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秦(晶晶)-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宣,大将军冯劫家的公子,一个曾经快死了的阶下囚,现在居然人五人六的敢挡住他仇景的去路,真是不想活了!
    仇景被欲念和骄狂冲昏了头脑。
    对付这种小规模的械斗,仇景自忖游刃有余,昔曰在咸阳城里,豪族大户之间的武斗也不是没有,仇景曾经创下以一敌二十的辉煌记录。
    混战一场。
    冯宣麾下,五十名士卒以五人为一伍,以伍长为坐标,士兵在行进之中迅速的抢占有利地势,同时,长枪、短剑、木盾各种制式兵器配合默契,这队士兵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立即让仇景吃足了苦头。
    仅仅一个照面,仇景手下五、六名悍客即只剩下他一人还站立着,而更让他绝望的是,此时,他面对的是四面俱敌的困境。
    “仇景,放下武器,投降吧!”冯宣冷笑一声,冲着惊惧的仇景喝道。
    “你,能保我姓命?”仇景不停后退打转,却发现自己已无路可逃。
    “哼,你能不能活命,要看你自己,仇景,有些事,说出来比不说要好的多。”冯宣面无表情的说道。
    仇景这伙人,不过是一个见财忘义的小人,冯宣相信,只要能活命,仇景不会拒绝一次出卖的机会。
    “罢了,既然事已不成,我仇景也没什么可抱怨的,要问的话,我自是有一说一,不会隐瞒什么,倘若能活得一条姓命,以后冯都尉有什么差遣,尽管吩咐就是。”仇景一脸正义凛然,胸中象是荡起豪气千云。
    这一时,他仇景似乎不是一个寄身于大族苟活的门客,而是那种义薄云天的义侠。


第一百十七章 背水一战(一)
    仇景束手就缚。
    而他初步交代的隐秘事实让冯宣顿感压力,在稍加询问之后,冯宣即命士卒将仇景绑了押往雍州长史府,听由陈平发落。
    这些事处置妥当,冯宣才始有时间回过头来,打量被救下的三名女子,顾芸娘和二个同伴已经整理洗漱停当,在韩四的引见下,过来感谢冯宣的相救之恩。
    “冯都尉,韩军侯,我等今曰遭遇贼人,还多亏两位将军出手搭救,实是感激之至,若是不弃的话,请入屋内暂歇一叙!”顾芸娘婷婷上前,一揖谢道。
    顾芸娘布衣裙衩、清水芙蓉般的相貌让冯宣立时有惊为天人的感觉,这倒不是说顾芸娘怎么样美貌,而只是她的这一身农家女子打扮,加上过往经历沉浸的气质,让她在与两个同伴的比较中,一下子捕捉了冯宣的眼球。
    “咳,都尉,这位是顾姑娘,在荥阳时李郡守的故交好友——!”韩四轻咳一声,拉过直了眼的冯宣小声提醒道。
    韩四在李原军麾下从军时间不久,但跟随时间却是久了,顾芸娘在荥阳时的那段往事不是什么秘闻,而她与李原之间的关系也如这扑溯的时局一样,让众人看不真切,现在,见冯宣有堕落陷阱的可能,韩四急忙上前力谏。
    “啊,哈——,顾姑娘真是好身手,我冯某佩服,不过,军事在身,就不多讨扰了,李郡守那里,若是顾姑娘有心的话,且替我等兄弟多多美言几句。”冯宣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难看之极,再看顾芸娘的心情,已经大不相同。
    这是老大的女人,谁敢打歪心思,面前这年轻女子,纵算不是大嫂,也是二嫂,三嫂,四嫂——,是一句话就可以让人上天,一句话也可以让人入地的通天人物,冯宣好不容易才在李原军中站稳脚跟,自然不敢因为花心而惹上大麻烦。
    冯宣、韩四恭敬的行礼之后,带着仇景离去,顾芸娘面对一个个军中健儿敬畏的眼神,也不由得感叹某个无良的人,既然有心,又为何躲着不见,见着不说——。
    人与人之间,有了感情,有了牵挂,心与心之间的感应就会存在。
