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木子)-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就是从此猛虎盟不再吃绿林饭。也不再收过路费了。”

“不收过路费?”孙平难以相信,“难道易盟主要带诸位南下中原,由朝廷安置?”

“嗯,不,我们暂时没有这打算,依然会留在这里。”

“那?”孙平话没说出来,他想说的是,你们本来是一群绿林,靠抢劫和收过路费为生,如果既不南下,又不抢劫了,你们拿什么生活。

“我们现在也开始做生意了。”王保一本正经的说道,可听在孙平的耳中,却觉得荒缪无比。你们一群绿林放着好好的抢劫大好前途不干,学什么做生意啊。他心里根本不相信王保的话,也难以相信。

只是王保却很热情的对他道:“我知道这么说你也不信,你们一起上山去看看就知道了。正好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就到山上休息一晚,也补充一下给养。”

孙平心里格登一下,翻江倒涌起来,心说这下是遇上大麻烦了。估计刚才说的那么好听,其实还是为了要哄我们上山。这是真碰到狠的了,十贯过嘴费都看不上,这是要全吞了他们的车队财物,弄不好完了还要把他们这些护卫伙计们当作肉票,狠狠的向孙家勒索一票了。他有心拒绝,可一看王保那热情的模样,最后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好招手让商队跟着一起上山。他心里想,罢了,只要不伤他们人命,倒算了,这一来,也算是摸清情况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一路上他是走的十分纠结。

不过当来到二龙堡城面前时,他还是惊讶住了。他曾来过二龙堡,且不止一次。可面前的这个二龙堡,根本不是以前的那个二龙堡啊。原来的二龙堡其实是个山寨,算不得很多。可眼下这个,还在原来的地方,可却比原来大了不增一倍,高大的石头城墙,宽阔的道路,吊桥,城门,甚至还有濠沟,城门楼子,角楼等等,这就好似平地生出了一座新城堡来。

段志安在一边笑着介绍:“按我们易盟主的吩咐,撤寨建城,如今这关外的诸寨人口都迁到了这里,二龙寨也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二龙堡成了内堡,外面扩建的这一圈是外城。各种防御齐全,十分安全。而且城里也修有街巷坊里,仓库酒楼饭店客栈等一应俱全。来往路过商队都可以在这里休整,甚至是直接把货物放在这里交易出售,也可以在这里购买到不少商货。按我们盟主的吩咐,如今咱们猛虎盟有十三座这样的城堡,分布在怀荒城的外围,原来的那些山寨,全成了路上的小补给点。而原来的总舵,如今已经即将成为北疆边境上最大的集贸市场,中原的商人北方的商人,都可以在那里贸易。。。”

段志安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孙平却已经有些愣在了马上,信马由缰的任马带着他入城,看着出现在面前规划整齐的街道,还有街道两旁那一间崭新的商铺,以及街道上往来的三三两两的商人,他有种恍如梦中的感觉。

白马银枪易三郎成为了猛虎盟的新盟主,他不是要去做北方最大的绿林首领,不是去征服其它的山寨,居然受了晋王招安,而且改行要做个商人,而且还把猛虎盟诸分舵山寨改成了一个个商贸小镇和商路中转站补给站,还把怀荒镇弄成一个边境贸易大集市?他怎么有种那么不真实的感觉,这是真的?

可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又想不出来有其它的可能?

最初的震惊与怀疑过后,出于商人的敏锐,他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是真的,那对于孙家这样的大商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二龙城明显是新建成没多久,处处都透露着一股子崭新的味道。虽然城池防御和街坊还有许多地方在施工,不过从城南到城北,城东到城西的两条交汇相聚成十字的主干道,却是已经完工,这两条主干道都有足足二十步宽,且全部铺上了平坦的青石板,在这宽阔的干道两边,则全是最先修好的一间间商铺。这些商铺此时大多数还都关着门,不过听段志安的介绍,这些商铺将按照不同的行市区分,以后会租售给商人们做生意,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商市经营。

不过在这干道上,却也有一些商铺已经开门,他仔细打量了下,发现基本上是饭店、客栈、酒楼、甚至还有青楼、茶馆、赌坊、仓库等这些店铺。

“嗯,那家是什么商铺?”在两条干道相汇的十字路口,有一家新开的店铺,竟然有许多人聚在外面排队,这引起了孙平的好奇心。

段志安笑道:“哦,你说那个铺子啊,那是新开的盐行。”

“盐行?”孙平有些奇怪,不过很快就有些不以为意了。在这卖盐,也算不得什么好生意。

“孙兄弟不去看看?”段志安问。

“盐有什么可好看的,不都那样吗?”孙平有些奇怪。

“这可不是普通的盐,这里出售的是雪盐和冰盐,一种如雪花一样洁白,如细粉一样细腻,一种如冰一样晶莹,宝石一样漂亮。而且不带半点杂质,更无半点苦涩,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盐中珍品。”

听到这里,孙平这下也不免有些心动了,他倒不相信,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神奇之盐?

