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什么打算啊,父皇出征后,儿臣就得率领百官回长安了,您要不要跟儿臣一同回去?您一个人住在洛阳,儿臣也不放心不是。”李弘伏在马背上,一只手掀开轿帘想看清楚龙妈的表情,不想刚把脑袋侧过来,就看见鸡毛掸子向他的眼睛刺了过来,吓得某人急忙坐直身子,再也不敢随意掀轿帘了。
  “你洛阳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武媚没有回答李弘的话,反问道。
  “儿臣在洛阳没什么事儿啊。”李弘摸不着头脑的回答道。
  本来他来洛阳的初衷,是因为黎阳仓来的,现在被狄仁杰、以及父皇的授意,此事儿已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了卫州刺史萧守业被罢官监押外,其他人并没有受到什么惩治。
  至于陆立素、陆爽,现在不单是父皇不愿意因为纪王叔得罪他们,就是自己也不愿意理会这些事情。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在关键时刻扮演着重要的因素,更是让空有一腔热血的李弘,到头来却变得有心无力,甚至是心生厌倦。
  政治斗争往往就是残酷与无奈交织而成,利益集团的拉帮结派,在这个时代尤为显得特殊与重要,皇家作为帝国的掌管者,在李弘看来,除了治理国家以外,更为重要的便是,如何依靠自己的政治智慧,平衡与安抚各个阶级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
  一碗水想要端平,想要游刃有余的掌控整个帝国的阶级势力,往往需要非凡的智慧与耐心,权衡每个阶级对于王朝的利弊,权衡每个势力对于皇家的作用,在安抚拉拢各个阶级势力为我所用、忠心耿耿之时,则就需要在一些是非问题上选择和稀泥的手段,而只有这样,一个帝国的权力者,才能够真正的把权利握在手中,让更多的人为自己所用。
  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凭借年龄少小这个优势,锋芒毕露、不计后果,凭借着一腔热血来为所欲为的李弘了,越是在看似自己位置稳固的时候,自己就更因该更小心才是,往往过于安逸的处境,会让人变得麻木,敏锐的触觉往往会降低。
  无论他活过几世、带着几世的记忆,在这个完全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层面与高度上,想要在朝堂之上,与这些历史上大名鼎鼎、流传千古的人物周旋,随着他地位的稳固,他手里所握着的优势也越来越少。
  历史的轨迹因为他的出现,改变而改变,一些朝堂之上的人事物,已经不能再去参考史书,所以,李弘很明白,接下来在父皇御驾亲征的这段日子里,恐怕才是自己面对的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
  所以战略性的选择回到自己最为熟悉的长安,按部就班的监国之外,那么剩下的时间经营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便是下策中的上策。
  义阳的婚事儿结束之后,便是高安的下嫁,皇家不到一个月之内接连嫁出两位公主,这倒是让整个洛阳的百姓陷入了仿佛节日的欢腾之中,因为两位公主的下嫁,李弘估计恐怕洛阳城这一个月,南北两市的税收相比往年的这一月,要大幅度增长不少。
  在这期间,除了兵部在按部就班的准备陛下御驾亲征的所有事物外,其他朝堂官员这段时间好像都变得白胖白胖的,义阳的出嫁,一连九天的宴请,让他们一个吃的天天打饱嗝儿。
  高安的出嫁,又是连着九天的皇家宴会,文武百官天天醉生梦死,朝堂之上,平日里的朝会也开始变成了三日一开,后来又变成了五日一开。
  而御史李峤就不干了,直言陛下怠慢了国事,应该效仿先帝一样,每日都应该开设朝会,更何况,陛下您刚刚登基时,自己也亲自承诺过,绝不荒废朝堂,每日都会参与朝会。
  李治气的吹胡子瞪眼,但是又无可奈何,没办法,当年登基时,自己确实说过那样的豪言壮语,但朕这段时间嫁公主,就不能让朕清闲两天吗?何况朕还要御驾出征辽东!
