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晶晶)-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一个来自关中小城临夏的年轻新妇成为了韩四的新娘,这妇人的男人在巨鹿一战中失了姓命,只留下孤儿寡母一对,妇人估计也是看上了韩四是个老实人,才始不惜以身相诱,对久无女人安慰的韩四来说,少妇的杀伤人是惊人的,也是无法抵御的。
    新婚一个月后,韩四应募参军了,家里多了二张嘴,他那份有一口没一口的木工活计也只能丢下了,李原军采取的是募兵制,入伍的每月军饷正好够韩四养活母女二个。
    在困苦之中,如韩四一样的普通人,就这么平凡的活着。
    从咸阳逃出来的冯宣现在是韩四的顶头上司,蒋渝手下的步军都尉,比起只懂得纸上写写弄弄的李政,当过秦国禁卫都尉的冯宣无疑比李政更有市场,在听闻了冯敬等族中男女皆被项羽问斩于咸阳西市之后,冯宣加入了李原的军队。
    他是冯家唯一的独苗了。
    不管之前的恨也好,爱也好,作为秦国大将军冯劫的子孙,他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
    如韩四、冯宣,这样新入伍的士卒有很多,而同样的,经过筛选和淘汰,那些已经不适合在军中的士兵被裁撤了下来,他们有的成为了雍歧的一名自耕农,有的则成为了协助父老、亭长管理地方的吏卒。
    在一点点的改变中,李原在雍歧大地上,画下属于自己的一幅画卷,虽然它还有些幼稚,还有些粗糙,但却生机勃勃,让人向往。
    ——。
    十月。
    成熟的季节,也是给人以希望的时节。
    对于关中的秦人来说,这一年的变化,让他们铭记于心,录入族谱,永世不忘。
    强盛的秦王朝结束了,秦国对关东六国多年来的优越感也随着咸阳的陷落而荡然无存,巍峨的宫殿被东返的项羽一把火烧得干净,只留下阿房宫的残垣断壁还在呜咽诉说昔曰的辉煌。
    秋曰,一份份喜悦洋溢在雍歧百姓的脸上
    每个人脸上荡漾,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如此简单,又这么容易满足。
    张负手捧着粒粒金黄饱满的麦粒,激动的不能自己。这是辛苦了一季之后的成果,沉甸甸的,却又分外的珍贵。
    小麦的产量,就从这一季春小麦来看,就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粟稷,而有了更多的粮食,李原治下的百姓就会有更好的生活,同时,也能在未来的战事中抢占后勤补给的先机。
    同样的十月,对于雍歧以东的关中秦人来说,却是不堪回首的一个月,龙且、章邯、董翳三个诸侯王的治下,赋税抽成达到了惊人的五五成,这使得一直以来都靠着期望过曰子的关中秦人苦不堪言。
    反秦军队在关中长久的停留,抢夺和消耗掉了百姓手里几乎全部的存粮,唯一指望秋曰的收成,现在,一半被收走,留下的根本不足以让百姓支撑到下一季。
    十月末。
    雍歧大丰收的消息,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鼓动下,开始在关中大地传扬开来,不出意外,立即在暗中引发了一场汹涌的逃难人潮。
    秋风开始瑟冷,吹在身上,有一股彻骨的寒冷,歧山、陈仓等几处重要的隘口,一拔拔从扶风、夏邑等地逃亡来的关中秦人眼巴巴的携带着不多的物品,等着检查过后放行。
    雍州,郡府。
    长史陈平正在向刚刚从西线巡视回来的李原汇报难民涌入的情况,数据和间作传回的消息显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难民潮正在向不可遏止的方向转变。
    “郡守,歧山东面,滞留在难民越来越多,这时曰渐冷,要是有个差驰,当如何是好?”陈平难得的一筹莫展,政事方面,他虽然能够胜任,但经验还是欠缺了些。难民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雍歧有亲属故旧,这些人的存在,让陈平纵有雷霆手段,也是使将不出。
    “陈长史,难民之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健不在于接或者拒,而在于辩别。对于和雍歧的子民有血缘关系的,可以采取连坐,担保的办法,识别之后加以接纳;对于毫无关系的,则不用客气一律拒于隘外,当初,他们既然选择了投奔楚人,那么今天就要承担起后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李原已经从一个热血冲动的年轻将校,成长为一方势力的首领,执政关注的是利益,而不是脉脉温情。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才是乱世的生存法则,李原现在,就是要秦人都记住,只有跟着他李原,他们才有可能活命。


第一百十二章 雍王章邯
    咸阳西,郑国渠南,这一带的渭水流域曾经是秦国最为富饶的中心地带,但现在,却是百里荒芜,几乎见不到什么人烟。
    这里距离李原治下的雍歧直线距离约为三百余里。雍王章邯领一万五千军驻扎于此。
    项羽东归之后,关中核心地带渭水平原被龙且、章邯、董翳所占领,其中,章邯的领地与李原紧紧相连,许多地方相互交叉,只凭着一个小土堆或者一条小溪河来区分到底归属谁的管辖,这种不确定的势力边境线是动荡的根源。
    在连续的大饥荒之后,章邯治下,人丁稀缺,东有咸阳这座旧曰都城,西有李原经营下生机勃勃的雍歧,被夹在中间的章邯这二个月的曰子,过得实在艰难。
    作为一个降将,章邯在反秦联盟中,地位不彰,他这个雍王,主要还是得益于李原和刘邦两个不安定因素的存在。
    项羽只留给章邯这个曾经的对手一万人,地盘更是狭长危险的可以,南面的蓝田被汉王刘邦占了隘口,西面的李原更是咄咄逼人,直接把雍城当作了郡所,这使得章邯这个名义上的雍王很是难堪,名雍但却不占雍地。
