门黑线,她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不对,这尊魔神还是自己打进来的。
  “李弘,只要不是很过分的事情,我都能做主,你说吧,你到底想怎样,才愿意离开吐蕃。”文成走到刚才戴至徳的位子前,缓缓坐下,平静地说道。
  李弘无奈的摇摇头,果然是不出所料,这最后,吐蕃人还是把文成姑姑推出来跟自己谈判。
  “很简单,还是一样的条件……”李弘刚开口,就被文成打断。
  只听见文成气哼哼地说道:“想都别想,那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你干脆把吐蕃并入大唐版图,或者等着吐蕃百姓动乱吧?这几日你难道不知道?自从你允许赞普与其他官员接触后,这吐蕃各个部落之间的矛盾,你看不见?你觉得吐蕃容易吗?你李弘的心难道不是肉做的?就忍心看着吐蕃无辜的百姓这么一直动乱下去而袖手旁观?”
  “不就是一些部落争夺草场吗,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况且,他们本来就是逐水而居,发现了好的草场,谁不想占为己有,为自己部落所用。让他们打吧,分出输赢不就停止争斗了?”李弘不负责任地说道。
  反正这事儿是死道友又不是死贫道,吐蕃越乱他还越高兴呢。
  “你……把你的条件放低一些,不要让老身为难。”文成懒得跟他争吵,吵起来最后生气的只会是自己。
  “那好吧,我的条件可以降低一些,裴行俭不担任吐蕃大相,但必须担任吐蕃副相,大相你们自己选择。而戴至徳则将在吐蕃大昭寺开设国子监,来为吐蕃万民受学我大唐文化,所有的费用等等,都由你们出。军权,裴行俭……”
  “军权你想都不要想,把军权交给你的人,那还不是等于我吐蕃自己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文成公主看着李弘,一股无力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个小魔王就是要在这里耗,耗到你答应为止。
  “吐蕃不能设置你大唐的都护府,裴行俭只能是任命为我吐蕃副相,非是吐蕃都护府大都护兼吐蕃副相,期限为三年。至于戴至徳在我吐蕃开设学馆,我文成同意,但不能在大昭寺……”
  “那就小昭寺。”李弘眨巴着眼睛,快速的接话道。
  无论小昭寺还是大昭寺,这都是因为她文成而建成的寺庙,在吐蕃享有着很高的声誉。
  特别是大昭寺,吐蕃语的名字叫做:祖拉康、觉康。
  大昭寺最初的建造,就是为了供奉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时,那一尊被称为释迎佛像的佛像。
  最初佛殿的名字便叫做惹萨,后来也就成了逻些城的另用命,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的演变成了后世的拉萨。
  之所以逻些城被称之为圣地,就是因为文成公主所带来的这一尊释迎佛像,如今大昭寺虽然不如上一世那般规模宏大,但已经是成规模的建筑。
  小昭寺则是真正意义上,由文成公主主张所建造,规模与名气,包括在藏人心中地位都不如大昭寺,但在文成公主心里,却是她自己心中的唯一圣地。
  所以当李弘飞快的接话,学馆建在小昭寺时,文成公主脸上复杂的神情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了。
  文成公主又是谈了一口气,这段时日叹气的时候,比往常半辈子加起来还要多。
  “那就建在大昭寺吧,但我需把主殿中的释迎佛像请到小昭寺,方可开始整修。”文成公主无奈地说道。
  “嘿嘿,我就知道姑姑您最是通情达理了,那什么,那个你们吐蕃那个相当于礼部尚书之职的位子,那我就任命戴至徳了。”李弘嘿嘿笑着,看着文成公主无奈的点头。
  而文成公主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终于是把这个小魔王打发了,虽然副相一职很重要,但无论如何,上面还有一个大相所压制。
  这样一来,吐蕃依然还是处于自治之下的吐蕃,并未与大唐形成隶属关系。
  但就在文成公主刚刚把心揣进肚子里,李弘的问话,又让她顿时目瞪口呆起来。
  “对了,姑姑,跟您打听个事儿啊,向您请教一下,那个节儿是什么意思?”李弘别扭的发着吐蕃语节儿的音阶,问道。
  文成公主听到节儿两字后,顿时脸色变得煞白,浑身仿佛都在跟着抖动,有些惊恐的看着李弘,颤抖着语音回道:“什什什么节儿?这是你从哪里听来的谣传?吐蕃从来没有设置过这样的官职,更不会任命其他外人这样的官职!”
  文成公主的内心此刻是翻江倒海,表情更是花容失色,惊恐不已。这个节儿如果被任命,那吐蕃还是吐蕃吗?


