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木子)-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余丈。热闹而又显得有些杂乱的洛阳城里,还有三个极为热闹的商市,西郭的小市,也就是专门的牛马牲畜交易市场。以及南郭的四通市,民间又称为永桥市,洛阳附近河流中打来的鱼,都多在这里售卖。也因为永桥市位于洛水浮桥永桥之南,水路交通方便。因此大量的外地客商无不云集于此。

而东郭市周回八里,因此又称大市,在东郭市东还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还有调音和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众多,市西还有退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酿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东郭市的繁荣,甚至带动了周围八个里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东郭市为中心的经济繁华区。

洛阳城里的人口甚至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虽然与长安、太原比起来多有不如,也早不复北魏之时城中户口十万九千户的那种庞大人口。可也依然相当了得,尤其是这里地处中原,天下中心,紧邻黄河,天下各地的物流经过,导致这里商业的异常繁荣。

看着缺乏长远科学规划却也依然自然发展起来的洛阳城,易风也很是感慨。

自己如今成为监国太子,掌控六省百州,定都洛阳,正好可以好好规划经营一下洛阳,把这里打造成真正的天下中心。易风看来,洛阳做为天下中心,比长安更适合做为都城。尤其是如今关中人口众多,田地兼并严重,产出根本不足供应京师,还需要从关东地区大量运输供应粮食物资,增加了许多无谓的消耗,同时也不利于朝廷对于广大的关东地区的统治。尤其是因为几百年的南北分裂,好不容易一统,可南北之间依然有极大的了隔阂,这个时候选择定都洛阳,更有利有南北的沟通。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关陇以西,那是吐谷浑、吐蕃等地区,那些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发展潜力。也正因此,汉时起,定都长安的朝代强盛之后,便也只能向西域拓展。但向西域拓展,却有许多致命的缺陷,只有一条狭窄的河西走廊联通着西域,一旦有事,西域经营就完全毁于一旦。汉时如此,唐时也一样如此。不管怎么强盛,毕竟这个时代,吐蕃高原和草原游牧民族都是难以彻底解决的顽症,有他们在,西域的经营开发,就始终有难以解决的致命之处。

而如此定都中原,那么四方都可以照顾,特别是可以利用黄河以及江淮那丰富的水网,对于漕运的压力大大缓解。而政治中心的东移还不仅如此,都城东移,那么朝廷也可以开发东北的辽东地区,以及东南的浙东和岭南地区,这些地方的开发,绝对要比起开发西域要更好。

总之,都城东移,好处还不止这些。

从某些方面来说,易风还是很赞同杨广的,起码他迁都洛阳,开挖运河这些其实都是极具长远战略目光的,只可惜他太急功近利了一些。易风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走了杨广的老路。不过,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得做。进入洛阳之后,易风下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在洛阳建立一所洛阳大学。年初他刚在幽州建立了北方大学,吸引了许多学子前往。现在,易风打算在洛阳也再依样建立一所高等学府,招收中原的士人。易风请了老师河东大儒王通出任洛阳大学的祭酒。等到幽州和洛阳两所大学的第一批学子毕业之后,他就能拥有大量的优势的官吏和老师的储备人才。到时就能大大的充实低级的官吏队伍,扩大州县学的教师队伍,更进一步的推广教育,打破士族豪门垄断经学文化的特权。

易风下的第二道政令,则是向各地张榜公告,求贤纳士,请那些地方上的学者读书人出来,为朝廷做事。这些人被请出来后,易风安排一场简单的测试,然后根据结果量才给职,这也算是考试取士,算是科举的一种变相方式,或者是提前的预热了。易风的求贤令下达后,各地反应很是热烈,尤其是那些山东士族和江南的士族,还有许多原本根本没有机会出仕的普通寒族读书人,更是欣喜不已,纷纷赶来洛阳。短短时间里,易风就招来了大量的读书人,虽然其中大量的读书人也只真的只是读书人而已,并不是什么优秀的人才,可起码安排当个书令佐史胥吏还是不错的,现在易风控制着六省百州数百县,到处都缺人,尤其还准备要在各州县乡推行建立各级学校,大力推广教育,更是需要大量的读书人了。另外,易风也准备要在洛阳发展商业,搞活经济,这也一样需要许多读书人。

一潭死水是折腾不出什么名堂的,自己唱独角戏同样没意思,易风要的就是把所有人都调动起来。

易风下的第三条政令,就是让六省百州四百余县,立即开展一场人口大普查。既清查户籍人口,同时也对土地丈量,登记核查商铺工坊等经济体。只要摸清楚了这些详细的情况,才能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合适的发展规划。

每天易风都要花半天时间到洛阳城内各坊实地探查一遍,每天的午餐时间,他都会召来一个坊区的里坊宿老,与他们边吃边谈,也不谈什么国家大事,只谈一些各自里坊这些年的变化,底下的具体民生之类的事情。

这些天,易风又新成立了两个部门,一个宣传司,一个统战司。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尽量把洛阳朝廷的诸多新政令举措,向百姓宣传得知,同时也得控制舆论,比如像百姓说明杨秀是弑君篡位的逆贼,杨广是僭越称帝,而皇帝杨勇是先皇太子,十九年的太子。另外还要宣传太子杨林当初是如何得皇帝喜爱,特意立他为皇太孙等等,总之就是要开动宣传机器,帮助朝廷争夺人心。

同时,易风让翰林院拟诏,通告天下,为先皇尊谥号文,上庙号高祖。

易风还让宣传司主持出版了朝廷的第一份正式官方报告,皇家日报,以刊登朝廷的一些政令和人事任免等公开新闻。宣传司成立之初就非常高调,但统战司成立就比较低调,这个部门其实就是专门用来统一战线的,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甚至收买。

易风在洛阳每日忙个不停,高颎王保南下之后也是捷报频传。

一路之上,南征大军可谓是势如破竹,根本无人可挡,所到之处,淮南各地的守军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根本就没人硬扛的。杨广西进,几乎把兵马都带走了,这就导致了淮南根本无兵可用,再加上高颎等兵强马壮,真是所挡披糜。

这天一大早,高颎就又送了一份特大喜讯。

“南征军已收复扬州!”