  此事儿被来到东宫蹭饭的某人知晓后,便若有所思的给他龙爹出主意:“要不您御驾亲征时,把李峤带上?给他八百人,限他三日之内平辽东战事儿,如若不成提头来见……哎哟。”
  武媚经过李弘的身边,听着那无耻的言论,举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玉手,在他儿子脑后赏了一巴掌:“胡闹,那李峤我觉得直言上谏就很好,陛下因为公主下嫁,确实是有荒废朝堂之嫌。”
  李治不说话的看看皇后武媚,然后再看看太子李弘,憋了半天才说道:“朕因为要御驾亲征辽东一事儿,无从分心朝堂,明日起太子监国,皇后辅佐。”
  “为什么?”某人瞪着眼睛质问龙爹。
  龙妈坐在一边却是得意的笑,不孝之子终于落在自己手里了,还就不信他监国时都能做到面面俱到,陛下让自己辅佐,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看紧不孝之子,免得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朝堂之上被他改革的又是一片乌烟瘴气。
  于是,某人便这样再次被架到了监国的位置上,堂堂的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京兆府府尹、尚书省尚书令、太子殿下李弘,试着提出了一个理念:“要不七日上一次朝如何……?”
  然后某人被龙爹跟龙妈双双下手赶了出来,再次开始了他朝九晚五,下朝后还要去后宫禀报的非人的生活。
  整个出征仪式看的李弘是直哼哼,这气派、这场面、这隆重到不能在隆重,震撼到不能再震撼的场面,让李弘以为这不是出征,而是皇帝陛下要在天下子民跟前秀一下自己的文韬武略。
  两万金吾卫簇拥着身披金色盔甲的皇帝陛下,身后更是各种旌旗招展,薛仁贵早就已经率兵前往了卫州黎阳仓,开始督促军粮,而幽州都督作为中原地区最后一道前往关外的屏障,也开始因为陛下的御驾亲征忙活了起来。
  吏部早已经任命了新任的幽州刺史,这个人是某人身为尚书省尚书令后,第一次的真正的人事任命:卢照邻回到了离五姓七家之范阳卢氏不远的幽州任职,这让卢氏家族上下,又是欢喜又是忧。
  卢氏上下的掌权者,一些人认为,太子殿下任命卢照邻为幽州刺史,而在这之前,甚至还释放了与他在曲江池诗会闹出误会的卢敖。
  虽然整个事件中,太子门人京兆府长吏宗楚客罢免了长安县县令卢志的官职,但除此以外,太子殿下并未再有任何针对卢氏的动作。
  如今任命卢照邻为幽州刺史,是不是说明太子殿下有意与范阳卢氏修复受损的关系?五姓七家虽然刻意被打压,但身为望族世家,皇家也不好各个都得罪吧?
  这些人开始抱着太子示弱、修好的念头,认为卢氏成为五姓七家之首显然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一些人则开始忧虑,太子殿下身为尚书令,掌管六部,首当其冲便是吏部任命卢照邻,这是要扶持自己人成为卢氏家主吗?
  并非铁板一块的范阳卢氏,因为卢照邻降临幽州任职,分成了以卢氏家主跟几支嫡系为首的两派。
  仁慈孝敬的太子殿下,恭送御驾亲征的皇帝陛下,足足送出了洛阳城的四十余里地外,然后才依依不舍的向旌旗招展的金吾卫挥手告别。
  太子殿下是仁慈的,在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时,甚至还把自己的两个贴身太监扬武、连铁两人送给了陛下,以护陛下在辽东的周全。
  洒泪挥别东征大军,某人便策马扬鞭,在管道上飞驰了起来,少了一个紧箍咒的某人,觉得自己像是被放飞在天地间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
  但……好像洛阳城还有另外一个紧箍咒在等着他,可不管如何,此刻的他是快乐的,心是飞扬的。
  父皇能够御驾出征,说明什么?说明了父皇如今雄心犹在,那么就代表着母后如历史上那般的野心就会小了很多。
  如今留下自己监国,母后辅佐,那母后手中的权利,甚至是比父皇自己亲自上朝时的权利还要小,这是不是父皇刻意利用御驾亲征的机会,来削弱母后过度参与朝堂政事的权利?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说,自己现在就要面临着每项政事决策,要不要请示母后的难题?毕竟自己之前监国时,并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啊。
  向来都是帝不离后的出巡,如今因龙爹御驾远征辽东,留下龙妈跟自己监国,咋整儿?