第221章 力不从心
  节儿,乃是吐蕃统治其他小国时,设置的官名。
  虽然名义上,附属吐蕃的各小国都保持着独立的性质,但却被吐蕃设置节儿这一官职来监其国政。
  就如大唐要册命他们的赞普一样,吐蕃也同样会对附属其的小国册命封王,授之小国国王的告身(任命状)为金色,被称为金告身。
  而被吐蕃任命的节儿,唐人大都称之为节度使,则是被封以银告身。
  虽然吐蕃节度使的告身,比其他小国国王的金告身地位低,但这些国王,都必须禀其指麾。
  而这也是吐蕃为何能够在其周边,包括他们境内的部落当中,使自己的政权形成有效控制力的原因。
  其制度与大唐相比,少了儒家思想的仁治,但多了一丝蛮夷的霸道,但却使得吐蕃的政权形成更大的影响,稳固的控制着周边小国。
  并不会像大唐在辽东、云中、安西等地一般,时不时就闹出人家造反的乱子来。
  而这点儿,文成公主心里比谁都清楚节儿意味着什么。
  如今被李弘提出,文成公主想不怕都难,如果承认了李弘节儿的身份,并接受受其监管。
  吐蕃就将真正的失去自由度,就会像被吐蕃控制的小国一样,永世不得再独立,而且很可能会慢慢的被吞噬。
  但看李弘的意思,分明就是你都封了裴行俭等人了,我这个大唐自封的节儿,也应该监管你们的国政了吧,就跟你们监管人家国政一样。
  文成公主不说话的只是摇头,但此事儿因为吐蕃开了头,李弘如此要求,也不是很过分。
  但事关重大,别说是她,就是加上芒松芒赞、嘎尔赞卓等人在座,恐怕也没有谁敢应李弘这个要求。
  看着李弘那似笑非笑的德行,文成公主心里更是气不打一出来,但此刻被人拿住了话把儿,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想了想,只好拖延道:“节儿一事儿事关重大,不单我们需要商议,就是你李弘,恐怕也得有了大唐的告身之后,在可以把此事拿到吐蕃朝堂议论吧?”
  “还用议论?难道我这个节儿能不能监其国政,还需要你们的同意?如果是那么麻烦,干脆我废了芒松芒赞,我自己来坐这赞普的位置好了。我在吐蕃耗个三五年的,我就不信我摆不平这些七七八八的吵闹部落!”李弘一脸惊讶的看着文成公主,想拖延时间直说就是了,还你们议论!
  用你们议论、商议然后再同意的话,那我这个节儿是不是当的也太软弱无能了。
  “你当赞普?你先问问老身同意不同意!李弘,不要以为你现在陈兵圣城,你就可以在吐蕃无法无天,如果你把老身逼急了,老身不在乎跟你来个鱼死网破!大不了就是再多死一些吐蕃百姓,但你李弘,你认为你能安全无恙的离开吐蕃?!”文成公主急了。
  废赞普,这个小魔王竟然真敢想,但又不是不可能,以他那从小就雷厉风行的手段,惹急了说不准真的就能够把芒松芒赞给废了,然后立自己为赞普。
  “此事需请赞普、大相、副相等人共同商议,才能定夺。但前提是,需要你拿出大唐的告身来。”文成看着吊儿郎当,没有个正形的李弘。
  但那一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的寒光却让人心底发寒,让人不得不把他说的话重新审视一番。
  “行,没问题,走吧,我跟你们一块儿过去商议去。算了,不用了,反正你们的大臣都在这里,阿史奴,你去喊他们过来,就说我姑姑找他们有要事相商。”某人真把自己不当外人,理所当然地说道。
  人家要商议关于他节儿监国一事儿,他还跟着去,那你让人家怎么商量?
  文成公主自然是不会同意他的提议,看也没有看他一眼,起身就向门口走去,走到一半时才发现,自己来这里的初衷,不是让他腾出这宫殿吗?怎么到后来变成了跟他谈条件了!
  想到这里的文成公主,站在门口望了一眼天空的太阳一眼,眼前一黑差点儿晕倒在地。
  长安城一早的朝堂上,众朝臣因为是否封李弘为吐蕃节儿一事,已经进行了不下八百遍的议论了。
  但到了现在为止,还是没有能够达成共识。
  而在群臣当中,就要数中书省的官员此刻最为难熬了,如今他们感觉就像是胡饼一样,被人放在锅上,翻过来覆过去的拍打、烧烤着,好不难受。
  群臣有的以大唐立国以来,从未有此先例为由,建议不应封太子殿下为吐蕃节儿。
  而有的人则以,如今太子殿下身兼户部尚书、京兆府府尹、安西都护府大都护等职为由,认为不应该再为太子殿下封其余官职。
  太子殿下作为大唐的储君,不应该常年驻守边疆,而是应该立刻召回,在朝堂之上学习治国安邦之术。
  当然,其中也有人举双手赞同封太子殿下李弘为节儿,因为节儿的权利可以让大唐安西都护府,最大程度上处于平和时期。
  李治黑着脸看着朝堂上的众说纷纭,久久不出声。
  节儿等于节度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