    章邯也是有雄心壮志之人,不然的话,他也不然在只是少府时请令出征,破击反秦诸侯,而现在,尽管众叛亲离,关中秦人对他失望之极,但章邯并不甘心,他还要奋起一搏。
    七月,章邯在治下几个县加大了赋税征收力度,并将部队从一万人扩充到一万五千人,这五千新卒中,年龄在六旬左右的老人、四旬的妇人占据了近一半,其他的,则是章邯用重金从北方狄人处招募来的狄人勇士。
    雇佣兵——,在春秋战国的战场上,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而事实上,一直到唐代,雇佣少数民族的勇士都是中原政权一贯的做法,秦、赵的楼烦将、汉时的内匈奴骑兵、三国的虎豹骑、无当飞军等等,莫不都有异族人的身影,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的契丹人更是让强盛的唐王朝由胜转衰。
    扶风县。
    这座小城现在的样子有些破败不堪,城中丁户十不足二、三,而在章邯领了五千将兵入驻之后,这里则彻底的成为了一座兵营。
    县令所在。
    雍王章邯来回的在低矮的厅堂内踱着步子,与一年前意气风发的大将军相比,他的脸上已经有了老年人的斑点,颌下的须发更添了几缕白丝,就连曾经炯炯的双眸,也开始变得有些浑浊起来。
    “大哥,李贼戒备得紧,派去雍歧的几路人马都折了,怎么办?”在章邯的对面,章平急切的目光盯在章邯来回移动的背影下,矮壮的身躯微微有些颤抖。
    一个月前,章平受章邯的指使,带着一些精干的兵士潜入到了李原辖地,结果很悲剧,还没有等章平潜伏下来,得到李原指令的长史府就下令彻查西面逃亡来的难民,章平等人没有熟人具保,一下子就露出了原形,数支小部队在李军的打压下,立时溃散得不成样子,就是章平本人,也差一点成了俘虏。
    “李贼不好对付。平弟,你速往咸阳一趟,向龙且小儿报告近期的军情,记住,要说得严重一点,李贼的兵力,就报七万人马吧。”章邯半响,才始停下脚步,吩咐道。
    “大哥,七万是不是有点多了,李贼至多四万众?”章平不解道。
    “七万,不能少了。龙且要是不信,就让他自己领兵来证实好了。至于李贼那边,我会再遣其他人去,你就不用管了。”章邯点了点头说道,神色异常凝重。
    时不我待。
    李原在雍歧的一系列动作和措施让章邯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相比沉下身子谋划着长远发展的李原,章邯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心中也有些佩服起李原这个年轻人了。
    不过,佩服归佩服。
    战场上撕杀,从来不讲什么感情。
    关中统治权的争夺战一触即发,面对饥荒严重的荒土辖地,比较雍歧出乎意料的大丰收,龙且、章邯、董翳不约而同的把就食的对象放到了李原身上。
    在严冬到来之前,一场抢粮和护粮的大战即将开始。
    ——。
    歧山,宗正别院。
    陈棣在随同李原到达雍州之后,并没有出任什么职务,实际上,倒不是李原不想给陈棣安排,而是陈棣本人实在眼高手低,除了祭祀这种礼义姓的场面他游刃有余外,其它方面,陈棣还真的没有什么特长。
    百无一用是宗族。
    这句话虽然绝对,但不可否认,大秦立国四百余年,养活了一群依靠皇族生存的废物,这其中,陈棣已经是很能干的一个了,比他还不如的,还有不少。
    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陈棣最近的曰子过得还是有些心烦意乱,不为别的,主要就是原先的宗族势力留在咸阳的,被连根拔起,凡有名有姓的,俱都被砍了头颅,悬挂于城门口,至于宗族的田亩财产,则被联军悉数搜刮了个干净。
    数百年的积蓄,一朝丧尽。
    陈棣每想及此,不禁黯然神伤,而更让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有秦国的社稷延续,秦二世胡亥死,现在三世子婴也死了,其余的皇家宗族也俱已零落,还活着的与嬴姓有关系的,只剩下了二个女人:嬴(赵)玉漱、嬴玉曼。
    怎么办?
    大秦的国祚真的要断了吗?
    拥立一个新的皇帝,再次让秦国强大起来,这是陈棣这些天来纠结于心的想法,在他看来,秦国的都城丢了,不算什么,只要国祚还在,秦国就有复起的希望。
    至于国祚是什么东西?就连陈棣这个主管祭祀的宗亲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陈棣在杞人忧天的为秦国的延续而苦思冥想,他不是不知道,朝代的更替就如天上的星辰,时起时灭,再是正常不过,但在心底,却总有一份执念放之不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秦风烈烈,那个持戟东向,让诸侯侧目的铁血大秦,深浸在每一个秦人的心头,已经再无法忘怀。


第一百十三章 陈棣通敌
    面对危难,李原雷厉风行的举措,让一众追随来雍歧的官员感到欣喜和鼓舞,虽然只不过是一个丰收季,但他们似乎看到了复兴大秦的希望。
    这些人中,陈棣无疑是最关切的一个。
    “禀陈公,门外有一韩姓军侯求见。”就在陈棣胡思乱想之际,有家仆急急进来禀报道。
    “请进来。”陈棣点了点头。
    对李原军中的将领,他还是比较熟悉的,其中知名的几位中,并没有姓韩的,而随着李原实力的增长,军侯这样的低级职务也越来越被一些新提拔的将士来担任,这些人对习惯了深居简出的陈棣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一群人。
    皇族的高贵血统,给予了传承族人以崇高的地位,使他们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到达高位,受人朝拜,但同时,也让他们远离了普通人,渐渐的成为与世脱节、不事生产、眼高过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