第140章野狐城

在盐湖城盘桓数日,凌云把修建盐田、提炼盐法诸项事宜都交给了拓跋小刀和贺兰弘、刘鹰三人后,便不再继续停留,重新启程,往下一站巡视。对于盐湖城,凌云只是规划出了发展方向,和大致的方针,具体的操作事务还得交给下面人去办。在凌云的设想中,盐湖城拥有盐湖之利,因此这里靠盐吃盐,以盐为发展核心。盐湖城一万多人口,只有五百守备和几百警备,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上万的男女老少,刚刚从各寨迁来。禁抢劫之后,这么多人不可能都继续吃大锅饭,每天坐吃山空。

现在有了凌云的雪盐冰盐项目,正好把这些人力投入进去。新盐场建立后,凌云的意思是盐厂六成股份是归怀荒总舵所有,四成归盐湖分舵所有。分舵的这四成股份,也就等于是城中如今这万余人的共同所有。每个盐湖城中百姓都占有一份,可以获得参与盐场的分红。同时,按照分舵的安排,这些盐湖城的人进入盐厂做工,也还能得到一获酬劳,总之是打破以前大锅饭的那一套。当然,也有许多有头脑、胆子大的,也并不去盐厂做工,而是选择了在城中开设商铺,或是在商铺里做工。对于此,凌云是很欢迎的,要想怀荒军镇壮大起来,经济发展并不可少。而发展经济,肯定就不能再如山寨时代一样的那一套了。得充分调动起城民们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发展的起来。

离开盐湖堡。凌云的下一站是野狐堡,这是建立在野狐岭的一座城堡。野狐岭是一处险要地段,也是怀荒镇通往原来西面抚冥镇的必经之路。北魏之时。这里还曾经是古战场,多次在这里发生过大战。离开盐湖堡前一晚上,季瑶恋恋不舍,最终,她把不舍化为了缠绵,两人抵死缠绵一夜,直到天亮。天亮之后。凌云留下了她,继续上路。他也舍不得她,可却不能帯她露面。免得被杨广发现季瑶在他这里。虽然如此委屈了季瑶,可却也是无奈之举。

凌云到达野狐城时,这里还是一片杂乱,和盐湖城已经初具规模不同。这里连城墙都还没有完工。

野狐堡处于野狐岭上。新城并非在原址上扩建,而是实实在在的新建一城。原来的野狐堡虽然位置险要,可地方太小,而且限于地形,也难以扩建。最后,野狐城的建设方案改成建立一座新城。甚至基于野狐岭的重要位置,新的野狐城建在原来的野狐堡不远处,而且在新城的另一面。还将增建一座堡垒,与原来的野狐堡一左一右的护着新城。组成一个三角,形成犄角之势,以大大增强怀荒军对野狐岭这个重要地带的控制。

不过如此一来,工程量也大大增加,新建一座新城加一座堡垒,且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段施工,这也导致的工程进程落后许多。

野狐城一城二堡的设计格局,两座堡垒纯军事作用,只驻扎兵马,并不对商贩民户开放,甚至堡垒守卫们的家眷,也都是安置于新城之中。两个军堡主体格局一致,堡内的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马场,再加上外面的城墙、城门、马面、翁城、角楼、箭塔、濠沟等。这两座堡城周长都只有一里,城高两丈。犹如两只竖满长刺的刺猬守在新城左右,狰狞无比。

相比较之下,野狐城则要显得温和的多。

野狐新城面积很大,是一座四方城池,每面长一里,周长四里。虽然当初设计之时,有人说周长四里太大,不过凌云却坚持建四里之城。按凌云的规划,虽然野狐堡只会是怀荒边市的一个外围贸易中转小城,可野狐城位置独特,是从河东以及西面的突厥汗庭进入怀荒的必经之路,这里不但军事上极为重要,在商路上也是必经之路。凌云对怀荒的边市十分有信心,他认为野狐城守在这么重要的路上,将来肯定也会繁荣。因此一开始把城堡规模的大一些,也是为了将来方便,省的到时再来扩建。哪怕现在一开始只是建了城墙,里面空荡些也没关系。

野狐城的四里城墙比两个城堡的城墙要矮一些,都只有一丈五高,以夯土和石头垒起,城基有三丈宽,城墙顶部也有一丈宽。城墙上每隔三丈还修有一个突出的马面墩台,每个角上还一个角楼。若不是考虑到太耗人力物力,凌云当初甚至有把野狐城的城墙按棱堡的棱形墙面来建设。

城墙已经建了近半,濠沟也在开挖,虽然工程比较大,可野狐城有近两万的人口,这些人也不耕种放牧,如今唯一的任务就是筑城,因此新城的进度很快,最重要的两座军堡外围已经基本完工,如今只剩下了堡里的军营、水井等。而新城的城墙也建好大半,城内也在赶工。

野狐城拥有四门,沿着四门起,两条主干道组成了十字大街,把整个新城划为了四个大区,同时每个区又由两条分干道组成的十字街划成四个街区。这样一来,整个新城,规划的十分齐整,四个大坊,十六个里,街道通畅,里坊分明。

大十字街的主干道两边,全都是沿街商铺,就别另外四条小十字街沿街地带,也都是规模的商铺。这完全就是按照商业城市所规划,处处体现以商为本的观念。

另外在四门口,各有一个军营,驻有一队守备军。

野狐城的城民住宅区,则是分布在四坊十六个里中,一排排一栋栋的民宅,将会十分整齐干净。虽然临街的房屋全都建为商铺,可住宅区依然宽敞,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刘国栋今天刚搬进了新居,自从山寨撤出来后。他们在这块大工地上搭了个棚子,住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过每天忙着筑城的时候,听着上面新来的城主、堂主、守备、虞候等这些当官的说着以后大家能分到新房子住时。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忙碌了这么久,新城虽然还只是个大工地,城墙也只建了一半,可规模中的四坊十六里已经建好了东南坊的第一个里,刘国栋运气比较好,第一个里建好后,新房子依然是不够近两万人居住的。一个坊规模能居住一万户,一个里只能暂时先解决十分之一的新城人口的住宅。原本刘国栋以为上面会按官职大小来安排住宅,结果却被通知前去抽签。

上面竟然让每家每户都去抽签。抽到者就能率先搬进新屋。

刘国栋让十五岁的大儿子替自己抽了一个签,结果竟然抽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