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门口,与武媚并肩而立,看着卷起地图飞开门帘,快步流星的李弘,同样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难为太子了。”武媚语气带着淡淡的哀伤,这场暴乱中,李弘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到最后,还要让他去承受所有的一切舆论跟压力。
  “大唐的太子,未来的储君,要是没有这点儿能力……”
  “但那是李贤,又不是别人!”武媚突然冷冷的说了一句,而后便回到了寝室内。
  宗正寺门口,忽然间响起凌乱的脚步声,金吾卫大将军熊渠,率领着数十名金吾卫,护送着太子殿下匆匆走进了大牢内。
  有了李弘的交代后,一晚上不敢离开宗正寺的宗正寺卿,听到声音急忙跑了出来,只看见李弘率领着熊渠,以及身后的几名金吾卫,径直往关押沛王的牢房处走去。
  “开门。”李弘注视着栅栏门内,脸色苍白、神形困顿又迷茫疲惫的李贤,而肩膀上的伤口经过重新包扎,已经看不到任何血迹了。
  面对压抑着怒气冲进来的太子殿下,宗正寺卿还来不及搞清楚太子殿下意欲为何,以及命人打开牢门时,就见李弘突然间拔出熊渠腰间的横刀,当一声,砍在了牢门的锁头上,瞬间那锁头便飞裂开,牢门也因为受到巨大的力道,缓缓的自动打开。
  牢房内,一盏昏暗的油灯闪耀着黄豆般大小的火苗,无论是宗正寺还是大理寺或者是刑部的牢房,即便是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相比起来其他条件更差的,不过就是干燥、通风以及稍微好了一些而已。
  “你要干什么?”李贤看着扔掉横刀,沉脸走进来的李弘,神情有些惊慌的问道。
  刚才那砍在锁头上的一刀,就像是砍在他脖颈上一样,给心底带来的颤动还未消失,就看见了李弘大步走了进来。
  “能走路吗?能走路就跟我来。”李弘站在李贤身前,看着委顿的李贤,冷冷说道。
  “你这是要放了我?”
  “做梦!”李弘再次冷哼一声,而后不由分说,大手突然抓住李贤受伤的那一侧肩膀,顿时牢房内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惨叫声。
  无论是宗正寺卿还是金吾卫大将军,则是面面相觑的看着太子殿下,上刑一般的对待着沛王李贤。
  “放手!”李贤撕心裂肺地喊道,那种痛感,仿佛又让他响起了胳膊被砍掉时,那霎那间的感觉。
  “跟我来。”李弘抓着李贤的肩膀不为所动,任凭李贤痛苦的惨叫着,拉着李贤的肩膀,往那牢房中央一张桌前走去。


第650章 海内存知己
  一张详细的大唐地图在宗正寺牢房内的桌面上展开,李弘一把把李贤扔到了桌子旁,接过熊渠递过来的毛笔,随意的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而后冷声说道:“圈外各个州县,你随便选!”
  “你到底想干什么?”
  “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李弘看着地图,然后把毛笔往地图上一扔说道。
  “你……你以为你是谁?你还不是大唐的皇帝,你凭什么贬我为庶民?你凭什么流放我。”李贤大惊,房慕青有了身孕,本以为如此一来,父皇应该不会流放自己的,但现在李弘突然而至,竟然要连夜流放自己。
  “不凭什么,自己立刻选,如果不选,我便帮你选了。”李弘冷冷的看着李贤说道。
  “我要见父皇,除非是父皇答应降罪于我,不然,我决计不会选的。”李贤仅剩的一只胳膊,死也不去抓那毛笔。
  李弘冷冷的注视着他,沉默了一会儿后,拿起桌上的毛笔,直接在历史上,李贤的流放之地,巴州画了个黑圈,冷冷说道:“宗正寺听旨,明日一早立刻押送前往巴州,不得有误!”
  “你……”李贤大惊神色,原本苍白的脸颊此刻变得更加苍白惶恐,虽然他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他始终不相信,父皇跟母后,会同意李弘流放自己。
  “是,殿下。”宗正寺卿接过李弘手里的令牌,有了这一令牌,那么流放沛王就再无任何阻碍了,除非是陛下再次下旨,命令宗正寺停止押送沛王流放巴州。
  跟宗正寺交代完后,李弘则是连看都没有再看李贤一眼,扭头便带着熊渠等人,任由身后李贤如何嘶吼,头也不回的便离开了宗正寺。
  而李贤的命运,也在这一夜真正走向了历史的正轨。
  内侍省长官称监、从三品、置二人,少监同样为两人,包括四名内侍,同为从四品上。
  而在内侍省之下,则便是所谓的管理宫廷事物的六局:掖庭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太子内坊局。
  同样,与内侍省职能有些重叠,又有各自职能的,便是管理皇帝日常诸事的殿中省,统管着: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以及尚辇局。
  在内侍监以及掖庭局令的陪同下,李弘此时能够带的人只有太监跟宫女了。
  而熊渠等人,则是不允许进入此地的,就连李弘,如果不是有皇后的旨意,这里他也不是能够随意进入的。
  一间靠近南墙的房屋,静静的矗立在夜色里,随着太监一声太子殿下到,房间内原本昏黄的灯光,便开始把灯芯挑拨的亮了一些,整间房屋也随之比刚才亮了不少。
  看了看身后十几个太监跟宫女,李弘淡淡说道:“在外面候着吧。”
  “奴婢恭迎殿下。”房慕青与一个老妇人,一同行礼道。
  “没必要如此多礼了,坐吧。”李弘打量了下与其他房间陈设差不太多的屋子,都是一样的素洁、干净。
