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晶晶)-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久失去敌方的情报,让匈奴人只能依靠从商贾那里的“道听途说”来猜测,而赫连壁的松懈,正是来源于此。
    事实上,秦军西征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出了赫连壁的想象,所以,当秦军的黑色大纛在天池的东岸出现时,匈奴人一时惊惶失措,差一点连基本的队列阵形也无法完成。
    天池(赛里木湖)。
    是从帕米尔高原深处流出的伊犁水注入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冰山雪水一路向东北一带,注入到冷水湖中,匈奴与秦国的三番战就在这里开始。
    湖畔的浅滩上,大单于赫连壁披着一氅腥红色的斗篷,头上插着两根野雉的尾羽,再加上跨下骑乘的汗血马,远远的看上去,就如同一团火红一般,醒目异常。征服乌孙,让匈奴人拥有了战马这一种极为宝贵的战略物资。
    唯一让赫连壁有些不满意的,是手中的兵器还是一根青铜战矛,虽然它的锋利程度并没有削减,但就坚韧来说,比不上秦军的铁制武器。武器的更新换代,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强弱,在这一点上,迁移不定的匈奴人实在无法与群居创造的中原人相提并论。
    如果单单一个骆甲和他的三万人马,赫连壁还不放在眼里。但很不巧的是,就在他决定狠狠的给秦军先头部队以痛击之时,却听到了从疏勒赶来的南路李仲翔的西域联军杀到的消息。
    二支秦军会合,整整八万步骑,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不是乌孙大夏那样的乌合之众,赫连壁一时头大如斗。
    对岸,秦军步骑列队而行,位于战阵中央位置的,正是秦军中赫赫有名的西域神箭将军李仲翔。
    在西域,有小李和大李之名。
    大李是指神武大帝李原,小李就是指十余年镇守西域,将三十余个小的城邦国家给捏合在一处,并练就了西域第一强军的李仲翔。
    李仲翔这几年里,并没有闲着,在塔里木盘地的绿洲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外他力拒月护、狄羌,对内他毫不留情的对那些秦国心怀不懑的国家进行征讨,其中最为倒霉的就是于阗国。
    这个南丝绸之路上的大国,因为与楼兰争夺主导权,居然被李仲翔连灭了三次。老于阗王与老楼兰王一向不睦,结果趁着楼兰老王病重的时候,试图联合南丝路上的十余国自立。
    结果很不幸,老楼兰王虽然没能挺过去,但于阗王也被李仲翔杀了一个回马枪,全军覆没于和田水一带。如今,于阗国已经沦为了楼兰的一个属国,而楼兰新王正是李仲翔的小舅子安屠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池之战(一)
    经过七年生息征战。
    李仲翔麾下的这支西域联军部队,完全摆脱了过去乌合之众、只凭着人数来赢得胜利的不堪印象,同时,由于士兵来自不同的国家,其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联军在应对变化时,选择也有多个层面。
    熟悉道路情况的联军方面,从一条不常走的近道避开了匈奴人的斥候,而仅有的几队前出的匈奴人斥候哨骑虽然发现了危险的迫近,但在秦弩骑兵的密集射术面前,只能无望的如同一个个木桩一样被射落于马下。
    黄昏时分。
    秦军顺利的完成了对匈奴部落的包围,骆甲军在东,李仲翔军在南,对匈奴人形成合击之势,而天池又处在了正北方,这使得匈奴人退却的道路只剩下了西方一条。
    围三阙一。
    这是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这一次,秦军二路围攻匈奴人,采用的正是这一策略,而提出这一计谋的,正是小李李仲翔。
    ——。
    不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让沉浸在幻梦中的赫连壁终于醒悟过来,兵临困境之下,这位匈奴部落的最后王者爆发出了强悍的一面。
    战马凄厉嘶鸣。
    匈奴士兵们一个个面容狰狞,挥动着手里简陋的兵器,发出一声声无意义的叫喊。这一切,还有从天池上空吹拂过的北风的呼啸声、旗帜的作响声,构成了一幅大战将临、天崩地裂的宏大场面。
    “大匈奴的勇士们,举起你们的战矛,复仇的机会来了。”匈奴人的队列战阵中,一个个**着上身的千夫长高声叫喊着鼓动士气。
    比士气,比武器装备,赫连壁的部众自然不可能与秦军相比,不过,比狠劲,比权谋,赫连壁有足够的自信心。
    狼旗之下。
    刚刚穿戴整齐的赫连大单于跃马而上,冲着左右大将喝令道:“儿郎们,都给我振作起来,我们不用惧怕,因为我们有人质在手里,现在,我命令将那些乌孙、大夏的奴隶驱赶到前阵去,他们的生死,就让秦狗去选择吧,哈哈——。”
    以乌孙、大夏的俘虏、民众为人质,逼迫秦军束手,在仓促之间,赫连壁能够想出这样的毒计,不得不说,他确实高过了呼衍邪一筹。
    “大单于好主意,秦狗要是杀了这些奴隶,那他们就会被乌孙大夏人认定是仇敌,要是他们畏缩不杀,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听到赫连壁这一声命令,匈奴各级将领一个个精神大振起来。
    狭路相逢。
    赫连壁当然不肯就此认输,这就是他与老朽的呼衍邪之间的区别,同样的情况,指挥匈奴人的要是呼衍邪的话,只怕早早的下令赶紧逃跑了,赫连壁则不然,他首先想到的,是还有没有反扑的机会。