第506章垂帘听政

(感谢随蜗牛去流浪的支持,谢谢!)

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可皇后萧美娘就已经醒来了。

她闭着眼睛,靠在重帏叠幛的床榻上,在细软柔和的锦被之中,陷入无边的悲伤之中。

这些天,只有每天疲惫之极睡去的那么两个时辰里她才是得片刻的解脱。过去的这段时间,对她来说真是永远难以磨灭的可怕记忆。

新年刚过,丈夫就因为太孙刺案嫌疑被免去北伐帅位,禁闭王府。好不容易终于得以洗脱,她长松一口气跟着丈夫一起前往并州就任。当时夫君让她留下,可她放心不下丈夫,丈夫当时刚经受了沉重打击她想多陪着安慰他。一离京城,得到不是解脱而是更大的恶运到来。高祖被弑,夫君得讯立即带着她逃离了河东,一路上伪装假扮成商人,担惊受怕的终于回到了扬州,终于,丈夫拿回了兵权,丈夫在将士们的拥护下称帝,她被封为皇后。那时,她真的以为就如丈夫所说的,一切都将迅速的尘埃落地,他们会夺回京师,然后四方臣服。她相信丈夫,甚至因此把次子在京中落于杨秀之手的悲痛担忧隐藏心中。

她跟着大军出发西进,新年后,她大半的时间倒都是在赶路。从京城赶往河东并州,从河东并州逃往扬州,现在又从扬州随军向关中前进。短短半年内,她就绕了大大的一个圈子。

行军的路上,她总免不了想起与丈夫之间的相濡以沫,恩爱的往昔。

丈夫虽然是大隋皇子。虽然他们婚后十几年,可凭着那份温柔娴淑与美丽还有机敏聪明。十几年如一日,丈夫的宠爱尽集于她一身。她为丈夫生了两个儿子。也是丈夫仅有的两个儿子。虽然后来丈夫也纳了几房美妾,可那更多的是皇帝皇后的赏赐,丈夫的爱并没有转移过。她相信丈夫对她的爱是真心实意的,并不是因为皇帝皇后讨厌好色宠妾的男人,才只对她一人好。

这份感情让她珍惜,后来她才得知,原来丈夫娶她之前,还曾经爱过另一个女人,还跟她生了一个儿子。那个时候。她是愤怒过的,感觉被人欺骗过,甚至想过要诅咒杀死那个卑鄙的私生子。不过那时丈夫向自己保证,那只是一个私生子罢了,他的一切,将来都会由他们的两个儿子继承,而不会有那个私生子一分一毫。

当丈夫扬州称帝之时,丈夫却册封那个私生子为太子,她伤心万分。丈夫一遍遍给她解释那只是权宜之计等等,可她却真的伤心了,对丈夫也没有了原来那种一心一意的爱。她甚至觉得丈夫并不如她爱他一样爱她,她开始只想为一件事情努力。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属于他的东西,一切。

终于,丈夫改立她们的嫡长子杨昭为太子。可这却只是因为那私生子拒绝了他。看到丈夫愤怒的模样,那时她心里甚至有点隐隐的兴奋。有种兴灾乐祸的感觉。只是高兴没多久,报复来了。她寄以全部希望的长子杨昭。居然被杨秀杀了,他们那么残忍的杀了杨昭,据说长枪捅了他十几枪,血流满地,最后还砍下了他的首级,传首三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简直就难以相信,震惊,悲痛,伤心的晕倒过去,然后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

次子落入杨秀之手,如今长子又被杀,她虽然还是皇后,可这还有什么意义,她的两个儿子都没了。作为一个女人,虽然三十多岁了,还依然有一副美丽的面孔,健康的身体,可却没有了儿子。她还能生,除了两个儿子,还生了两个女儿。可她还能再生一个儿子吗?皇帝的子嗣一向单薄,想要再生,只怕很难,更别说还要生中是个男孩。没有了儿子,她就没有了一切。

她甚至后悔了这些年帮助丈夫去争夺皇帝皇后的欢心,去支持丈夫夺嫡,甚至在晋州听到皇帝驾崩时,她也果决支持了丈夫立即弃官逃离晋州,南下扬州。后悔,后悔,无比的后悔。

如果当初不走,那么她们的儿子现在就还在益州,也就不会被人砍掉脑袋拿着四处传看。她的丈夫现在也不会一直昏迷着,完全不能理事,情况堪忧。

江陵城中,荆州总管府如今是临时行宫,还算华丽堂皇,可远远配不上一个皇帝和一个皇后。

起床之后萧氏先去皇帝的寝宫看望了丈夫,丈夫现在一天只有小半会的时间是醒着的,其余时间都是昏睡。随军的御医们说丈夫惊怒交加,伤了心神,又加之年后路上奔波停,又用神过度,导致身体虚弱,受了风寒,加上水土不服,又被坏消息牵动,最终出现如今这状况,现在需要的就是静养,避免过度劳累伤神,也不宜再四处奔波。她过去的时候丈夫还在昏睡着,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坐了一会,她便回来了。吃了一点粥后,开始了正式的一天。

萧氏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平时最注重的是各种保养,这也是她两个儿子都娶了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