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谋天下-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脸上呈现着坚定神色,以及那一丝丝掩饰不住的兴奋与邀功之意。


第723章 朝堂2
  “这么说来,你二人对此奏章无意义,承认是你们二人亲笔所写了。”李弘松开掌心断成两截的毛笔,任由两截毛笔掉落在案几的奏章上,一旁的花孟也急忙递过来一条温热的湿巾。
  “是,殿下。”侯思止与王鸿义脸上的兴奋还未消失,对于朝堂之上变化多端的氛围,更是一点儿都不曾察觉。
  而此时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这些经过了在人堆里的层层选拔,逐级晋升后,已经位极人臣的官员,一个个都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朝堂上,正在形成的一股微妙的暗涌。
  不得不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忠臣良将,在政治斗争中,他们往往都会有着敏锐的触觉,特别是那些官职越做越大的官员,对于官场之中微妙形式的理解与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所以,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个朝代,新晋的官员想要融入一个集团,一个势力,或者是在进入所谓三品高官以后,想要有一番作为时,往往面临的压力,不是事情的压力,而是集团与势力之间的均衡阻力。
  能不能进入三品集团,往往皇家的提携占据了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你自己懂不懂的做人,懂不懂的与其他三品官做同僚。
  狄仁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够从任大理寺卿以来走到现在,成为朝堂之上的大佬人物,除了他大理寺的政绩外,还有便是他懂得官场的变通与取舍。
  圆滑之间,能够游走在各个势力之间,甚至哪怕是太子殿下与沛王的斗争之中,狄仁杰依然是能够游刃有余的施展自己的中庸之道,选择不站队,不得罪人。
  哪怕是到了现在,谁都知道狄仁杰并非是太子殿下的亲信,谁也知道狄仁杰并未参与沛王李贤的谋逆,虽然曾经为皇后办过几件事情,但如今太子当政,狄仁杰大理寺卿的位置依然是巍然不动,甚至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
  官场斗争之中,敏锐的触觉往往能够决定你是否适合成为真正的高官,成为朝堂之上真正的中流砥柱,而这也便是为官之道的根本所在。
  懂得变通、懂得左右逢源、懂得顺应时势、懂得察言观色,官场之上,能力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升迁的最重要因素,它只是在你升迁的过程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罢了。
  所以,当朝堂之上,能够有资格次次参加早朝的这些官员,已经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之上的氛围由轻松开始变凝重,预示着有大变故,或者太子殿下要发怒时,宗正寺与太常寺的两个寺丞,依然还在做着他们升迁的梦想。
  两个从六品上的官员,到现在为止,依然是还未能察觉到朝堂上异样的氛围,依然是期盼的看着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
  “把东西给他们两人。”李弘声音淡淡的响起:“今日便在这里用午膳,我已经吩咐尚食局了,很快就会把午膳送过来。”
  花孟躬身应是,而后转身,只见两个宫女一人手里拿着两把锄头,一人手里拿着两把铁锹,而后一同递给了花孟与惊蛰。
  两人快步走到侯思止跟王鸿义跟前,把锄头与铁锹分给了两人,沉声说道:“侯大人、王大仁请。”
  “这……殿下……”
  “有因必有果,既然触发了因,那么就要自己去挖要结的果,地方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去吧。”李弘连头都没有抬,把最后一份沾染了朱红色的奏章翻阅完后,便扔给了尚书省,门下省以及批复,接下来就是尚书省指派与六部相关的执行了。
  众人面面相觑,并不知道太子殿下问了两句话后,就给这两人一人一把锄头、一把铁锹到底是何用意。
  但这个时候的侯思止与王鸿义,反应比其他人快了很多,心中如明镜一般,明白自己的奏章触碰了皇家的底线,瞬间两个人已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群臣凝重的神色之下,被花孟跟其他太监架了出去。
  李弘招来旁边侍奉的宫女,把那份奏章递给了她,淡淡地说道:“各位估计还在纳闷呢吧?不着急说话,看完奏章再说吧。给他们,让他们传看一下。”
  看着宫女率先把奏章递给了中书省侍中上官仪,李弘接着继续说道:“我知道,有些人想要立功,想要在陛下跟前得到表现,希望能够以此来开拓自己的仕途之路,但如果只会一味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却无法对朝廷、对大唐作出什么贡献,这一切都是白费劲。”
  站起来身来,伸了个懒腰,而后继续说道:“如今皇室确实存在问题,父皇不曾禅位,监国者又是太子,这便给了一些人有机可乘的空子,以为只要讨的了陛下的欢心,绕过我监国太子这一关,那么一样可以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所以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这案几上还有一些奏章,或者说,这些奏章都是从陛下那里得来的,至于是谁上的,我想你们心里很清楚,但好在你们这些奏章之中,尚未泯灭人性,不曾触犯天道,所以我也就不再追究了,也不会有任何人再看到这些奏章。只是……我在这里奉劝各位一句,特别是那些四品的官员,想要踏入三品高官,走歪门邪道,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行得通了,除非是你能够为大唐、为江山社稷作出什么贡献来,当然,还如当年格希元、史藏诘一样,安西、安南如今正缺治府文官,如果谁想去,自认为能力足够,我完全同意。但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谁到达任上之后,敢于干涉其职责意外的兵事,敢于在其职位上懈怠懒政,那么,就别怪我这位监国太子不给你留情面了。”
  午膳被宫人们缓缓的端上来,但整个宣政殿内,除了三品以上的官员外,其他官员则是吃的是食不知味,味同嚼蜡,一些原本心怀鬼胎者,便开始思索着今后的仕途该如何走,或者是猜测着,侯思止与王鸿义两个投机取巧的官员的下场。
  但就是连李弘也不得不否认,朝堂之上如今出现的这股风气,与自己有着密切地关系。
  如过不是自己不愿意过早继承皇位,那么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毕竟,如今的大唐帝国,相当于有两个皇帝在掌握着大唐的权利,虽然如此说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但在一些臣子眼中,自己这个监国太子,终究还是太子,并不是大唐真正的掌权者。
  所以,一些臣子便利用皇家出现两权相合的情况下,开始暗地里寻找其他升迁之路,那么便是,向在后宫一直养病的皇帝陛下献上谄媚之词,如此一来,凭借皇帝陛下的赏识,自然就可以绕过监国太子,从而达到升迁的目的。
  毕竟,在这之前又不是没有先例,比如那武承嗣、武三思,才刚刚二十多多岁的样子,便坐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
  虽说今年已经被罢免其职,以及有皇亲国戚这一层的关系在其中,但事无绝对,如果自己能够在陛下跟前出言献策,把自己在朝堂之上,看到的种种自己认为的不足与弊端,写成奏章直接上疏给陛下,一旦陛下认可,自己岂不就成了人才,岂不是便可以直接得到陛下的提拔跟任命?