    战局剧变,但匈奴人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在兵力数量上他们并不吃亏,另外,他们还有大批的乌孙大夏奴隶可以作为人质,有了这些肉盾,赫连壁确信,他的部队可以稳稳的掌握住第一波攻势的主动权。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万乌孙、大夏奴隶被羁押在地势最为低洼的天池西北角,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身无长物,神情茫然而无望。
    这一个月来,匈奴人横扫咸海流域,连续的将乌孙、大夏诸国灭掉,其势头之强横,让西域的民众感到胆战心惊,他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不敢再有丝毫的反抗之心。
    不过,这一晚,匈奴大营人喊马嘶的异常情形,却让奴隶们看到了希望,而在这些异邦民众中间,有一些青衣青袍,头束着发冠,腰间系着一个布质包袱的人显得分外的活跃,这些人的面容有的与西域人无异,有的则分明有东方人的样子,他们来回的穿棱在不同的奴隶群中,悄声的询问和诉说着什么。
    “天师,你说的可是真的?秦国大军真的来了吗?”一个年近五旬、神容隐约透着富态的乌孙长者颤声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们听一听,看一看,那些匈奴人现在是什么表情,他们吓瘫了,要逃跑了?”被叫做天师的人,长得壮实圆润,卷曲的头发、微微弯曲的双腿,都在表明他的身份,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乌孙商贾。
    “匈奴人真的不在了?天师,你说我们怎么办?”一个个被羁押在一处的俘虏奴隶们疑惑的四下打量起来,不久之后,他们便惊喜的低低惊呼起来。
    张良的天师道。
    在李原的大力支持下,不管是财力还是影响力都大大加强,特别在西北一带,更有相当数量的丝路胡商加入到天师道中,并且很快成为了一方天师。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天师道甚至可以取替世俗的力量,将乌孙、大夏这些西域路上的国家慢慢的**为向往东方文明的附属国,让这些异邦的民众一代代心向大秦。
    匈奴人的入侵,打乱了天师道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预想,而现在,这一群奴隶面临生死存亡的决择,再不愤起反抗,他们就将成为两军交战的炮灰。
    “等一会,你们去联络更多的部众,然后,听我号令,只要我这边一动手,你们就马上跟上,先杀了押送的匈奴人,然后,我们投秦去——!”天师的鼓动之言显得信心满满,这让疑心疑惑的俘虏们渐渐的安定下来。
    混杂在奴隶队伍中的匈奴人不会很多,只要在押解的匈奴人周围多安排人手,以十余人对付一个人,就算是压也能把匈奴人给干掉。
    ——。
    天池东岸。
    骆甲部骑军列阵于前,从姑师一路疾驰到伊犁谷地,全军将士只用了十八天,这个时间比起正常的行军速度来说,足足缩短了五天。
    大战即临。
    骆甲一下子将声势摆得很大,黑压压的一片,从匈奴人所在的地方看过去,足足有三、四万人之多,而实际上,赫连壁却是想多了,骆甲再有本事,也无法将稀稀拉拉的行军队伍给全部带到天池边来。
    在匈奴人发现秦军之时,骆甲军真实抵达天池的,其实只有八千余众,剩下的部众,还在不断赶来的路上,要是人数齐整的话,依骆甲的姓情,又哪里会等着匈奴人集结起来,说不定直接一个冲锋杀进匈奴人的营地了。
    骆甲虚张声势,在这个时候,如果赫连壁动作迅速,率领匈奴主力发动一场反突击的话,人困马乏的骆甲军将遭到重创。不过,处于惊恐失措之中的赫连壁显然无暇去想秦军有什么破绽,他把主要的心思都放在了自保上面。
    曰落之后。
    黄昏的暮色开始笼上枝头。
    后续的秦军部队陆续到达,负责骆甲军左右两翼安全的曹信、季心两支部队在得到天池发现有匈奴主力的消息后,曰夜兼程,终于抢在正式大战爆发之前到达了交战地点。
    在两军对战的前方,一队队被绑成一串的乌孙大夏人开始被驱赶着,朝着秦军列阵的方向而缓缓而行,这些老老少少的奴隶们就象是被牵在一起的牲畜,衣不蔽体,面黄肌瘦,让人看了感受凄惨之极。
    不过,在夜暮的笼罩下,秦军士兵要想远远的辩认出是俘虏百姓,还是匈奴人的士兵,并不容易,而这就是赫连壁寻求击败秦军的机会。
    五百步。
    三百步。
    再往前一百步,就到达了秦军弩箭的射程范围之内,而同时,这二百步的距离,对于匈奴人来说,也就是一个冲锋而己,只要这些奴隶们消耗掉秦军的弩矢,那么接下来的战事就是匈奴壮汉们的天下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天池之战(二)
    匈奴、大秦。
    两军对峙,中间是一群被当作炮灰的弱国奴隶们。这个时候,任谁也不会想到,左右这场大战最后结局的,就是这一群不起眼的炮灰们。
    这样的情形,不仅仅发生在匈奴与骆甲军之间,在南方战场上,赫连壁投入的俘兵和奴隶甚至于更多。同样的,天师道的天师和道徒们,也在奴隶群中不停歇的争取着更大的力量,并决定发动一场阵前的暴动。
    ——。
    由于暮色使然,秦军方面并看不清究竟有多少的匈奴人,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就是黑压压的敌军在一步步的逼近。
    “弩手,准备!”
    “长枪兵,准备!”
    曹信冷冷的注视着一队队慢慢靠近的“敌人”,只要他一声令下,就是万弩齐发,不留一个敌人活命的屠场。
    疾如烈火,争强好胜,渴望胜利,数年过去了,曹信的姓情依旧没有改变,临阵先锋,折断敌军最为锐利的锋芒,然后,大军尽起,杀他一个血流成河,这是曹信最为喜欢做的一件事情。
    这一次,好不容易赶在大战将起之前来到战场,曹信不等歇息,即请令担当起了秦军前部的指挥官。
    “曹将军,大将军有令,弩骑兵后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