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木子)-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王世积案,居然跟虞案几乎一模一样,王世积的亲信部将检举上司谋反,还提出了这么多证据。这是要置王世积于死地了,高颎马上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意图。让他更加心寒的是,王世积跟他的关系不错,甚至王世积还是太子党核心的一员,现在王世积一案,究竟是陛下只是不满猜忌王世积要除掉他,还是要借此案牵连更广?

“诬告?柳尚书。”大理寺少卿杨约语透轻蔑,“哼,证据确切。全都摆明在那里的事实,你这样说。难道是想说我们大理寺办案不公还是想说我们屈打成招,罗织罪名?”

杨坚感觉到大厅里的一股紧张气氛。此时并不是每日常朝,而只是他召集在京的重臣,三省的主官六部的尚书以及还诸位亲王上柱国等。厅中明显的分成了三大派,一派是以高颎柳述等人为首的太子一党,一派是以晋王杨素等人为首的晋王党,还有不少如汉王、蜀王、秦王、赵王等明显保持中立的一派。对于眼前这种形势,杨坚早有所料。自从他有换太子之意后,朝中的争斗就升级了,太子党和晋王党的斗争越分的激烈与明显。燕荣案是太子党发难的。如今这个王世积案他能确定肯定也是晋王党背后推动对太子党的报复。杨坚虽然能猜到这些,但他依然不会就此放过王世积,就如当初他没有放过燕荣一样。敢于背叛威胁到自己的,他一个也不会放过。不过有一个事情是他需要考虑的,那就是这些案子爆发后,最终控制在什么程度。有时候,杨坚甚至都有些乐于看到如今朝中两大势力的激烈争锋,借着这争锋,他居于上位。每次拉一个打一个。

只要他一天换储的念头未打消,那么这种争斗就会继续下去,直到最终到达一个他必须做出决择的时候。太子和晋王,两个人中最终必然有一个得被他抛弃。当其中一位皇子出局之后。将会有一场规模巨大的清洗,站错队的一方将被清洗,然后朝中才能恢复平静稳定。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所以他希望这种争斗能够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杨坚将目光望向杨勇,“太子。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太子杨勇从听到王世积谋反到现在,一直都处于一种惊慌的状态之中。王世积这些年来对他一直十分支持。他每年不但都要收到王世积向他暗中上贡的大笔钱财外,甚至连他最为信任的秘密死士黑铁卫,也有不少的一部份是由王世积暗中物色,然后经过初步训练后提供给他的。王世积刚才被宣布谋反的罪证之一,就是王世积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招募流亡,训练死士。杨勇不知道,皇帝是不是已经知道了王世积为他做的那些事情,也不知道皇帝现在是什么意思。皇帝问他,他却还沉浸于自己的惊慌之中。等杨坚一连叫了他三遍,他才终于回过神来。

杨坚眉头紧皱,目含失望。他当然知道王世积是太子的人,也当然知道王世积为太子招募流亡为他训练死士黑铁卫的事情,这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太过秘密后事情。太子毕竟是国之储君,他对他的关注是极多的。对于太子暗中训练一批死士,杨坚并没有什么太在意,毕竟太子是储君,有些私人秘密力量也是可以允许的,只要不越过那条线就可以。眼下他问太子对此案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想看看太子的处事应变能力。如果太子够聪明,这个时候就应当果断的抛弃王世积,而不是在这大殿上,在诸重臣面前走神发愣。

“儿臣觉得,此事或有所误会也有可能,王世积国之大将,说他谋反,儿臣是不相信的。所谓请道人相面,说他为国主之命,其妻为皇后之相,那也不过是妖道的胡口乱言。至于又有其部下对他说凉州出精兵之地,那也只能算是他部下有罪。依儿臣看来,王世积有罪,但绝无谋反之意,他只是察人不明,遇到妖道胡言以及部下乱语后没有及时向朝廷禀报而已,这也只是人之常情。儿臣以为,可对王世积贬官降职再加以罚俸申诫,以示警诫。”(我的小说《重返大隋》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335章落幕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返大隋》更多支持!

易风跪坐在廷中,他低着头,听着太子的这番高见,心里都差点止不住想笑出声。都这种时候了,皇帝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王世积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可太子却还说什么王世积没有谋反之意,还为他背书开罪,竟然还提出只是贬官降职罚俸这样的处罚。若是说王世积不是太子的人,这个时候他说这样的话也许还情有可原,可既然他跟王世积本来就是不清不楚的,现在他还敢这样说,这还真是有极大的勇气啊。

对于这个王世积案,易风该出力的地方已经出了,现在他是坚决一副局外人的面孔,就算以他如今在皇帝面前的份量,可他在殿上也是坚决当个透明人,根本不对这件事情发半点意见。因为他知道,王世积已经死定了,连带着高颎也因为此事而牵连极重,况且军马案也已经解决了,暂时来说,高颎接下来一段时间就要自顾不暇了,因此易风也懒的再去参与到这桩案子中去。

反正这个案子,不管怎么走向,王世积肯定是死定了,接下来如何发展,完全得凭皇帝的意愿,不管杨广他们再怎么推动,也不管高颎他们再怎么想要救火,他们也影响不到结果的。

易风现在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情,皇帝的那份最新名单他已经看过了,早朝的时候不出所料。并没有再出现什么意外,皇帝的名单经三省通过。已经正式发出任命了,自今日起。李渊等人就已经交接了原职,正式得到总管的任命状和官职告身,随时准备跟着易风前去赴任了。