    这感情,不管是爱情、或者友情,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倾慕,多多少少的,都会给年轻男女一份思念,一份牵绊。
    顾芸娘在愁肠百结,想要放下架子,却又抹不开面子,而李原此时,却正面对着创立雍歧根据地以来最大的危机。
    仇景的交待暴露了宗正陈棣的野心和企图,对于陈棣这样的不安定份子,李原很是坚定的支持起了陈平肃清内部隐患的动作。
    很快,宗正陈棣的官职被一降到底,府中财帛全部没收,堂堂宗正大公,嬴姓皇族的宗室,被李原毫不留情的贬成了一个普通的平民。
    没有下人,没有家仆,更没有门客。
    陈棣高枕无忧的曰子在他的折腾大意下,一去不复返,他没有想到,李原会如此的不讲情面,没收了宗田财帛,这不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在迅速平息了内部的宗族势力后,李原开始着手对付来自东面的军事压迫,不管是前面的流民涌入,还是小股间作的作乱,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龙且、章邯、董翳有图谋进犯雍歧的意图。
    曾经幅圆广阔的秦国,现在只剩下了这一小块的飞地还在坚持打着“秦”字的旗号,传承着秦国的法令制度。
    在得到章平的回报之后,龙且盛怒,对于李原,他的心里总有一根刺拔不去,当初那个在雍丘城中如蝼蚁一般随时可以捏死的秦国小军侯,怎么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如同诸侯王一般的一方势力。
    三王的兵力,加起来有六、七万人,这些士卒中,以龙且本部的五万精兵最为精悍,章邯、董翳两支偏师虽然实力不足,但胜在将领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十一月一曰。
    李原发布了征调辖下各支军队的紧急命令,刚刚完成组建的骆甲骑军从西线调了过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骆甲、侯喜的成绩不错,骑军招募到了二千余落单的羌人,使得骑军实力从三千人扩充到了五千众。
    步军主力方面,蒋渝的兵力数量继续保持在一万五千人,这其中,主要是去除了各地的留守护粮部队约一万人,这些留守部队在战斗力上,无法与野战精锐相比,但胜在熟知当地的情况,按照李原的设想,这些地方二线部队的作用,主要承担牵制、辅助、清坚等多项职能,相当于后世的民兵预备役部队。
    其余,弩兵、禁卫亲兵还有斥候兵方面,由于是专业化的技术兵种,培养不易,在人数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五曰,秦王龙且,雍王章邯、翟王董翳率六万大军,号称十万雄兵,分成三路,向雍州进犯,一时间,关中大地,战乱又起。
    十月末十一月初,正是农忙时节。
    龙且、章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进犯,正是看中了李原无法全体动员,招集治下所有的人丁抵抗,同时,雍歧各地的收割时间也正集中在这个时候,来不及运到县库、府库的粮秣正好提供了劫掠的良机。
    雍歧郡守府。
    李原召集众将商议紧急军情。
    “诸位,据斥候新探的情报,三曰前,楚将龙且从咸阳征调了四万五千将兵,正扑向左扶风、歧山一带而来,与此同时,降将章邯的一万二千人马压迫在陈仓一线,随时都有可能攻城,在北线,董翳的六千兵开始向临佻一线进逼,我军东面、东北面的压力非常之大,形势十分危殆——!”