  草草吃完饭食的李弘,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温热毛巾,擦了擦嘴后,便于宣政殿内,或是真正吃饱的,或者是假装吃饱了的一群官员,晃晃悠悠的走出了宣政殿,来到了殿前的栏杆处。
  汉白玉的栏杆闪烁着亮光,同时也散发着寒冬特有的清冷,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个时候,以手去扶眼前冰冷的栏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台阶下方,殿前广场上,那几块被起开的青石板空地上。
  被起开的青石板已经被工人们拿开,而此时,在花孟等人的催促之下,侯思止与王鸿义,正举着锄头在刨地,被寒冬冻了一个冬季的土地,本就坚硬无比,再加上这里乃是大明宫的殿前广场,当初修建时,青石板下的黄土,早就已经被夯的如同岩石般瓷实,所以想要刨开这夯实的土地,着实是需要废上不少的时间跟力气。
  “殿下……”
  “不必说了,你们两人的事儿,等元日之后再议,想必跟你们两人没有关系吧?还是说你们两人也让我失望了?”李弘回过头,背后汉白玉栏杆,看着身后的宗正寺卿跟太常寺卿淡淡的问道。
  “殿下,臣御下不周,才使得太常寺出现如此大逆不道、心狠手辣之徒,还请殿下责罚。”太常寺卿恭恭敬敬的行大礼,老脸已经是青一块儿红一块儿了。
  “活人殉葬!”
  如果不是刚才在宣政殿内,侯思止与王鸿义信誓旦旦的向殿下保证,此奏章确实是他们亲笔所为,他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有人提出这么有违天理人和的建议。


第724章 朝堂3
  不光是他们,就是其他一些臣子,在看了那一份奏章后,对于正在挖坑的两人,也是彻底失去了同情心,甚至对侯思止跟王鸿义,充满了厌憎的感觉。
  活人殉葬,亏他们这些想要升迁仕途的官员想的出来,简直是毁灭人道!
  也难怪太子殿下会如此生气,难怪太子殿下会独自一人不带百官,径直前往咸阳,而后又独自一人,不理会匆匆感到咸阳的百官,扔下他们又一个人跑回了长安。
  宗正寺与太常寺两位寺卿的脸色,此时自然是好看不到哪里去,特别是当那份奏章传看到他们手里,然后他们拿着看的时候,总觉得整个朝堂之上,满潮文武同僚,都带着异样的眼光在打量着他们,这让他们心中可不单单的是充满了尴尬之情,而是除了尴尬之外,恨不得以死来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无辜的。
  但当着太子殿下的面,他们也不敢造次,只好在走出宣政殿后,走到太子身后,向太子殿下请罪。
  并没有预料之中的狂风暴雨,反而是太子殿下的温和安慰,这让他们两人心中更是充满了愧疚与尴尬。
  “天儿还真的挺冷,看着吧,也是警告在此的其他臣子,如果以后谁再敢上这般有违天理人和的奏章,那么下场也只会比他们更加凄惨,我向在站的诸位保证。”李弘面带微笑说道。
  而后旁边的人把一杆长矛便递给了李弘,只听见李弘再次轻松地说道:“昨天夜里跟太子妃打赌,看看我能不能独自带小孩儿,试了试,真心不行,忒特么难了,这一宿,不是尿床就是要拉,要么就是饿了,要么就是在床上折腾,弄的我这一宿没睡好,连晨起的锻炼都来不及做,就赶着上朝了,现在正好,趁着有时间,先把早上的锻炼补上。”
  说完后,群臣便给他让出了偌大的一片空地,众人也都知道,太子殿下当年,从开始被皇后逼着练武以来,特别是自打征安西开始,这晨起的锻炼就没有间断过,无论是刮风下雨,都不曾让他间断过哪怕一次。
  但不知道为何,从以前的晨练横刀,不知何时,直接变成了如今手里的一杆长矛,而且这长矛也练了好几年了。
  对于马槊,大唐骑兵真正的骑战利器,太子殿下却是从未染指过。
  裴行俭当年曾经问过太子殿下,马槊在马战时,难道不比长矛更加有用,杀伤力更加强大?
  但不想,太子殿下只是翻了翻眼皮,懒懒地说道:“你裴行俭是真打算让我一个东宫太子,去冲锋陷阵吗?还是说打算把我放到冲锋骑兵的第一排,给你们后面的重骑兵引开敌人当诱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