  “谢殿下。”房慕青跟房夫人二人一直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裙面,而后才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经过一天的沉淀,昨日里的一切闹剧,都已经在每个人的心里寂落了下来,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甚至是让人还来不及反应,所有的厄运便接踵而至的降临到了她们身上。
  待两人抬起头,脸上的表情果然如李弘所料,写满了麻木跟疲惫,眼神充满了呆滞与茫然,对于未来的生活,她们甚至已经懒得去想,甚至……就像是两具行尸走肉般,坐在李弘的身前,迷茫而无助。
  听完李弘的叙述,房慕青的泪水就像是决堤了般,止也止不住的往外溢出。晶莹的泪珠无声的沾湿了衣襟,双手因为听到李贤被贬为庶民,而剧烈的颤抖着。
  “奴婢愿意陪同夫君前往巴州,还请殿下恩准。”房慕青像是无意识的从椅子上滑落到地面,无力的跪在那里,低泣道。
  李弘静静的看着房慕青,凌乱的秀发披散在肩头,一身衣服还是今日大婚时的新娘子服饰,原本应该是一个女人最为幸福的一天,在她这里,却成了一个女人最为悲戚的一天。
  从幸福的云端一下子跌落到凄惨的地狱,想来就是房慕青如今正在经历的一切吧。
  “你确定?”李弘淡淡的问道,语气平淡的没有丝毫情绪。
  房慕青跪在地上无声的点着头,一旁的房夫人眼神终于有了一丝情绪,同样乞怜的跪在地上,希望能够得到太子殿下的允许。
  “准。”李弘看了看两人跪伏在地上的身影,淡淡地说道。
  第二日天还未亮,原本就已经早早忙碌起来的内侍省里,两道清瘦的人影,缓缓的登上了一辆马车,而后从侧门慢慢的驶了出来。
  同样,宗正寺内,一辆马车在经过宗正寺、大理寺的检查后,拉着李贤也缓缓驶出了皇城。
  大明宫的空中花园内,冬季里难得的鲜花、绿叶,依旧是争相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与芳香,李治身披厚厚的皮裘,脸色有些潮红,在武媚的陪同下,望着两辆马车车辕上,如同鬼火一般的灯笼,渐渐汇合到了一起。
  一前一后的两辆马车,充斥着寂寞与萧条,在城门打开后,被一队兵士开始押送着往西行去。
  李哲站在城门口,望着马车的背影,旁边自己的马车里,原本给李贤准备的御寒衣物,以及等一些路上的用度之物,都被李贤跟房慕青二人无声的拒绝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非要抢那个位子,有什么好,闹的现在什么也没有了,连个……走吧,回去吧。”李哲匆匆钻进马车,清晨的冷风渐起,冰冷刺骨的寒意,让人根本不敢迎风而立。
  空中花园内李治的身后,花吉匆匆走了过来,低声说道:“陛下、皇后,城门口是英王李哲在给沛王送行,并无其他人,太子殿下是今日一早才离开内侍省回到东宫的,并未去送沛王。”
  “今日早朝呢?也被他停止了?”李治的视线从模糊的夜色里缓缓回移到皇城,一排排的宫灯照耀下,看不见哪怕一个前来上朝的臣子。
  “是,陛下。夜里头东宫下发了旨意,已经告知各个府衙,三日之后上朝。”花吉低着头,看着脚下的地面说道。
  从昨天开始,整个皇宫一直沉浸一股压抑的气氛中,哪怕是如今站在大明宫内,最高的空中花园里,也能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抑的气氛。
  早起的宫人们更是各个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就是连说话的声音,也是比平时还要低声三分。
  “三日之后上朝!有多人陪着李贤前往巴州的?他的家臣、奴仆有多少人跟随?”武媚嘴角闪过一抹冷笑,淡淡的问道。
  “回皇后,除了房先忠的夫人外……便只有沛王府修纂王勃一人。”花吉再次回道。
  李治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神色之间已经颇有不满,哪一朝哪一代,也没有说废黜一个皇子后,让人只身上路的,家臣奴仆乃是私有,论罪行处,也该是跟着李贤一同,被流放至巴州才对。
  “陛下,这是太子让您做主呢,看见东宫过来的人了吗?”武媚望着朦胧的晨色间,模糊不清的几道人影,快速的向皇宫内走来说道:“怕是名单都给您拟好了,只等您批复了。”
  李治略微沉吟,又是无声的叹口气,如果是真如皇后所言,是李弘把这份情谊让给了自己来做,让李贤记住他跟皇后的恩情,这件事儿,从头到尾,看来最为委屈的便就是他李弘了。
  紫宸殿书房内,一封密密麻麻的名单,不出所料的被摆放在了李治书桌上最为明显的地方,随着朱红色的笔在纸张上起起落落,一份多大三十人的名单,被李治勾画了出来。
  而武媚却是在一旁无奈的笑了下,看花吉拿起名单就要离开,便伸手给拦了下来,拿过那张多达三十名单的纸张,挑挑选选后,在原本勾画了的名单上,否决了十个人名,这才再次递给了花吉。
  “二十人足矣,再多的话,怕就到不了巴州了。”武媚淡淡的说了一句。
  李治不出声的摆摆手,示意花吉下去吧,待书房无人了后,才开口说道:“那王勃为何被李弘如此重视?当年做《檄英王鸡文》被朕赶出长安,后又被李贤怜惜才华被召回,此人为何要被李弘连同李贤一起流放呢?”
  “此人才华横溢,但李弘却从小就不看不起此人,不过对于此人的才情,李弘倒是很佩服。前些日子王勃还曾做了一首送华阴县县尉的诗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武媚一边说,一边拿起毛笔,把这首诗书写了下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李治念着诗的后两句,不由自主地说道:“可惜了如此才华,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