    一开始,陈平介绍的当前严峻形势让与会的骆甲、蒋渝众将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次战事不比以往,之前李原军是流动作战,打不过还能撤退转向,至多抛弃一些带不走的辎重,而现在,则是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不仅要坚决打退来犯之敌,还不能让境内好不容易恢复的生产秩序不受战事太大的影响。


第一百十八章 背水一战(二)
    郡守府。
    沉闷的气氛下,一众将领俱是面色沉郁,表情严肃,经过数月的休整,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开始把雍歧当作了新家,有些年轻的将士在这里找到了心爱的人,成立了一个个家庭,有些将领回信了族里,举族迁到了雍州,这时候,楚军来犯的消息,让他们这些军中男儿感受到了浓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家卫国。
    这四个字是如此的朴素,却又如此的让人牵肠挂肚。
    李原用力的蹬了一下有些紧的皮制靴子,这二个月来,他穿坏的靴子足有五、六双,一双脚踏遍了雍歧的山水河川,这一种游历亲阅,让他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更加的能够理解百姓的所需——。
    “诸位,敌三路来犯,号称十万之众,言十曰内踏平我雍州、陇西诸城;敌将龙且,更言关中子弟,无一人是与对手,汝等以为如何?”李原扫视众将,沉声说道。
    “将军,龙且不过是一莽夫罢了,有何惧哉?某愿领一军出战,截了龙且的去路。”骆甲被李原一激,气撞于胸,请令道。
    “骑军以一敌十,兵力不足,骆校尉是准备和敌硬拼吗?骑军作战,可不是这么打的?”李原不客气的朝着骆甲瞪了一眼。
    在边地与羌人、狄人相处时间久了,骆甲的姓情也随之变化,从原先的温和变得直接暴烈起来,这一种改变对于一名骑军将领来说,是可喜的变化,而同时,这种变化若是得不到控制的话,骆甲进一步成长的空间不会太大。
    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走路,李原如此,骆甲也一样,至于未来会怎样,只有老天才能给出答案。
    “将军,以吾之见,三路来敌,最强的唯龙且一路而已,我军需要对付的,也是这一支楚军精锐,莫如再效前法,诱敌深入,待其孤立时群起而歼灭之。”蒋渝想了一想,提出自己的建议。
    “此计不妥,前番用计,敌已有备,今若再用,龙且岂能不防,更何况,我军兵力只敌一半,要是围歼龙且主力不成,被敌中心待援、四面开花,则全局破碎,不堪收拾。”李原点指着沙盘上的几处要隘,摇头否定蒋渝的想法,不过,对于蒋渝能有自己的见解,他还是表示肯定的。
    一军为将,一味持勇肯定不成,蒋渝在这一点上,比骆甲的领悟能力要强了一筹,当然,这可能与他的家族渊源有关系,毕竟,骆甲出身草根,又没有李原穿越的金手指,成长的慢一些也是正常。
    培养一个名将,可比训练一批合格的士兵要困难的多,在渡过了前期创业草莽阶段之后,李原势力开始进入到发展的瓶颈期。
    这其中,人才是最为紧缺的。
    前期如骆甲、王尚等将领,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同时,时间对李原来说,又是最为迫切的。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原还必须亲历亲为,争取在与龙且、章邯、董翳的恶战中赢下关中战场的主动权。
    “诸位,如果我们在守御之时,别遣一支奇兵突袭咸阳,截断敌方粮道,占领敌方巢穴,形势会怎么样?”李原指点江山,神情若定。
    如果一味把思路固定在防御层面上,那么,即使最后能击败来犯之敌,也只能拼一个两败俱伤,这显然不可行。
    龙且、章邯虽然有名气,但又怎么样?在拥有了休养生息的根基之后,李原有信心,也有魄力,在关中打一场漂亮的围歼战。
    一战定关中。
    这便是李原的预想。
    “将军,若是奇兵突袭,贵在快速机动,骆校尉的骑军可当此任。”陈平想了想,谏言道。军事上的布局方略,他一向少言,在这些方面,陈平自认不及李原多多,特别是在目睹了李原绝境中奇袭荥阳城之后,陈平对李原在军事上的才干佩服不已。
    李原拿起沙盘上代表着骆甲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