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晶晶)-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个押送辎重的差使,这让一直以来都自认为是楚军名将的丁公如何能咽得下这一口气。
    “舅父,你怎么还没看明白,这楚国已经不是原先的楚国了,同样的,霸王也不是那个渡江奋进,与秦人舍命搏杀的霸王了。”在丁公的边上,并肩而骑行的季布神情落寞,有些无奈的说道。
    “阿布,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办,总不能让人一贬再贬,最后连将军也做不成不是?”丁公想了想,又追问道。
    “舅父,心弟来信了,他在秦国已经当上了校尉,统率的部队也有三千人了,这可比你我出在要强多了。”季布苦笑一声,答非所问道。一说到季心,季布脸上露出几分欣慰,当初,季心被秦军所俘,他还担心季心的安危,却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不见,季心竟然在秦国混出了一番天地。
    “阿布,要是项羽那小子坚持不用我们,咱何不投了秦国去,有阿心在那里引见着,说不定我们还会得到秦国的重用。”丁公听得眼前一亮,急切的谏道。
    “舅父,你且轻声,我们的周围,有项声、项悍的部队监视着呢,要是让他们知晓了阿心在秦国的身份,这辎重营估计也用不着你我带了。”季布苦笑道。
    说实话。
    在楚国混到这样一个份上,季布的心也开始冷了。这一次贬谪,说不定就真是季心的身份暴露了,从而让项羽、项佗等人对他存了更大的戒心。
    项羽的疑心病很重。
    这一点,季布是清楚的,所以,他一直瞒着季心在秦军中效力的消息,但是,他没有想到,项羽会这么的不相信自己的部下和老兄弟。其实,兄弟各为其主的事情,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是普遍,就算是告知天下,他季布也没有什么需要回避的,作为楚军中的将领,季布凭的可是真实的本事,而不是其他。(未完待续。)


再请假一天
实在不好意思,卡文好几天,明天又是年终个人述职,最近单位也是烦事多多,静不下心来,再请假一天,等述职完更新,万分感谢等待的书友,叹息,今年真是流年不利。(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商山四皓
    人生就如同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
    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有波峰,也有低谷,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钻入曲折蜿蜒的河曲沼泽,再也没了前进的动力。
    在这场楚国权力变革之中,季布、丁公都是失意的一群人,他们与项氏一脉的关系随着权力的被剥夺而变得更加生疏,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以项庄、项声、项襄为代表的项氏将领势力在军中的迅速崛起。
    逐渐被边缘化的季布、丁公渐渐心灰意冷。这些昔曰楚军中坚的消极态度,让楚军的这次伐魏军事行动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季布、丁公等人的异议,此时已经传不到项羽的耳朵里了。
    伐魏势在必行。
    战机稍纵即逝,项羽在战略大局方面,眼界或许不够开阔,但在战术运用和局部战场态势的判断上,却是第一流的。
    大梁的位置进可攻、退可守,又有荥阳坚城阻挡在秦军的进攻路线上,分析,楚军如果成功抢占大梁,就能够争取到与秦国平等对话、平起平坐的权力。只要秦人在是否增援的问题上显示出一点点的犹豫,项羽的这一次冒险就大功告成了。
    当初,面对章邯的强大秦军,各路诸侯均作壁上观,只有项羽率领的楚军独自承担起了抗秦的重任。今天,面对质疑和异议,个姓执着而强硬的项羽在反对声中一意孤行,希望用事实证明宝刀未老,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催毁他心中的斗志。
    浸透在骨子里的骄傲让项羽坚信,越是别人不认可的,一旦他坚持下去,就会再一次造就一次让世人震惊的奇迹。
    同时,为了配合楚军的行动,楚国相项佗遣了娄敬为使者,前往秦国说项,娄敬也是故齐人氏,是继蒯彻之后楚国新一代辩士的代表,与老谋深算的蒯彻相比,年轻的娄敬还处于稚鸟阶段,项佗用他暂时不必担心遭到反噬。
    作为楚国利益的代言人,娄敬的出使意图就是迷惑秦国,从而为楚军迅速的吞并丰饶的魏国赢得时间。
    ——。
    曾经的同盟者。
    相约共抗暴秦的楚、魏两国,终于走上相互攻伐的不归路。楚国磨刀豁豁。让身处在旋涡中央的魏王豹心惊胆战,更让他气急的是,派到楚国去游说的使者张敖不仅没有为魏国说话,而且还将魏国的底细向楚国透露了一干二净。
    本就不是对手。
    现在又遭到内部人氏的反叛,魏豹在傍徨之中,焦急的等待着雍齿出使秦国能带回来好消息,但他却不知,雍齿这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其实认识的秦国官员并不多,当初沛县起兵时的一干老弟兄,已经死得死,隐得隐,而在刘邦西征之后收服的将领谋士中,许多人不齿雍齿两面三刀的为人,根本不愿意与之交往。
    最后,雍齿在关中奔波了二十余天后毫无收获,他虽然以魏国使者的身份见到了陈平、李政等重要的秦国官员,但象支援魏国这样涉及到军事、外交多个领域的重大事件,陈平、李政等人不敢擅自作主。
    无奈之下,雍齿只得又转辗回到三川郡郡城雒阳。在长安他多方打探,终于得到确切的消息,武侯李原正从南阳郡一带往三川郡而来。
    夏曰的洛水。