第388章 洛阳牡丹
  自从皇帝陛下远征后,洛阳的三次朝会,李弘每次下朝则都会前往贞观殿面见武媚,但武媚对于朝堂之政事儿,是连问都没有问。
  倒是这几日天天召见一个洛阳花匠,一天两三趟的往洛阳宫里跑,搞的李弘有些莫名其妙,一个小小的花匠怎么让龙妈如此上心。
  坐在贞观殿内逗弄着李旦跟李令月,小胖子李旦最近减肥很有成效,整个人都瘦了不少,看起来多了一些机灵劲儿,少了一丝被李令月欺负的憨厚,但其遭遇还是那样,一直被李令月欺负。
  “奴婢见过太子殿下,见过公主殿下,禀公主殿下,那花匠宋单父已至后花园,正在向皇后介绍那从长安运来,重新栽培后的牡丹花儿,问您要不要过去。”宫女乖巧地说道。
  “牡丹?”李弘愣了下,洛阳牡丹确实是天下第一,但这个时候,牡丹的盛行还在长安才是。
  最起码有唐一代,那牡丹向来都是长安盛行,虽然长安的土质跟洛阳的土质相比,洛阳的土质更适合牡丹,但现在的人们说起牡丹,自然还是会说起长安牡丹。
  “耶……快走快走,去看牡丹了。”李令月兴奋的从椅子上蹦下来,拉着李弘的大手,冲一旁的李旦招招手就要过去。
  “皇兄,我不去了。”李旦言辞闪烁,不正视李弘的眼睛说道。
  “你又想干什么?这贞观殿可是没吃的,知道你过来后,我就把吃的都命宫女藏起来了,想吃的话去东宫,让夏至带你去。”李弘对于吃货李旦可是了解颇深,看着小家伙的样子,就知道午膳时,又被龙妈勒令减肥了,现在估计又饿了。
  刚刚十岁的李旦,一听到东宫有吃的,整个眼睛立刻亮了,但看了看皱着琼鼻的李令月,又有些退缩了,他深怕李令月再去母后跟前告状,到时候万一晚上没得吃就麻烦了。
  “放心去吧,李令月不会说的。”李弘示意夏至带着李旦离去,自己跟李令月,带着白纯便前往后花园,看看母后因为何事儿要栽培牡丹在洛阳。
  神话传说中,是因为母后一怒之下把牡丹从长安赶到了洛阳,传说中,冬日武媚在赏雪景时,看到雪中一抹如火焰似的花火,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朵盛开的红梅。
  而武媚看到那盛放的红梅不由的感叹,但旁边陪她赏雪的人却拍马屁道:“梅花再好却是一只独放,如果您下旨让这满园百花齐放,岂不是更加好看。”
  旁边既然有阿谀奉承之人,便相对的就有耿直之人说道:“寒冬时分美化绽放正值适时,若想百花齐放不如等来年春天。”
  借着酒意的武媚:“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于是当即下旨,写下诗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然后命人焚烧,报花神知晓。
  而在第二日一早,上苑所有的花儿都争相开放,唯独牡丹却是不曾开放,于是武媚一怒之下,放火焚烧长安牡丹,一株不留。
  最后怒气依然不消,再次下令把牡丹连根铲除,逐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让其断中绝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