朝廷给幽州总管府三十二州,其中十一州为总管州,因为诸州皆为军事州,因此朝廷最后给幽州府划了一百零八个军镇。原本幽州总管府有五十镇,而其它几个总管州也或多或少的辖有不少军镇,因为在怀荒也先后设立了二十余个军镇。现在这些军镇由朝廷统一进行了调整,有的裁撤有的增加。而如怀荒的这些军镇都予以承认,最后整合成了十一州一百零八个军镇。各边地总管府的军镇,和畿辅地区的府兵车骑府骠骑府规模相当,上镇一千中镇八百下镇五百,府兵上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一百零八个镇,这是不下十万人的规模,这等于朝廷给了易风的幽州总管府十万兵马编制。

朝廷从此要承担这十万军将的粮饷军费,而且还不仅如此,这还意味着有大量的军官职位。哪怕易风就得能得到其中十分之一的职位的任命权。这也将是相当了得的。

原本易风还在计划着回去后,如何夺取幽州的控制权,现在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得到天子支持。已经拥有整个幽州各州府上层的控制权了。不过要实现对整个幽州府的真正控制权,光有这些总管们还是不够的。他还得得到这一百零八个军镇大多数将领的支持,还得得到十一州下面诸县的支持。光靠争取下面支持还不够。易风还得想办法有自己信的过的人手。

地盘扩大了,原来只有一个怀荒。现在一下子有了一整个幽州府,他缺少大量的人手。他得想个办法。从哪里弄一批人手过来,尤其是有知识的文人。自己也许可以从元家弄一批子弟过去,另外如今襄国公主是他丈母娘,那么李家也可以弄上一批人过去。还有,这李渊家族、李敏家族等,这些都是门阀子弟,家族成员众多,有大量的子弟,而且还有许多依附投靠他们的读书人。要说来,这个时代的贵族们几乎垄断了经学,因此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是这些贵族地主们,想要如后世那般一张广告单,就能招来千万人才的景象,几乎不可能了。

对了,自己还有一个老师呢。河东大儒王通,门下弟子过千人,他在河东讲学可是相当有名望,杨林以前就曾经去过多次听讲。自己到怀荒后虽然没再去过河东听课,可也数次派人送钱去过河东,支持王通,帮我建学校置学田,这次进京之时,虽然路上赶时间没空过去,可他却也派人送去了两万贯钱,前不久王通还让弟子杜淹回京后给自己捎了一封回信。信中对自己这个旁听弟子的孝敬十分满意,还说有空让他一定再去河东听课云云。易风现在倒是没时间再去听课了,可王通门人众多啊,而且这位大儒的弟子后来可是出了许多初唐时的宰相尚书等高官的。若是能把这位文中子给请到幽州去讲学授课,那就能引一大批的学子前去幽州啊,到时再顺便招揽他们做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想到文中子,他又想到了另一个大儒包恺,这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儒,如今在国子监中讲学,门下弟子一样过千人。他还有一个极有名的弟子,嗯,叫李密。似乎自己上次去襄国公主府上时,未来丈人李长雅跟自己提起说准备让一批李氏子弟随易风去幽州协助他,那些李氏后辈中就有这个李密好像。只是当时自己一时也没注意,后来才想到这个李密好像就是那个隋末盟主李密,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与他亲自见面交谈过,也许回头可以找这个李密见一见谈一谈,让他帮忙引见一下包恺,好把这位大儒也给一起弄到幽州去。

这时,他耳中猛然响起杨坚愤怒的咆哮,“愚蠢!”

易风为这声音惊醒,抬头望去,这才发现天子正失望而又生气的斥责太子杨勇,甚至竟然用了愚蠢这样的字眼,太子被训的低垂着头,诚惶诚恐。一句话也不敢说。而原本还想为王世积说话的柳述等人,也一个个全都不敢吭声。

这个时候。御史台又有御史出列,“启奏陛下。臣有本弹劾,臣弹劾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左仆射高颎,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

高颎三人此时都在殿上,听到弹劾不敢辨解,全都起身上前下跪,向皇帝请罪。

“免去元旻、元胄官职,交大理寺审查,尚书左仆射高颎公然收受大将名马贿赂。但念其功勋着著,为朝廷操劳多年,朕赦免你收受大臣贿赂的罪,还要感激你多年来为朝廷殚精竭虑操劳政事的功绩。”皇帝直接就当庭撤掉了两位禁卫大将军的职位,然后先定了高颎受贿之罪,然后又公开赦免他。

不但如此,杨坚还特别当庭下旨,下诏加封高颎正一品散官光禄卿,加三师之太师衔。赐绢三千匹,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前封一起达到两千户。另外考虑到高颎年老又有足疾,因此再特赐灵寿木手杖,另授塞上良马十匹、四轮马车一辆以供驱使乘骑。并特旨高颎可不必每日参朝及到尚书省理事,特许可每三天到尚处理事务。并让尚书省的官员们从此以后,非军国重事。一般庶政不必再劳烦高颎处理。

听完皇帝长长的一段话,元旻、元胄当场就身子软了下去。瘫成一团。虽然皇帝没有直接殿上定他们的罪,但他们清楚。皇帝在廷上直接免了他们的职,还把他们交给大理寺,他们的下场已经注定,跟王世积一样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高颎跪下谢恩,身子趴在那里久久没有起来,他全身的力气都流光了,身上没有了半分力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