    正是一年之中水量最大的时候,雍齿带着几个随从,坐在临水靠窗的位置,从这里向正南方看去,不远处的码头上,舟楫来往如梭,从南方装运了杂货的小商船、还有运送粮秣、木料等重要物资的大船队井然有序的排列着,如同一队队接受检阅的士兵。
    酒肆里面,三五成群的食客聚在一起,诉说着南北东西的所见所闻,来自大江以南的商贩在绘声绘色的描述蛮女的多情,而边地的羌人汉子正赤坦着胸膛,旁若无人的大口大口喝着有些寡淡的水酒。
    “哎,听说了吗?武侯的船队在商山一带被四个隐居在那里的老头给拦住了?”一个从南郡而来的胖商贾的话,倏然钻入雍齿的耳朵里。
    “什么老头,那是商山四皓,听说在始皇帝时就当上了博士了,学问大着呢?”另有一个熟悉情况的人反驳道。
    “四皓,我呸,学问大有什么用,也没见他们为国出过什么力,隐居在商山里面,要不是有弟子供俸财帛食物,他们早就饿死了。”说话的这位,正是赤膊上阵的羌人汉子,民族的融合,伴随着征服而来,虽然过程还有些阵痛,但时间终会将一切掩盖。
    随着秦国对陇西、汉中一带治理的深入,一些羌人部落也渐渐的融入到秦国的社会体系之中,并开始以秦人自居。
    羌人重实际,轻声名。
    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商山四皓也确如其所说,没有立下过半点的功劳,而现在,商山四个宿老,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联合众弟子,在李原回返雒阳的路上将其拦住,其目的就是抗议秦国最新的关于“勿贵贱,兴公学”的政策。
    一项内政措施,尤其是涉及到改变人的思想的政策,往往有其滞后姓,早在元月,李原就在长安开始酝酿加大教育投入、在郡县设立教谕、在各地兴办公学,经过几个月的推动,目前这项举措已经开始在关内、三川、汉中、巴蜀等地得到推广。
    家中有子弟入伍的,优先入学,并免除学费。
    普通人家子弟,只要负担少量的食宿成本,也可以随时到学院旁听,就连女子也可以到大一点的郡城里面的书院,学习到知识——。
    这一项项看似不想眼的政策的实施,让每一个有子女的秦国百姓欢欣鼓舞,同时,却也让私学的举办者感到焦噪不安。
    学生在不断的流失。
    每月进俸的食粟也在不断的减少。
    这让一向标榜仁义的隐士们如何坐得住,隐居不过是获取名望的手段,而若是没有人来探望和传扬他们的名声,他们就真的要老死在山林之中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釜底抽薪
    传道、授业、解惑。
    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公学与私学的矛盾,根本其实并不在学生到哪里上学,而是开放式教育和单对单教育之间的本质不同,公学由国家主办,可以在最大范围内传授知识,而私学则是由私人开设,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传授。
    在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兴起,原因之一就是公学的荒疏,数百个诸侯国林立,彼此之间攻伐不断,对人才的渴求也达到了顶点,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家对教育的漠视。
    国家朝不保夕,王位顷刻而下,对于一个朝夕不保的政权来说,教育这样需要长久投入却在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回报的付出,无疑是奢侈的举动。
    商山道上。
    李原的车驾被一群手无寸铁的学子包围,在这群人前面的,是四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俱都穿着秦国的朝服,这种宽大长袖的博士服只在当初始皇帝征召天下有识之士时穿戴过。
    在四博士的鼓惑下,就学于私学的众多少年群情激奋,其中更不乏有当地官员的子弟,而李原的行踪之所以暴露,就是因为有秦国官员私下与四皓方面有了联系。
    “臣等为博士,今秦有大难,请为武侯解之。”在请陈书里面,唐秉、周术、吴实、崔广四皓一上来,就摆出了一付大儒的高高姿态,他们不仅将请陈书用昂贵的绢帛书写,而且还用羊皮缝接起来,交给学子举过头顶示众。
    四皓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向世人表明,他们是为解秦国大难而拦路,另外,他们还曾经是秦国的官员,也为秦国出力过,有了这一层踱金的背景,他们说的话就更有说服力,同时,如果李原动怒的话,也要顾虑天下议论。
    商洛驿馆。
    位于秦岭余脉商山之麓。李原一连三天在这里接见了以唐秉为首的四皓,试图劝说他们放弃堵路的举动,同时,也倾下身子听取“关于秦有大难”的危言,然而效果却并不明显。在明白了四皓沽名钓誉的真实意图之后,李原决定痛下杀手,彻底的铲除四皓背后赖于生存的土壤。
    既然四皓敢跳出来,那么就要有承担后果的心里准备。
    他李原不是善男信女,也不会对读书之人有什么怜悯之心,秦国的大门,只对有才能又希望为秦国效力的人开放,至于其他想从秦国获取私利的人,等待他们的,就是秦国强悍军队的无情洗礼。
    驿馆简陋的厅堂内。
    东园公唐秉眯着眼睛,隐藏在眼皮下的一对黄浊眸子,时不时的扫视居中而坐的武侯李原,三天的说项,已经让这个年过六旬的老皓精神头有些不济了。而让他更感到棘手的是,李原似乎摆出了打一场口舌持久战的意思,这位权倾一时的秦国大人物脸色平静,看不到其内心在想些什么。
    “武侯,要消除难厄,公学之议当废止,另当效始皇设天下七十二博士之法,召告各郡,以张博士之名——!”在另一侧,周术、吴实等人还在不停歇的劝说,他们话里面的意思很隐晦,不过,经过反复的诉说之后,李原总算也明白了,这几个老家伙原来是想借着这次风波的由头,在全国传扬名望。
    始皇帝在统一天下之后,有一段时间确实征召天下有识之士聚集咸阳,立七十二个博士官位,让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